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 赟(甘肅農業大學 管理學院,甘肅 蘭州 730070)
隨著全球貿易和物流行業的不斷發展,供應鏈融資逐漸成為企業發展的重要手段。相關數據顯示(見圖1),2021年,我國物流行業共融資172起,較上年增加74起,同比增長75.51%;累計融資金額約1 815.7億元,較上年增加1 402.5億元,同比增長339.42%。
圖1 2015—2021 年中國物流行業投融資情況
智慧物流平臺作為一種新型的供應鏈管理工具,通過信息技術應用和數據共享,能夠實現供應鏈各環節的高效協同優化。數據顯示,我國智慧物流市場規模由2017年的3 375億元增長至2021年的6 477億元,復合年均增長率達17.7%。隨著物流業與互聯網融合的進一步深化,預計2023年我國智慧物流規模將增長至7 903億元,如圖2所示。在智慧物流平臺的支持下,供應鏈融資可以實現信息透明化、流程自動化和風險控制,為企業提供更便捷、低成本的融資服務。因此,本文對智慧物流平臺的供應鏈融資進行研究,旨在為企業提供更科學、可行的供應鏈融資策略,促進供應鏈的高效運作和企業的可持續發展。
圖2 2017—2023 年中國智慧物流市場規模
目前眾多學者從不同角度對供應鏈融資展開了研究,但總體來看,對基于智慧物流平臺供應鏈融資的研究還相對較少。鄭志瑛(2023)針對物流供應鏈的發展提出了相應的建議[1];黃子聰(2022)指出數字化供應鏈融資具有主體多元化、環節多樣化以及普惠金融可實現化等優點[2];李霄鵬等(2022)提出在供應鏈融資領域中引入區塊鏈及智能合約技術,可以打破供應鏈融資壁壘,實現國內國際雙循環暢通[3];趙江利等(2022)提出提升企業創新能力有助于打造企業在整個供應鏈中的核心競爭效應[4];周兆全(2019)提出基于電子商務平臺的供應鏈融資為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提供了新思路[5]。
供應鏈管理是指在產品或服務從原材料供應商到最終消費者的過程中,對各個環節、資源和活動進行協調與管理,是可以實現高效運作并滿足客戶需求的管理方法和技術。第一,供應鏈管理可以提升效率和降低成本,有效的供應鏈管理可以優化物流流程、減少庫存和運輸成本,提高生產效率和資源利用率,實現成本降低和效益提升;第二,供應鏈管理可以提高客戶滿意度,供應鏈管理強調在整個供應鏈中對客戶需求的響應和滿足,通過準時交貨、準確配送等方式提升客戶滿意度,增強企業競爭力;第三,供應鏈管理可以降低風險、提升韌性,供應鏈管理有助于識別和評估潛在風險,并采取相應措施進行風險緩解和管理,以應對市場變化、自然災害、供應鏈中斷等風險,提高企業的韌性和應變能力;第四,供應鏈管理可以使企業與合作伙伴間的關系更加緊密,供應鏈管理強調供應鏈各環節間的緊密合作和信息共享,可以促進供應商、制造商、經銷商等各方的合作與溝通,構建互信、互利的合作伙伴關系。
供應鏈融資是指通過供應鏈中的資產、交易或信息,以及相關的金融工具和服務,為供應鏈中各個環節的參與者提供資金支持的一種融資方式。供應鏈融資旨在解決供應鏈中資金流動的問題,促進供應鏈各方之間的合作與發展。供應鏈融資分類如表1所示。
表1 供應鏈融資分類
智慧物流平臺是指利用信息技術和物聯網等先進技術手段,對物流過程中的各個環節進行全面監控、數據整合和智能化管理的綜合性平臺。其目標是提升物流運作效率、降低成本、優化資源配置,實現物流供應鏈的可視化、可追溯和智能化。
智慧物流平臺在供應鏈中扮演著極為重要的角色,對供應鏈的運營和管理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首先,智慧物流平臺可以實時可視化。智慧物流平臺通過實時監控和數據采集,將供應鏈中各個環節的信息進行可視化展示,包括貨物位置、庫存狀態、交通狀況等信息,幫助企業全面了解供應鏈的運行情況;其次,可以遠程協同管理。智慧物流平臺通過云計算和移動端應用,可以實現供應鏈中各個參與者之間的遠程協同管理,包括訂單處理、倉儲管理、運輸調度等,提高供應鏈的協同效率和工作效率;再次,可以實現供需匹配優化,智慧物流平臺基于數據分析和智能算法,能夠對供需信息進行即時匹配和優化調度,從而實現物流資源的最優配置,提高供應鏈的響應速度和靈活性;最后,可以實現風險管理與預警。智慧物流平臺可以通過實時數據監測和預測分析,對供應鏈中的潛在風險進行識別和預警,幫助企業及時采取應對措施以降低物流中斷和延誤的風險。
基于應收賬款的融資模式是一種常見的供應鏈融資模式,在這種模式下,供應鏈中的企業可以將其應收賬款作為融資抵押物,通過智慧物流平臺將這些應收賬款信息上傳并共享給金融機構。金融機構就會根據這些應收賬款的信用評級和金額進行融資決策,并為供應鏈企業提供融資服務。具體操作流程如圖3所示。
圖3 基于應收賬款的融資模式流程
基于庫存的融資模式是指企業將其庫存作為抵押物,向金融機構融資的一種模式。智慧物流平臺可以通過實時監控和管理企業的庫存信息,提供更準確的庫存價值評估和監控,從而為企業提供更靈活、高效的融資服務。通過智慧物流平臺,企業可以將庫存信息與金融機構進行實時數據共享,有助于金融機構隨時了解企業的庫存情況,更準確地評估企業的融資需求和風險。同時,智慧物流平臺還可以提供庫存監控和管理功能,幫助企業更有效地管理庫存,降低庫存風險,提高庫存周轉率,從而增加融資的可行性和可獲得性。基于庫存的融資模式可以幫助企業解決資金周轉問題,提高資金利用效率,降低融資成本。
基于訂單的融資模式是指企業通過智慧物流平臺上的訂單信息,向金融機構申請融資。這種模式的基本原理是企業將自身的訂單信息上傳到智慧物流平臺,金融機構通過平臺獲取到這些訂單信息,并根據訂單的價值和可信度,為企業提供相應的融資服務。在基于訂單的融資模式中,智慧物流平臺扮演著信息中介的角色。它通過整合各個環節的訂單信息,為金融機構提供全面、可靠的訂單數據,幫助金融機構評估企業信用,助力其做出融資決定。
基于物流數據的融資模式是指金融機構通過智慧物流平臺收集和分析供應鏈中的物流數據,為供應鏈中的企業提供融資支持。首先,金融機構可以通過智慧物流平臺收集和分析供應鏈中的物流數據,根據物流數據的可靠性和價值,為企業提供融資支持。物流數據包括貨物的運輸軌跡、運輸時間、運輸成本等信息,金融機構可以根據這些數據評估企業的信用和風險,為企業提供融資服務;其次,供應鏈中的企業可以將物流數據作為質押物,向金融機構申請融資。金融機構可以根據物流數據的可靠性和價值,為企業提供質押融資。這種模式可以幫助企業快速獲得資金,滿足物流運輸的資金需求;最后,供應鏈中的企業可以將物流數據的應收賬款轉讓給金融機構,由金融機構對應收賬款進行融資。金融機構可以根據物流數據的可靠性和應收賬款的價值,為企業提供融資支持。這種模式可以幫助企業提前獲得物流數據資金,加速資金回流,提高企業資金利用效率。
本文針對G省A企業開展供應鏈融資分析,通過研究其融資動因、融資策略、風險控制,最終進行效果評價。G省A企業前期供應鏈融資模式如圖4所示。
圖4 G 省A 企業供應鏈融資模式
一方面,隨著信息技術的迅猛發展,智能化、數字化和數據化已經成為推動經濟發展的重要驅動力,高新科技在供應鏈管理中的應用提升了供應鏈的可視性、透明度和效率。智慧物流平臺、物聯網技術、大數據分析等技術手段的廣泛應用,使供應鏈各環節的信息流、物流和資金流更加緊密地結合在一起。這些技術使供應鏈融資成為可能。通過智慧物流平臺對供應鏈的數據進行分析和監控,金融機構可以更準確地評估供應鏈參與方的信用狀況和償債能力,從而為其提供更加精準和定制化的融資服務。同時,國家政策對供應鏈融資的發展也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政府出臺了一系列支持供應鏈金融發展的政策措施,鼓勵金融機構加大對實體經濟的支持力度。例如,推動智能物流平臺的建設和應用、加強供應鏈金融創新產品的開發等。這些政策的出臺給供應鏈融資帶來了良好的政策環境和機遇,吸引更多的金融機構和企業參與供應鏈融資,促進了供應鏈金融市場的健康發展。
另一方面,供應鏈中的主要企業和平臺具有掌握信息節點的優勢。在供應鏈中,主要企業或平臺可以獲得供應鏈上、下游的信息,掌握更全面的供應鏈數據,幫助其更準確地評估風險,并能憑借其在供應鏈上的地位和信用,為其他參與方提供融資支持。A企業作為具有信息優勢的企業,可以通過供應鏈融資模式,將自身信用轉化為資金,提升自身的融資能力。另外,掌握信息節點的企業和平臺也有利于切入金融領域。通過搭建智慧物流平臺提高數據分析能力,可以對供應鏈參與方的信用狀況和償債能力進行評估和預測,降低金融機構的風險。
A企業供應鏈融資的實施路徑主要包括以下四個方面:聚焦應用場景提供快捷支付服務、受讓應收賬款推廣保理融資服務、以訂單為核心開辟訂單融資服務、以信用為依托創新信用貸款服務。第一,A企業通過聚焦特定的供應鏈應用場景,例如電商平臺、物流配送等,提供快捷支付服務。這種融資方式可以利用智能化平臺和數字支付工具,實現在供應鏈環節中的即時支付和結算,提高供應鏈的資金周轉效率;第二,保理融資是一種通過受讓應收賬款的方式為供應鏈參與方提供融資支持的金融服務。A企業與供應鏈中的企業簽訂保理合同,將其應收賬款轉讓給金融機構,由金融機構墊付資金給予企業融資支持。這種方式可以縮短A企業的資金回收周期,增大現金流量,降低融資成本;第三,訂單融資是以訂單作為質押或擔保,為供應鏈參與方提供融資支持的一種模式。A企業通過與其他企業合作,根據訂單的可靠性和信用狀況,為企業提供短期融資,幫助其滿足訂單執行所需的資金需求。這種方式可以減輕其他企業的資金壓力,提高訂單履約率,促進供應鏈穩定運行,確保訂單及時交付;第四,基于供應鏈參與方的信用狀況和歷史交易數據,A企業創新了信用貸款服務。通過建立信用評估模型和風險管理體系,根據供應鏈參與方的信用狀況為其提供貸款支持,幫助其解決資金需求。同時,A企業通過與其他企業建立長期合作關系,逐步提高授信額度,降低融資成本,激勵供應鏈參與方保持良好的信用記錄和穩定的經營狀況。
首先,創新評級授信模型是提高供應鏈融資風險控制能力的關鍵。A企業在風險控制中創新了評級授信模型,并結合供應鏈數據,包括訂單量、供貨時間、訂單履約率等,建立了更準確的評估指標。同時,還引入大數據和人工智能技術,通過分析海量數據,進行模型訓練,提高評級的準確性和預測能力;其次,加強實時監測預警是及時發現并應對供應鏈融資風險的重要手段。A企業利用現代化的信息技術和監控系統,實時監測供應鏈參與方的經營狀況和財務指標,并設定合理的閾值和指標,當出現異常情況或潛在風險時,就會及時發出預警信號。此外,生產樣本案件數據可以幫助金融機構更好地了解供應鏈融資中的風險,提升風險應對能力。通過收集和分析供應鏈融資案例數據,A企業發現了典型案例和風險點,并總結規律和經驗,制定了相應的風險管理措施和風險應對策略;最后,加強風險應對能力是保障供應鏈融資安全性的重要環節。A企業制定了風險管理政策和流程、設立了專門的風險管理部門、加強了內部控制和審計等工作,同時,還與合作商建立了良好的合作伙伴關系,加強信息共享,共同應對風險挑戰。
上述A企業供應鏈融資對策的實施對于打破融資障礙、提升物流企業價值鏈以及推動產業結構高度化、合理化具有積極影響。首先,供應鏈融資可以有效打破傳統融資模式下存在的融資障礙。供應鏈融資以供應鏈核心企業作為主體進行融資,將整個供應鏈上的交易環節納入考慮,可以有效解決小微物流企業因為自身信用不足而受限的問題。這一新模式的實施使更多的中小型物流企業能夠借助供應鏈關系獲得融資,促進企業的發展和壯大;其次,供應鏈融資有助于提升物流企業的價值鏈水平。供應鏈融資將整個供應鏈中的各個環節進行有效整合,使物流企業有機會擴展自身的服務范圍,實現價值鏈的全面提升。例如,物流企業可以通過整合倉儲、配送、包裝等環節,提供一體化的供應鏈解決方案,提高服務質量和附加值,并通過此類增值服務獲得更多收益。這種方式不僅可以為物流企業帶來更多商機,也能夠推動整個產業的升級和創新;最后,供應鏈融資對于促進產業結構的高度化、合理化發展具有重要作用。實施供應鏈融資能夠促進產業的縱向整合和橫向聯動,打破各個環節之間的壁壘,形成產業鏈協同發展的良好局面。通過供應鏈的整合和優化,企業之間的協同效應得以釋放,資源得到充分利用,實現了產業結構的高度化、合理化。這種合理化的產業結構不僅提高了整體經濟效益,也有助于增強產業競爭力,促進其實現可持續發展。
供應鏈融資通過對供應鏈上的各個環節進行融資,可以解決供應鏈中資金短缺的問題。傳統的供應鏈融資方式存在著信息不對稱、信用風險高、流程繁瑣等問題,限制了供應鏈的發展和企業的融資能力。隨著物流行業的快速發展和信息技術的普及應用,智慧物流平臺的出現為供應鏈融資提供了新的發展機遇。本文對基于智慧物流平臺的供應鏈融資進行研究,以期為企業提供更低成本、便捷的融資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