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海鵬,王軍寧,張浩,田小鵬,楊宇航
(富平縣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 陜西渭南 711700)
1)母羊疫苗注射不到位,抗體水平不足,尤其是羊魏氏梭菌病抗體不夠,不能有效保護羔羊。
2)母羊營養過于單一。只是飼喂干草和玉米,蛋白質飼料和維生素缺乏,奶水中母源抗體含量不夠,不能有效保護羔羊。
3)母羊患有乳房炎。母羊患有乳房炎時羔羊更容易發生該病。
環境溫度偏低,晝夜溫差過大。許多發病羔羊所處環境溫度偏低,有的和外界溫度一樣,沒有在產羔舍或保育舍生產。天氣突變時,冬春季節晝夜溫差過大,更容易導致該病的發生。
衛生條件差。發病羔羊所在的母羊圈舍衛生條件較差,沒有及時清理大羊糞便,環境濕度相對較大。
寒冷刺激。“不怕狂風一片,就怕賊風一線”,賊風或穿堂風侵襲都對該病的發生提供了有利條件,母羊沒有產房產床,就在漏糞板上直接生產,對該病的發生提供了便利條件,使羔羊更容易發生本病。
羔羊患有其他疾病,如羔羊患白肌病、低血糖、消化不良等疾病時也容易發生本病。
經過11 526 例病例分析,發生本病的羔羊,大多數都是頭胎母羊所產的羔羊,約占92%。母羊原因、環境因素、羔羊其他疾病各種原因導致羔羊抵抗力下降時,魏氏梭菌、大腸桿菌和沙門氏桿菌的一種或幾種趁機增殖,使羔羊發病。
本病多發生于3~10 日齡的羔羊(占90%),個別羔羊15 日齡以上(占6%)甚至斷奶后(占4%)也有發生。病初體溫稍高,三四天后體溫逐漸下降且低于正常體溫,四肢逐漸軟弱無力(圖1),走路搖擺,后半身比前半身搖擺幅度稍大,逐漸臥地不能自行站立,四肢伸出,呈趴臥姿勢(圖2),無力吃奶,慢慢衰竭死亡(圖3)[1]。臨床一般見不到咳嗽、流鼻涕或者拉稀的現象。

圖2 羔羊吃奶減少、臥地不起

圖3 衰竭死亡
該病一般沒有特征性病理變化,剖檢多數只能看到胃內有未消化的乳凝塊。其他變化不是很明顯。偶爾見到個別羔羊十二指腸有輕度出血,淋巴結稍微腫大。
特殊的臨床癥狀是確診的主要依據,結合發病原因和治療效果來支持診斷。
治療的原則是扶正固本,補充能量,恢復體能,抗菌消炎,注意保溫。
全場使用消毒劑對圈舍和母羊乳頭消毒。可選用3%氫氧化鈉溶液對空舍消毒后將羔羊移入,再用聚維酮碘和過硫酸氫鉀交替消毒。
內服藥物:益生菌(枯草芽孢桿菌I 型1.0×108/g)5 g,2 次/d,黃芪多糖粉5 g,2 次/d,連用3 d。對已經不吃奶的病羔,在灌藥30 min 后人工輔喂40 ℃的鮮乳20 mL[2]。
注射藥物:維生素D2膠性鈣注射液2 mL,2 次/d,5%恩諾沙星注射液1 mL,1 次/d,連用3 d。
治療過程中特別注意保溫,可采用地暖、電熱板、保溫箱、取暖電扇、熱炕等模式保暖,減少賊風侵襲機會,杜絕穿堂風,盡可能讓病羊暖和,提高治愈率。
建議母羊產前兩周注射羊快疫、猝狙、羔羊痢疾、腸毒血癥四聯干粉滅活疫苗,也可以在羔羊出生后3 d 內注射,每只羊1 頭份。
供給母羊全面平衡飼料,平時飼料中添加益生菌,及時檢測治療乳房炎。
注意羔羊舍衛生和溫度,羔羊舍溫度應在15 ℃以上,避免潮濕和賊風侵襲。
1)近2 年筆者所在工作室共接診治療患軟癱癥羔羊11 526 例,治愈11 408 例。通過臨診案例,筆者認為,羔羊軟癱癥的發生是多種因素導致,尤其當母羊和羔羊抵抗力不足時,更容易導致魏氏梭菌等病原微生物的侵襲。
2)門診病例多數為頭胎母羊所產的羔羊,這與頭胎母羊沒有及時注射疫苗有關。部分養殖戶認為,老弱幼畜、病畜、孕畜不能打疫苗,所以春防時母羊、羔羊均未接種疫苗,秋防時母羊已懷孕怕流產仍未接種疫苗,這就導致部分頭胎母羊從出生到懷孕再到產羔一直都未接種過羊快疫、猝狙、羔羊痢疾、腸毒血癥三聯四防滅活疫苗,母羊體內抗體水平較低甚至無抗體,從而導致頭胎母羊所產的羔羊多數出現上述臨床癥狀。當然,經產母羊如果也沒有按時注射疫苗,所產的羔羊也容易發生本病。
3)保證母羊營養平衡,確保飼養管理得當,平時飼喂益生菌,提高母羊的抗病力,可較大程度減少該病發生。
4)本病預防可結合當地羔羊軟癱癥流行情況,通過注射羊快疫、猝狙、羔羊痢疾、腸毒血癥三聯四防滅活疫苗來加以控制。
5)羊舍過于簡陋,衛生條件差,晝夜溫差較大時,容易誘發新生羔羊發病。
6)羔羊軟癱癥只要發現及時,治療得當,大多都可治愈且治愈率較高,但做好預防和保健工作減少該病的發生才是最終目的。
在羔羊生長過程中經常會出現軟癱綜合征等臨床癥狀,尤其是一些管理粗放的養殖場,羔羊的發病率和死亡率都較高,這樣不僅給羊場帶來巨大的經濟損失,還影響到養羊業的健康發展[3]。為了防控羔羊軟癱綜合征的發生,飼養管理人員可通過對引起羔羊軟癱綜合征的原因進行詳細分析,正確掌握疾病流行情況、根據臨床癥狀,并結合病理剖檢情況,進行對癥治療,幫助羔羊盡快恢復健康,同時要加強綜合措施進行防控,做好預防工作,改善養殖環境,盡最大可能降低羔羊軟癱綜合征給羊群帶來的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