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民生周刊》全媒體記者 于海軍
相關部門和網絡平臺要對經營者的資質、房源等關鍵信息嚴格審核,要督促經營者從后臺走向前臺。
無須出示身份證、無須進行人臉識別,甚至無須登記任何信息的“網約房”近日屢見報端,因行業規范缺失、存在監管漏洞、留有治安隱患,多地已對此進行專項整治。
網約房自2015年以來逐漸興起,在線選房、電子支付、密碼解鎖、無需見面,憑借這些特點發展迅速。有數據顯示,2022年我國共享住宿交易額為115億元,收入占全國住宿業客房收入的比重約為4.4%。
近些年,搭著互聯網這個快車道誕生不少新業態。“服務跑快了,監管沒跟上”的現象并不鮮見。不過,網約房絕非法外之地,只有早日走出治安洼地,網約房才能成為“陽光房”。
顧名思義,網約房的入住流程完全通過互聯網完成。預訂成功后,店家通過微信或短信形式告知房間位置、門牌號及密碼鎖等信息。
網約房沒有前臺,顧客與店家都是微信、電話聯系。值得注意的是,顧客預訂及入住前后,并不需要登記身份信息。
公開資料顯示,浙江杭州一名00后男孩在取保候審期間在網約房內吸食“上頭電子煙”。公安機關在調查后發現,2021年7月至10月,這間網約房竟一直是吸毒人員聚眾吸食含有合成大麻素的“上頭電子煙”的固定場所,受引誘、挑唆上癮者中,不乏未成年人。
《民生周刊》記者了解到,未成年人也可暢通無阻地入住網約房,顧客帶誰入住,入住人數都不被限制,整個過程未被查看過身份信息。
根據我國《旅館業治安管理辦法》《公共場所衛生管理條例》等法規,開辦賓館需要辦理特種行業許可證、衛生許可證,其房屋建筑、消防設備、出入口和通道等必須符合消防法有關規定。然而,許多網約房屬于“三無”性質,并未辦理相關證件,也不具備相應資質。
據警方此前破獲的一起網絡賭博案件顯示,犯罪團伙為了使犯罪形態更加隱秘,頻繁更換作案地點,這些作案地點大多是通過網絡預訂的網約房。而案件中涉事的未成年人在入住這些網約房時,也沒有遇到任何障礙。除此之外,青少年離家出走、結識異性、通宵打游戲等,網約房都可能成為選擇。
不僅如此,除治安外,網約房的衛生、消防等隱患也較為突出。
“有一次附近酒店訂滿了。選擇網約房入住后發現,逃生面罩、煙感報警器、滅火器都沒有,一旦遇到火災怎么辦?”陳先生表示。
事實上,網約房與賓館、民宿同屬于旅館業。按照我國相關規定,開辦賓館需要辦理特種行業許可證、衛生許可證,其房屋建筑、消防設備、出入口和通道等也須符合相關消防規定。
“許多網約房沒有任何證件,也不具備這些資質,等于是游離于監管之外。”天津某酒店業從業者段先生說,不僅安全和衛生方面無法保證,預訂網約房不登記客人信息、違規接納未成年人都涉嫌違規。
網約房雖是新生業態,但其本質還是酒店行業,仍適用于相關監管。針對頻發的亂象,多地已開始行動。

天津某酒店經營者展示的網約房。圖/于海軍
今年以來,江蘇、湖北、甘肅等多地,對網約房等住宿類新業態進行了專項整治,公安機關通過摸排、約談等形式,消除安全隱患、凈化市場經營秩序。
鄭州近日發布《網約房治安管理辦法》,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其中強調,對入住人員要完成個人身份實時核驗,對未成年人入住無監護人陪同的應及時聯系監護人或向當地公安機關報告。
今年3月,江蘇常州制定相關管理辦法,將網約房納入特種行業管理,指導網約房經營者按照登記流程主動進行房源申報。
云南昆明順衡律師事務所律師柴艷建議,網約房信息不全為后續不規范經營留下了可操作空間。相關部門和網絡平臺要對經營者的資質、房源等關鍵信息嚴格審核,要督促經營者從后臺走向前臺。
“不同于線下經營,有些民宿房主利用聊天軟件、附近的人發布房源信息,面對這種多而散的信息,相關部門和平臺在監管中也應采用新技術新手段積極應對。”柴艷說。
陜西西安某連鎖酒店負責人譚先生表示,監管部門可以對網約房線上線下進行一次全面摸底和排查,對未辦理證照或證照不齊,以及存在違規違法行為的網約房,責令立即停業整頓。
譚先生也建議,各地消防、衛生等部門要加大對網約房的監管力度,不達標的責令整改,以確保消防、衛生等方面符合要求。同時,網絡平臺也應對網約房入住,履行嚴格的審查責任和義務,從源頭上將一些“三無網約房”拒之門外,進而促進這一新興業態有序、健康發展。此外,消費者對不規范的網約房不要預訂。
事實上,與傳統房屋租賃業和旅館業的運營有很大不同,網約房由于在線選房的交易形式,隱蔽性強,且涉及多部門,監管存在一定難度,亟待各部門聯合網絡平臺創新監管思維和管理手段。
互聯網經濟專家高揚建議,針對顧客流動大的網約房要逐一梳理,明確網約房管理的要求與目標,特別要加強平臺對網約房經營者資格、營業執照、房源類型的審查和把關,新業態也呼喚新型監管。
“大數據時代,相關部門要積極運用科技手段,打破網約房房源難查、訂單難尋、入住信息難采集的數據壁壘,完善動態監管機制,有效遏制不法行為。”高揚說,也要加大宣傳和引導力度,讓住宿業經營者、從業人員和入住人增強安全意識,只有全社會共同努力,形成合力,才能營造出良好的社會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