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婉華
2023年接近尾聲,廣東省2023年十件民生實事進展如何?記者獲悉,廣東筑牢民生保障體系,十件民生實事涉及生育支持、住房保障、養老服務、食品藥品安全等群眾高度關注領域,給全省人民送上實實在在的“民生大禮包”。
2023年初,廣東省十件民生實事公布,涉及生育支持、住房保障、養老服務、食品藥品安全等群眾高度關注領域,給全省人民送上實實在在的“民生大禮包”。
這包括了深入實施“粵菜師傅”“廣東技工”“南粵家政”三項工程,優化生育支持政策,推進城鎮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設,大力推動健康養老服務體系建設,深入推進“四好農村路”建設和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加大食品藥品安全監督檢測力度,開展“放心消費粵行動”,開展病險水庫除險加固和地質災害隱患治理,提高低保、特困人員、孤兒基本生活和殘疾人兩項補貼保障水平,提高惠企利民服務這十件民生實事。
2023年接近尾聲,這十項民生實事實現得如何?都有怎樣具體進展?
“三項工程”開拓群眾圓夢之路
“粵菜師傅”“廣東技工”“南粵家政”三項工程是廣東省委、省政府著眼于滿足人民群眾美好生活需要,部署實施的重大民生工程、民心工程。從2020年到2023年的廣東十件民生實事里都有“深入實施‘粵菜師傅’‘廣東技工’‘南粵家政’三項工程”這一項民生實事。
其中,2023年的廣東十件民生實事里,包括了深入實施“粵菜師傅”“廣東技工”“南粵家政”三項工程。具體來說是開展“粵菜師傅”培訓4萬人次以上。實現技工院校招生規模19萬人以上;支持勞動者積極參與職業技能培訓,新增取得職業資格或技能等級證書的勞動者50萬人次以上。開展“南粵家政”培訓16萬人次以上。
在這一年中,記者了解到廣東一直致力于“三項工程”的推進與建設。“三項工程”在南粵大地不斷生根發芽,托舉起無數普通群眾追求美好生活的追夢圓夢之路。記者從廣東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獲悉,2023年1-10月,廣東累計開展“粵菜師傅”“廣東技工”“南粵家政”培訓105萬人次。
那么,廣東今年以來在深入實施“粵菜師傅”“廣東技工”“南粵家政”三項工程方面具體做了哪些工作?在“粵菜師傅”工程方面,2023年3月26日至27日,第五屆粵港澳大灣區“粵菜師傅”技能大賽暨粵菜產業文化交流活動在廣東梅州舉行。廣東將建立科學高效的“四名”(名廚、名店、名品、名食材)創建機制,更好發揮“粵菜師傅”品牌作用;同時,還將結合各地特色菜及文化等區域資源稟賦特點,扶持各地建設一批適應市場需要的綜合示范帶動作用顯著的“粵菜師傅”特色發展項目;以省級“粵菜師傅”培訓基地、大師工作室為標桿,加快提升“粵菜師傅”培訓層次和質量。

11月24日,廣東省人民政府辦公廳印發《廣東省進一步提振和擴大消費若干措施》(以下簡稱“《措施》”)。《措施》也提出,要進一步推動服務消費擴容提質。具體來說,要深入實施“粵菜師傅”工程,2023年開展“粵菜師傅”培訓4萬人次以上。加強與網絡平臺對接合作,鼓勵各地評選地方特色美食小吃,制作發布“美食地圖”,打造爆款美食“網紅打卡地”。創新舉辦形式多樣的“美食節”“吃貨節”,積極推進粵菜美食街(區)建設,加強粵菜名店、名品培育,打造粵菜文化體驗展示館,進一步擦亮粵菜品牌形象。
在“廣東技工”工程方面,2023年10月,廣東省委辦公廳、廣東省人民政府辦公廳出臺《關于加強新時代廣東高技能人才隊伍建設的實施意見》,從加大高技能人才培養、使用、評價、激勵四個方面,制定了21條政策舉措。
而“南粵家政”工程已經實施四周年,在育人才、擴就業、促內需、惠民生等方面持續發力,不斷增強內生動力,向高質量發展邁進。2023年9月25日-27日,廣東省第三屆“南粵家政”技能大賽總決賽舉行。總決賽閉幕式上,2023年“南粵家政”四星級、五星級服務員名單公布,全省認定五星級服務員13名、四星級服務員24名。
“南粵家政”工程實施以來,在滿足社會需求、帶動就業創業、促進產業發展等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為緩解家政服務“不好找”問題,上線“南粵家政”電子服務地圖,打造“南粵家政”綜合服務示范基地、家政超市等載體,建成“南粵家政”基層服務站1000多個,構建形成“15分鐘家政服務圈”。為改善家政服務“不放心”問題,建設“南粵家政”綜合管理服務平臺,推動出臺《廣東省家政服務條例》,推廣使用“居家上門服務證”,為家政行業健康規范發展提供保障。為轉變家政服務“不愿干”問題,落實家政服務人員扶持政策,保障家政從業人員合法權益。暢通家政服務人員職業發展通道,創新開展星級家政人員評選和專業職稱評定,激勵更多勞動者積極投身家政服務行業。
推進生育支持住房保障等惠民措施
除了“三項工程”外,廣東2023年十大民生實事還包括多項內容,包括生育支持、安居工程、養老服務、基本保障等。
首先是優化生育支持政策。該省免費為超過50萬名適齡婦女提供一次乳腺癌、宮頸癌篩查,提高婦女“兩癌”早診早治率。免費為64萬名孕婦提供地中海貧血、唐氏綜合征、嚴重致死致殘結構畸形的產前篩查。新增公辦幼兒園學位6萬個,落實全省學前教育生均撥款不低于每生每年500元,鞏固公辦幼兒園在園幼兒占比達到50%、公辦和普惠性民辦幼兒園在園幼兒占比達到83%。建設21個城鄉學前教育一體化管理資源中心,以鄉鎮中心幼兒園帶動鎮域內幼兒園開展教研活動、規范園所管理、提高辦園質量。
在優化生育支持政策方面,廣東一直有推進。2023年6月7日,廣東省衛生健康委官方網站公布《關于進一步完善和落實積極生育支持措施的實施意見》(以下簡稱“《實施意見》”),明確了優化生育全程服務、提升兒童健康服務能力、強化生殖健康服務等18項重點任務,加快構建積極生育支持政策體系,為推動廣東實現適度生育水平、促進人口長期均衡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其中,《實施意見》支持普惠托育服務壯大發展、降低托育機構運營成本、促進托育服務提質培優三個方面推動托育服務體系加快發展,要求市、縣分別建成1個市級示范性托育綜合服務中心和1家示范性托育服務機構,到2025年創建不少于4個示范城市。同時,鼓勵用人單位為職工提供福利性托育服務,積極支持公立醫療機構開展托育服務,支持有條件的幼兒園開設托班。
在住房等支持措施方面,《實施意見》提出了加快完善住房保障體系,實施精準購房租房傾斜政策,強化稅收、經濟補助等支持政策三項措施。特別是會進一步優化公租房輪候與配租規則,將家庭人數及構成等納入輪候排序或綜合評分的因素,對符合條件且子女數量較多的家庭可納入優先配租范圍,也可結合當地房源實際直接組織選房。
而2023年廣東十件民生實事中,有包括推進城鎮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設的實事。廣東推動重點城市加快籌建保障性租賃住房,新增籌集建設保障性租賃住房不少于22萬套(間),有效促進解決新市民、青年人等群體住房困難問題。發放城鎮住房保障家庭租賃補貼不少于3萬戶。新開工改造城鎮老舊小區不少于1100個。
在11月24日發布的《措施》中,也提到了城中村改造和保障性住房建設方面。《措施》提出,推動重點城市規劃建設保障性住房,加快籌建保障性租賃住房,2023年新增籌建保障性租賃住房不少于22萬套(間)。這與民生實事中提到的一致。《措施》還支持企事業單位利用自有空閑土地建設保障性租賃住房。鼓勵機關事業單位、國有企業等單位將符合安全要求的現有物業改造為保障性租賃住房。簡化利用存量土地和房屋改建保障性租賃住房調整規劃的手續。特別的是,《措施》強調,支持廣州、深圳結合城中村改造規模化建設保障性租賃住房。
除此以外,廣東大力推動健康養老服務體系建設。2023年廣東十件民生實事中提出,要持續增加醫養結合機構數,65歲及以上老年人醫養結合服務率超30%。推進家庭醫生簽約服務,65歲及以上老年人城鄉社區規范健康管理服務率超60%。新增64個社區(村居)心理關愛項目點,開展老年人心理關愛行動。為2.2萬戶特殊困難老年人家庭開展適老化改造。
推進基本養老服務體系建設,應對老齡化挑戰一直是廣東關注的民生大事。在2023年11月,廣東省委辦公廳、廣東省政府辦公廳印發了《關于推進基本養老服務體系建設的實施意見》(以下簡稱“《實施意見》”),發布《廣東省基本養老服務清單》。
《實施意見》明確基本養老服務對象內容。落實基本養老服務清單制度,優先保障特困老年人及低保、低保邊緣、支出型困難家庭中失能、高齡、無人照顧等老年人的養老服務需求。到2025年,基本建成覆蓋全體老年人、權責明晰、保障適度、可持續的基本養老服務體系。
低保、特困人員、孤兒基本生活和殘疾人兩項補貼保障水平也要提高。2023年廣東十件民生實事中提出,城鄉低保對象最低生活保障人均補差水平分別從每月653元、300元提高到676元、311元;特困人員基本生活標準不低于當地最低生活保障標準的1.6倍。集中供養孤兒從每人每月1949元提高到2017元,散居孤兒(含艾滋病病毒感染兒童)、事實無人撫養兒童從每人每月1313元提高到1359元。困難殘疾人生活補貼、重度殘疾人護理補貼標準分別從每人每月188元、252元提高到195元、261元。
關注農村惠民實事促鄉村振興
民族要復興,鄉村必振興。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由農業大國向農業強國大步邁進,農村面貌煥然一新,農民生活越過越好,一幅村美民富產業興的壯美畫卷在神州大地徐徐鋪展。鄉村要振興,生態宜居是關鍵。近年來,廣東把工作著力點放到解決當地農業農村發展最迫切、農民反映最強烈的實際問題上,落到一件件具體民生實事。
2023年廣東十件民生實事中提出,深入推進“四好農村路”建設和農村生活污水治理。新建和改造提升農村公路超3868公里,對248座農村危舊橋梁(含渡改橋3座)進行全面改造,完成村道安全生命防護工程1000公里。因地制宜實施農村生活污水治理,新增完成1000個自然村生活污水治理提升工程。
2019年、2020年、2021年以及2023年,廣東都把推進“四好農村路”建設放在廣東十件民生實事中。2023年11月,廣東省財政新增10億元資金加大力度支持“四好農村路”建設,相關資金已于10月全部下達,該批次資金將重點支持各地完成3300公里美麗農村路建設,通過瀝青罩面改善農村公路技術狀況、加強沿線排水設施完善維護、因地制宜做好沿線綠化美化等措施,逐步實現“一路一風景”“鎮鎮(鄉鄉)都有美麗農村路”等目標,更好地帶動縣鎮村產業和旅游發展,助力“百縣千鎮萬村高質量發展工程”建設。
近年來,廣東省農村生活污水治理也取得一定成效。截至2022年底,全省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率從2018年不到20%提升至53.4%,排名全國第7,預計2023年年底前可達60%以上。
據悉,廣東將加快提高全省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率、建立健全長效管護機制,全力推動廣東農村生活污水治理水平走在全國前列。具體而言,研究制定2024-2025年農村生活污水治理攻堅方案,推動到2025年基本實現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全覆蓋,躋身全國第一梯隊。同時,鼓勵國企積極參與治理,采取“肥瘦搭配”等市場化方式多渠道爭取資金支持。此外,切實加強監督幫扶,堅持日常監督與年終考核“雙管齊下”,發現問題及時上報并督促整改,切實提升農村生活污水治理水平。
除了實施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外,2023年廣東十件民生實事中提出,要開展病險水庫除險加固和地質災害隱患治理。全面完成12座大中型、826座小型病險水庫除險加固,提前兩年完成現有病險水庫除險加固任務。對20處大型及以上地質災害隱患點開展工程治理,完成30個重點鎮、3000平方公里的1:10000地質災害風險調查。
2023年,廣東的十件民生實事還包括藥品安全、生活消費、惠企利民等多方面。這包括:加大食品藥品安全監督檢測力度。學生集體用餐配送單位抽檢不少于9000批次,實現現場檢查評價及供餐質量安全監測全覆蓋,農貿市場食用農產品快速檢測不少于800萬批次,食品抽檢達到每千人5.5批次。完成藥品監督抽檢不少于1.5萬批次,省內生產的國家集中招標采購中標品種抽檢覆蓋率達到100%。
開展“放心消費粵行動”。引導知名街區(商圈)、餐飲店、電商平臺和品質化農貿市場開展放心消費承諾活動。新增放心消費承諾單位8000家,線下無理由退貨承諾店3000家。提高消費者舉報投訴處理效率,12315平臺上的投訴按時辦結率和舉報按時核查率均超過95%。
提高惠企利民服務便捷度。整合設立市場主體訴求響應平臺,全面納入“粵省心”全流程接辦體系,實現7x24小時響應接辦、全流程督辦、限時辦結,打造不少于50類訴求智能化分辦場景,實現訴求分辦提速20%。深化“粵智助”政府服務自助機在基層應用,推動戶政、交管、社保、醫保、公積金、就醫掛號和適老助殘等高頻服務上線不少于200項。打造全省統一接聽的12355青少年服務熱線,為全省青少年提供無差別、同標準、高品質的心理咨詢、法律援助、困難救助等綜合服務。
編輯/余弘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