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建
(菏澤海關,山東 菏澤 274000)
植物檢疫在維護國家利益、經濟安全、生態環境方面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隨著生活環境的日益復雜,植物檢疫對象也在發生改變,常規檢驗方法已經無法適應新時期的檢驗要求,高科技的運用使得植物檢疫處理技術的科技含量越來越高,各種新型檢驗方法正逐步占據主導地位。目前,與植物檢疫相關的法律制度越來越健全。文章對植物檢疫處理技術現狀及發展進行分析,為保障植物檢疫工作順利開展提供借鑒[1]。
植物檢疫是指由農業部門根據國家頒布的有關植物檢疫的法律和政策,對植物種子、苗木及其他的植物制品進行檢疫。用于繁殖的植物材料會受到各類害蟲的影響,從而降低其使用價值,并造成經濟上的損失。通過植物檢疫可以對各種危害植物健康生長的病蟲草害及其他有害生物進行防治,保證植物材料安全可利用,從而保證農業生產安全。
檢疫處理是指采取多種措施,防止境外的有害生物進入,從而對人民健康和生態環境等產生一定的保護作用。外來危害生物會給生態環境帶來巨大的威脅,控制外來危害生物是一項非常困難的工作。而植物檢疫的目標是在檢疫的過程中,及時發現附著于種子、苗木、繁殖材料及新鮮果實上的真菌、細菌、病菌和昆蟲等,并采取相應的措施[2]。目前,熏蒸技術是最常用的技術,特點是操作簡單、成本較低,適用于大多數植物檢疫,但其也有局限性。在使用過程中,熏蒸技術會對生態環境造成一定的影響,還會對人體健康造成一定的傷害,因此,人們對熏蒸技術的使用變得謹慎,并限制其在新鮮商品中使用。
在林業、農業、進出口貿易等諸多相關的行業中,植物檢疫處理技術應用于處理因不同病蟲、有害細菌以及雜草等引發的問題。若未及時對病蟲害進行有效防治,將會導致農作物減產、生態環境遭到破壞。植物檢疫處理工作能夠對病蟲害進行有效防治,檢疫工作范圍包括我國植物存在的病蟲害問題和因國際流通帶來的有害生物入侵。
由于外來有害生物入侵給我國農業、生態環境帶來了嚴重危害,并且會對當地經濟造成較大的影響,因此,必須要加強對植物檢疫處理工作的重視,遏制外來生物的入侵和擴散,保護我國生態環境。植物檢疫處理工作的開展對保障我國農業發展以及生物安全也有著重要意義。現如今,大多數國家都依托植物檢疫處理工作發布了一系列貿易保護措施,對境外的農業產品進行監管,從而保證本國農業產品穩定發展[3]。
我國對境外植物和其他流通產品的檢疫工作大部分采用了現場直接檢驗檢疫、取樣實驗室檢疫、消殺處置等方式,并對境外產品進行檢疫評估、處理與控制。其中,實驗室檢疫技術是最為重要的一部分,實驗室檢疫結果的準確性直接影響植物檢疫工作人員的判定。在實驗室檢疫工作中,關鍵就是對病蟲草害進行鑒別,目前實驗室檢疫采用的是免疫學技術和形態學鑒別。
通過對不同種類的物種進行形態學鑒別,可以達到快速檢疫的目的。但是,形態學鑒別和病原微生物鑒定方法也存在一些缺點。一是植物和昆蟲的形態學鑒定方法主要根據動植物形態特征的差異進行有效分辨。植物分類十分復雜,采用常規的植物檢測方法難以鑒別。很多境外害蟲因運輸方式、地理位置、傳帶貨物的種類不同,工作人員只能得到這些害蟲的卵、幼蟲或殘骸。在此情況下,由于無法根據植物和害蟲形態學特征進行辨別,分類時往往會產生一些錯誤,從而影響鑒定準確性。二是病原菌除了少數是專性寄生菌之外,大多數都是兼性寄生菌,有的病原菌寄主范圍較廣,因此植物病原菌的形態學鑒別速度較慢。形態學鑒別對從業者的專業技術要求很高,近年來,我國植物檢疫人員的綜合素質不斷提升,但由于各國之間貿易流通量不斷增加,入境物種數量急速增長,檢疫工作人員無法對所有物種進行辨別,導致檢疫工作存在漏洞[4]。
4.1.1 檢疫標準制訂
植物檢疫標準是用于預防和控制植物病蟲害傳播的一系列檢測指標。制訂標準的目的是確保植物及其產品的進出口符合國內外的檢疫要求,降低植物病蟲害的入侵和傳播風險。植物檢疫標準通常包括以下方面:一是植物檢疫證書,所有進出口的植物及其相關產品都必須附有檢疫證書,以證明其符合檢疫要求且已進行過檢疫處理;二是檢疫處理方式,針對不同植物病蟲害選擇不同的檢疫處理方法;三是檢疫處理設備,要確保設備達到標準,能夠有效阻止病蟲害傳播;四是檢測處理記錄,在對植物進行檢疫處理時需要對其進行記錄和監測。
4.1.2 制度貫徹落實
當前,我國植物保護檢疫站根據制度標準和本地的實際情況開展工作,組建專門的工作隊伍、使用先進的技術,保障植物檢疫工作順利進行[5]。為了最大程度地避免植物病蟲害傳播蔓延,各地區應制訂相關條例;同時各?。ㄗ灾螀^、直轄市)農業主管部門、林業主管部門管理本地區的植物檢疫工作,縣級以上地方各級農業主管部門、林業主管部門下屬植物檢疫機構,負責執行植物檢疫任務。植物檢疫人員執行植物檢疫任務時,應穿著檢疫制服并佩戴檢疫標志。
4.2.1 沒有完善的檢疫體系
由于我國檢疫工作起步晚、時間短,沒有制訂規范的植物檢疫工作程序,且害蟲數量逐年增多,因而檢疫工作的開展變得更加困難。在進行植物隔離的過程中,往往會發現很多未知的害蟲,這些害蟲很難通過傳統的方法準確鑒別。
4.2.2 檢疫經費不足
外來植物入侵是危害我國農產品生產和生態環境的一個重要原因,控制其流入我國境內并對其進行檢測意義十分重大。然而,因為缺乏資金,植物檢疫工作無法有序開展,阻礙植物檢疫工作的發展。
4.2.3 缺少先進技術和設備
植物檢疫作為一項專業性、技術性較強的工作,在實際檢疫工作中,由于缺少先進技術和裝備,無法為植物檢疫工作、農業安全和生態安全提供保障。
我國植物檢疫處理技術朝著更加先進、精確的方向發展,目前最常用的檢測技術是PCR 檢測技術。目前,PCR 檢測技術在我國已經經過了數十年的發展和完善,但是在植物檢疫方面的使用還比較少,主要原因是我國尚未構建出全部外來危害生物的基因數據庫,無法很好地應用PCR 檢測技術。
新一代NGS 技術能夠在組學信息的基礎上挖掘單核苷酸多態性位點信息數據,還能夠為以基因序列為基礎的其他分子生物監測技術提供更為精確的標記位點。這種技術能夠使得靶向檢測技術更加精確、迅速,并且能夠提高對新發、突發的未知有害生物的檢測能力。
免疫斑點檢測技術是指將特異性的抗體利用尼龍膜、硝酸纖維素膜等標記到植物體內,加入相應抗原和底物溶液后,對尼龍膜上顯示出的有色斑點進行檢測。目前,免疫斑點檢測技術在MLO 基因檢測和植物檢疫中被廣泛應用,能夠對10 余種植物根莖、葉子、種子中的病毒進行有效檢測,例如水稻草狀矮化、煙草環斑病毒、番茄花葉病毒、花生條紋病毒等。斑點檢測技術一般分為直接法、間接法以及雙抗體夾心法。因其具有高精度、高效率、簡便和高靈敏度的優點而廣泛地應用于植物檢疫中。
隨著我國進口產品數量增多,很多境外農產品通過海關進入我國,這給我國的植物檢疫工作帶來了新的考驗。為保證我國生態環境的安全、病蟲害防控工作的效果,就必須使用更加現代化的檢測技術,滿足我國植物檢疫工作的發展需求。在這種背景下,無損檢測技術應運而生,無損檢測技術是一種新型環保檢測技術,能夠利用紅外光譜、聲波、射線等技術對植物開展無損檢測工作。
聲波無損檢測就是依據各種植物和昆蟲的聲學特征來進行檢測,例如,通過對昆蟲體內某個器官所產生的聲波信號進行解析,進而獲取昆蟲的各項基礎數據,實現對昆蟲的無損檢測,但是聲波無損檢測技術不適用于檢測蟲卵。射線檢測技術是指利用X 光的高穿透力,將X 光照射到植物上,通過儀器掃描并分析植物的光譜圖。通過此技術,檢疫人員不僅極易區分不同的植物,而且可以迅速地對其進行篩選。X 光線檢測技術具有操作方便、效率高、準確度高等優點,可以在日后的植物檢疫工作中推廣應用;但這種檢疫技術同樣存在一定的不足,例如檢測設備成本較高、對工作人員身體健康造成危害等。
植物檢疫是對農作物和害蟲進行檢驗的一項重要工作,特別是在當今社會,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人們的交往日益頻繁,極可能引入各種各樣的危害生物。出臺相應的法律法規可保證植物檢疫工作順利進行;檢疫人員嚴格遵守法律法規,科學有序地開展檢疫工作,可促進檢疫工作的長效發展。搜集有害生物發生、擴散和危害的相關資訊,并根據當地的實際情況,構建數據庫,從而達到對有害生物進行防治的目的。建立一支專業隊伍,對害蟲進行長效監控并開展外源侵入性物種的研究和追蹤調查。對植物檢疫的具體實施方法進行改進,對有害生物防治、植物檢疫等流程進行細化,對檢疫范圍、內容、流程等進行明確,從而保證植物檢疫工作的高質量和高效率。
制訂植物檢疫標準能夠為執法部門的工作提供體制上的保證,從而提高執法效率。然而,我國目前沒有行之有效的檢驗方法,也沒有實現對檢驗對象的廣泛保護,嚴重影響了檢驗結果的準確性。制訂植物檢疫標準,要結合國家植物檢疫的相關規定和檢驗區域實際情況來進行。
相關部門應提高植物疫病的監測、報告和發布頻率,提升監測水平,加強監督。在出現可疑的傳染病時,要根據國外輸入的傳染病、國內已經發生的傳染病、其他新發生的傳染病,做好監控和報告等工作,對突發事件的處理也要按照相關規范進行。對植物有害生物必須采用科學、合理的方法進行根治,并做好消滅工作。因此,產地檢疫、調運檢疫、國(境)外引種檢疫等都需要有相應的規范程序,保證植物檢疫工作的質量。
植物檢疫技術開發是技術水平比較高的綜合性工作,涵蓋了生物檢測技術的各個領域,每一種植物檢測技術的研發都會對我國的生物技術發展起到關鍵的作用。因此,應建立專門的植物檢測技術研究隊伍,并對與之相關的儀器和技術進行研究,以便盡快提高我國的植物檢測水平。目前,X 射線探測方法是我國較為成熟的檢疫方法,相關研究者也取得了一定的進展,需要進一步加大對此技術的研究力度,呼吁更多生物學專家和學者參與到X射線研究中來,創新X 射線探測技術,推動無損檢測技術在我國的應用,從而達到提高我國植物檢疫工作質量的目的。
植物檢疫工作就是利用法律的力量來控制病蟲害的行為。所有的植物檢疫方法都必須依據技術規范來執行??v觀我國現有的動植物檢疫檢驗標準,發現其并不能涵蓋所有目前已知的有害動植物;檢驗手段以形態學、PCR 及Real-time PCR 等為主。目前急需構建一套完整、成熟、適用于我國植物檢疫檢驗的高質量、全覆蓋的技術,有效解決檢疫結果假陽性和假陰性的問題,有效提高檢疫工作準確度,從而切實維護我國植物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