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思雨
(海鹽縣農業農村局,嘉興 314300)
葡萄是浙江省嘉興市海鹽縣的重要水果產業之一,年種植面積約為1 400 hm2,年產量約為3.78×104t,主栽品種有‘紅地球’‘陽光玫瑰’‘醉金香’‘夏黑’‘巨玫瑰’等。近年來,隨著海鹽縣葡萄產業的發展,海鹽縣葡萄生產基本形成了“產前種苗供應、基礎設施建設,產中技術培訓、農資農具供應,產后產地收購、經紀人營銷”等完整的產業鏈。同時,為了進一步強化綠色發展理念,踐行鄉村振興戰略,海鹽縣以科技創新、管理創新為動力,將葡萄產業作為海鹽縣實現“三農”共富的重要跑道,整建制建設了海鹽縣葡萄精品綠色農產品基地,從而大力發展葡萄規?;a業化生產,提高了葡萄栽培管理水平,完善了葡萄產業鏈,打響了海鹽葡萄品牌的知名度。在此背景下,為進一步提升海鹽縣綠色優質葡萄的供給能力,筆者擬對海鹽縣葡萄精品綠色農產品基地建設的目標、保障措施和取得成效進行總結,以期給周邊地區進行葡萄精品綠色農產品基地建設提供參考。
海鹽縣葡萄種植歷史悠久,二十世紀八九十年代引進‘巨峰’‘無核白雞心’‘藤稔’葡萄品種,開始進行規模化種植[1]。近年來,隨著農業新技術推廣力度的不斷加強,海鹽縣葡萄種植技術日趨成熟[2],設施栽培覆蓋率達100%,水肥一體化規模種植覆蓋率達55%以上,葡萄質量抽檢合格率達99.5%以上。2017年海鹽縣被列為國家葡萄產業體系建設示范縣,2020年“海鹽葡萄”獲國家農產品地理標志,2022年海鹽縣實施“海鹽葡萄”地理標志保護工程,加速海鹽縣葡萄產業向共富事業邁進,同時給周邊地區的葡萄產業發展提供可學、可看、可借鑒的成功經驗[3]。
近年來,雖然海鹽縣葡萄產業總體發展水平較高,但是仍存在以下主要問題:(1)生產管理水平不平衡,種植、管理、經營水平參差不齊,產品質量不均衡,個別農藥超范圍、超劑量使用。(2)葡萄精品意識不強,葡萄園建設標準較低、基礎設施不配套,部分果農的“重產量、輕質量”意識嚴重[4]。(3)缺乏標準化生產操作規程,標準化示范效應不夠[5]。海鹽縣的葡萄種植大部分是一家一戶的傳統種植,以經驗管理為主,缺乏綠色食品等的認證積極性,對海鹽縣葡萄產業的整體質量和品牌形象提升帶來了諸多不利影響。因此,為加快推進海鹽縣葡萄產業品牌培育,增加綠色優質農產品供給,建設海鹽縣葡萄精品綠色農產品基地具有一定的必要性。
以市場需求為導向,以服務產業為目標,整建制推進海鹽縣葡萄精品綠色農產品基地建設,集中力量開展綠色食品環境評價、集中申報“海鹽葡萄”綠色食品、開展“海鹽葡萄”農產品地理標志推廣保護、制定綠色食品生產操作規范、打造“海鹽葡萄”整體品牌、提升海鹽葡萄知名度和生產經營效益,同時提供可學、可看、可借鑒的成功經驗,不斷提升海鹽縣綠色優質農產品供給能力,提高海鹽縣葡萄品牌價值和市場影響力,增強葡萄產業效益和農民增收能力。
3.1.1 加強領導,周密部署
海鹽縣成立了專項工作小組,具體負責基地建設項目的協調、督促、實施、監管等工作,做到了分工明確、工作到人。同時,海鹽縣制定了《海鹽縣葡萄精品綠色農產品基地建設實施方案》《海鹽縣葡萄精品綠色農產品基地標準化生產示范場創建細則》,并通過定期召開動員會、推進會、驗收準備會等會議,每月安排專人走訪基地,分析當前葡萄生產形勢和產業發展方向,規范督促生產主體落實葡萄綠色生產措施。
3.1.2 管理規范,資金到位
為保障基地建設項目資金??顚S?,海鹽縣專門制定了《海鹽縣葡萄精品綠色農產品基地建設項目資金使用方案》,要求項目資金主要用于“海鹽葡萄”地理標志登記認定、葡萄綠色食品的產地認定、綠色食品生產標準化示范等。同時,海鹽縣深入實施質量強農戰略,在農業品牌建設、農業標準體系建設、追溯體系建設等方面進行補助,從而為積極參與基地建設的生產主體提供支持,多渠道地增加資金投入。
3.1.3 積極宣傳,營造氛圍
利用各級媒體(如《翠花牽線》《七彩田野》電視節目),宣傳綠色食品及海鹽縣葡萄精品綠色農產品基地的創建成果。另外,充分利用農民豐收節、葡萄擂臺賽、推廣會等活動,開展“海鹽葡萄”農產品地理標志授權儀式、綠色食品授牌儀式,增強品牌建設力度,以進一步提高“海鹽葡萄”的市場競爭力和影響力。
海鹽縣對葡萄種植規模在0.33 hm2以上的種植戶開展了相關調研,主要調查種植規模、種植品種、土地來源、經營模式等。經統計,海鹽縣葡萄種植規模在0.33 hm2以上的種植戶有1 256 戶,種植面積為933.33 hm2,占全縣葡萄種植面積的66.67%。其中,種植規模在2.00 hm2以上的種植戶有50 戶,種植面積為186.67 hm2;種植規模在3.33 hm2以上的種植戶有30 戶,種植面積為133.33 hm2。海鹽縣種植的葡萄品種主要有‘紅地球’‘陽光玫瑰’‘醉金香’‘夏黑’‘藤稔’,其種植面積占比分別為53%、25%、14%、4%、3%。海鹽縣葡萄生產的土地來源以自行轉讓為主。海鹽縣葡萄生產中的投入品采購以配送方式為主,產品銷售以批發為主。依據調查摸底結果,海鹽縣已形成葡萄種植核心區,共涉及33個村776戶,葡萄種植面積約為533.33 hm2,其中種植規模在2.00 hm2以上的種植戶共34戶,并形成了“標準化示范場-精品基地示范區-輻射推廣區”的示范推廣模式。
按照綠色食品生產要求[6],海鹽縣對葡萄精品綠色農產品基地進行了系統性的環境普查,重點對土壤和灌溉水中的營養物質和有害物質進行了取樣檢測,形成了《海鹽葡萄精品綠色農產品產地環境現狀評價報告》《海鹽葡萄綠色食品產地農業環境現狀評價報告》《海鹽葡萄綠色食品產地公布與環境監測采樣點位圖冊》。經調查分析,海鹽縣具備優質的土壤(土壤富含硒元素,且鈣含量超過250 mg/kg)和水資源環境,區域環境空氣質量良好,適宜發展綠色食品。
“海鹽葡萄”于2020年取得了國家農產品地理標志登記保護,范圍為海鹽縣陸地全域;2021 年海鹽縣發布了“海鹽葡萄”農產品地理標志及品牌形象,對優質葡萄種植基地進行了授牌,形成了“海鹽葡萄”農產品地理標志的品牌效應;2022 年海鹽縣聚焦“地標富民”,實施了“海鹽葡萄”地理標志保護工程,為講好“海鹽葡萄”地標農產品的歷史故事奠定了基礎。
3.5.1 緊扣海鹽特色,提高“海鹽葡萄”產品質量
目前,海鹽縣針對葡萄產品,每年開展常見農藥殘留檢測30 余批次,形成風險評估報告,并對高頻檢出的農藥組合進行田間試驗和聯合效應試驗,提出葡萄中混合使用的農藥負面清單。同時,海鹽縣開展了葡萄綠盲蝽防治藥劑殘留消解試驗,推薦葡萄綠盲蝽防治可以使用農藥清單。此外,海鹽縣開展了葡萄營養品質或風味特性指標的研究與探索,建立了有關葡萄品質的數據庫,為海鹽葡萄的品質評價提供了標準支撐。
3.5.2 緊扣精品綠色,制定綠色食品“海鹽葡萄”生產技術規范
海鹽縣建立健全了綠色農產品環境保護、生產操作管理、投入品和產品監管等體系,建成了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體系,確?!昂{}葡萄”產品質量安全。另外,海鹽縣制定了《綠色食品 海鹽葡萄生產技術規范》省級團體標準,立足肥藥減量增效和農產品質量安全風險管控,集成了生態調控、生物防治、理化誘控、科學用藥等綠色防控技術,并開展了“海鹽葡萄”綠色生產技術的推廣和培訓指導。
3.5.3 緊扣標準示范,開展綠色食品生產標準化示范
海鹽縣制定了《海鹽縣葡萄精品綠色農產品基地標準化生產示范場創建細則》,鼓勵規?;a主體通過提升改造,建設“海鹽葡萄”標準化生產示范場,并按照“建設一批、達標一批、示范一批”的步驟,突出產品質量安全和提高綠色食品生產示范成效,擴大全縣葡萄產業良種、良法、良機的應用覆蓋率,從而提升“海鹽葡萄”的品牌知名度和市場占有率。
3.5.4 以培訓為橋梁,進行輻射帶動
為輻射帶動更多的葡萄種植戶實施葡萄綠色生產,海鹽縣積極開展相關培訓。目前,海鹽縣已組織縣級葡萄培訓班7 次,組織各鎮(街道)、合作社舉辦培訓班20 余次,總培訓人數達3 600 余人次。在各類培訓中,海鹽縣免費贈送《葡萄全產業鏈質量安全風險管控》《植物生長調節劑的小秘密》《農藥安全使用漫畫》《農藥質量安全知識問答》等技術書籍,生產記錄本、栽培技術資料、綠色食品農藥使用清單,以及標準化栽培模式圖等,約5 000 份。
海鹽縣根據葡萄生產的區域特點和綠色食品申報情況,通過落實海鹽縣葡萄精品綠色農產品基地的整建制創建思路,打造了以于城鎮為核心,向百步鎮、沈蕩鎮、武原街道、通元鎮等地區擴展的葡萄種植核心基地,共涉及41 個村532 戶農戶,面積約為540.67 hm2。同時,海鹽縣以葡萄精品綠色農產品基地為示范,輻射影響了全縣及周邊地區的葡萄種植。
依托浙江省農業科學院農產品質量安全與營養研究所、海鹽縣農產品安全質量管理中心,海鹽縣集成了海鹽葡萄綠色防控技術,制定了《T/Z L X 024-2021 綠色食品 海鹽葡萄生產技術規范》,在海鹽葡萄的品種、建園、苗木、定植、栽培管理、綜合防治、采收分級、包裝標識、保鮮貯運、投入品管理、記錄檔案和產品追溯等方面,制定了相關技術規范,并立足基地、輻射全縣,有效提升了海鹽葡萄的種植水平。
通過調研,海鹽縣掌握了生產企業、合作社、家庭農場的葡萄種植情況,對于符合綠色食品申請條件的,積極動員其進行綠色食品認證。近兩年來,海鹽縣共有27 家生產企業、合作社、家庭農場申報了海鹽葡萄綠色食品,其中21 家已取得綠色證書,占基地規模戶的82.86%,面積176.2 hm2,約占基地總面積的32.59%。
通過舉辦海鹽葡萄文化節、農民豐收節、葡萄擂臺賽等宣傳活動,開展地理標志授權儀式、綠色食品授牌儀式,設計“海鹽葡萄”地標形象,在復興號專列上投放“海鹽葡萄”的宣傳廣告等,打響了“海鹽葡萄”綠色區域品牌,提高了“海鹽葡萄”的市場競爭力和影響力。
海鹽縣自實施葡萄精品綠色農產品基地建設以來,以市場需求為導向,以服務產業為目標,整建制推行了標準化葡萄設施栽培技術,完善了質量安全追溯體系,建設了物聯網農業項目,促進了海鹽葡萄綠色高質量發展。在未來,海鹽縣將繼續圍繞農產品地理標志、綠色食品、區域特色產業“一標一品一產業”融合發展的總體思路,通過品種培優、品質提升、品牌打造,不斷延伸葡萄產業鏈,進一步打造精品果業,從而走出一條集數字化生產、數字化管理和數字化銷售于一體的富民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