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杰
對于IPO公司而言,成功通過上市委會議審核相當于半只腳已邁過上市門檻,然而,今年以來順利過會后IPO仍然“折戟”的企業有13家,并且前述公司大多已過會超過1年時間。
此外,據Wind數據顯示,目前,過會時間在2023年以前的IPO公司有8家,其中,過會時間最長的已將近兩年之久。從以往案例來看,IPO公司期后的業績表現對其后續上市進程影響較大。
據Wind統計,2023年以來,已成功過會最終卻未能成功上市發行的IPO公司共有13家(詳見表1)。從時間上來看,上述公司從通過審核到終止上市的時長大多在一年以上。其中,時間最久的為某分立器件企業,該企業于2021年9月1日便獲得上市委審議通過,等待了約22個月后,于今年7月選擇了主動撤回注冊申請。

數據來源:Wind
此前,因在創業板融資規模較大而備受矚目的農機領域巨頭沃得農機,也在近期發布了注冊終止的消息,其從過會到注冊終止約20個月。對于沃得農機注冊終止的情況,從證監會披露的一份警示函中可以看出部分原因。
今年11月9日,證監會發布對海通證券及相關責任人的警示函表示:“經查,我會發現你們在保薦江蘇沃得農業機械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發行人)首次公開發行股票并上市過程中,未勤勉盡責履行相關職責,未及時向深圳證券交易所報告和披露發行人實際控制人股份凍結情況,未發現發行人會計基礎薄弱、內部控制不完善、資金拆借信息披露不完整等情況,未經中國證監會或者深圳證券交易所同意改動招股說明書。”于是證監會對海通證券采取了出具警示函的監督管理措施。
據統計,除主板IPO公司受全面注冊制平移審核影響外,創業板IPO公司從過會到提交注冊平均用時在4個月左右,科創板、北交所IPO公司從過會到提交注冊平均用時在1個月左右。可見,前文所述公司從過會至獲得批復的時長遠超平均用時,最終功敗垂成。
前述公司明明離上市僅差臨門一腳,緣何遲遲未能獲得注冊,最終IPO“折戟”呢?實際上,相關企業終止上市的原因各不相同,其中,包括被監管層抽中現場檢查后主動撤回材料、公司業績存在不穩定性風險、內控存在漏洞、不符合板塊定位、募投項目合理性存疑等原因。隨著監管審核的日漸趨嚴和上市全鏈路審查的日益完善,存在“硬傷”的企業難以再獲批上市。
以彩虹新能為例來看,彩虹新能的主營業務為光伏玻璃的生產、研發及銷售,根據其最后一次更新的意見落實函回復顯示,2022年1-5月,彩虹新能光伏玻璃業務主要原材料石英砂及純堿采購價格較2021年度采購均價有所上升,其中純堿價格上漲較多,漲幅為24.95%,預計未來純堿價格仍將維持較高水平。2022年1-5月,其天然氣、電力及氧氣采購價格較2019年、2020年均有所上升。
針對上述情況,彩虹新能亦在招股書中進行了相關風險提示,其稱純堿價格快速上漲后逐漸回落,對其經營業績帶來了不利影響,其未來可能出現業績下滑甚至虧損的情況。
此外,光伏玻璃生產所需的主要原材料為石英砂、純堿等,主要能源為天然氣、電和氧氣。2019年至2021年,彩虹新能模擬財務報表的光伏玻璃所消耗的直接材料占光伏玻璃成本的比重分別為42.89%、39.46%和42.81%;所消耗的能源占光伏玻璃成本的比重分別為37.01%、38.97%和35.65%。可見,原材料和能源價格波動對其成本和盈利水平影響較大。
據審核中心意見落實函回復文件顯示,2021年、2022年,彩虹新能的凈利潤分別為1.64億元、8923.24萬元,2022年較上年下滑45.73%。正是在這種背景之下,彩虹新能選擇撤回上市申請,12月13日上市進程終止,這距離其過會已有近15個月時間。
據Wind不完全統計,目前,過會時間在2023年以前的IPO公司共有8家(詳見表2),其中,過會時間最長的已將近兩年之久。

數據來源:Wind
對于部分企業卡在提交注冊階段,IPO上市號創始人、保薦人何道生表示:“企業過會后,提交注冊是需要交易所來提交的,未獲準提交注冊說明交易所認為企業存在問題,暫時不適合提交,而且大多數(企業過會)時間太長沒有提交,到后面撤回申請的概率較大,面臨無法注冊的風險。”
從所處板塊來看,上述公司均為擬登陸創業板的企業。2022年底,創業板新規出爐,明確了創業板定位標準,主要圍繞創新性和成長性兩個維度,從研發投入復合增長率、研發投入金額、營業收入復合增長率等方面,設置了符合準確把握創業板定位實際需要的具體衡量指標。同時,對符合特定條件的企業,豁免適用營業收入復合增長率等部分指標,以滿足不同類型企業的實際需要。
上述背景下,業績表現成為影響部分公司成長性的重要判斷因素,不過,其中一些企業的業績表現并不樂觀。以2022年11月24日成功過會的瑋碩恒基為例來看,該公司主要生產消費電子精密轉軸產品,產品終端應用于筆記本電腦。
據創業板上市委2022年第82次審議會議結果公告顯示,自2021年下半年以來,瑋碩恒基經營業績持續下滑,2022年1-6月,扣非歸母凈利潤同比下降28.49%。因此,上市委要求其結合下游市場格局變化、在手訂單和疫情影響等因素說明是否存在經營業績持續下滑的重大風險。此外,上市委還要求其說明在全球筆記本出貨量同比下降,產能利用率不足且明顯下降情況下,其新增年產3000萬套精密轉軸產能的必要性及產能消化措施。
今年9月27日,瑋碩恒基更新了上市相關公告,回復了上市審核中心意見落實情況。據資料顯示,2022年,其實現營業收入5.30億元,同比下滑24.10%,扣非后歸母凈利潤為6697.12萬元,同比下滑23.64%。其業績下滑與下游市場景氣度下滑相關,根據Canalys于2023年1月發布的數據顯示,2022年全球筆記本電腦出貨量下降19%。瑋碩恒基稱上述全球筆記本電腦出貨量下降,對其業績產生一定影響。
值得一提的是,PC端出貨量下滑對瑋碩恒基同行業可比公司的影響似乎有所不同,據資料顯示,2022年,其同業可比公司營收下滑幅度均值為7.42%,而其當年營收驟降24.10%(詳見表3),遠超同業平均水平。

數據來源:瑋碩恒基問詢函回復
筆記本電腦行業競爭激烈,品牌商往往采取“撇脂定價”策略,即在產品剛剛進入市場時將價格定位在較高水平,隨著產品進入成熟期,各廠商為搶占市場份額,通常會主動降價促銷,下游終端產品的降價壓力會轉嫁到上游的結構件生產廠商。而瑋碩恒基受“撇脂定價”影響,高毛利產品占比出現縮減。
2022年度,其毛利率相對較高的雙軸產品銷售金額占主營業務收入比例由上年的48.68%下降至39.41%,而毛利率相對較低的單軸產品銷售金額占主營業務收入比例由46.26%上升至57.15%,其獲利能力有所削弱。
營收規模縮減、下游市場行情不佳,瑋碩恒基募投項目的產能消化便也成了監管層關注的主要問題。據問詢函答復文件顯示,2022年、2023年上半年,其雙軸轉軸產能利用率分別為67.50%、73.44%;單軸轉軸產能利用率分別為70.86%、70.18%;其他轉軸產能利用率分別為48.16%、16.81%,瑋碩恒基主營產品的產能利用率明顯不高。
因此,深圳證券交易所在問詢函中要求其結合市場需求、市場份額、產能利用率、產銷率變化、產能消化計劃,以及募投項目新增折舊攤銷費用的影響等情況,分析說明其募投項目的必要性,是否存在產能不能消化的風險,并完善相關風險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