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燕
(南京市六合區農業技術推廣中心,南京 211500)
全域休閑農業模式統籌了自然人文資源、一二三產融合、鄉村振興等多種因素,既是助推農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手段,又是旅游業發展的一種新嘗試[1]。江蘇省南京市六合區地處江淮分水嶺,多數地區為江滁水系,北部屬淮河流域,大部分地貌屬寧鎮揚丘陵山區,地勢北高南低,北部為丘陵山崗地區,中南部為河谷平原、崗地區,南部為沿江平原圩區,是國家生態區、中國民歌之鄉、中國觀賞石之鄉、中國民間繪畫畫鄉、中國美食文化之鄉,發展全域休閑農業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在此背景下,筆者擬對六合區全域休閑農業的發展現狀和采用的主要經驗做法進行總結,并針對發展中存在的主要問題提出相關推進建議,以期進一步促進六合區全域休閑農業發展,同時為周邊地區發展全域休閑農業提供參考。
六合區現有各具特色的生態農園14個、休閑農莊41個、創意主題農園12個、休閑農業示范村6個、民俗村1個、農家樂經營戶200多家、休閑農業從業人員1.34萬人。近年來,六合區將鄉村民宿產業作為促進全區休閑農業提檔升級的重要舉措,推進發展民宿17 家,有房間647 間、床位1 286 張。2022年,全區休閑農業接待游客達557萬人次,實現休閑農業綜合收入28.24 億元。
目前,六合區全域休閑農業取得了顯著成效,出現了較多典型。例如,平山森林公園被評為五星級休閑農業景點,成功創建成為AAAA 級旅游景區;竹鎮大泉村、龍袍長江社區等休閑農業專業村獲得“中國最美休閑鄉村”“江蘇省最具魅力休閑鄉村”“江蘇休閑農業精品村”等稱號;六合區有2條旅游線路入選100 條江蘇省休閑旅游農業精品路線,其中“多彩竹鎮賞花游”被推薦為“中國春季賞花游線路”,入選全國精品景點路線推介手冊,這也是全市唯一入選的精品線路;六合區大泉村、平山榮逸被授牌為南京市首批職工療休養基地。
結合農業產業、自然資源、民俗文化等因素,突出區域功能定位,六合區編制了《南京六合全域休閑農業發展規劃》,從休閑農業空間、特色農旅景點和旅游交通線路布局出發[2],構建了以北部生態田園、南部生態美食兩個休閑農業片區和綠色茶葉山水康養、特色果蔬生態體驗、精品河鮮美食文化等3 條農旅線路為主的休閑農業三位一體發展格局,為指導六合區休閑農業有序發展提供了規劃支撐。
六合區全域休閑農業的持續發展,離不開良好的農業產業支撐。為此,六合區夯實了農業產業基礎,取得了顯著成效。據統計,目前,六合區擁有耕地54 137 hm2,林木覆蓋率為25.68%,全年糧食播種面積穩定在58 000 hm2以上,蔬菜種植面積在20 000 hm2以上,高效經濟林果種植面積在5 000 hm2以上,水產養殖面積為3 783 hm2;建成省(市)級現代農業園區9 個(其中省級2 個);優質稻米、綠色蔬菜、特色水產等主導產業層次分明、功能互補;遠望富硒大米榮獲中國馳名商標;艾津歐標大米和紅舟大米榮獲“江蘇好大米”稱號;金牛湖金山果園被授予“優質果品示范基地”;寧晨花博園榮獲省級十大盆栽花卉品牌;龍池鯽魚獲得國家農產品地理標志登記保護;培育了大圣水芹、田原牧歌、蘇蔬等一批特色優質蔬菜品牌。
依托良好的資源稟賦,六合區采取政府主導、社會參與、市場運作的方式,深入挖掘農旅資源,給六合區全域休閑農業的穩定發展提供了保障。例如,六合區統籌完成了各類美麗鄉村建設449 個,涉及面積650 km2;建成省級全域旅游示范區,共有生物景觀、水域風光、遺址遺跡、地文風景等自然和人文景點60 余處;擁有平山森林公園、桂子山石柱林、冶山國家礦山遺址、金牛湖風景區、程橋池杉湖等優質山水資源,以及民歌《茉莉花》、雨花石、六合農民畫等獨特文化資源;竹鎮市抗日民主政府舊址等3 處景點入選省級紅色旅游精品路線;六合頭道菜和六合豬頭肉入選江蘇省百道鄉土地標菜,龍袍蟹黃湯包、新篁豆腐圓、龍池芙蓉鯽魚等11道菜入選南京市級地標菜。
為宣傳和提升六合區休閑農業品牌形象,六合區根據自然資源特色和農業生產季節,圍繞城市居民節假日及周末短期休閑度假旅游市場,舉辦了一系列休閑農業主題節慶活動,打造了多個節慶活動品牌。例如,平山林場櫻花美食節、采茶游、“520”定向大賽、金陵國卉牡丹節、艾津稻園親子游、金牛湖金山葡萄采摘節、池杉湖荷花文化旅游節、錢倉葵園花海文化旅游節、綠航獼猴桃采摘節、龍袍蟹黃湯包美食文化旅游節、六合農民豐收節等。同時,在節慶活動的設計中,有機結合了農事體驗、農耕科普、休閑采摘等,充分發掘了鄉村特色體育項目、青少年研學活動、鄉村民宿等休閑旅游農業新業態,帶動了農業產業發展,進一步增強了六合區農業休閑旅游的吸引力。
具體措施有:(1)創新財政投入方式。放大財政資金的撬動作用,引導社會資本投入休閑農業,利用省市財政資金,設立一批休閑農業項目,重點支持創意主題農園建設,完善基礎設施配套。同時,組織休閑農業經營主體積極參加農村創業創新大賽,拓展農業多種功能,推進農業產業融合發展新業態,并對獲獎主體進行獎補。(2)拓寬政策扶持范圍。將具有發展前景的休閑農業企業納入農業龍頭企業扶持范圍,享受相關農業產業化發展的優惠政策,積極組織和舉辦銀企對接活動,宣傳推介惠農信貸政策和產品,緩解企業融資難題。同時,將符合條件的休閑農業景點納入市級黨政機關會議接待定點單位,并對積極舉辦各類農業節慶活動的單位、街鎮和經營主體給予宣傳推廣活動補助。(3)推進落實用地政策。積極組織企業申報三產融合用地項目,加強與相關部門的溝通協調,著力破解用地難題。2020年—2022 年六合區共落實74 家經營主體申報農村三產融合發展用地,合計用地面積達33.93 hm2,為休閑農業發展提供了必需的土地資源。
目前,六合區美麗鄉村景點規模普遍偏小,且產業項目多為苗木種植、花海景觀、果蔬采摘、農耕體驗、親子游樂等,經營模式趨于同質化[3],需求創新點和旅游消費點不多,往往局限于“一頓飯”“一日游”“一季花”。
目前,六合區休閑農業產品的創意創新開發和營銷手段落后,缺乏深入體驗項目,精品少、欠特色,無法吸引游客長時間逗留。同時,由于大部分休閑農業從業人員是轉崗農民,其經營意識、服務意識、衛生意識和集體觀念均有所欠缺,再加上管理粗放、缺乏導游等,導致六合區休閑農業產品的整體管理水平和服務意識跟不上市場要求。
在休閑農業產業開發過程中,六合區缺少有意識、有層次、有節奏的品牌設計和形象推廣,四季營銷和網絡推廣的力度不夠,真正叫得響、傳得開的休閑農業品牌較少,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宣傳的能力不足,休閑農業景點的整體影響力和知名度不高。
六合區可成立六合休閑農業標準體系專家委員會,并以全程循環生態標準體系建設為重點,以六合農家美食標準體系建設為特色,在業態規劃建設、全程循環生態、六合農家美食、鄉村創意休閑、休閑農旅服務五個方面,推進六合休閑農業標準體系建設,并借助大數據,不斷優化相關薄弱環節。
借助于南京市城市發展、江北新區建設,六合區要以長三角區域一體化發展為機遇,對休閑農業服務設施進行全面升級。具體措施為:(1)對全區農業生態環境本底進行挖掘,通過設施配套,提高消費者的體驗感。(2)結合美麗鄉村和農業農村基礎設施配套建設,完善停車場、垃圾污水處置、廁所、餐飲住宿、農事景觀觀光道路、旅游服務中心等休閑農業服務設施,并借助全區旅游規劃實施和大數據平臺功能,讓消費者獲得良好體驗。
具體措施為:(1)充分發揮南京市六合區休閑觀光農業協會的平臺作用,要在做好協會已有服務的基礎上,拓展協會功能,為會員提供組織交流、信息管理、資源共享等服務。(2)聯合相關院校,組建休閑農業專家咨詢指導委員會,在規劃設計、創意策劃、運營管理、品牌打造、產品開發、人才建設等方面,提供專家咨詢和服務指導,推動產業開發和科技創新協同并舉。(3)搭建休閑農業信息服務和中介服務平臺,吸引旅游、金融、咨詢、廣告策劃、信息技術等中介服務機構入駐[5],為休閑農業經營主體提供系統服務支持,提高六合區休閑農業的整體運營水平。
六合區要立足休閑農業品牌提檔升級,梳理現有品牌,整合多而散、小而弱的農業品牌資源,打造六合區特色鄉村品牌[4],構建以區域公用品牌茉莉六合為龍頭,街鎮區域公用品牌多彩竹鎮、大美冶山、 和美龍池、原鄉程橋為基礎,遠望富硒大米、大圣水芹、華平雨花茶、艾津歐標大米、寧晨蝴蝶蘭、綠航獼猴桃、秦邦吉品等農業品牌為支撐的六合農產品品牌矩陣。同時,要借助《茉莉花》歌曲的傳唱,擴展六合休閑農業的影響力。例如,可采用盆栽、設施栽、露地栽、集中栽、門口栽等做法,讓茉莉花隨處可見;制作茉莉花茶,創作茉莉花炒雞蛋、茉莉冬瓜湯、茉香蜜豆花枝片、枸杞茉莉雞、茉莉花粥、茉莉豆腐、茉莉銀耳湯等美食。
具體措施為:(1)積極引進休閑農業建設、綠色生產、運營管理等方面的專業人才,為全區休閑農業發展注入新鮮血液。(2)建立人才檔案,結合不同崗位、不同產業、不同分工,制定人才成長方案與培育計劃,努力培養一批懂農業、愛農村的鄉村人才,提高他們的經營、管理、服務和帶動能力[6]。(3)培育一批工匠人物,引導他們精益求精,生產優質農產品、開展創新研發、提供優質服務。(4)樹立一批鄉村人才典范,向各級組織、部門進行推介,以吸引各類優秀人才加入到休閑農業的發展中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