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中國藝術歌曲的演唱是對演唱者綜合能力進行考驗的一種方式。由于中國藝術歌曲具有一定的特殊性,要求演唱者具備較高水平,既包括聲音運用與控制的能力、把握作品風格的能力,又包括理解作品內涵的能力以及與鋼琴伴奏相互配合的能力,只有具備上述這些能力,才能更加生動形象地詮釋出音樂創作的意境之美,使廣大聽眾從演唱中感受到心靈的震撼,從而充分展現出藝術歌曲獨特的魅力和感染力。主要對中國藝術歌曲的演唱處理技巧進行分析,以供參考。
[關? 鍵? 詞] 中國藝術歌曲;演唱;處理技巧
藝術歌曲作為一種抒情性歌曲,早在18世紀末19世紀初就已經在歐洲廣泛流傳。與民歌、戲曲和歌劇等有所不同,藝術歌曲的曲調主要是依據詩歌的音調孕育而成,并借助優美的音樂旋律充分展現出詩歌的內涵與情調。近年來,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與人們生活水平的顯著提高,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人們的審美情趣,對于歌曲的創作和演唱等也有著越來越高的要求,尤其是在演唱方面更是如此。
一、中國藝術歌曲的早期發展
20世紀20年代,我國藝術歌曲進入初步發展階段。在我國音樂文化領域,隨著西方藝術理念的不斷滲透,我國藝術歌曲也有了進一步發展。西方藝術歌曲的歌詞主要來自西方的文學作品,并借助詩詞等使歌曲更具文化內涵,歌詞與音樂之間相互促進、相輔相成,使藝術歌曲展現出豐富多彩的魅力。西方藝術歌曲獨特的演奏方式,不僅能準確表達出歌曲所蘊含的感情,同時也具備較強的感染力。許多中國音樂創作者將西方音樂的演奏方法與填詞方式等不斷地融入我國的音樂文化中,使我國藝術歌曲逐漸走上世界舞臺。當然,無論是哪種形式的藝術歌曲,只有讓觀眾感受到其中的魅力才算是真正獲得成功。一些海歸的音樂學者采用中西結合的方式,進一步推動了我國藝術歌曲的發展進程,使我國藝術歌曲在早期發展階段與西方藝術歌曲有著許多相似的地方,所以通常也會被稱為西洋唱法。一些留學歸來的音樂志士,將西方藝術歌曲理念不斷滲透進我國的音樂文化中,涌現出大量優秀的作品。以《卜算子——我住長江頭》為例,利用了西方歌曲的演唱技巧,更加形象地表達出女主人公對遠方心上人的思念之情,展現出忠貞不渝的愛情。在《卜算子——黃州定慧院寓局作》中,通過融入西方先進的音樂理念,并在此基礎上對該曲作出改編與創新,促使我國藝術歌曲走上了快速發展的道路。
二、中國藝術歌曲的演唱特點
(一)歌詞以詩歌為主
歌曲與詩歌的契合點,主要在于為歌詞譜曲時不僅要充分反映出語言中所帶有的音樂性,還要最大限度地發揮出音樂藝術的獨特魅力;在為旋律填詞時,既要確保語言的音樂性符合音樂旋律的走向,又要充分展現出語言藝術的獨特魅力。中國藝術歌曲與詩歌之間的關系主要包括以下兩個特點。
1.采詩入樂
結合已有的現成曲調,在此基礎上完成填詞創作,這就是采詩入樂、依聲填詞的表現形式。其主要是按照原詩含義和原詩抑揚頓挫的節奏等來完成藝術歌曲的創作,所以通過演唱歌曲能夠表達出作曲家對詩歌的主觀看法。
2.以樂從詩
所謂以樂從詩,是指按照已有的歌詞來完成譜曲創作。在當前的樂曲創作過程中,中國作曲家通常會將中西方音樂進行有效結合,這也是一種非常重要的歌曲創作方法,充分展現出對音樂創作的進一步升華以及對音樂規律的深層把握,從而獲得更加廣闊的表現和發展空間。
(二)側重表達人的內心情感
在中國藝術歌曲中,情感既是精髓又是靈魂。因此,藝術歌曲的情感表達必須做到真實、準確,演唱者的情感與歌曲情感要保持一致,同時演唱者的情感必須是發自內心,而不能矯揉造作。準確且真實的情感表達是歌唱藝術表情達意的重要基礎,也是感動聽眾的必要條件。藝術歌曲對內心情感的表達,是一種具有審美價值的藝術情感,它來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
從本質上來講,藝術歌曲的情感表達是一種藝術美的創作。演唱者在演唱過程中,不僅要唱得悅耳動聽,還要感人至深、引人深思。因此,演唱不僅僅是一種技能或技巧,更重要的一點是能夠傳達出音樂中豐富的內涵和情感。
三、中國藝術歌曲的演唱技巧處理
作為一種新的音樂形式,當藝術歌曲在中國出現后,西洋唱法在我國的快速傳播與發展推動了聲樂表現藝術的蓬勃繁榮。在演唱方面,引入西方藝術歌曲中的演唱技巧與風格時,不僅要基于我國傳統戲曲、民歌等演唱形式的技巧,更要結合我國的語言特點,這樣才能唱好本民族的藝術歌曲,實現最為理想的演唱效果。關于中國藝術歌曲演唱技巧的處理,主要包括以下幾方面。
(一)鋼琴伴奏與歌曲的配合方面
在中國藝術歌曲演唱中,要將鋼琴伴奏與歌曲進行有效結合,這樣才能獲得良好的藝術效果。無論是鋼琴伴奏還是人聲歌唱部分,都有著同等重要的作用。一方面是在詩詞與旋律之間發揮著外景描繪的作用,另一方面是在人物心理的刻畫與詩詞意境的烘托中能構成多層次的襯托與呼應。在實際演唱過程中,應隨著鋼琴伴奏中的實時變化,或剛柔相濟,或朦朧呈現,以此來對演唱音色的變化做出適當調整,盡可能展現出歌曲的情感與意境,除此之外,還要做到與伴奏之間的協調,從而展現出情景交融的演唱風格。
比如,在《春思曲》的鋼琴伴奏部分,對于音色和節奏的變化就有著較高的要求,其中雨滴均勻輕盈,六連音色彩轉變更加生動,在第三段三連音部分,其力度表達與結尾三小節都能做到和開頭相呼應,從而與歌唱形象進行有效結合。
(二)在歌唱語言方面
應尚能作為我國藝術歌曲的先驅者,通過對西洋唱法與中國語言相結合的有效策略進行探究,提出了中國藝術歌曲的演唱應當以字行腔的獨特見解。他認為,在演唱過程中咬字的關鍵就在于字腹及字與聲的融合問題上,截至目前,在聲樂學習、演唱等諸多方面都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此外,這一理論在演唱方面,還要考慮到中國漢字的四聲走向,將其與音樂旋律、聲腔結合在一起,使詩詞、旋律以及演唱等諸多方面變得更加和諧統一,從而更加生動形象地展現出詩詞內容。
(三)在聲音運用方面
在聲音運用方面,不宜出現幅度較大的音量變化,而是要以抒情方式為主,因為過多的音量變化可能會直接影響到音樂的協調性和詩詞的意境之美。一般情況下,藝術歌曲以室內表演的獨唱曲為主,即音樂會歌曲,要想表現出飽滿的情感就需要對聲音進行合理運用。首先,演唱者要合理把控氣息力度,同時也要注意氣息的連貫性與流暢性;適當控制喉嚨力度,如果喉嚨開度過大,或是過重的喉音與鼻音,都會使聲音變得滯重且夸張,而過快或過慢的顫音也會嚴重影響到作品風格的意境,導致聲音始終處于不穩定的狀態,演唱時也會更加費力。另外,演唱者也不能隨意使用爆破音,要做到聲音連貫統一、起音準確等。
比如,在《思鄉》這首歌曲的演唱過程中,演唱者應當運用婉轉柔美的音色來呈現作品,雖然這首歌曲的樂句有著逐漸向上發展的趨勢,但是等到句尾部分又是逐漸向下跌落的,讓聽眾在失落和無奈惆悵中不斷徘徊。這首歌曲的旋律線條,與屈文中先生的作品《西廂記》有著許多相似的地方,在音色運用的基礎上,對音量的選擇也要保持適中,演唱者的音色要著重追求詩的韻味,這樣才能真正展現出古典秀美、優雅細膩之感。
(四)在情感與韻味處理方面
早期在中國藝術歌曲的演唱過程中,重點突出歌曲的意味美,雖然在情感表達方面并沒有跌宕起伏的情感沖突,但是卻能對作品向心靈深處所滲透的情感進行細細體會,講究音質的純美與情緒的內斂,重點彰顯出中國詩詞的獨特韻味。尤其是在演唱方面,還要結合古典詩詞的高雅氣質以及其中所蘊含的吟誦方法等。在聲音運用方面,演唱者采用相對柔和的方法,音色要做到圓潤平和;在節奏處理上,要更加平穩;在情緒表達上,主要展現出一種懷舊與惆悵之感。在五四新文化運動之后,以新詩詞作為歌詞的藝術歌曲,大力宣揚了五四精神,充分表達出對個性解放的追求以及對真善美的向往。相比以前的作品來說,此類作品在用聲方面變得更加明亮、輕快,還在其中融入許多革命因素,在演唱過程中要求演唱者要盡量表現出民眾不堪忍受壓迫以及為民族和國家而斗爭的堅定決心。在聲音運用方面,不能太過抒情,而是要做到挺拔有力,體現出較強的力量對比,與此同時,也不可太過雕琢,在情感表達上要直抒胸臆。
(五)加強對作品的體驗
許多演唱者在表演過程中,雖然在演唱技法上不會存在太多問題,但是卻容易缺少音樂表現力,之所以會出現這種情況,主要是因為演唱者對作品沒有正確的理解和認知,要想獲得聲情并茂的音樂演唱效果,首先需要做到的一點就是深入了解音樂作品。第一,需要對作品的創作背景、創作內容以及創作者的相關信息等有基本的了解和認識。第二,需要進行多次反復的練習,并通過他人評價或自我點評等方式,不斷完善自身的演唱技巧,將自己所獲得的感悟充分融入下次演唱當中,同時也要盡量將自己融入作品情境中,從而獲得身臨其境的體驗,這樣不僅能加深情感表現,還能進一步升華表演作品。比如,《黃水謠》這首藝術歌曲主要講述的是抗日戰爭發生后黃河兩岸之間的差異,在實際演唱過程中,演唱者可以將自己想象成黃河邊上的百姓,這樣就能獲得更加真實的畫面,從而以更加生動形象的方式呈現出來。第三,在做好上述準備工作后,在現有基礎上還要增加多種表演方式,以此來提升演唱者的表現效果。由此可見,要想進一步提升我國藝術歌曲的表現力,就需要增強對作品的情感體驗。演唱者只有做好充分的準備工作,并經過反復多次的練習后,才能更加清晰準確地表達出作品的真情實感。
(六)合理把控演唱風格
藝術歌曲有著十分久遠的發展歷史,其演唱風格也經歷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比如,德國的歌曲具有內斂、含蓄以及嚴謹等特點,注重對歌曲情感的把控;意大利歌曲則恰好與之相反,體現出奔放、豪邁、熱情的特點,重視對情感的表達與宣泄;而中國藝術歌曲大多來源于傳統民族文化,所以會展現出不盡相同的藝術風格。當中國藝術領域逐漸融入藝術歌曲時,藝術家便開始對西方創作形式展開研究,把詩詞歌賦視為歌詞,把優美詞譜視為藝術歌曲,與此同時將中國古典詩詞作為傳統文化的精髓融入其中。
由青主先生創作的《大江東去》就是將《赤壁懷古》這首著名詞曲作為原型。作為詞曲豪放派的典型代表,蘇軾的《赤壁懷古》一詞通過生動形象地描繪赤壁的雄偉壯麗,充分表達了詩人對三國鼎立時期周郎殺敵建功的贊嘆之情。所以,在實際演唱過程中,演唱者應傳達出詞曲的憤慨精神,關于這一點,典型代表就是著名演唱家莫華倫,在他的演唱過程中,聽眾能切實體會到真情實感,雖然歌曲本身形式略有不同,但是只要能夠選擇合理的表現方式,就能充分展現出歌曲的自然風格。
(七)具備多元化的演唱觀念
中國藝術歌曲在唱法方面以美聲唱法為主,還包括原生態唱法、民族唱法等多種演唱方式。因此,在歌曲演唱過程中,絕不能受到唱法因素的影響,凡是能夠呈現出歌曲實際效果的方法都能在實際演唱過程中得以有效運用。在中國歌壇上,跨界演唱的出現就很好地詮釋了這一點。比如,著名跨界演唱者吳碧霞曾有著“歌壇夜鶯”之稱,她所演唱的歌曲通常能夠展現出上半場西洋風、下半場中國風的特點,雖然在演唱風格上有著較大差異,但是這兩種歌曲的藝術風格都能被靈活地表達出來,而之所以會出現這種情況,主要是因為吳碧霞有著較為先進的演唱理念,將民族唱法與美聲唱法進行了有效結合,以此表現出歌曲的獨特魅力。
在我國藝術歌曲中,還蘊含著許多傳統文化元素,能夠展現出較強的民族精神,所以要想更加完整地表達作品,不僅要在演唱中融入一定的民族特性,同時還要勇于汲取世界各地先進的唱法,只要有利于歌曲表達,就能將其運用在歌曲演唱中。演唱者應積極轉變傳統唱法,這樣才能實現更加理想的音樂表現效果。
四、結語
綜上所述,在中國藝術歌曲的演唱中,既要對演唱者的整體水平進行衡量,又要對判斷演唱者是否優秀的重要標準做出評價。演唱者應當充分利用自身的演唱技巧,充分展現出歌曲想要表達的內涵,牢牢把握歌曲的內在感情基調,熟練掌握歌曲的演唱風格,用純凈動聽的聲音將歌曲所要表達的情感展現給觀眾,促使觀眾能夠感受到情感上的共鳴,這樣才能展現出中國藝術歌曲的獨特魅力與藝術感染力。
作者簡介:
張新悅(2000—),女,漢族,陜西寶雞人,延安大學在讀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聲樂演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