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力努爾·阿不都熱依木
在“互聯網+”背景下,農村婦女能夠有效地參與到市場經濟中去,大有可為。在傳統的農業經濟下,農村婦女難以有效地利用市場機制來進行相應的就業和增收。在“互聯網+”背景下,農村婦女能夠根據其自身的優勢和特點來從事相關的行業,增加其收入。但是農村婦女要想增加其收入是一個漫長的過程,還需要對農村婦女進行相應的技能教學,促使其使用互聯網經濟,能夠更好地利用“互聯網+”這一背景來從事相應的經濟活動,提高其經濟收入。基于此,本文對“互聯網+”背景下農村婦女增收進行了相應的討論。
1.分散性
分散性是“互聯網+”背景下農村婦女就業增收的一大特點。分散性主要指的是農村婦女就業增收的路徑來源分散于各行各業之中,不再局限于傳統的小農經濟的基礎之上。在“互聯網+”背景下,農村婦女可以借助互聯網平臺深入地參與到市場經濟中去,在市場經濟中尋找符合自己就業需求的崗位,從而提高其收入。對于農村婦女而言,農村婦女就業增收是一種較為陌生的名詞。大量的農村婦女承擔著相應的家庭撫養、農業種植的重擔,難以抽出相應的時間前往城市中進行相應的勞作。同時,城市中的工作對于時間和區位等要素限制性較強,農村婦女難以在短時間適應這種工作環境。在“互聯網+”背景下,這一尷尬的局面得以打破,大量的職業與互聯網進行相應的聯系,農村婦女可以借助互聯網平臺來尋求相應的崗位。就業崗位與農村婦女本身所掌握的技能具有一定的關聯性,能夠有效地參與到相應的崗位中去從而實現就業增收。
2.低成本性
與傳統農村婦女就業增收相比,“互聯網+”背景下農村婦女就業具有明顯的低成本性,能夠有效地將就業增收所花費的成本降到最低。低成本性主要體現在以下方面。一是,時間上的低成本性。在“互聯網+”背景下,農村婦女可以借助互聯網平臺來尋找適合其就業增收的崗位,能夠有效地節省大量的時間和精力,避免不必要的時間浪費。在傳統的農村婦女就業增收過程中,農村婦女需要通過人工的方式來進行相應的崗位詢問,需要耗費大量的時間精力,同時這種時間和精力是難以控制的,難以在短時間內獲取相應的報酬。二是,資金上的低成本性。農村婦女就業增收需要相應的資金投入,但是這種資金投入具有一定的風險性,難以有效地保證將該風險性降到最低。在尋找就業崗位中,農村婦女需要事先進行相應的資金成本的投入。在“互聯網+”背景下,農村婦女可以借助互聯網平臺來進行相應的工作的查找,針對性地尋找符合自己需求的崗位,從而實現對就業增收成本的控制,避免不必要的資金投入。
3.靈活性
靈活性是“互聯網+”背景下,農村婦女就業增收的又一顯著性的特點。靈活性主要指的是農村婦女就業增收的方式方法具有較大的靈活自主,能夠根據自己的需求來進行相應的選擇。在以往的農村婦女就業增收中,其就業工作的崗位往往具有較為固定,通常是以零工的形式來加以呈現的,固定在較少的崗位之中,難以進行自助式的選擇。在“互聯網+”背景下,農村婦女就業增收則是具有極大的靈活性,能夠自主性地選擇相應的工作崗位。農村婦女能夠利用互聯網平臺進行相應的崗位的收集和填報,根據自己的需求來選擇相應的崗位,而不是被動式地參與到就業增收中去。在“互聯網+”背景下,農村婦女的就業增收權益得到了有效地保護,其能夠有效地根據市場行情的變化來進行靈活性的選擇,而不是被動地從事相應的工作崗位,其薪資待遇能夠有效得到保證,收入得到有效增加。
1.基礎設施不夠完善
基礎設施不夠完善是“互聯網+”背景下農村婦女就業增收的制約障礙因素。一般而言,農村地區較為偏僻,多是以小農經濟為主,對外的經濟交流主要是通過農產品的出售和工業產品的購買來加以實現的。農村地區沒有能夠有效地參與到市場經濟中去,農村婦女難以有效從市場經濟中獲取相應的就業增收。基礎設施上的不完善,直接阻礙了農村婦女對外的溝通和交流,需要耗費較大的人力、物力、財力才能夠保證農村融入到市場經濟中去。基礎設施的不完善主要體現在以下方面。一是,公路設施不完善。雖然目前我國農村地區的公路已經硬化,但是其硬化的時間較長,沒有及時進行相應的更新和修補。同時,硬化的道路多是單車道,難以滿足經濟的發展。二是,通信設施不完善。在“互聯網+”背景下,農村婦女同外界溝通和尋找工作崗位的渠道主要就是通過互聯網平臺來加以實現的。現在部分農村地區網絡通信設施較為落后,信息不強,流量資費過高,無形中加重了農村婦女就業增收的負擔。
2.就業信息較為落后
就業信息較為落后是“互聯網+”背景下農村婦女就業增收的又一大障礙性因素。就業信息較為落后主要指的是農村婦女難以及時有效地獲取相應的就業信息,從而喪失了相應的就業機會,難以實現農村婦女就業增收這一目的。具體來看,就業信息較為落后主要體現在以下方面。一是,農村婦女難以準確及時地獲取相應的就業增收信息。目前,農村婦女的就業增收信息的獲取主要是通過社會關系網絡來實現的,由在外的務工人員向農村婦女提供相應的就業信息。但是提供的就業信息存在一定的時間差,就業增收的信息真偽難以得到有效保證。二是,農村地區缺乏相應的就業信息公布平臺,各種適合農村婦女就業增收的信息難以及時有效地進行相應傳遞。目前,大量農村就業增收的信息主要集中在縣、鄉鎮這一層次,難以有效地將各種就業信息具體地傳達到相應的村一級中去,農村婦女難以準確及時地獲取相應的就業增收信息,就業增收難以在短時間內加以實現。
3.缺乏相應組織領導
農村婦女就業增收是一項系統性的工程,需要進行專業的謀劃。農村婦女受制于自身的小農思想、就業技能、社交技能、知識眼界等方面的限制從而導致其難以及時有效地參與到市場化的競爭中去,從而實現其就業增收的目的。究其原因主要在于農村婦女缺乏相應的組織領導,沒有能夠有效地將相應的農村婦女組織動員起來,發揮其各自的長處參加市場經濟,從而增加其收入。農村婦女缺乏相應的組織領導主要體現在以下方面。一是,缺乏統一的組織規劃,積極參與到市場經濟中去,從而實現就業增收。從現有的農村婦女就業增收來看,其多是自發性的或者零散性的就業增收,沒有能夠有效地進行組織動員團結,將農村婦女就業視為群體性的問題來進行相應的解決,利用現代互聯網技術來針對性地進行幫扶。二是,沒有能夠有效地根據農村婦女自身的就業特點來進行相應的組織動員,幫助農村婦女實現就業增收的目的。目前農村婦女在就業增收中難以依托其現有的就業技能來展開就業,提高其收入。在促進農村婦女就業增收中多是以單元個體為單位來加以解決,沒有從系統性的角度來進行相應出發加以解決。
1.強化基礎設施建設
在“互聯網+”背景下,農村婦女要想有效就業增收就必須要對現有的基礎設施進行相應的完善和強化,提高農村婦女與市場經濟之間的聯系性,從而增加農村婦女的收入。基礎設施建設和強化可以從以下兩個方面展開入手。一是,強化基礎道路建設。基礎道路要在“三通”的基礎上不斷進行優化,確保道路能夠有效地同農田主干道進行相應的連接,確保各種農產品能夠及時有效地進行相應的運輸和儲藏,提高農產品的收獲效率和質量。同時,要拓寬原有的道路面積,要將以往的單車道向雙車道轉變,確保農村道路設施得到有效完善。二是,要強化農村通信設施建設。在“互聯網+”背景下,農村婦女要想實現就業增收必須要使用好互聯網平臺,利用互聯網平臺來增加收入。要強化對農村地區的通信設施的完善,尤其是要降低農村寬帶通信資費,降低其就業增收的成本,提高其農業收入。三是,強化水利設施建設。目前農村地區的經濟依然是以小農經濟為主,各種農產品的產量依賴于相應的水利設施。要注重對農村地區的水利設施進行相應的完善,提高農產品的產量和質量,從而增加農村婦女的收入。
2.構建就業信息平臺
在“互聯網+”背景下,農村婦女要想有效地實現就業增收就必須要與時代發展相契合,要積極主動地利用互聯網平臺來進行相應的就業,增加其收入。因此,必須要積極構建相應的就業信息一體化平臺,利用該平臺來為農村婦女提供相應的就業增收的機會。首先該平臺要由當地政府進行相應的背書,保證其權威性和安全性,提供的就業信息及時準確有效。政府部門可以同當地的企業展開信息化合作,將各種招聘就業信息發布在就業信息一體化的平臺上供農村婦女來進行選擇,從而提高農村婦女的收入。其次,要構建相應的同城交流平臺,鼓勵城市居民和農村婦女在同城交流平臺上進行互動和交流,為農村婦女提供就業崗位。在同城交流平臺下,農村婦女能夠及時同企業和個人崗位提供者進行交流和溝通,達成一致的就業意向,從而增加農村婦女的收入。
3.注重就業組織領導
在“互聯網+”背景下,農村婦女就業增收問題要以科學系統化的觀念來進行解決,要由以往的“輸血”向“造血”方向轉變,要讓農村婦女能夠自主地進行就業增收,提高其就業增收的機會。因此,要注重通過就業組織領導的方式來展開行動,從農村現有的農業經濟和農村婦女自身的特點來展開工作,實現農村婦女就業增收的目的。具體而言,大致可以從以下方面展開。一是,由村委會牽頭來進行統一的組織領導,通過構建家政公司的方式來實現農村婦女的就業增收。村“兩委”要積極組織動員農村婦女主動參與就業增收行動中去,以集體經濟的形式來開展家政公司。其既能夠有效地盤活農村資金和經濟,同時還能夠有效增加農村婦女的收入。二是,農村地區要大力發展電商經濟,利用當地的區位優勢、農產品、充足的勞動力來發展電商,增加農村婦女的收入。
在“互聯網+”背景下,農村婦女要想有效地就業增收就必須順應時代的潮流,能夠積極主動地利用互聯網平臺來進行相應的就業,增加收入。農村婦女必須要根據自身的技能和現有的條件來進行相應的就業增收,要發揮自己的主動性和靈活性,主動參與到市場經濟中去。除此以外,還必須要強化對農村婦女的組織領導力,要通過開辦家政公司、電商企業等方式來增加農村婦女的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