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建文 馮森達
廣東梅州市梅縣區始終堅持把發展金柚產業作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抓手,大力實施金柚提質工程,從源頭把控品質、拓寬銷售渠道、多元延鏈強鏈、產業園區建設等方面蓄勢發力,持續推動金柚品質做優、品牌做大,助力梅縣加快振興、共同富裕。
目前,梅縣金柚種植面積27.5萬畝,柚果產量約66萬噸,產值預計46.2億元,柚農5萬多戶,金柚人均年收入近1萬元,占農業人口人均年收入的40%和主產鎮農民人均收入80%以上,金柚已成為農民的搖錢樹、致富果。
“梅縣區以全面實施百縣千鎮萬村高質量發展工程為統領,借鑒各地打造農產品區域公共品牌的好做法、好經驗,依托國家和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充分發揮梅縣金柚基礎優勢,整合資源,補齊短板,健全機制,組建金柚集團,加快推動金柚產業做強做大,加快鄉村全面振興,為打造全省百千萬工程典型區聚力蓄能。”廣東梅州市梅縣區委書記溫助民說。
近日,農業農村部公布2023年全國農業社會化服務典型案例名單,廣東省梅州市志穎農資有限公司的案例《導入全鏈條服務要素 助力農業生產提質增效》入選。
從2013年開始,志穎農資大力發展農業生產托管社會化服務,托管服務面積超15萬畝,托管基地和農戶節本增效顯著,助力金柚平均每畝增收1500元,獲得當地農戶的歡迎。同時,多渠道組織舉辦了技術類培訓會1000多場,培訓農戶達3萬多人次,通過“貼心的農技服務”結合“農機農事服務”,解決農民“怎么種好地”的問題。
近年,梅縣大力推廣繁育脫毒種苗、建設高標準果園,推廣測土配方、科學施肥、病蟲綠色防控、無病毒苗木繁育等成熟的優質栽培技術,開展有機肥替代化肥、農藥使用量零增長等行動,建立企業與農戶技術指導、產品銷售等利益聯結機制,組建黨員農事服務隊、金柚綜合服務隊、農機服務隊和農作物病蟲害專業化統防統治服務隊,為柚農提供農資農機農技一條龍服務,帶動全區金柚標準化種植,提升金柚產品質量。全區新建種植示范基地37個,標準化種植示范基地3萬多畝,綠色食品柚園0.92萬畝,有機柚園1.31萬畝,地理標志產品實現全覆蓋。
冬日,在梅縣區金柚產業園的梅縣眾信水果專業合作社里,堆積如山的金柚十分顯眼,工人們正套袋打包。合作社負責人廖志君從事柚子銷售30多年,合作社每年銷往全國各地的金柚達1500多萬斤,近年來遠銷國外,效益可觀。
這得益于梅縣致力于提升金柚品牌價值和市場競爭力的努力。梅縣以廣東農產品“12221”市場體系建設為抓手,堅持“匠心種好柚·品質贏市場”策略。一是發揮龍頭帶動作用,科學確定金柚采摘時間,統一金柚收購標準,珍惜品牌、維護品牌、提升品牌。二是舉辦金柚開采節、巡回推介、產品展銷等主題系列專場活動,提高品牌影響力。
2022年,梅縣金柚經過品牌營銷市場推廣,高效帶動產業增收5億多元。

又到一年金柚豐收季。圖/葉繁榮
作為廣東省重點農業龍頭企業和梅州柚產業的頭部企業,廣東李金柚農業科技有限公司是國內率先應用近紅外線無損測糖技術和裝備分級分選生產設備的柚果生產企業,柚果采后商品化年處理能力可達3萬噸;建成全國首條柑橘提取柚苷生產線,年產能達1000噸。
“柚子全身都是寶,發展精深加工可以變成果一次收入為小果、成果二次收入,對于企業和柚農都是雙贏。”該公司經理古秋明說。目前,梅縣已培育金柚深加工企業12家,成功研發藥用柚苷、柚苷二氫查爾酮等5項生產工藝,開發出金柚啤酒、金柚香薰、金柚含片等高附加值產品,產值超過6億元。
立足延鏈補鏈強鏈思路,在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創建過程中,梅縣搭建柚類精深加工科技研發中心,組建南方金柚研究院和智能裝備工程技術研發中心,聘請18位專家為金柚產業發展顧問,加強與院校和科研機構的合作,研發金柚無病毒種苗繁育,推廣測土配方施肥術、金柚塔型修剪等技術,共獲專利、成果登記19項。
今年區農科所投入30萬元,在南福金柚公園開展金柚品質提升關鍵技術試點工作,促進金柚品質提升。研發藥用柚苷、柚苷二氫查爾酮等5項生產工藝,運用柚小果提取柚苷技術,扶持經營主體發展柚果深加工,年收購柚小果近3.15萬噸,帶動5萬多農戶增收。打造南龍科研基地,建立26畝梅縣金柚無病毒種苗繁育中心,18畝柚類種質資源圃,收集全國約151種柚類品種,為金柚產業發展提供“種芯”保障。建成38個金柚物聯網種植基地、一個大數據綜合服務平臺和一個金柚智慧科技展示中心,提升“互聯網+農業”的大數據應用與公共服務能力。
位于松口鎮大黃村的梅縣區金柚產業園,由大黃村28家金柚合作社組成,擁有數十萬噸的金柚倉儲能力。
近年,梅縣改造提升園區農業生產設施,扶持企業發展精深加工,推進農業產業結構優化,培育農民增收新增長點。全區培育金柚深加工企業12家。開展村容村貌整治和各類公共基礎設施建設,打造石扇金柚文化街、松口古驛道、雁洋南福金柚公園、大黃村豐收廣場等休閑農業示范點,以農促旅,以旅興農。
同時,推進農村產權制度改革,培育壯大新型經營主體,創新聯農帶農新機制,重點加強高質量、高效益金柚生產、倉儲、信用“三服務”,推廣保底分紅、聯農電商等模式,形成“公司+合作社+農戶”利益共同體。
構建“土地流轉得租金、入園就業得薪金、家庭經營得現金、入股分紅得股金”的“一地生四金”多元增收機制,進一步盤活資源,激勵資產變股權、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東“三變”,實現農戶、企業、產業“三贏”,有效提高村集體收益,助力農民增收。目前,產業園帶動農戶5萬多戶,帶動村集體經濟收入增幅9.89%,園區內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1萬元,高于全區平均水平32.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