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東部高樓鱗次櫛比,西部田野一望無垠。青島世界博覽城仿佛一座界標,隱隱劃出城市與鄉村的分野;又如同一把標尺,刻錄著東西高度不一的參差。與西海岸新區工委副書記、區長王清源的訪談地點定在這個“紐帶”之地,透露出他渴望推進東西部均衡發展的“心結”。
憑海而興、向海圖強。作為以海洋經濟發展為主題的第九個國家級新區,西海岸新區大力發展海洋生物醫藥、船舶海工、深遠海養殖等海洋產業,爭做引領新一輪海洋經濟發展的“趕潮者”。沖刺,躍升。“我們將矢志不渝、扎實苦干,圍繞項目引進、城市更新、優化營商環境、增進民生福祉等加力提速、決勝收官,為青島高質量發展貢獻更多新區力量。”王清源說。
提升發展效率和韌性
記者:今年西海岸新區部署開展“十三大創新突破行動”,請問四季度將有哪些動作?
王清源:上半年新區全區地區生產總值、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分別增長6%、15.6%,規上工業增加值、固定資產投資分別占青島市的37%、33%,連續4年獲評全省高質量發展先進區。下一步,我們將匡正干的導向、增強干的動力、形成干的合力,重點在五個方面加力提速。
在踐行國家戰略上,新區今年力爭海洋生產總值增長10%以上,加快建設國際一流海軍城和國家大學科技園,新增30項含金量高的自貿創新成果,推動全國農村綜合改革等試點任務。在實體經濟振興上,全年引進50億元以上項目16個,重點推動濰柴智慧重工、海灣化學三期等百億級項目投產。在城市更新建設上,全年完成投資488億元,王臺等重點低效片區落地項目40個以上,加快實施風河生態運動公園等22個生態綠化項目,推動地鐵6號線一期試運行、13號線二期通車。在優化營商環境上,抓好305項營商環境攻堅任務落地,提升民營經濟活力。在發展民生事業上,用心用情抓好17件民生實事,加大教育、就業、醫療、養老、文化等優質公共服務供給。
記者:在實體經濟和招商引資方面,新區四季度有什么目標計劃?
王清源:西海岸新區深入實施實體經濟振興發展三年行動,聚力打造“5+5+7”產業集群,縱深推進新舊動能轉換,全面提升經濟發展效率和韌性。目前,智能家電、高端化工新材料已分別形成1000億、1600億元產業規模。年內,力爭五大傳統優勢產業(船舶海工、智能家電、高端化工新材料、汽車、高端裝備)產值突破4000億元,生產性服務業增加值突破1800億元,集成電路、新型顯示兩個市級產業園產值突破500億元。
下一步,我們將以新興產業專業園區作為主抓手,提升產業集聚度和投入產出強度。新型顯示產業園方面,加快推進京東方產能爬坡、光電產業園一期陸續投產,提速萬達光電智造生產基地等項目建設;綠色低碳新材料產業園方面,加快董家口中試基地等重點項目推進,海灣化學三期年內部分投產;青島影視基地方面,按照市級新興產業專業園區打法標準謀篇布局,加快推進國際VR產業園等23個重點項目,提升東方影都全鏈條配套和核心制作能力。
多點布局“活力源”
記者:在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設過程中,我們如何實現城市功能布局和配套設施的進一步完善?
王清源:我們統籌推進“八大攻堅行動”,科學布局城市功能、精心塑造城市形態、有效集聚人口資源,形成全域聯動發展的總體布局。
聚焦新區東西、南北、城鄉發展不平衡現狀,在西部城區謀劃建設一批商業和青年活力特色街區,加快推進城市陽臺、西部老城區“牌坊街”等區域更新改造,提升產業集聚、功能完善、人口導入能力。在北部謀劃王臺芯屏產業新城,中部打造“航貿金”科創高地,南部建設董家口“全國超大化工園區”,以點帶面為城市發展注入新動能。堅持產城統籌,以城市更新聯動產業布局優化調整,以新興產業集聚推動城市功能完善。王臺、董家口、自貿片區三大低效片區騰空土地1.5萬畝,為新興產業精準導入提供新空間。例如,在王臺老工業區建設新型顯示產業專業園區,集聚總投資1700多億元的40多個產業項目,實施總投資630億元的50多個城市更新項目,群眾居住環境和區域面貌極大提升。
記者:今年以來西部地區大學城體育場賽事火熱、世界博覽城會展不斷,新區如何進一步帶動西部地區活力提升?
王清源:西海岸新區存在著東西發展、城鄉發展不均衡的客觀問題。我們多點布局產業項目和城市功能“活力源”,推動全域高質量發展。
布局產業項目方面,建設12個產業振興集聚區、13個鄉村振興示范片區,開工建設清原種業總部等重點項目;優先布局先進制造業,開發培育現代服務業,以高帶動性項目催化產業新城。升級城市單元方面,打造和提升城市空間樞紐節點,古鎮口大學城匯聚七所高校、在校生超過3萬人,六大公共場館將會成為年輕人群集聚的舞臺。比如大學城體育中心,投用僅4個月,到場觀賽人數已累計超過10萬人次。
完善基礎設施方面,推進嘉陵江路西延、昆侖山路快速化改造、海西路快速路改造等關鍵工程,持續完善東西區交通聯系通道。將城中村和老舊小區改造重心轉移到西部城區,加快推進泊里、大場、瑯琊等鎮街舊城舊村改造和拆遷安置工作,打造高品質城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