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思詩
(南華大學附屬第二醫院,湖南 衡陽 421001)
胸腰椎骨折是一種常見的脊柱損傷,通常由創傷、骨質疏松癥和其他病理因素引起[1]。隨著人口老齡化和交通工具的普及,胸腰椎骨折的發病率逐年上升,成為嚴重的公共衛生問題[2]。隨著醫學技術的不斷進步,胸腰椎骨折的治療方法越來越多元化。除了傳統的保守治療和手術治療外,新興的微創治療方法(如椎體成形術、經皮椎弓根釘內固定術等)也在逐漸普及。胸腰椎骨折患者通常需要長期的康復治療,以恢復肌肉力量和脊柱功能[3]。胸腰椎骨折治療和康復的關鍵不僅在于骨折本身,更重要的是在于脊髓損傷的防范和恰當的處理[4]。在康復過程中,患者應重視四肢的主動活動(包括四肢的主動活動、腰背肌及腹肌的等長收縮訓練)。這些訓練有助于緩解局部疼痛,防止腰背肌萎縮,促進骨折修復,并增強韌帶彈性,改善姿勢,增強肌肉力量和身體柔韌性[5]。漸進式康復訓練是一種系統化的康復計劃,通過逐步增加運動強度和復雜性來促進患者康復。本研究探討了漸進式康復訓練對促進胸腰椎骨折患者術后康復的效果及對提高患者自護能力的影響,報告如下。
選擇2021年10月—2023年2月行手術治療的胸腰椎骨折患者120 例,根據隨機數表法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60 例。觀察組男35 例,女25 例;年齡(53.68±5.19) 歲;致傷原因:交通事故26 例,高處墜落21 例,跌倒13 例。對照組男36 例,女24 例;年齡(52.91±5.05) 歲;致傷原因:交通事故25 例,高處墜落22 例,跌倒13 例。本研究經我院倫理委員會審核通過。
納入標準:均符合胸腰椎骨折相關診斷標準[6];均經X線、CT及MRI檢查確診;均行手術治療,且手術成功;患者意識清楚,可正常溝通交流;患者及家屬對本研究均知情同意。排除標準:患者存在陳舊性骨折或其他部位病理性骨折;存在胸腰椎骨折手術禁忌證;合并感染或自身免疫性疾病;合并下肢深靜脈血栓等嚴重并發癥;患者依從性差或精神原因無法配合完成研究。
對照組采用常規術后護理措施,包括術后健康教育、囑咐患者遵醫囑用藥等。
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給予漸進式康復訓練干預?;颊咝g后早期進行雙下肢的直腿抬高,以促進下肢血液循環,避免長時間臥床引起肺部感染等并發癥。患者早期進行功能性鍛煉,在支具保護下下地活動?;颊吒┡P位,以腹部著地,上半身和下半身均逐漸抬離地面至最高點,保持3~5 s,逐漸放松,反復進行該動作12~16 次,每日完成6~8 組。腰椎骨折基本愈合后,使用固定器將髖關節以下完全固定,僅依靠上半身進行屈伸活動,訓練全程始終由腰背肌發力,能夠更好地訓練腰背肌力量,增強腰椎穩定性,每組完成10~12 次,每日完成4~6 組?;颊弑3指┡P位,雙上肢伸直放于頭部兩側,模擬游泳動作將對側上下肢同時抬起,并且交替完成,反復進行該動作,每組完成10~12 次,每日完成4~6組。飲食上要多吃含鈣豐富的食物,如魚、蝦、骨頭湯等。
兩組患者均持續干預1 個月,并隨訪3 個月。
術后康復指標,包括首次下床時間、住院時間和骨折愈合時間。
使用自我護理能力量表評估患者自護能力,包括飲食管理、依從性管理、癥狀管理和日常生活管理評分。
采用疼痛視覺模擬評分法(VAS)、Oswestry功能障礙指數問卷表(ODI)和UBA疼痛行為量表(UBA-PBS)評價兩組患者疼痛和關節功能。
采用日本骨科協會胸腰椎評分(JOA)評估兩組患者胸腰椎功能,包括日?;顒邮芟?、膀胱功能、主觀癥狀和臨床體征評分。
兩組患者并發癥發生情況,包括腹脹、便秘、壓瘡、尿路感染。

觀察組患者首次下床時間、住院時間和骨折愈合時間均明顯少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術后康復相關指標比較
干預前兩組患者飲食管理、依從性管理、癥狀管理和日常生活管理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兩組患者飲食管理、依從性管理、癥狀管理和日常生活管理評分高于干預前,且觀察組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干預前后自護能力比較 單位:分
干預前兩組VAS評分、ODI評分和UBA-PBS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兩組VAS評分、ODI評分和UBA-PBS評分低于干預前,且觀察組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關節功能和疼痛評分比較 單位:分
干預前兩組患者日?;顒邮芟?、膀胱功能、主觀癥狀和臨床體征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兩組日常活動受限、膀胱功能、主觀癥狀和臨床體征評分高于干預前,且觀察組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兩組患者干預前后腰胸椎功能評分比較 單位:分
觀察組患者并發癥發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5)。

表5 兩組患者并發癥發生率比較 單位:例(%)
胸腰椎骨折是一種常見的脊柱損傷,通常由于外力造成胸腰椎骨質連續性的破壞。在青壯年患者中,高能量損傷是其主要致傷因素,如車禍、高處墜落傷等[7]。而在老年患者中,由于本身存在骨質疏松,致傷因素多為低暴力損傷,如滑倒、跌倒等[8]。胸腰椎骨折的治療方式主要包括手術治療和保守治療。手術治療包括經皮椎體成形術、經皮椎體后凸成形術等,具有止痛快、住院時間短、矯正后凸畸形、增強椎體的穩定性等優點[9]。手術治療可以緩解患者疼痛,但是治療后的康復訓練同樣重要。康復訓練可以幫助患者預防并發癥,加快康復進程,提高患者生活質量[10]。
漸進式康復訓練是一種分階段的康復訓練方式,根據患者具體情況,逐步增加康復訓練的難度和強度,使患者能夠逐漸適應康復訓練過程,并最終達到預期訓練效果[11]。漸進式康復訓練的基本原則是以患者能力為基礎,逐步增加鍛煉強度,從而逐漸恢復身體功能,減少并發癥并縮短康復期[12]。漸進式康復訓練應用于胸腰椎骨折術后患者中,具有諸多優勢,主要體現在以下方面。第一,早期進行功能鍛煉,促進下肢血液循環,防止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促進骨折愈合,防止神經根粘連。第二,如果骨折穩定性良好,在支具保護下早期下地活動,可以避免臥床時間過長引起肺部感染等并發癥[13]。第三,早期進行腰背肌鍛煉,如五點支撐法,可以增強腰背肌力量,提高腰椎的穩定性和靈活性。第四,早期進行雙下肢的直腿抬高,可以促進下肢血液循環,防止下肢肌肉萎縮和關節僵硬。第五,漸進式康復訓練可以根據患者的鍛煉程度慢慢坐起來,到雙腿可以著地,再到可以行走,避免了一次性進行大量運動導致的身體不適和傷害[14]。第六,漸進式康復訓練可以逐步增加運動量和難度,提高患者的耐力和靈活性,使患者更好地適應日常生活和工作的需要。第七,漸進式康復訓練可以減少患者的疼痛和不適,提高患者生活質量[15]。第七,漸進性康復訓練可以提高術后患者的心理素質。胸腰椎骨折術后,患者可能會感到沮喪、焦慮,不利于康復,而漸進性訓練可以重建患者健康信心,增加康復的動力和積極性。
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首次下床時間、住院時間和骨折愈合時間均明顯少于對照組,提示漸進式康復訓練可促進胸腰椎骨折患者術后康復;干預后觀察組患者飲食管理、依從性管理、癥狀管理和日常生活管理評分均高于對照組,提示漸進式康復訓練可提高胸腰椎骨折患者自護能力;干預后觀察組患者VAS評分、ODI評分和UBA-PBS評分均低于對照組,提示漸進式康復訓練可減輕關節疼痛,提高關節功能;干預后觀察組患者日?;顒邮芟?、膀胱功能、主觀癥狀和臨床體征評分均高于對照組,提示漸進式康復訓練可改善胸腰椎骨折患者胸腰椎功能;觀察組患者并發癥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提示通過漸進式康復訓練方式,患者并發癥明顯減少,與任娜等[16]研究結果一致。
綜上所述,漸進式康復訓練方式可促進胸腰椎骨折患者術后康復,提高患者自護能力,減輕關節疼痛,改善胸腰椎功能,減少并發癥。但本研究選取樣本較少,且全為我院胸腰椎骨折術后患者,加之患者自身病情差異等因素,可能產生一定偏倚,有待于多中心、大樣本實驗證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