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桔
Wind資訊數據顯示,暫時居于醫藥主題首位的產品是圓信永豐醫藥健康,該基金同時間段的凈值增長率約為9.25%,在同類的3500只基金中大約排在第61位;緊隨其后的是頭部公募易方達的醫藥主題產品—易方達醫療保健,它的現任掌舵人也是醫藥公募頂流楊楨霄。從暫居榜尾的產品來看,民生加銀醫藥健康目前兩類份額的最新跌幅都已經超過29%殿后。
對此,上海某公募醫藥研究員復盤近期走勢:“今年至今醫藥股鮮有亮點,月度K線從9月開始反彈,彼時華為概念引領科技股回暖,又恰逢歐洲減肥藥爆火,創新藥與醫藥服務板塊受情緒炒作短期反彈,也讓醫藥持有人先回了波血。按理說反轉不會缺席,但CXO某龍頭的一份PPT暫時中止了醫藥的反彈趨勢。在整體行情欠佳下,長期下跌讓所有反彈很脆弱。”
不過近期高毅鄧曉峰新進麗珠集團引發關注,或許新一輪醫藥行情在醞釀之中。南方醫藥保健基金經理王崢嬌強調,當下醫藥進入產業弱增量下強調結構的新周期,選股不應再以細分領域為基礎,而是應該順著新周期的特點尋找增量。醫保籌資增速整體與GDP增速保持一致,在總量控制的大背景下,惟有向外突破、尋求結構性增量以及完成降本增效的企業能夠持續脫穎而出超過行業平均增速。從結合人工智能的角度,國內加速高端市場突破,高端CT、MR、分子影像、乳腺DR等產品快速放量,設備類公司有望迎來入院采購恢復。
上半年時一度因受益中藥股在板塊中領先的紅土創新醫療保健,目前已經退居第三位,同時本刊發現其長期重倉的一系列中藥股近期走勢出現了明顯的鈍化。此消彼長下,上文提到的3只醫藥主題公募成為主題中領跑的第一陣營。
首先看暫時居首的圓信永豐醫藥健康,現任的基金經理肖世源也是當年產品成立時的首發基金經理一直管理至今;從成立以來的分年成績單來看,雖然此前3年的業績乏善可陳,但是產品從去年以來持續爆發,2022年排在同類約2600只基金的第42位,今年到目前同樣能夠高居同類產品前100名;同時,其年化收益超過11%的成績也在同類主題中排在前列。
復盤產品最近四份季報的重倉情況,區別于同類產品的多主盯主板醫藥龍頭股,該基金的鮮明特點是重配科創板和創業板的醫藥生物鏈公司。首先從今年的三份季報來看,能夠連續三次上榜前十位的公司僅包括了貝達藥業、皓元醫藥、佰仁醫療、聯影醫療4只,其中一只來自創業板、3只來自科創板;再看最近一次三季報的調倉換股,本刊發現基金經理肖世源一舉調換了重倉中的五個席位。
具體說來,9月30日時的第六到第十大重倉股皆為當季新進,其中除去在上海主板上市的拱東醫療外,剩余的普蕊斯、邁威生物—U、首藥控股—U、三生國健均來自科創板或者創業板。從近3個月漲幅這一指標看,能夠一眼看出肖世源調倉的有效之處:其中當季留存的5只老股票中,僅有聯影醫療能夠實現正漲幅。對比來看當季新進的5只重倉股,無一例外全部實現上漲,且邁威生物—U、首藥控股—U兩只標的成功實現年內漲幅翻番。
他在基金季報中強調:“在市場震蕩調整中優化持倉,以科技創新和醫療復蘇為主線,契合國家經濟高質量發展的主基調,配置上,創新藥、創新醫療器械、高端醫療設備、CRO、醫療服務、生命科學上游、中藥等均有配置,往創新的維度上略有偏重,同時,加強自下而上研究,一方面尋找未來優勢型企業;一方面尋找業績已經見底或者三季度有望見底的標的?!?/p>
在書面回復時,圓信永豐公司方表示,今年醫藥板塊整體機會相對均衡,各個細分板塊基本都輪動到,組合配置也比較均衡,在主線配置的基礎之上,結合合理的估值框架之內,既有一些可能更加順應市場趨勢漲的比較好的細分方向,也可能會有一些偏左側的布局,同時會根據不同階段不同機會的情況做一些調整,而且持倉相對分散,可能比較契合市場風格。
無獨有偶,暫時排在醫藥主題公募第四位的是鵬華醫藥科技,投資上符合主題要求,金笑非對于科創板乃至創業板的青睞也是順理成章的事。也以最近的基金三季報十大重倉股為例來分析,其中包括了百濟神州—U、榮昌生物、首藥控股—U、諾誠健華—U、海創藥業—U、迪哲醫學—U,來自科創板的標的達到了6只?;蛟S也可以理解,“20CM”效應對于醫藥主題基金的貢獻居功至偉。
而金笑非一如既往地看好創新藥:“今年以來創新藥產業兌現都是符合預期或者超預期的,一是產品力持續提升,越來越多的公司能做出優質的產品;二是醫保政策扶持,對于有創新性的,剛性臨床價值的產品,支付態度明確轉向溫和。但今年創新藥板塊的整體波動較大,股價沒有起來,我們認為主要被市場風險偏好過低壓制,一是因為醫藥板塊仍處于下跌的弱勢中;二是海外加息的預期一直很高,后續如果兩個原因有所松動,股價會有明顯的表現?!?/p>
從醫藥公募的另一端來看,目前年內跌幅超過20%的產品同樣不在少數,其中民生加銀醫藥健康暫時位居最后一位,同時疊加了消費概念的國金鑫意醫藥消費同樣下跌超過了26%。此外,知名基金經理葛蘭的一只產品同樣跌幅超過27%,排在醫藥主題陣營靠后的行列。
首先看民生加銀醫藥健康,這只成立于2020年8月底且今年更換過基金經理的基金,目前的年化收益-24.28%已經位列456只基金的最后一位。從2021年以來的分年成績來看,第一年排在同類倒數第五位,第二年所取得的凈值增長率為-30.28%,排在同類基金的倒數后一百位。2023年從開年迄今,該基金的凈值增長率為-29.08%,同樣排在同類倒數后100位。
而這樣業績的持續低迷自然和基金的重倉股表現慘淡有關。實際從今年三個季度的重倉股調換情況來看,本刊發現該基金尤其在三季度有了顯著變化,重倉股中的藥明康德、邁瑞醫療、通策醫療、藥明生物、愛爾眼科等都是此前機構熱捧的抱團賽道股,尤其在當年疫情前的喝酒吃藥行情中紅極一時。但是如今時過境遷,這些賽道龍頭恢復元氣尚需時日。
以三季度末重倉股的近3個月漲幅來看,僅有新產業、邁瑞醫療、信達生物3只標的實現了飄紅。問題還在于,就該基金的掌門來說,無論是前任的美女基金經理陳潔馨還是現任的尹濤,從簡歷上看都不是醫藥的專業畢業。而對于高門檻的該行業來說,專業背景殊為關鍵。
在當前墊底的陣營中還有一類醫藥主題是疊加了消費混合其中,這類當初設計產品時或是抱著“強強聯合”初衷的公司,如今在變化的現實面前發現算盤或打錯,比如國金鑫意醫藥消費,成立于2020年年中的它至今每年均為負收益。尤其2023年以來,該基金目前回撤超26%。
從現任基金經理呂偉的簡歷看,他此前是在北京的公募益民管理產品多年,也曾有過管理產品實現翻番的任職回報,但是在轉投國金后目前還起色不大,在大約一年的任期內,目前在管產品中僅有一只發起式基金勉強實現了兩個點的正回報。
就國金鑫意醫藥消費來看,今年游走在消費與醫藥中的模式一直沒能找到最為合適的臨界點:一季度時前五大重倉股中有四個席位均為白酒,且占比均超過了8.5%;二季報時前七個席位中也僅有片仔癀一家公司為醫藥股;不過到了三季報時卻呈現大反轉。
9月30日時,前五大重倉股中僅有五糧液為非醫藥股,剩余的凱萊英、泰格醫藥、康龍化成、藥明康德不僅來自醫藥領域,而且集中于CXO賽道之中,尤其是第一大重倉股凱萊英占比達到10.11%甚至超過了10%的規定上限。但是,從最新3個月漲跌幅來看,10家公司中也僅有康龍化成實現了接近5個點的正漲幅。
呂偉也在三季報中表示:“9月基金做了一些微調,逐步加大了醫藥板塊的配置。核心思路是認為國內外形勢在未來兩個月之內將趨于緩和,很多醫藥股,尤其是龍頭公司跌幅達75%以上,基本上都具有配置價值。所以我們會根據市場的變化逐步增加對醫藥股的配置比例,作為未來的配置思路之一。”或許時機未到,無論醫藥還是消費均需等待。
而當前時點,面對2023年大概率醫藥指數繼續收跌(中信醫藥指數最新年內下跌7.92%),2024年他們在醫藥板塊的投資思路乃至于看好的賽道方向頗為值得思考,畢竟這一板塊無論從上市公司數量還是質量來看,都是二級市場的基石板塊之一。
外資公募路博邁基金經理李濤指出,從明年開始或未來一段時間內,醫藥領域的投資機會值得關注,尤其是中藥領域。他具體解釋看好邏輯:“中醫藥所面臨的外來競爭相對較少,而且細分領域非常之多。許多傳統中藥產品已經成為品牌消費品,生命周期非常長,從我們的祖先一直延續到現在,而且許多產品還在不斷提價?,F代中醫藥也非常重要,經過一段時間的調整,許多公司的估值已經回到了一個比較合理的水平,中長期的中醫藥公司值得看好?!?/p>
相比對“國粹”中藥板塊的始終青睞,更多公募醫藥掌門還是選擇堅定看多創新藥。華寶基金權益投資部基金經理張金濤強調,醫保目錄調整敲定,創新藥再迎積極預期。他進一步解釋理由:“國內的創新藥企業自2013年開始大量投資研發,至2018年進行大規模創新投入,2022年后大量創新藥正好進入上市的時間,板塊迎來成長周期。在醫藥行業整體加速背景下,創新藥或取得更大的增速。”
他展開分析思路:創新藥板塊的行業貝塔或已啟動,去年開始這一假設得到了反復驗證。而要進一步捕獲行業阿爾法,則需要投資者更深入、更細致地了解個股,篩選條件或包括優秀的臨床數據、可計算的市值空間、財務報表上的驗證等等。
此外,對于醫療器械賽道的看多之聲也在機構中愈發多了起來。多家機構指出,“創新+國際化”雙驅動,醫療器械有望成明年重要醫藥主線之一。有賣方強調,醫療器械是成體系的具備出海潛力的細分板塊,低值耗材、高值耗材、醫療設備均有出海的邏輯。

數據來源:Wind數據截至:12月21日
而從公募調研的情況來看,11月以來熱度最高的醫藥股也是來自醫療器械領域的創業板上市公司美好醫療,其在當月13日的視頻會議吸引了包括葛蘭、樓慧源、譚冬寒等一眾公募頂流醫藥基金經理。
從基本面看,公司以醫療器械組件及產品的開發技術、塑膠和液態硅膠精密模具及成型技術、自動化技術、精密制造技術和完善的醫療器械合規管理體系為基礎,為國內外醫療器械客戶提供從產品設計開發到批量生產交付的全流程服務。而當日的視頻也探討了公司經營的方方面面,比如在回答“出口業務比重高,如何應對國際經濟形勢變化”時,公司方的回復是“公司未來將以馬來西亞生產基地為中心,發展客戶終端市場在海外的供應鏈布局;以國內惠州和深圳基地為中心,發展海外客戶在中國國內市場及國內客戶的供應布局,進一步增強產能穩定性,著力降低經濟形勢變化帶來的影響?!?/p>
此外,圓信永豐強調看好AI在醫藥領域落地:“生物醫藥行業是AI技術的重要應用場景,目前主要還是應用在創新藥研發、醫學影像診斷以及大數據處理等方面,AI在生物醫藥產業的賦能會一定程度上改變傳統創新藥研發模式和傳統的影像學診斷路徑。但二級市場可選擇的標的比較有限,所以要持續關注一些產業投融資標志性事件對于二級市場的影響?!保ū疚奶峒皞€股僅做分析,不做投資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