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文萍
今年以來,A股市場人形機器人概念的熱度一直保持在高位。而在12月13日馬斯克發布新一代原型機OptimusGen2的最新視頻后,市場發現,OptimusGen2無論是外觀、行走還是身體控制能力都比上一代有顯著進步,這意味著其距離邁向市場應用更進一步。
在視頻發布的當天,A股上證綜指下跌1.15%,而Wind人形機器人指數卻上漲了1.05%。這顯示市場關注國內在人形機器人產業鏈方面的優勢,以及潛在商業化價值。據了解,到2035年,全球人形機器人市場規模將超千億美元。良好預期下,今年以來,A股市場多家人形機器人概念公司迎來機構頻繁調研。
據Wind統計顯示,A股機器人概念股多達99家,分布滬深北三個市場上,涉及到人形機器人、工業母機、機器視覺、減速器等多個細分領域,其中,總市值在百億以上的企業就有27家,而市值在千億以上則有美的集團和匯川技術。在53家人形機器人概念股中,總市值過百億元的也有22家,比如匯川技術、科大訊飛、歌爾股份、領益智造、石頭科技等公司。
值得一提的是,人形機器人概念股今年以來的表現一直強于大盤,截至12月20日,在年內上證指數下跌6.06%的情況下,Wind人形機器人指數上漲了40.4%。在53只概念股中,柯力傳感、昊志機電、鳴志電器、豐立智能等個股漲幅均在100%以上,而漲幅在50%以上的個股達到17家,下跌的公司僅有9家。此外,在馬斯克于12月13日發布人形機器人Optimus最新視頻的當天,在上證指數下跌了1.15%情況下,Wind人形機器人指數上漲了1.05%,其中,柯力傳感、步科股份、埃夫特-U等個股漲幅均超過5%。
人形機器人的高熱度,與產業層面的高研發投入以及出現較多成果直接相關。近兩年,除了馬斯克推出的Optimus、谷歌波士頓動力公司推出的Atlas人形機器人外,我國企業推出人形機器人的就有小米的CyberOne、華為天才稚暉君創業公司的遠征A1、傅利葉智能的GR-1、開普勒的先行者等。據智研咨詢的《2023-2029年中國工業機器人產業發展態勢及供需形勢分析報告》披露,2022年我國工業機器人新增安裝量和保有量已經分別達到28萬套和149.1萬套。在專利方面,據《人形機器人技術專利分析報告》顯示,中國目前已累計申請6618件人形機器人技術專利,是申請人形機器人技術專利數量最多的國家。
同時,人形機器人還受益于國家機器人產業支持政策。近年來,國家相繼發布了諸多關于機器人與智能制造方面的相關產業政策,比如2016年發布的《機器人產業發展規劃(2016-2020年)》、2017年的《國家機器人標準體系建設指南》、2021發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等,均在大力鼓勵機器人產業發展。
國海證券在研報中指出,中國企業積極入局人形機器人產業,2023年發布產品陡增,未來潛在的重磅“玩家”的參與或將帶來新一輪產業發展熱潮。“2024年人形機器人或將迎來規模商業化元年。”
在市場規模上,“人形機器人有望成為千億美元級藍海市場。”長城證券認為,在中性假設下,2035年全球人形機器人制造和家庭服務市場規模為1103億美元,2025~2035年CAGR(復合年均增長率)為68.6%。
值得一提的是,在人形機器人熱度持續升溫下,近日,國內首家實現小型人形機器人大規模商用的優必選宣布招股,預計于12月29日正式在港交所主板掛牌上市。據沙利文報告,優必選是全球人形機器人行業的極少數市場參與者之一,并率先實現了人形機器人的商業化。
對于人形機器人未來發展規劃,工信部在11月初印發的《人形機器人創新發展指導意見》中明確提出,人形機器人有望成為繼計算機、智能手機、新能源汽車后的顛覆性產品。到2025年,人形機器人“大腦、小腦、肢體”等一批關鍵技術取得突破,確保核心部組件安全有效供給。
從人形機器人結構來看,可大致分為3大部分6個子系統:3大部分是機械部分、傳感部分和控制部分;6個子系統是驅動系統、機械結構系統、感受系統、機器人-環境交互系統、人機交互系統和控制系統。若僅從硬件方面考慮,減速器、伺服電機、控制器、傳感器是人形機器人四大核心零部件,其相關技術發展水平較大程度影響人形機器人的機械性能。在目前,因我國存在完善的供應鏈體系,硬件領域已經涌現出一批具有世界高水平的企業。
具體來看,在硬件領域,A股市場上涉及人形機器人驅動器的公司就有匯川技術、偉創電氣、禾川科技、步科股份等;涉及減速器的公司有英洛華、通力科技、秦川機床、綠的諧波、中大力德、昊志機電、巨輪智能、雙環傳動等;涉及傳感器的公司有歐菲光、漢威科技、中航電測、碩貝德、柯力傳感、八方股份、東華測試等;涉及編碼器的公司有昊志機電、奧普光電、雷賽智能、科力爾等公司;涉及軸承的有五洲新春、力星股份等,涉及絲桿的則有恒立液壓、秦川機床、貝斯特等。
其中,匯川技術是國內工控行業龍頭,是國內最大的中低壓變頻器與伺服系統供應商;綠的諧波是國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實現了精密諧波減速器的規模化生產及銷售,打破了國際品牌在機器人用諧波減速器領域的壟斷……奧普光電具有國內一流的光學精密機械與光學材料研發和生產能力,在軍用電視測角儀、光電經緯儀光機分系統等國防用光電測控儀器設備產品研發和生產上處于國內優勢地位,擁有絕對領先的市場占有率。
國內公司積極參與到人形機器人的研發生產環節,為資本市場也帶來廣闊的投資機遇。銀河證券在研報中明確指出,若明年進入量產元年,進入特斯拉或國產領先人形機器人本體廠商供應鏈的核心零部件企業最先受益。“我們認為人形機器人產業化可期,是未來成長大賽道。”
“在我國制造業人口紅利逐漸消退背景下,機器換人將成為驅動工業機器人板塊增長的長期邏輯。”渤海證券指出,由于各大廠商紛紛布局人形機器人賽道,以特斯拉人形機器人為代表的人形機器人產業化進程有望加速整合,疊加GPT、AI等概念催化,有望帶動國內產業鏈相關企業快速發展。
與人形機器人市場加速釋放一道,機構也在尋找潛在的布局機會。今年以來,機構在持續重倉重點公司外,還不斷加強對人形機器人概念股的調研。
僅從上市公司股東變化來看,2022年末,53家人形機器人概念股中有49家公司獲得了基金持倉,今年中期上升到50家,而到了今年三季度末,雖然存在市場持續下跌因素影響,基金在持倉方面有了一定幅度減倉,但被持倉的公司仍有41家,其中基金持倉占比超過10%的公司有九號公司-WD、石頭科技、華中數控、匯川技術、奧普特。
值得一提的是,在基金減倉的同時,QFII卻增加了對A股人形機器人概念股的配置,持有公司數量由2022年末的5家上升至今年三季度末的6家,分別是奧普特、步科股份、通力科技、華中數控、中大力德、弘訊科技。此外,社保基金也有類似QFII的增倉態度,去年末持有人形機器人概念股為5家,而到了今年三季度末,持有家數上升至8家。
在機構調研方面,年內持續獲得調研的人形機器人概念股有49家,未被調研的公司僅有科沃斯、巨能股份、金自天正、綠的諧波。從最新調研時間來看,今年11月份以來,概念股中有32家公司獲得了機構最新調研,被問的問題很多與機器人技術相關(見附表)。

數據來源:中國證監會;長量基金研究部
仍以匯川技術為例,公司被調研次數已經高達130次,調研次數之高連續兩年在機器人領域排名第二。12月8日,以平安基金、混沌投資為代表的多家機構集中對匯川技術進行了調研,在調研中向匯川技術提出了如何提升PLC產品的競爭力問題,對此,匯川技術回復稱:控制類產品是公司近幾年重點投入的戰略產品。在過去兩年多時間里,得益于外資品牌缺貨的機會以及公司“應編盡編”市場策略的快速落地,使得公司PLC產品實現較高增長。
此外,在深交所互動易平臺,匯川技術也針對投資人提出的工信部印發的《人形機器人創新發展指導意見》對公司影響的問題進行了答復,稱“公司持續關注人形機器人相關行業,業務進展與節奏會根據市場變化及時調整”“公司機器人相關業務主要包括工業機器人領域的四軸、六軸機器人等產品,人形機器人相關領域公司也在持續關注與洞察。”
值得一提的是,相較于技術方面的領先優勢,匯川技術今年以來的市場表現卻相對較弱,整體下跌了15%,不僅跑輸上證指數,更遠遠跑輸年內機器人概念指數表現。從盤面看,這種背離行業走向的情況除了與公司前幾年有近5倍上漲有關,更與公司近兩年營收和凈利潤增速有所下滑相關。目前,匯川技術市盈率已達34.4倍,總市值達1566億元,規模在國內人形機器人概念股中高居榜首。
在年內機構調研次數上,埃斯頓是最多的,被調研次數多達144次。作為工業機器人龍頭,業務覆蓋了從自動化核心部件及運動控制系統、工業機器人到機器人集成應用的全產業鏈,構建了從技術、成本到服務的全方位競爭優勢。在近日機構調研中,公司表示,公司現有74款工業機器人產品,包括六軸通用機器人、四軸碼垛機器人、SCARA機器人以及行業專用定制機器人,工作負載從3kg到700kg。
需要注意的是,市場將其一直劃歸為人形機器人概念股,并認為其是人形機器人龍頭之一,但對此,公司在11月16日于深交所互動易平臺解釋稱,“公司暫未開始人形機器人整機項目的研發。公司現有的部分核心部件、技術和‘人形機器人’產品開發有一定相關性,具備條件和可能性在未來根據市場發展情況和應用場景的變化來適時進行布局。”
在機構調研的人形機器人公司中,柯力傳感、昊志機電同樣值得一提,這2家公司雖然成長性一般,即柯力傳感今年前三季度總營收和歸母股東凈利潤有小幅同比增長,昊志機電兩項指標均出現同比下滑外,年內被機構調研的次數也只有3次、5次,但這并不影響市場熱錢的喜愛。截至12月19日,2家公司年分別上漲了134%、125%。從業務環節看,柯力傳感隸屬傳感器領域公司,昊志機電隸屬減速器領域。
就柯力傳感而言,其擁有六維力傳感器技術和機器視覺相關技術,其中,六維力傳感器可以用于增強人形機器人的手指控制與交互能力。目前,柯力傳感的六維力傳感器已處于小批量試制階段。而機器視覺技術,機構在最新調研中對其提出了機器視覺相關技術是否已經產生效益的詢問,對此,公司表示:“控股子公司寧波柯軒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研發的3D機器視覺技術,目前主要應用在工業智能物流領域,主要面向智慧工廠的自動化物料配送以及工業設備精準上下料的應用場景。2023年1~9月份柯軒智能營業收入為247.18萬元,占公司同期營業收入0.31%,凈利潤6.24萬元,占公司同期凈利潤0.03%。”
(本文提及個股僅做分析,不做投資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