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術煥 韓萍

一、愛的“雙半”輻射型策略的提出
家庭教育,是指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為促進未成年人全面健康成長,對其實施的道德品質、身體素質、生活技能、文化修養、行為習慣等方面的培育、引導和影響。根據教育家陶行知提出的生活教育理論,在實際的教育教學中,教育工作者要充分給予學生真實的生活環境,培養學生真實的情感體驗,根據學生的需求培養學生多種技能和適應生活的能力。“雙減”政策強調的內容之一就是要讓學生從事力所能及的家務勞動,開展適宜的體育鍛煉和閱讀、文藝活動。《中華人民共和國家庭教育促進法》是我國首部與家庭教育相關的法律文件,法律的出臺將傳統“家事”上升為“國事”。如何成為合格又合法的家長,履行好法定監護職責,是法律對家長發出的“靈魂拷問”。
在“雙減”政策背景下,家長在孩子的個性化發展與綜合素質提升中,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家長需要正確認識家校協同育人的重要作用,學習科學的家庭教育理論與實踐知識,主動參與到學校提供的家庭教育實踐與幫促活動中去,從而有效引導孩子的社會責任、民族認同、文化觀念和精神品質;而學校需要為家長和家庭教育提供合適且充分的幫扶平臺,通過形式多樣的活動定期對家長進行家庭教育培訓、咨詢和輔導等。綜上所述,家庭教育與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共建顯得十分迫切,對進一步提高當代中學生的心理素質具有重要意義。因此,筆者探索了愛的“雙半”輻射型策略,旨在促進家庭教育與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和諧共建。
愛的“雙半”輻射型策略(如圖1),即以“愛”為中心,構成一個輻射型愛心形狀,愛心左邊是家庭教育,愛心右邊是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左右融為一體才是一份完整的愛(這里的愛包含家庭和學校對學生無私的愛),并將愛為之擴大,形成輻射型,在家校、生生之間形成有效且遞進的愛的共建與傳播,使學生在完整的愛中綻放美麗的青春,盛放青春的花。
二、愛的“雙半”輻射型策略的實施途徑
(一)建立有效的組織、實施和保障機制,深化家庭教育與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共建工作機制
全面深化家庭教育與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共建進程,一是成立家庭教育與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共建工作研究中心,組建協同育人隊伍,由校長任中心主任,德育校長任副主任,成員由學校德育處、教務處等處室責任人組成,制定相關制度,分工明確,密切配合。二是成立家庭教育與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共建工作研究小組,下設若干名家庭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專家以及1—2名專職心理教師進行理論與實踐指導;同時,進一步組建以班主任、任課教師、家委會為主要成員的家校共育團隊,深化與家長之間的聯系與協作渠道。
(二)創新家校共建新途徑,形成多渠道的心理健康教育網絡,增強學校育人效果
1.定期邀請家長參與家庭教育與心理健康教育理論探索,研究家長參與下的家庭教育與心理健康教育指導形式的創新性、多樣性、針對性。創編符合學校實際的校本課程資源,邀請家長參與學校《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職業未來與人生發展——學生生涯規劃》課程設置,共同探討如何彰顯學生獨立、進取、合作等個性特征,探討如何對學生進行情感教育、挫折教育和健全的人格教育,使學生能夠正確認識自己,提高自身素質。
2.充分挖掘家長資源,發揮家長學校的功能優勢。發揮家長參與學校家庭教育指導活動的主體作用。推廣家長學校、家庭教育咨詢站等有效創新組織形式,正確引導家長與孩子深入溝通,營造良好家庭氛圍,提升家長家庭教育的能力。邀請專家編制家長學校課程讀本,組織開展家庭教育專題講座,利用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向家長講授家庭教育理念,真正達到家校共建的目的。在家庭教育理論指導過程中,有針對性地分析家庭教育中存在的實際問題并給予有效的指導。
3.打破傳統親子活動形式,開展多樣化的親子關系團體輔導。上世紀80年代,美國著名的教育專家大衛·庫伯從心理學角度提出了一種新知識內化模式——體驗式學習模型。在創新親子關系活動形式過程中,我們要將學生置身于家校提前構建好的互動場景中,讓學生感受真實的互動體驗,不斷強化學生真實的、積極向上的情緒情感。學校根據體驗式心理教育理論創造了新的親子關系互動模式,充分利用“互聯網+”模式所具有的及時性、互動性和便利性等特點,運用QQ群、微信群、APP、家校通等形式建立基于網絡平臺的家校共育新機制,便捷及時地實現親子關系活動的交互與數據共享,形成學校、家庭立體的“愛的朋友圈”。在傳統家訪、家長會的基礎上,通過多種形式開展家校共建活動。利用好每年5·25心理健康教育月和親子共讀、親子繪畫等活動以引導親子之間建立良好的互動關系和情感紐帶;邀請家長參與“成人禮”“百日誓師”“畢業典禮”等重大活動,增強親子互動。
4.注重個體咨詢對家長的反饋,實施“全員‘一對一談心談話—確定個別輔導目標—提供心理服務—規范輔導記錄”新模式。在全員德育的基礎上,學校中層領導、班主任、任課教師通過“一對一談心談話”、家訪等方式,和家長建立長效聯系機制;繼續完善個體心理咨詢機制,發現需要重點幫扶的學生及時上報,對有需要的學生及時給予跟蹤心理幫扶,與家長形成教育合力;除此之外,學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會在不同時期針對學生普遍存在的問題和困惑制作成公眾號、美篇等形式予以解答和疏導,并持續開通學校心理咨詢熱線,為學生提供優質的心理服務;將學生心理健康檔案(一生一案)、個別學生的心理教育案例在嚴格遵守保密原則的情況下封存留檔,總結提升個案研究工作成果,實現學生個案數字化管理。
三、愛的“雙半”輻射型策略的實施效果
(一)幫助家長提高家庭教育理論水平,樹立起新的教育理念
家長來自不同的職業,其受教育水平和教育子女的方式方法各有不同。家庭教育與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共建以其特有的模式,促進家長的家庭教育知識朝著專業化方向不斷更新,同時也普遍提高了家長自身的素質,優化家庭教育環境,深入促進了家庭教育科學化的進程,同時提升了學校家庭教育的整體水平。
(二)全面提高了學生的心理素質,促進學生和家長心靈的交融
運用科學的方法讓家長了解孩子的性格特點、優缺點、興趣點以及孩子的學習心態、學習策略和成功素質等。家長除了關注孩子的智力因素外,還要關注自尊心、責任心、自信心、自控力、意志力、上進心等非智力因素,使家長認識到教育的核心是培養孩子健全的人格,而不是簡單的成績。
(三)轉變了教師教育觀念,提升了教師隊伍的整體認識和家教指導能力
通過家庭教育與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共建對策研究,教師改變了傳統的家校合作流于形式的問題,學校形成了注重家校聯系、重視開展家校合作活動的良好氛圍;教師在實踐中認真貫徹了家庭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提高了自身家教指導能力和心理健康教育水平,摸索出一系列適合本校家長與學生發展的家庭教育指導規律,進一步豐富了教育理論。
蘇聯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只有學校教育而沒有家庭教育,或者只有家庭教育而無學校教育,都不能完成培養人這一極其艱巨而復雜的任務。共識共鳴,才能同向同行。家庭教育就是孩子生命成長的教育,我們相信運用愛的“雙半”輻射型策略,給予學生完整的愛,并將愛為之擴大,讓學生在完整的、健全的愛中成長,如蓮花般徐徐綻放,成就青春的美麗,奠定奮斗的人生。
注:本文系天津市教委心理健康教育專項任務項目“高中階段家庭教育與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共建實施探究”(項目編號:2021ZDZXX10)的研究成果。
(徐德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