龐 渤
數字貨幣是基于互聯網技術形成的一種新型的、具有流通性能的貨幣形式。當前電子支付技術的廣泛應用,為人們生活帶來更大的便利,同時使數字貨幣的發展獲得更大的空間。當前數字貨幣不斷升級,形成多種不同的貨幣形式,對金融市場發展形成巨大的影響。數字貨幣的運作中采用去中心化的方式,雖然對貨幣來說具有更強的安全性,但是會進一步加大金融監管難度,導致部分投機人員利用數字貨幣法律漏洞開展違法活動,獲取不正當利益,造成數字貨幣的交易受限。也為投資者帶來巨大經濟損失,影響金融市場秩序,使金融監管面臨更大的挑戰。因此需要探究正確的數字貨幣監管方式,保證數字貨幣運行的可控性。
數字貨幣從廣義上分析指的是基于網絡技術形成的數字化的貨幣形式,是互聯網技術高速發展下形成的一種虛擬貨幣,并存在虛擬交易共建,是可以作為財務進行價值交換的符號。數字貨幣在科技的發展下形成虛擬貨幣、區塊鏈數字貨幣等不同的發展歷程。數字貨幣流通最廣泛,關注度最高的為比特幣。比特幣的流通主要通過代碼,利用去中心化技術手段進行修改。除了去中心化數字貨幣外,也包括中心化的數字貨幣,比如Ripple 貨幣。當前數字貨幣的類型不斷增多,但是由于缺乏國家的信用擔保,導致貨幣值波動比較大。
1.數字貨幣值波動性大
數字貨幣在市場中具有比較強的投機性,波動性大,部分私人數字貨幣的市場價格會在短時間內出現大幅度增長的情況,而且增長的價值難以界定是貨幣自身價值的提升還是金融泡沫。但是值得研究的是,數字貨幣在某種意義上來說,不再具有貨幣職能的特點,價格的大幅度波動嚴重影響貨幣市場的穩定性。金融產品的熱度過高,會導致投資者在投資中缺乏理性思考,缺乏警惕拉高出貨的陷阱意識。比如Dogecoin的創設初期,允許用戶在平臺的使用中利用數字貨幣打賞,數字貨幣發行沒有設置限制,貨幣價格比較低。但由于馬斯特在公共平臺上的發文和引導,導致數字貨幣價值短期內快速增長,增長幅度達到十倍左右。投資者在漲跌過程中造成巨大的經濟損失。
2.數字貨幣影響金融穩定性
數字貨幣在使用功能方面可以替代部分實物貨幣的功能,同時具有去中心化的特點,有利于促進金融資產的快速轉化。同時數字貨幣的影響可以加快存款貨幣向現金貨幣的兌換和轉變,特別是金融危機發生后,市場對金融運作形成一定的恐慌,導致社會穩定性受到影響。此外,數字貨幣的安全性不足,由于基于網絡技術,因此更容易遭受病毒、黑客攻擊。數字貨幣的匿名性特點,雖然有利于資產轉移,但是一旦貨幣被盜,便難以找回。
3.數字貨幣的其他風險
數字貨幣風險從預測效能方面可以分為可預測和不可預測兩種風險模式,其中可預測風險是可以通過日常經驗和分析可以預判的風險問題,但是只能預測風險因素,無法預期風險結果,比如法律、政策方面的風險調整等。同時還包括信用風險,代幣發行人與投資者間存在信息不對稱的問題,投資者無法確定發行人的信用信息,導致部分不法分子蓄意謀取利益。法律風險主要表現在數字貨幣法律監管方面的盲區,特別是匿名性特點,進一步加大風險限制。政策風險主要表現的是監管部門結合經濟活動在貨幣效應和價格方面形成的影響。不可預測風險則是由突發事件造成的風險問題,由于提前無法預測,導致后期監管難度更大,比如技術性風險,市場風險等。
1.完善信息披露制度,防止金融泡沫
針對上市投資的數字貨幣運行模式,需要充分發揮監管主體的作用,加強對貨幣拉高出貨以及故意虛假宣傳制造噱頭等方面的管理。投資者在金融市場的投資中主要關注的是投資獲得的高收益問題,但是對數字貨幣的了解有限,并存在信息不對稱問題,因此投資容易形成羊群效應。同時在部分人的刻意煽動下,會導致產品的價值被高估,盲目地認為數字貨幣產品具有更大的發展價值。但是實際上數字貨幣產品中融入大量泡沫,在泡沫刺破后,投資者面臨巨大的損失。針對這個問題,需要構建完善的信息披露制度,有效降低信息不對稱的影響,將數字貨幣產品的全部信息更全面、準確的反映給投資者,保證投資者投資的合理性,降低投資風險。并采取科學的股票熔斷制度,一旦數字貨幣出現價格大幅度波動時,可以通過冷靜期的觀察,避免盲目投資帶來的巨大損失,保護投資者的利益。
2.明確法律管理權限,加強投資者權益保護
從我國當前數字化貨幣的使用和保護方面來看,主要問題為監管機構不確定,或者數字化貨幣存在不透明的問題,造成中介、服務以及投機等存在欺詐風險。因此需要采用使用者權益保護機制,提升投資者的防護意識,同時對法律范圍進行明確,制定更完善的數字貨幣準入機制。明確說明市場的準入制度以及貨幣的應用限制,同時保證數字貨幣競爭的安全性,嚴禁不合規的經營者混入,保證競爭的公平性,避免出現壟斷局勢和利益集團的影響。以山寨幣為例,在比特幣大獲全勝的情況下,部分不法分子為了可以分得一杯羹,對比特幣進行效仿。但是由于數字貨幣的技術支持能力有限,無法達到比特幣的應用效果,只能通過傳銷的方式進行運作,因此在網絡上形成大量的山寨貨幣形式,比如聚幣網。通過剽竊現金的代幣代碼,并利用項目包裝以及名人代言等對數字貨幣進行夸大宣傳,導致部分投資者上當。在運行中,由于后臺管理混亂,導致投資者對運行質量產生質疑,并形成大量的騙局。因此需要進一步加強對準入機制的優化,做好對各項數字貨幣平臺的審查,加大數字貨幣監管。
3.完善數字貨幣監管,提升法律適應性
我國當前關于貨幣法律的制定中,主要針對的內容為貨幣的發行和管理。數字化貨幣與法定貨幣的流通和發行等方面存在明顯的差異性。數字貨幣無法獲得國家的擔保,交易主要以網絡平臺為載體,因此無法利用現行的貨幣法律進行管理,需要結合數字貨幣性質對數字貨幣交易工作進行明確,保證貨幣的合法性。此外,完善數字化貨幣規范和制度,并加強管理和優化。第一,保證數字貨幣交易的科學性。數字貨幣是一種虛擬化的商品,交易平臺則作為貨幣交易的主要場所,滿足貨幣發行、銷售和交易的要求。但是該交易平臺與其他商品交易平臺不同,如果兼督管理機制不完善,必然會影響交易的合法性和科學性。第二,明確數字貨幣歸屬和轉移方面的問題。我國金融相關法律中針對人民幣的法律規范對所有權以及轉移等方面都做出明確的規定。但是由于數字貨幣與人民幣的法律規范差距比較大,難以應用現有的法規進行管理。通過大量的實踐研究發現,數字貨幣所有權和轉移可以從兩個方面進行分析,其一為貨幣的登記轉移,其二為貨幣的交付轉移。數字貨幣在人民幣監管的法律中,從反洗錢方面做出明確規定,涉及到的層級多、范圍廣。第三,明確數字貨幣補償問題。結合我國與金融管理相關的法律分析,債權人必須要承擔償債責任,否則將視為違法行為。但由于數字貨幣并不在傳統的人民幣管理范圍之內,無法應用當前的法律。需要結合數字貨幣特點,提升對數字貨幣交易平臺的管理力度,針對匿名性貨幣的所有權以及轉移等制定明確的法律規定。
4.構建多元化監管主體,推動服務模式創新
數字貨幣的流通中主要以區塊鏈的形式為主,在監管工作中需要結合貨幣制度,并加強科技監管。數字貨幣監管中強調數據共享,利用信息技術手段加強管理。數字貨幣監管中可以通過數據技術進行監管,比如利用區塊鏈實現治理機制的重塑,并完善數據共享關口。區塊鏈技術的應用可以為數字貨幣提供創新機制,提升數據跨部門共享潛力。數字貨幣監管中要充分發揮社會力量提升監管力度,形成多元化監管主體的合力作用,構建政府、企業、公民等多元化主體,共同加強對網絡的治理,通過合作互動的方式提升公共事務處理效率。金融科技監管中,需要充分發揮科技力量,金融監管部門可以構建專門的科技監管公司,作為數字貨幣的監管委托組織,對數字貨幣的運行和交易合規性進行評估。并嘗試構建數字貨幣協會,作為數字貨幣監督的主要職能部門。通過多元化主體參與監管的方式,提升數字貨幣監管的整體利益,形成共治的網絡監管模式,提升整體社會效益。
5.構建數字貨幣體系,形成國際組織合作
數字貨幣的流通中,技術建設仍然存在諸多的問題,包括貨幣的交易、流動以及存儲等方面的問題。數字貨幣在未來的發展中很可能會作為法定貨幣,需要通過技術標準的提升,保證貨幣流動效率。具體可以從兩個方面進行,第一數字貨幣的交易范圍大,對貨幣的處理效率和能力要求提升,需要進一步加強能力優化。在具體的應用中,以私有云網絡系統為處理平臺,對貨幣支付能力進行提升。私有云網絡系統數據庫的處理可以達到數據庫峰值,保證交易系統的穩定性。第二,數字貨幣的場景會發生變化,并要滿足中介和交易場所的管理需求,促進系統的兼容。數字貨幣在日常應用比較少,主要存在于暗網,被不法分子利用進行販毒和洗錢,實現資本轉移。為了有效維護人民幣地位,要關注全球數字貨幣發展,促進國際交流,制定數字貨幣管理政策,降低利用數字貨幣造成跨國犯罪概率。數字貨幣缺乏明確的法律規定,只是一種虛擬的商品,無法在市場運行中充當貨幣或者獲得與人民幣同等的法律地位,交易風險由投資人個人承擔。這也說明數字貨幣必須要完善監管機制,通過國際合作的方式促進我國數字貨幣的安全、有效發展。
綜上所述,我國的數字貨幣研究尚處于初級發展階段,在數字貨幣定義、法律監管等方面都不夠完善,而且未形成統一的管理模式,導致數字貨幣的風險問題難以控制。因此需要結合數字貨幣特點,加強貨幣監管,形成更優化的金融管理體系。通過完善的信息披露政策和方式預防金融泡沫,并從法律監管制度方面進行完善,加強監管主體創新,促進服務模式優化,形成更科學的監督體系。同時結合國際監管力量,加強對不法分子打擊,促進數字貨幣的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