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浙江省湖州市社會科學院院長 楊柳青
圍繞在共同富裕中實現精神富有、在現代化先行中實現文化先行,著力打造精神富有市域樣板,努力為走好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調的中國式現代化之路創造經驗、提供方案。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中國式現代化是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調的現代化,物質富足、精神富有是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根本要求。
在強國建設、民族復興的新征程上,推進精神富有,不是一道可有可無的“選擇題”,而是一道回應中國之問、人民之問、時代之問的“必答題”。近年來,浙江省湖州市緊密結合實際,勇于探索實踐,以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為引領,創造性貫徹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圍繞在共同富裕中實現精神富有、在現代化先行中實現文化先行,著力打造精神富有市域樣板,努力為走好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調的中國式現代化之路創造經驗、提供方案。
黨的十八大以來,在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下,湖州市經濟社會發展取得顯著成績。新時代新征程,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對照黨中央的新部署和人民群眾的新期待,迭代打造精神富有市域樣板、建設人文新湖州,是湖州貫徹新發展理念,揚長補短實現均衡發展而作出的重大戰略抉擇。
時代使命在肩。置身中國式現代化和共同富裕的大場景,浙江擔負著“勇當先行者、譜寫新篇章”的政治使命。
湖州是習近平總書記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誕生地、中國美麗鄉村發源地、綠色發展先行地,承載著“再接再厲、順勢而為、乘勝前進”的新期望新要求。新的時代使命決定了湖州必須率先探索實踐、積累經驗,為全國、全省大局作出應有貢獻。
文化復興在任。湖州是一座有著5000年文明史、近2300年建置史的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具有崇文重教的悠久傳統。這里有大家,南朝才子沈約,經學大師俞樾,藝術巨匠趙孟頫、吳昌碩,法學泰斗沈家本等人才輩出;23位“兩彈一星”元勛中有3位是湖州人。這里產大作,茶圣陸羽在湖州完成世界首部茶學巨著《茶經》。這里出大思想,宋代教育家胡瑗創立的“湖學”影響深遠,奠定了宋韻文化的思想基礎。復興湖派文化、重塑歷史輝煌,是湖州這座歷史文化名城的重要責任。
發展均衡有基礎。綠色發展、均衡協調是湖州兩大比較優勢。湖州始終牢記習近平總書記殷殷囑托,把生態作為最大特色、把綠色作為最靚底色,走出了一條生態美、產業興、百姓富的高質量發展之路。湖州獲批建設國家可持續發展議程創新示范區、綠色低碳創新綜合改革試驗區,被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公約》第十五次締約方大會認定為生態文明國際合作示范區。湖州城鄉居民收入倍差縮小至1.61∶1,共同富裕“四感”監測指數連續兩年居全省第一位,52項省級以上榮譽實現區縣全覆蓋,綠色共富為推進精神富有奠定了堅實基礎。

黨的二十大精神進農村文化禮堂宣講直播活動
實踐成果有支撐。堅持守正創新、久久為功,持續推動人文新湖州結出累累碩果。湖州在浙江第一個實現市縣兩級全國文明城市“滿堂紅”,成功創建全國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工作先進城市,多部文藝精品獲評全國和省“五個一工程”,“在湖州看見美麗中國”城市品牌享譽全國。積極承擔國家改革任務,中宣部地市級媒體融合改革試點、全國唯一文旅公共服務融合綜合性試點等一批國字號試點落戶湖州。與此同時,區縣、村鎮各層面實踐全面推進,形成了吳興“一元·益愿”志愿服務、南潯“最美家風+”、德清德文化、長興“文明誠信碼”、安吉鄉村博物館等亮點。
打造精神富有市域樣板,是一項全新的復雜的系統工程,沒有成熟的經驗做法可以借鑒。湖州以探路者、先行者的勇氣,努力破解新問題、形成新經驗。
以可感載體塑形:破解無形內容怎么有形承載的問題。湖州堅持受眾思維,創設“理響市集”“青媒思享課”“理論走親”“家園志愿”等可感知、可參與的鮮活載體,讓無形的精神力量內化于心、外化于行。近年來,湖州涌現全國“時代楷模”群體一個、全國“改革先鋒”一人、全國“最美奮斗者”兩人、全國道德模范10 人(含提名人物),省道德模范20例,各行各業市級“最美”典型1000余名,“最美”正從“盆景”向“風景”躍升。
以共建共享樂活:破解全民福祉怎么普惠全民的問題。湖州充分調動各方積極性,擴大優質供給,強化供需精準對接,滿足城鄉群眾日益增長的美好精神文化生活需要。全市現有647個“15分鐘品質文化生活圈”、69家城市書房、898家農村文化禮堂。年均2000場次送文化活動、300場次文化走親活動,把文化滋養送到群眾家門口。針對城鄉精神文化生活差距,通過鄉村“文藝共同體”等載體,推動城鄉公共文化資源加快流動、雙向賦能。著力探索基層陣地社會化運營模式,“禮堂合伙人”機制覆蓋277家農村文化禮堂,帶動禮堂年均開展活動從80.3場上升到98.1場,禮堂效能指數排名全省第一。大力推進文旅深度融合,打響“湖光山色·度假之州”品牌。今年中秋國慶“雙節”,湖州接待全域游客785.32萬人次,同比增長34.86%。

村晚豐富春節精神文化生活。
以文化自信培根:破解傳統資源怎么現代轉化的問題。湖州努力把“詩畫江南·清遠湖州”的底蘊轉化為當代湖州人的精神養分,傳承發展優秀傳統文化工作獲浙江省政府督查激勵,成為浙江唯一國家鄉村博物館建設試點市。實施文化基因解碼工程,梳理10大類2952個地域文化元素。通過項目化研究、I P 化呈現,趙孟頫、吳昌碩等文化元素的價值不斷被重新發現。著力創設精神文化生活場景,讓文化遺產活起來、火起來。一座《典籍里的中國》陳列館、3 條主城區歷史文化街區、1804處不可移動文物活化利用、74項民俗文化活動,越來越多的人愛上“典籍里的湖州”“民俗里的湖州”“手藝上的湖州”。
以生態底色養心:破解共性任務怎么個性打造的問題。湖州探索打造“以綠養心”精神富有獨特路徑,推動生態文明理念轉化為百姓的思想行動自覺。從2015年開始,把每年8月15日確定為湖州生態文明日。今年8 月15日,首個全國生態日主場活動在湖州舉行。廣泛開展綠色細胞創建,制定發布全國首個綠色低碳生活指數。著眼落細落小,以“光盤行動”等為載體,倡導文明習慣養成,生活垃圾分類獲評全國同類城市第一。“自覺、自發、自愿”,正成為湖州人綠色低碳生活的關鍵詞。
以體系集成推進:破解復雜工程怎么科學施工的問題。湖州始終將體系化推進作為根本路徑,科學頂層設計,有序組織實施,確保取得實效。在實踐基礎上,推進專項課題研究,高規格召開研討會,形成系列成果。探索構建新時代最美湖州人指數(簡稱精神富有“美麗指數”),通過個人與國家、個人與自身、個人與他人、人與歷史、人的創新活力與未來發展、人與自然六大維度主客觀34項指標,綜合運用抽樣問卷調查、統計口徑、線上抓取等途徑綜合測評,著力解決精神“富不富”、工作“好不好”怎么評的問題。
下一步,湖州將以習近平文化思想為指導,聚焦人的現代化,守正創新、靶向施策、精耕細作,充分發揮8個方面作用,努力彰顯精神富有的“兩山味”、湖州探索的辨識度。
發揮主流意識形態的引領作用。著眼立心鑄魂,持續鞏固壯大主流思想、主流輿論、主流價值。以黨員、青年等為重點,深入推進理論鑄魂、走心工程。構建市縣一體、內外聯動、精準觸達的現代傳播體系,更好強信心、聚民心、暖人心、筑同心。倡導鮮明價值取向,大力弘揚奮斗精神、創造精神,厚植數字文化土壤。
發揮生態文明理念的牽引作用。以高水平建設生態文明典范城市為總牽引,把生態文明資源轉化為精神文明資源,加速呈現美麗中國集成之地、濃縮之地、經典之地美好圖景。發揮綠色低碳生活指數等作用,倡導簡約適度、綠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全力推進“光盤行動”。探索改革創新制度成果,深入建設“1+N”生態文明法規體系。打造生態文明傳播高地,建好新時代生態文明國際交流中心,持續提升國際影響力和滲透力。
發揮核心價值體系的教化作用。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法治建設、融入社會發展、融入日常生活。深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入法入規,貫通立法、執法、司法,更好維護公序良俗。德法共治、“四治融合”,建設信用湖州。深入開展“浙江有禮·湖州典范”市域文明新實踐。完善志愿服務制度和工作體系,開好“家園志愿”共富班車,踐行“我為人人、人人為我”理念。
發揮先進文化供給的滋養作用。推進公共文化普惠發展,高水平建設城鄉一體“15分鐘品質文化生活圈”,打造以市博物館新館為核心的湖州濕地·文化廣場等文化地標,統籌提升農村文化禮堂等基層陣地效能。創新政府購買公共文化服務與回購公共文化服務、基本公共文化服務與普惠性非基本公共文化服務雙向賦能等機制。聚力文化產業規模躍升,加大影視產業、數字內容等重點領域重大項目扶持力度。促進文旅產業深度融合,打造長三角休閑娛樂中心、中國江南文化體驗中心和國際鄉村度假中心。
發揮優秀歷史文脈的傳承作用。解碼挖掘“湖學”、湖式生活等資源的時代價值,加快把歷史文化流量轉化為賦能發展、浸潤湖州人心田的當代流量。摸清家底,啟動湖州文獻集成編纂,推出一批高質量研究成果。以趙孟頫、吳昌碩等“8+N”系列名人為重點,推進歷史文化名人研究。以新一輪城市有機更新為契機,推進“子昂故里”等項目,擦亮“詩畫江南·清遠湖州”品牌。

志愿者在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文明超市積分兌換機上兌換志愿服務積分。
發揮公共民生事業的惠民作用。協同提升教育、衛生等公共服務水平,迭代打響“學在湖州”品牌,不斷拓寬每個人的成長通道,讓湖州成為樂活人生的目的地。促進全民身心健康,以青少年為重點,把社會心理健康服務納入城鄉基本公共服務體系。
發揮各類細胞單元的支撐作用。加快工作下沉、資源下沉。高水平建設全國文明城市,深入推進文明細胞創建,大力培育全國文明村鎮、文明單位、文明家庭、文明校園。以建設未來社區、未來鄉村、城鄉風貌樣板區等為契機,推進精神富有基本單元建設。縱深推進“在湖州看見美麗中國”實干爭先主題實踐,發現選樹更多“奔跑者”“貢獻者”“奮斗者”。
發揮精神創新活力的轉化作用。大力倡導尊重知識、崇尚創新的價值取向,推進各領域創新創造,讓精神富有的湖州沃土結出精神創造的實踐碩果。實施文藝精品攀峰工程,打造文藝原創強市,推出更多增強人民精神力量的湖產精品,著力培育現象級傳播的影視精品。加速科技創新轉化,堅持人才強市創新強市首位戰略,高水平建設國家創新型城市,全面實施“五谷豐登”計劃,推動創新活力進一步涌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