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銘壕 錢馨蕾 寧靜涵
國家文化出口基地是探索我國文化貿易高質量發展的先行者,也是推動中華文化走出去的主力軍,更是提升我國國家軟實力和國際競爭力的重要支撐。建設國家文化出口基地,旨在培育一批具有較強國際競爭力的文化企業,形成一批具有較強輻射力的國際文化交易平臺,摸索一套適應文化貿易創新發展的模式和經驗,帶動文化貿易增長和結構優化。國家文化出口基地自建設運營以來不斷發展壯大,逐步形成了各基地因地制宜、優勢互補的發展格局,有效帶動了地區文化貿易的發展。
自2018 年啟動首批國家文化出口基地建設工作、2021 年開啟第二批國家文化出口基地建設工作以來,經過幾年發展,各基地文化進出口規模進一步擴大,文化及相關產業增加值(文化企業營業收入)持續提升。各基地內文化貿易企業充分利用國內外交流平臺,通過多種渠道、以多種形式加強戰略布局與國際合作,積極開拓國際市場,持續推動中華文化走出去。各基地通過打造特色文化出口園區、設立特色小鎮等方式助力高附加值文化業態不斷發展,逐步培育文化貿易轉型升級新動能。各基地還從拓寬文化企業融資渠道、提高通關效率、加大知識產權保護力度、推進跨境電商發展等方面入手,持續優化營商環境。
一是健全工作機制。各基地不斷健全政府、協會、企業協同配合的文化出口促進體系,建立與國際貿易通行規則相銜接的促進、服務和監管體系,與海關部門相互協作,為基地企業提供高效的出口通關服務。
二是引培市場主體。各基地充分結合當地經濟社會發展規劃和文化資源稟賦優勢,引進培育特色文化出口企業,精確定位發展方向和重點領域,實現特色突出、錯位發展。各基地持續發揮大中型文化出口企業的領軍帶動作用,支持中小微文化出口企業和創業型文化出口企業協同發展。
三是完善統計工作。各基地積極與海關、統計部門開展合作,構建數據共享機制,定期整理文化產品和服務進出口數據,不斷完善文化貿易統計體系。各基地逐步加強對目標文化企業的排查,根據調查統計結果確定文化企業名錄,建立重點文化企業數據庫,對文化企業出口數據進行重點監測。
四是重視知識產權保護。各基地不斷探索知識產權保護體制,建立文化市場知識產權監管長效機制,保護并規范文化市場,從流通源頭上有效遏制文化知識產權侵權行為。鼓勵基地內文化企業開展專利申請,支持企業運用專利制度對文化創意產品及制作方法、工藝等知識產權進行保護。
五是創新監管舉措。各基地積極采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社會信用體系建立、監管模式創新等多方面事中事后監管舉措,持續加強部門間協調聯動,落實一系列“聯合懲戒”備忘錄,加快推動守信聯合激勵和失信聯合懲戒機制。
1.文物和文化藝術品領域改革開放力度尚顯不足
中國是世界文物和文化藝術品消費第一大國,但受制于該領域目前比較有限的政策開放程度,我國開展文物和文化藝術品貿易的潛力和潛在市場還遠沒有被激發。隨著我國綜合國力的提升和建設文化強國目標的提出,將有更多流失海外的文物實現回流,也將產生更多文物和文化藝術品在展覽展示、保稅交易等方面的需求。
2.細分文化貿易領域的專項支持政策措施較為匱乏
從整體角度看,國家已經制定了一些促進文化出口、鼓勵文化服務業擴大開放的通用型政策舉措。但現實情況中,由于每一支細分文化行業各具特點,對同一項政策的反應敏感度也相差較大,所以看似普適性的文化貿易政策并沒能對具體文化分支領域起到很好的幫助促進效果。
3.文化貿易企業融資手段傳統單一探索精神不強
基地內一般文化企業所轄重資產少,可用于抵押擔保的傳統標的物匱乏,造成企業融資渠道狹窄、貸款金額不足。許多文化企業的融資思路還停留在不動產抵押、股權轉讓等傳統方法上,沒能很好依據文化貿易企業擁有高附加值文化版權虛擬標的物的特有屬性,適時開辟文化版權質押等新型融資通道。
4.內容文化服務數字化進程較緩出海略顯乏力
我國諸如影視、動漫、音樂等內容文化服務獨具民族特色,擁有相當數量的潛在海外受眾群體。但囿于其數字化程度不高,很難快速搶占國際數字內容文化市場。我國在文物藝術品展陳、戲劇歌舞演出等傳統文化優勢領域,同樣缺乏人工智能、虛擬現實等現代數字技術手段的嫁接應用,未能及時接軌國際內容文化服務的數字賦能趨勢,導致我國傳統文化精品出海在一定程度上受阻。
5.文化貿易線下線上兩種市場開拓力度有待加強
拓展線下市場時,基地部分企業所采取的文化出口策略與國家目前已經簽訂的自由貿易協定、提出的“一帶一路”等國際合作倡議結合得不夠緊密,沒能搭上我國同重點國別間開展密切經貿往來的“文化特快專列”,難以精確定位符合自身發展基礎條件的主打文化出口市場。開拓線上市場時,部分基地對已經具有一定海外影響力的網絡文化平臺型企業重視不足,對已經擁有廣泛海外文化傳播受眾群體的“網絡紅人”關注不夠,忽視了二者對拓寬我國線上文化出海渠道的重要抓手作用。
1.逐步實現文物和文化藝術品領域政策突破與創新充分發揮保稅區類基地功能優勢,促進文物入境后直接進入保稅倉庫,免除文物進口企業原應繳納的關稅、增值稅等,僅在交易環節征稅。支持具備資質的企業承攬海外文物回流業務,為海外文物回流提供專屬服務,簡化進境審驗程序,減少回流文物運輸途中的安全隱患。完善文物進出境溯源體系,實時精準定位文物來源及去向。定期舉辦海外回流文物實物及攝影作品展,搭建文物保稅展覽展示平臺。允許基地符合條件的文化企業向海關提供一定的稅款擔保后,在綜保區內或區外指定場所開展文化藝術品保稅展示交易業務,并對展示期間發生內銷的藝術品采取集中申報和“先銷后稅”的便利化措施。落實進口文化藝術品(限整體或部分屬于CCC 目錄產品)無需辦理CCC 認證。向海關爭取將文化藝術品貿易相關管理事項納入國際貿易“單一窗口”。
2.有的放矢響應文化貿易細分領域政策需求
針對圖書出版行業,一方面可以充分結合網絡視聽、短視頻、有聲讀物等現代傳媒技術拓寬貿易渠道,實現商業價值;另一方面應為海外書店等公益性國際合作渠道的建設提供政府財政支持。針對影視行業,一方面可以加強對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等先進科技手段的運用,實時監測分析用戶群體數據、描摹國際用戶畫像,從細節入手不斷優化核心領域文化貿易國際市場布局;另一方面,作為國家力推的戰略性文化輸出工程,影視作品和拍攝項目走出去的前期渠道布設投資巨大,政府應在影視企業的國際市場開拓方面給予財政支持。目前,游戲動漫行業已經具備一定規模的技術開發團隊和資金保障,政府還應引導市場構建一套健康、完備的產業與貿易發展生態體系,幫助游戲動漫業的創作、平臺和渠道三方形成相對公正、平衡、穩定的利益分配格局。就演藝行業而言,政府應推出演藝從業人員往來自由化、便利化的政策舉措,進一步放寬演出經紀公司的市場準入條件,更好地契合文化演藝人員交流頻繁、經紀公司須與演出公司緊密配合的行業特點。
3.加大探索文化版權質押融資力度
推動各基地建設集文化版權評估、文化版權質押、文化版權投融資、文化版權交易、文化版權保護于一體的國際文化版權服務貿易平臺。支持基地內文化企業將版權資產出售給文化融資租賃公司,再將版權通過租賃方式返還企業,以此調動中小文化企業的積極性。探索開展以文化企業持有的著作權、專利權、播映權、版權等作為融資租賃標的物的創新業務,集中服務各類文化版權要素資源的自由流轉和市場配置。為文化企業增資擴股并提供文化版權確權、實物資產交易、司法保護、代理等一系列服務。
4.加速推動文化貿易業態數字化進程
隨著國際數字內容文化市場的日益繁榮,全球范圍內消費者對數字內容文化服務的支付意愿顯著提高,應乘勢加快發展數字影視、數字動漫、數字音樂、數字社交媒體等數字內容文化服務貿易。推動5G、人工智能、激光放映、虛擬現實等數字技術與數字裝備在博物館陳列、文物展出、讀物出版、戲劇歌舞現場演出等傳統文化內容領域的示范應用。加快傳統文化服務與產品的數字賦能進程,形成新的知識產權與文化版權,使其具備可廣泛、自由交易的屬性,為我國傳統文化精品走出去創造有利條件。鼓勵具有文化保稅功能的基地爭取參與國家影視動漫等數字文化內容進口審查工作,開展數字文化內容后期制作、影視器材裝備保稅租賃等業務,延伸數字文化保稅服務鏈條。
5.積極開拓線下線上兩個國際文化貿易市場
線下利用包括RCEP 在內的近30 個自由貿易協定,重點開拓“一帶一路”市場。鼓勵各基地搭建“一帶一路”文化藝術平臺、亞洲藝術中心、中阿文化貿易交流平臺等,打造文化藝術和國際貿易經濟合作領域企業總部基地。建立“一帶一路”文化貿易企業庫和項目庫,組建“一帶一路”文化產品和服務出口聯盟。線上重點關注具有影響力的平臺型企業,作為拓展文化貿易網絡市場空間的有力抓手。同時,還要利用好“網絡紅人”強大的國際文化輸出能力,進一步發掘線上文化貿易市場潛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