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玉榮
廣東省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主題,以鄉村振興戰略、區域協調發展戰略、主體功能區戰略、新型城鎮化戰略為牽引,以城鄉融合發展為主要途徑,以構建城鄉區域協調發展新格局為目標,壯大縣域綜合實力,全面推進鄉村振興。

“加快建設省產業轉移重點主平臺,推動縣域經濟發展取得新成效”“做大做強中心鎮、做專做精專業鎮、做優做美特色鎮”“立足資源稟賦,推動農業產業振興”……
11月6日,廣東省推進“百縣千鎮萬村高質量發展工程”促進城鄉區域協調發展現場會在茂名市召開。各地各部門、縣鎮村、高校以及企業等12位與會代表,圍繞壯大縣域經濟、推進典型鎮建設、發展鄉村產業、推進綠美廣東生態建設等“百千萬工程”重要議題進行了匯報發言。
2023年,廣東省“百千萬工程”取得了怎樣的新進展?鄉村振興又有何新成果?
奏好“協奏曲”共繪“一張圖”
廣東全省推進“百縣千鎮萬村高質量發展工程”促進城鄉區域協調發展現場會的召開,在全省縣(市、區)委書記、各基層單位負責人以及村干部中引發熱烈反響。
會前,與會人員在茂名圍繞更好推進實施“百千萬工程”進行現場調研,深入信宜市的錢排鎮李花谷和中國李鄉·山水雙合項目、白石鎮三華李主題公園、中山大學附屬第六醫院粵西醫院(信宜市人民醫院)、竇州墟,以及高州市的根子鎮柏橋村、中國荔枝博覽館、曹江鎮,通過實地走訪、經驗介紹和座談交流等形式,詳細了解當地在推進新型城鎮化建設、促進農文旅融合發展、培育特色街區、打造縣域商業體系、發展特色鄉村產業、建設美麗圩鎮、提升農村風貌等方面的情況。

黃坤明強調,要乘勢而上、苦干實干,推動“百千萬工程”不斷走深走實,奮力開創城鄉區域協調發展新局面。要大抓產業發展,全面提升縣域經濟綜合實力,突出特色發展著力培育縣域優勢產業,突出融合發展加快構建縣域現代產業體系,突出集聚發展加快形成縣域產業集群,讓縣域高質量發展建立在強大的產業基礎上。要大抓人居環境建設,有效改善群眾生產生活條件,以美麗圩鎮建設和鄉村建設行動為抓手,用心答好環境綜合整治優先題、風貌管控必答題、美麗圩鎮建設加分題、綠化美化基礎題,實現人居環境靚起來、鄉村治理強起來、文明新風撲面來的良性循環。要大抓公共服務和社會治理,切實增強群眾滿意度獲得感,加快推進以縣城為重要載體的新型城鎮化建設,突出基礎設施提能級,突出民生服務提質量,突出社會治理提效能,持續改善縣鎮村發展環境,建設更美好家園。要大抓體制機制改革,激發釋放縣鎮村發展活力潛能,聚焦“放活”權限、“盤活”資源、“激活”要素,扭住強縣這個牛鼻子抓好擴權強縣和強縣擴權改革,深入推進鎮街體制改革,積極探索新型農村集體經濟的實現方式,吸引資本、技術、人才等要素向縣鎮村流動,為縣鎮村發展注入源源不斷的強大動力。要大抓社會力量參與,凝聚齊抓共促的強大合力,著力提升幫扶協作精細化、實效化水平,推動“雙百行動”雙向奔赴、合作共贏,推進“千企幫千鎮、萬企興萬村”提質升級,走好新時代黨的群眾路線,充分發揮群眾主體作用,集眾人之力、展各家所長,奏好“協奏曲”、共繪“一張圖”。
會上宣讀了省“百縣千鎮萬村高質量發展工程”首批典型縣鎮村名單。
差異化發展做強縣域經濟
“郡縣治,天下安”。縣城是“城尾鄉頭”,上聯城市,下接鄉村,是推進鄉村振興的基本單元,也是廣東推進“百千萬工程”的重要戰場。
2023年2月,廣東省委印發《關于實施“百縣千鎮萬村高質量發展工程”促進城鄉區域協調發展的決定》(以下簡稱“《決定》”)。《決定》從縣域、鄉鎮、鄉村三個層面作出具體部署。
在縣域層面,推動縣域高質量發展。分類引導差異化發展,立足資源稟賦、比較優勢等因素,科學把握各縣域的發展定位、方向、路徑、重點,以差異化發展助推高質量發展。發展壯大縣域經濟,支持與當地主體功能定位相匹配的產業園區擴能增效,重點扶持一批10億元級企業、建設一批億元級項目;開展爭創全國百強縣行動,重點支持若干基礎條件好的縣做大做強做優,示范帶動全省縣域高質量發展。推進以縣城為重要載體的新型城鎮化,推進就地就近城鎮化,提高縣城就業容量和就業質量,引導鎮村人口向縣城轉移;支持縣城高水平擴容提質,推動一批有條件的縣城按照中等城市的標準規劃建設;加快發展大城市周邊縣城,強化與鄰近地區通勤便捷、功能互補、產業配套,發展成為大城市的衛星城。
今年以來,惠州市博羅縣把“百千萬工程”作為頭號工程,以高質量發展和走在前列為目標,扛起作為全省縣域經濟“排頭兵”的責任擔當,以在全國百強縣競爭中爭先進位的決心,腳踏實地、真抓實干,全縣經濟發展提速提質、向上向好。博羅堅持實體經濟為本、制造業當家,加快構建電子信息、新材料、電動車、生命健康和新能源、新型儲能的“4+1”現代化產業體系。主動承接穗深莞優質資源外溢,引進的一批重大項目、外資項目加快建設投產,粵港澳大灣區綠色農產品生產供應基地初具規模,全國電動車排名前十的小刀、臺鈴、新日、綠佳全面投產,南亞銅箔增資擴產6.3億美元,年產值15億元的益利素勒漆包線投產,總投資17.5億元、年產值50億元的大金空調、年產值20億元的江豐半導體等全速建設。
云浮市新興縣同樣以推動“百千萬工程”為契機,立足資源稟賦和發展基礎,聚焦“強一產、優二產、活三產”的發展思路,不斷完善一二三產業布局,著力在固本強基、提檔升級上下功夫,推動各項產業齊頭并進,經濟發展提質增效。推進縣域、鎮域、鄉村“三級聯動”,高效推進城鄉區域協調發展。新興以創建“全國縣城新型城鎮化建設示范縣”為契機,實施縣城“四提”補短板行動,今年以來已完成舊城活化改造(二期)、4個老舊小區改造等項目。正持續推進新興縣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場(二期)工程、明心公園建設、縣城東部生活污水管網工程等市政項目。通過優化環境、民生、文化“三項服務”,扎實提高社會治理現代化水平。新興還不斷補齊民生短板,提高社會治理整體水平。扎實推進綠美新興建設,按照省委、市委部署要求,以最高標準、最嚴要求、最有力措施,不折不扣地抓好綠美新興生態建設工作,全力打造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新興樣板。
對于粵北地區的清遠英德市,發展縣域經濟的思路則是立足資源稟賦,推動農業產業振興。
“聚焦再造一個新英德的目標,英德以工業化思維發展農業,推動在縣域高質量發展中爭先進位。”英德市委書記張楊彬分享了鄉村產業發展的經驗,英德扭住麻竹筍和英德紅茶兩大抓手,并將其納入清遠市五大百億農業產業,已建成國家級、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4個,培育省級農業龍頭企業19家,近兩年農業保持兩位數增長。
發展特色產業助力富民強鎮
《決定》中提到,強化鄉鎮聯城帶村的節點功能,充分發揮鄉鎮連接城市與農村的節點和紐帶作用,建設成為服務農民的區域中心,促進鄉村振興、推動城鄉融合。
在廣東全省推進“百縣千鎮萬村高質量發展工程”促進城鄉區域協調發展現場會中,與會同志圍繞“百千萬工程”在茂名進行的現場調研地點,可謂是鄉村振興的典范,在推進“百千萬工程”過程中同樣是排頭標兵。
打造“農旅一體”,將高寒山區的環境劣勢轉化為生態資源優勢,選準生產項目,找準突破口,以發展富民經濟為終極目的,是信宜市錢排鎮開啟鄉村振興的“總鑰匙”。
錢排鎮在發展產業上曾多項嘗試,最終確定為三華李。錢排三華李實現了從集散種植到高度專業化生產;從過去的“無名果”成為“銀妃”品牌響亮、暢銷全國、走出國門的“發財果”,成為引領百姓脫貧奔康、加快鄉村振興的特色支柱產業。
2021年秋,信宜市委、市政府落棋錢排鎮雙合村,重力打造“農文旅”深度融合發展示范帶,錢排鎮區風貌提升、“中國李鄉·山水雙合”和“李花谷”打造這三大工程同步啟動。
一河兩岸三山環抱,山、水、田園,相互交融。走訪中,《小康》記者看到沿岸景色秀麗、街道整潔、店鋪林立。記者了解到,“中國李鄉—山水雙合”項目從生態景觀著手,在保持完整的鄉村風貌和農林環境基礎上,通過進一步開發村域空間資源,結合人居環境改造,風貌提升,及自然景觀開發,形成“南北貫通,山水互融;農旅疊合,人文交匯”的全新格局。
錢排雙合將打造成為康養旅行、團建旅行、長途旅行的理想目的地。項目已逐漸呈現“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新面貌。
以“百千萬工程”為引領,高州市根子鎮柏橋村深化三產融合,通過整合種植、倉儲、物流等環節,實現荔枝龍眼“統一認識、統一技術、統一品牌、統一宣傳”四個統一,建成一批倉儲物流冷鏈,建設柏橋農創園,整村發展鮮果加工、電商、文旅等業態,加速推動村民增收致富。今年,柏橋荔枝豐產豐收。柏橋龍眼荔枝專業合作社發揮著聯農帶農的功能,為周邊3000多戶果農提供銷售對接、果干加工、冷凍儲藏等服務,讓“土特產”增值收益留在農村。柏橋村民們收成有分紅、務工有報酬,每戶年收入達到5萬到8萬元、多的超過10萬元。
高州市曹江鎮則通過科技助農、數字鏈農、通商興農、品牌強農,發展優勢產業,促進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讓“土特產”成為鄉村振興大產業。目前,曹江鎮堅定不移深化實施“百千萬工程”,強化鄉鎮聯城帶村節點功能,加速鎮域振興提檔升級,堅持工業興鎮、工業強鎮,大力推進城東工業園建設,完善園區基礎設施,圍繞產業鏈開展敲門招商、精準招商,主動對接承接佛山乃至大灣區大健康產業轉移。
高質量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
《決定》中提到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全面推動鄉村產業、人才、文化、生態、組織振興,實現農業高質高效、鄉村宜居宜業、農民富裕富足。眾所周知,鄉村振興包括產業振興、文化振興、生態振興、環境振興、鄉村治理振興、基層組織建設振興等諸多方面。百千萬工程和鄉村振興在村居的建設層面,其中內涵不謀而合。
過去破舊落后的農村面貌,如今已經成為了嶺南田園風光的美麗畫卷。珠海市斗門區蓮洲鎮的蓮江村,累計投入1億多元建設生態宜居美麗鄉村。村內及周邊基礎設施得到完善,吸引了十里蓮江、逸豐生態園、嶺南大地、清荷農場、停云小鎮等項目,實現了“以點帶面、連片開發、整體推進”,帶動了村集體及周邊片區鄉村旅游業發展,
米埗村位于廣州市從化區良口鎮,隨著鄉村閑置低效資源的不斷盤活,并與周邊從都國際會議中心、香港賽馬會從化馬場等高端商旅項目資源形成優勢互補,如今的米埗村不僅成為向世界展示廣東鄉村振興和改革開放成就的重要窗口,也讓村民的“錢袋子”鼓了起來。
而緊鄰梅關古道、珠璣古巷的韶關靈譚村在建設美麗鄉村的同時,大力發展鄉村旅游,成功打造出“春看五彩油菜花、秋賞七彩稻田”兩大旅游品牌。眼下,正是豐收的時節,不僅吸引著全國各地游客前來觀賞,也吸引著村民們回鄉創業。
編輯/麥婉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