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英
(都江堰市婦幼保健院,四川 都江堰 611830)
目前血細胞分析是臨床最常用的檢驗項目之一,其檢測結果對疾病診斷、療效觀察、預后判斷以及健康評估有著重要意義。血細胞分析參數受多種因素的影響,如地理環境、種族、人群、年齡、地域、生活習慣和營養狀況等[1]。這些檢測結果在臨床能否被合理應用,與參考區間的適宜性密切相關。適宜的參考區間能合理指導臨床診療工作,減少疾病的漏診、誤診。因此,有必要建立各群體適宜的參考區間。
參照衛生行業標準WS/T779-2021中的參考個體納入標準和排除標準[2],通過問卷調查、體格檢查、實驗室檢測排除等綜合評估。選擇2022年1月-2022年5月辦理入托體檢的表觀健康兒童203 例,按年齡分為A組和B組,A組(2~<4 歲)102 例,B組(4~<6 歲)101 例。A組男52 例,女50 例;B組男50 例,女51 例。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邁瑞BC-6000PLUS全自動血細胞分析儀,配套的校準品、試劑與質控品均由邁瑞公司提供。按照WS/T406要求[3],儀器定期校準和保養,性能評價符合相關要求,標本檢測前室內質控均在控。每年定期參加國家衛生部臨檢中心的室間質評活動,成績良好。
使用EDTA-K2抗凝真空采血管采集研究對象空腹外周靜脈血2 mL,混勻后2 h內完成檢測,并收集數據。

經檢驗本系列參數無離群值,經K-S正態性檢驗,除嗜酸性粒細胞百分比(Eos%)、嗜酸性粒細胞絕對值(Eos#)、嗜堿性粒細胞絕對值(Baso#)、嗜堿性粒細胞百分比(Baso%)四個參數外,其余白細胞相關性參數均符合正態分布(P>0.05)。>90%白細胞相關參數的檢測結果分布在WS/T 779-2021發布的兒童血細胞(靜脈血樣本)分析參考區間內,表示該系列參數參考區間驗證通過,提示該參考區間適用于該地區[4]。結果見表1。

表1 白細胞相關參數的濃度水平及參考區間的驗證
經檢驗,紅細胞及血小板相關參數的檢測結果無離群值,經K一S正態性檢驗,紅細胞相關參數及血小板的檢測結果(P>0.05)均符合正態分布。將紅細胞相關參數與血小板的檢測結果同WS/T779-2021行標提供的兒童血細胞(靜脈血)樣本分析參考區間相比較,>90%的檢測結果分布在提供的參考區間范圍內,表示紅細胞相關參數與血小板參考區間驗證通過,提示該參考區間適用于該地區(見表2)。

表2 紅細胞相關參數及血小板的濃度水平及參考區間的驗證
日前血常規檢測分析是各級醫療機構最常見和應用最廣泛的一個檢驗項目,能為臨床疾病的診斷提供重要的循證依據,具有很大的臨床價值,任何缺乏參考區間的檢驗結果或與之人群不適宜的參考區間結果都是無意義的。因此針對不同人群制訂適宜的參考區間非常重要。本次實驗選定了兒童成長階段中的一部分特定意義的年齡段(入托兒童,2~<6 歲)來進行研究分析,觀察其各指標濃度的分布范圍與WS/T 779-2021發布的兒童血細胞(靜脈血)分析參考區間的差異性,驗證其參考區間是否適用于本地區。本研究發現A組和B組白細胞(WBC)、紅細胞(RBC)、血小板(PLT)及其系列參數濃度水平檢測結果在驗證時均≥90%,均落在該參考區間范圍內,表示WBC、中性粒細胞百分比(Neut%)、淋巴細胞百分比(Lymph%)、單核細胞百分比(Mono%)、Eos%、Baso%、中性粒細胞絕對值(Neut#)、淋巴細胞絕對值(Lymph#)、單核細胞絕對值(Mono#)、Eos#、Baso#、紅細胞(RBC)、血紅蛋白(Hb)、紅細胞壓積(Hct)、平均紅細胞體積(MCV)、平均紅細胞血紅蛋白量(MCH)、平均紅細胞血紅蛋白濃度(MCHC)、血小板(PLT)等參數參考區間驗證通過,提示上述參數WS/T 779-2021發布的兒童血細胞(靜脈血)分析參考區間適用于四川都江堰地區2~<6 歲兒童。本研究僅選取了行標WS/T779-2021中的一個年齡段來分析,該行標還提供了其他年齡段的參考范圍,都值得進一步去研究分析,當所有年齡段的參考范圍都被驗證通過時,就可以直接引用行標WS/T 779-2021發布的兒童血細胞分析參考區間;在驗證該參考區間時,還應該注意標本類型(靜脈血/末梢血),本研究僅選取靜脈血樣本來進行驗證分析。該行標提供的末梢血樣本的分析參考區間是否能被驗證通過,都值得我們進一步研究分析。此外,在血細胞分析中除了上述一些指標提供了參考區間,還有一些指標如:平均血小板體積(MPV)、血小板比積(PCT)、血小板分布寬度(PDW)、紅細胞分布寬度-標準差(RDW-SD)、紅細胞分布寬度-變異系數(RDW-CV)、大血小板比率(P-LCR)等均未提供參考區間,接下來是按WS/T402[5]要求建立本地區的參考區間,還是直接引用其他適宜的參考區間,都是下一步臨床研究的方向。
綜上所述,一個適宜的參考區間可以為醫生提供更方便、更快捷、更準確的信息,更好地為疾病的診療、預后和判斷提供可靠的臨床依據。因此我們必須針對不同年齡段的人群建立與之相適宜的參考區間,以便更有效合理地指導臨床診療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