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農村部農產品市場分析預警團隊稻谷首席分析師 紀龍
未來10 年,中國稻谷生產將維持穩定態勢,播種面積穩中略降,單產水平穩步提高,產量穩定在21000 萬噸左右,消費量先增后降,供求總體寬松的格局不變,用于品種調劑的精米進口將保持穩定,出口競爭力不斷提升,稻米市場平穩運行。
受糧食種植結構調整、種稻效益持續偏低、夏季長江流域持續高溫干旱等因素影響,2022 年中國稻谷面積和產量均有所下降。全年稻谷播種面積44175 萬畝,比上年下降1.6%;單產472 千克/畝,下降0.5%;產量20850 萬噸,下降2.0%。稻谷消費量略有下降,主要是食用消費、飼用消費及損耗減少。稻谷進口量885 萬噸(折大米619 萬噸),首次突破關稅配額數量,同比增長24.8%,出口量316 萬噸(折大米221 萬噸),下降9.5%。
在種稻效益持續偏低、糧食種植結構繼續調整優化的情況下,2023 年稻谷播種面積將小幅減少,單產恢復性增長,產量穩中略增,預計播種面積43925 萬畝,產量21026 萬噸;消費量小幅增長,其中食用消費量穩中有降,浪費量因居民外出餐飲消費增加或有所反彈;國際米價呈偏強運行態勢,進口量將高位回落,出口量穩中有增。展望后期,在口糧絕對安全的國家糧食安全戰略下,稻谷生產將維持穩定態勢,播種面積穩中略降,單產水平穩步提高,產量穩定在21000 萬噸上下。隨著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居民消費結構優化升級,稻谷消費量先增后降,其中食用消費的絕對量和相對占比穩中有降,稻谷供求總體寬松的格局不變。隨著國內稻谷優質化率持續提高,用于品種調劑的精米進口將保持穩定,同時國產優質大米的出口競爭力將不斷強化,出口量穩步增長;國內稻谷市場體系持續完善、國家宏觀調控能力不斷增強,稻谷市場將平穩運行。
未來10 年,稻谷產業發展面臨諸多不確定因素,中國及全球范圍的極端天氣事件頻發重發對中國稻谷生產和市場的穩定帶來隱憂,國內穩產增效的政策效果有待繼續觀察,同時世界糧食和水稻市場的不穩定性也將一定程度影響國內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