毛紅宇?許瀚丹
近年來,成都市織密城管網格,把城市管理的“觸角”延伸到居民樓院,將主動作為的范圍覆蓋到社區、街區,以城管力量助力社會基層治理,以實際行動回應群眾需求,為市民提供精細化的管理服務。
一是城管干部“進網入格”,機關力量下沉一線。將市城管委系統領導班子、中層干部、執法隊伍、事業單位干部職工全部納入網格,形成“1+7+1”,即“1名市城管委班子成員、7個市城管委專業工作組、1名區級點長”,形成了“縱到底、橫到邊”的責任體系。進一步細化街面執法人員、環衛工人、市政工人、共享單車運維人員等網格分布,完成了近7萬余人定格分布。將文明城市創建、城市環境品質提升、城市治理管理側和執法側運行等工作壓力落實到最小單位,確保發現問題能夠快速反應、直達單兵、迅速整改。
二是執法隊員“進街入社”,劃分轄區駐點到位。以“5+2”中心城區為重點,按照各級城管執法定崗定責情況,明確各支隊、大隊對口責任人,區局分管責任人,街道分管責任和街道中隊負責人等三級責任一覽表。梳理網格中各街道(鎮)執法責任人及每個街道(鎮)執法力量規模,將各級城管執法工作責任人納入各區(市)縣、各街道(鎮)、各社區點位“微網實格”責任體系,為各項重點工作任務提供精細化的執法保障服務。
三是萬名街長“走街串巷”,基層問題精準處置。選取城管隊員或社區工作人員擔任“責任街長”,廣泛發動有聲望、有熱情的市民群眾擔任“群眾街長”,培訓提高“街長”工作能力,營造“人民城市人民管,管好城市為人民”的良好氛圍。截至目前,全市推行城市管理“街長制”的街巷共7791條,設立責任街長7115名、群眾街長7169名。1.4萬余名“雙街長”每天走街串巷“行走成都”,精準掌握群眾身邊問題并第一時間協調處置,極大地提升了市容秩序、市政設施等問題的發現和處置質效。
一是整合巡查隊伍,“點線面”結合發現問題。調整重構管理側、執法側工作機制,整合數字城管和街面巡查隊伍,對環衛保潔、市容秩序、廣告招牌、揚塵治理、城鄉環境治理等工作,以及網絡理政、信訪投訴、數字城管等收到的群眾反映問題突出的點、線、面進行巡查。依托市城運城管分中心技術支撐,堅持每天對文明城市國測點位進行線上視頻巡查。截至目前,線上巡查點位已達8731個,發現并整改問題1407個。
二是推進智慧應用,“智能化”識別派遣問題。聚焦“高效處置一件事”,構建“誠管24”管理事件中樞,建設碳惠天府、智慧大運、市域物聯感知等18個智慧城管應用場景,著力構建城市運行實時監測體系。運用“AI智能識別+自動預警派遣”模式,對市容秩序、環境衛生等城市管理問題形成前端抓拍、自動派發、迅速處置、跟蹤核查的閉環流程。目前,成都市數字化城市管理信息系統日均上報案件約1萬件,監督員自處置案件約4000件,推動城市治理由人力密集型向人機交互型轉變,由被動處置型向主動發現型轉變。
三是壓實主體責任,“全過程”跟蹤問題整改。建立線上線下巡查問題臺賬,明確問題責任單位、責任人、整改要求和完成時限,跟蹤督辦問題整改進展情況,確保各類城市管理問題按時限清零。對問題整改不及時、不徹底、不達標的單位及責任人按街道進行排序,并向全市曝光。對城市管理涉及企業,特別是渣土運輸、垃圾焚燒、城市道路橋梁等關系到城市安全運行的企業,加大監管力度,常態化巡查檢查重要點位及線路,及時督促指導企業整改。
一是“分片包干”維護,單車停放有效規范。實行分片包干制,將“5+2”中心城區67個街道劃分單車投放配額比例,由一家單車企業包片負責一個街道,進行無差別維護。實行運維人員定人、定崗、定責實名制管理,將運維人員固定分配到每個網格內的每一條街道,及時清理規范背街小巷、居民小區門口、農貿市場周邊單車。共享單車亂停亂放、積壓停放、用車不便、妨礙交通等問題得到改善。
二是“分級分類”作業,環衛管理更加精細。落實城市道路環衛清掃保潔分級分類管理,劃分“環衛微網格”,明確網格內城管部門負責人、屬地街道負責人、環衛項目負責人,將環衛作業人員、作業車輛機具、環衛公廁、生活垃圾收集轉運站等納入網格管理。定期開展環境衛生大掃除,全面清理衛生死角,定時消殺環衛公廁,提高臨街店鋪的生活垃圾收運頻次,采取預約方式定時定點及時收運,生活垃圾收運處置實現日產日清日處理,“席地而坐”示范區創建深入推進,“干凈之城”城市名片全面刷新。
三是“鐵腕柔情”執法,專項治理取得實效。緊盯市民群眾關心關注的噪音、油煙污染、揚塵污染等突出問題,嚴肅執法查處。2023年以來,全市共辦理各類相關案件10908件,處罰金額5365.2萬元。深化違法建設治理,開展無違建示范小區(院落)和違法建設綜合治理示范社區創建,拆除違法建設5300余處、約181萬平方米。以基層執法中隊為單位推進城管執法規范化建設,累計建成規范化中隊168個,推行執法隊伍準軍事化管理,市民對執法工作的滿意率逐年提高。

工作人員利用線上巡查發現城市管理問題。成都市龍泉驛區綜合行政執法局提供

成都市(占用)挖掘城市道路信息管理平臺。成都市城市管理委員會提供
2023年7月28日—8月8日,第31屆世界大學生夏季運動會(以下簡稱“大運會”)在成都舉行。成都城市管理系統注重加強“三個統籌”,高標準做好大運會城市環境保障工作。
一是統籌日間與夜間,精心打造亮點點位。統籌推進大運會場館、抵離場站、官方酒店、文化交流點位、定點醫療機構等130余個重要點位品質提升,在東安湖體育公園、大運村、天府廣場等重要節點新設置14處大型生態雕塑,突顯公園城市靚麗風采。以“一心、兩軸、三帶、多點”為重點,打造桂溪生態公園、繞城高速獅子立交等景觀照明節點,交子大道雙塔燈光秀與“迪士尼皮克斯嘉年華”系列活動聯動,彰顯蜀風雅韻文化內涵,展示“錦繡新天府,魅力夜成都”。
二是統籌空中與地面,精細打磨重要線路。推進成溫邛、雙流機場、成灌等高速公路,及西成高鐵、成灌快鐵等486條重點保障線路沿線環境品質提升,全面清洗高速收費站點廣場、車道及相關交安附屬設施,拆除高速公路廣告牌400處。完成航線區域大地景觀重點項目53個,綜合整治“黃斑”問題322處,給游客提供“出行靠窗,過目難忘”的美好體驗。
三是統籌功能與風貌,全面提升城市品質。梳理大運會城市照明保障“微網實格”責任清單,采取通信呼點、巡查抽點、智慧平臺信息化技術反饋的方式,落實照明保障責任。實施公用移動基站風貌提升工程,完成二環高架、人民南路通信基站提升68個。翻新交安設施桿體490套,涂裝交通護欄2.15萬米、路燈燈桿 1萬余柱,市政設施涂裝美化、功能提升一體推進。序化架空線纜845處,完成156處玻璃幕墻清洗,精洗打磨二環高架全線公交站廳頂棚,確保城市面貌清爽整潔、秀美大氣。
一是落實“門前五包”,聚商戶之力規范市容秩序。匯聚城管系統微網格員、黨員志愿者、執法隊員、協管員等力量,逐門逐戶宣傳講解“門前五包”政策,明確責任內容,引導沿街商戶保持店外衛生整潔,嚴禁占道經營、店外擺放、亂貼亂畫等不文明行為。建立“街道—社區—社會單位—居民群眾”治理聯盟,營造了市容秩序管理“居民人人有責、商鋪戶戶盡責”的良好工作格局。
二是堅持“一街一策”,聚群眾之智建設美麗街區。依托“微網實格”,開展宜居宜業“美麗街區”創建,高標準打造城市管理“樣板間”。根據街區商業業態、居民結構、街區特色等人居環境的不同,堅持“一街一策”,廣泛聽取社區居民意見建議,推進戶外廣告招牌與建筑風格、街區風貌協調,引導居民和商家共同制定商戶公約、商居公約、街區公約等,建立街區管理守則,自覺參與維護街區環境。2023年以來,推動實施老舊城區89個片區更新行動,提升街巷品質524條,改造老舊小區1202個,棗子巷、花圃北路等背街小巷面貌煥然一新,變身網紅打卡地。
三是強化入戶宣傳,聚居民之心推動垃圾分類。將垃圾分類納入“微網實格”工作清單,建成標準化分類投放點約3.4萬個,實現全市1.8萬余個居民小區分類投放設施全覆蓋。匯集微網格長、黨員志愿者等力量,宣傳垃圾分類、源頭減量、低碳環保等理念,確保微網格內生活垃圾季度入戶宣傳覆蓋率達100%。在居民小區設置智能回收設施,以直接返現、積分換物等形式提升市民參與積極性,營造垃圾分類“通力合作、全民參與”良好氛圍。目前,全市共設置智能回收設施2400余組,累計建成社區回收站(點)約2400個,主要可回收物回收利用率達30%以上。
(責任編輯:張秋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