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輝 黃煒蕓
(1 宜興市水產畜牧站,宜興 214200;2 宜興市茶果指導站,宜興 214200)
我國是糧食生產大國,也是秸稈資源大國。然而,秸稈作為農業廢棄物,是放錯了地方的資源,用則利、棄則害。因此,開展秸稈綜合利用是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動農業綠色發展的一項重要舉措[1]。近年來,在政府利好政策的引導下,我國秸稈資源化利用得到了快速發展,但是在具體實施過程中,仍存在利用體系不健全、資源化轉換效益不高等難題。在此背景下,為進一步推進江蘇省宜興市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工作,現筆者擬對宜興市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現狀和主要經驗做法進行總結,并針對實施過程中存在的主要問題,提出相關對策建議,以供參考。
2022年,宜興市全年秸稈綜合利用量為2.74×105t,綜合利用率達96.3%。農作物秸稈不同利用方式的具體情況如下。
目前,全量還田利用仍是宜興市農作物秸稈利用的主要方式。2022年宜興市秸稈還田量為2.40×105t,占全市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總量的87.59%。
2022年宜興市采用多種形式的資源化利用的秸稈總量約為3.32×104t,占全市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總量的12.12%。具體為:(1)秸稈肥料化利用量為1.17×104t,占秸稈資源化利用總量的35.24%,主要是將秸稈與尾菜、畜禽糞便、藍藻藻泥等低碳氮比物料混合后進行高溫好氧發酵制成有機肥,用于替代化肥和培肥土壤等。(2)秸稈能源化利用量為1.92×104t,占秸稈資源化利用總量的57.83%,主要是部分農戶使用秸稈作為炊事用能。(3)秸稈工業原料化利用量為200 t,占秸稈資源化利用總量的0.60%,主要是用秸稈制成各種包裝材料等。(4)秸稈基料化利用量為1 700 t,占秸稈資源化利用總量的5.12%,主要是用于培育食用菌,還有少量與畜禽糞便混合制成育秧基質。(5)秸稈飼料化利用量為400 t,占秸稈資源化利用總量的1.21%,主要是青貯后用作畜禽飼料。
加強政策扶持,大力培育一批秸稈收儲運服務主體,打通秸稈離田利用瓶頸。同時,發展一批秸稈市場化利用主體,延伸產業鏈、提升價值鏈,加快推進秸稈綜合利用、產業結構優化和提質增效。此外,每年在省級專項資金中安排秸稈綜合利用獎補經費,對秸稈利用主體采用以獎代補的方式進行補助。
通過全市各鎮的主動實踐,宜興市形成了一批可持續運行的秸稈綜合利用模式和機制,穩步提升了宜興市秸稈資源化利用水平。具體內容有:(1)創建“1+N 村集體經營”模式。例如,芳橋街道金蘭村由村集體建立秸稈收儲加工點,配套打捆機、粉碎機、制肥機等收儲利用設備,在全村范圍內開展秸稈、尾菜、綠植等農業農村廢棄物的收集處理,并制成有機肥用于農業生產,實現了秸稈全量利用、農村環境改善、農產品品質提升、農民收入增加的“多題一解”目標。(2)推行“村級收運隊伍”模式。例如,丁蜀鎮依托秸稈利用企業,發動各村成立秸稈收運隊伍,開展秸稈收集打包、轉運作業,打通了秸稈離田的“最后一公里”。
據測算,宜興市秸稈粉碎還田的每667 m2成本約為45 元,秸稈打捆離田成本約為300 元/t,故秸稈處理直接增加了生產成本。同時,部分秸稈利用企業的利潤微薄,且秸稈處理無財政補貼,面臨虧損停產的局面。
主要表現在:(1)收儲時間短、任務重。秸稈收儲時間較為集中(“三夏”季節尤為明顯),且農田連片程度不高,不利于大型收集機械進行作業,增加了秸稈收儲難度[2],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秸稈收儲體系建設。(2)收儲用地難。秸稈堆放占地廣,秸稈利用企業需要一定規模的收儲場地進行周轉,但秸稈利用項目用地的審批困難,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秸稈收儲體系建設。
目前,秸稈利用方式主要停留在肥料化、飼料化、基料化等技術含量低、附加值小的農業化利用方式上,而用于發電、造紙等技術含量高、附加值大的工業化利用的秸稈數量占比較小。同時,在現有的技術條件下,秸稈直接還田最為便捷,但從實際利用效果來看,由于農機農藝不配套,秸稈難以有效覆蓋全田,甚至出現了后茬作物播種量增加、病蟲害發生程度加重等問題,從而影響了糧食生產和生態環境保護[3]。
結合宜興市全域土地綜合整治和村莊規劃,深入開展農業產業發展規劃、園區規劃和高標準農田建設規劃編制工作,加快土地流轉,推動農田連片整治,從而提升宜興市現代農業規?;?、產業化、科技化發展水平,進而為秸稈綜合利用夯實基礎。
優先滿足秸稈還田需求,在確保土壤有機質含量穩定提升的基礎上,剩余秸稈再進行離田高附加值利用。具體措施為:(1)推進良法良機配套、農機農藝融合,推廣秸稈就近、就地輕簡化科學還田,提高土壤鉀素利用率,促進農田土壤固碳增匯,提升土地綜合生產能力。(2)加大秸稈肥料化、飼料化、基料化等成熟技術模式的推廣應用力度,為推進秸稈利用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撐。(3)進一步培育市場主體,延伸產業鏈,探索秸稈全產業鏈高附加值利用途徑。(4)構建農業廢棄物一體化收儲運體系,統籌建設農業廢棄物集中處理綜合項目,探索畜禽糞污、農作物秸稈、廢舊農膜、園林垃圾等多種農業廢棄物統一回收和集中處置的方法,以有利于高效監管,并通過合理的資源調配,解決部分農業廢棄物收儲運難和低效利用等問題。
在綠色發展引領鄉村振興的今天,加強秸稈綜合利用十分重要。目前,雖然宜興市秸稈綜合利用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仍然存在利用體系不健全、資源化轉換效益不高等問題。下一階段,宜興市將出臺更實的舉措、更好的政策,進一步建立健全秸稈還田、收集、儲存、運輸的社會化服務體系和秸稈綜合利用長效機制,加快補齊農業農村生態環境保護的突出短板,從而促進宜興市農業農村的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