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曉祥
(南通市海門區常樂鎮畜牧獸醫服務站 江蘇南通 226000)
伴隨著我國不同地區經濟水平的持續發展,人們對飲食的需求也在不斷發生改變。資料調查顯示,全社會對各種肉類食品的市場需求量呈現出逐年增加趨勢,除了傳統的豬肉外,牛肉、羊肉等產品也逐步進入千家萬戶,并成為部分地區經濟發展的突破點[1]。海門山羊屬于江蘇省南通市海門區特產,該地區重視海門山羊繁育體系的建設與研究,并加強過程管理,通過保證海門山羊的繁育質量與數量,一方面促進當地經濟發展,另一方面滿足市場對海門山羊的需求。本文通過現場調查分析,對海門山羊品種特性與生產性能予以總結,便于結合海門山羊品種特性與生產性能更好的指導海門山羊的繁育體系與日常管理,促進海門山羊的高效繁育,從科學角度實現海門山羊養殖業的健康發展。
研究對象為海門山羊,具體研究的海門山羊來源于海門區大型海門山羊養殖場,如南通市海門區長江三角洲白山羊保種繁殖研究所、三廠工業園區金盛羊場等。對上述海門山羊養殖區內的海門山羊生長性能予以觀察。在對海門山羊品種特性、飼養以及繁殖性能調查研究過程中,選擇的觀察點主要包括海門、各個區鎮的海門山羊養殖場。
主要采取現場調查與觀察法,通過現場觀察并與養殖戶的溝通,了解海門山羊品種特性與生產性能。調查中的主要內容包括:①海門山羊的品種特性;②海門山羊的飼養方式以及飼料供應方式;③分析不同階段海門山羊的生長特點,階段包括初生羊、斷奶羊、周歲羊,統計的特點包括羊的體重、羊的體高、羊的體長、羊的胸圍等;④分析海門山羊的繁殖性能。在測定相關參數過程中應依據如下標準:其中海門山羊的體重測定要求為活羊,并在停止進食12 h 后測定;屠宰前羊的活重要求羊需要停食24 h,然后稱量出其體重;屠宰率指的是羊胴體重加內臟脂肪同屠宰前活重的比值;產羔率指的是經產母羊正常分娩羔羊同經產母羊數的百分比[2]。通過與養殖戶的溝通,了解海門山羊在養殖過程中普遍使用的飼養方式。
①海門山羊的外貌特點;②海門山羊的生長發育情況;③海門山羊的生產性能;④海門山羊的飼養管理情況。
通過統計學軟件SPSS 21.0 以及Excel 完成數據分析,如果是計量資料,使用“(±S)”表示,如果是計數資料,則使用百分比表示。
通過對不同養殖場海門山羊外貌特點的觀察與分析,其特點可總結為:①皮毛特點。海門山羊全身羊毛呈現出潔白色,富有光澤,皮膚表面的羊毛緊密且柔軟。其中公羊在頸背部、胸部位置有長毛,較多的公羊對應額毛也較長。海門山羊的全身皮膚緊湊,表現為白色;②頭頸特點。海門山羊的羊頭大小適中,整個頭部類似于三角形。羊的嘴部較狹長,面部略凹。不管是公羊還是母羊均存在羊角,與母羊相比,公羊的羊角更長、更長粗,尤其是角基位置較粗壯,整個羊角向后上方伸展,類似于“人”字的倒寫。海門山羊中的母羊角比較細也比較短,類似于長辣椒,同樣向外上方伸展,外形類似“倒八字”。海門山羊的羊耳大小適中,也是向外上方伸展。公母羊都有須,且為叢生。公羊的頸部比較粗短,而母羊的頸部則細長,頸部同海門山羊自身體長保持一致,頸胸能夠良好結合;③軀干特點。海門山羊的軀體結構比較勻稱,前后軀體發育較均勻,肋骨開張并同腰部相稱,接近于長方形。公羊的整個背腰較平直,并有發達的前胸,而后軀則相對較窄。相對而言,母羊的背腰則略凹,前胸窄而后軀寬;公羊的整個腹部比較緊湊,而母羊的腹部則存在較大的下垂。海門山羊的尾巴比較短小并向上翹;母羊乳頭結構與發育良好。公羊的陰囊則呈現出下垂,同時有結構良好、大小均勻的2 個睪丸,睪丸較大;④四肢特點,海門山羊的四肢較細長,長度適中,整體較勻稱。山羊的系部關節較堅韌,蹄殼為乳黃色。
不同生長階段公羊、母羊以及羯羊的體重情況如表1,出生時公羊與母羊體重較接近,而隨著海門山羊的生長,公羊的整體體重較母羊明顯更高,羯羊的體重相對于公羊明顯減小。不同階段海門山羊的體高、體長、胸圍參數如表2 所示,在不同階段,公羊的體高、體長、胸圍較母羊更長。
表1 不同階段不同類型海門山羊的體重情況(±S,kg)
表1 不同階段不同類型海門山羊的體重情況(±S,kg)
出生體重1.35±0.301.31±0.23/斷奶體重6.51±1.225.28±1.05/周歲體重26.31±4.1814.23±2.1515.54±2.48成年體重28.55±4.3518.50±3.2916.80±2.70
表2 不同階段海門山羊的生長參數(±S,kg)
表2 不同階段海門山羊的生長參數(±S,kg)
χ測量參數周歲羊成年羊公羊母羊公羊母羊體高48.40±4.3545.40±3.5261.53±3.7849.30±4.26體長52.51±5.4249.25±4.2075.71±17.0851.20±5.45胸圍60.94±5.8556.70±4.2276.40±5.3561.18±4.15
山羊肉中部分屠宰過程中采取連皮羊肉屠宰,經過計算其屠宰率在48%~52%之間,部分海門山羊的屠宰則是在剝皮后屠宰,剝皮羊肉屠宰率在35%~45%之間,不同屠宰方式對應的屠宰率存在差異。海門山羊的羊毛較潔白,其羊毛可有多種用途,對于當年未去勢公羊羔,在體重處于12.5~14.0 kg 時屠宰,可得到成塊的毛,即“塊毛”,其是較好的毛筆制作原料,“塊毛”經過晾曬處理后可分為不同等級,并能夠制作各類筆料的毛,在排筆、胡須刷或制筆時用作填芯、毛筆、儀器刷等方面均有應用,結合不同毛的具體等級有著不同的用途。通過對5~8 月齡公羊總產毛量的計算,其中,一類毛可占到23.00%,二類毛可占到68.70%;三類毛可占到9.60%,浮毛占到28.70%,可滿足不同等級毛料的使用。
通過對海門山羊繁殖性能的分析,海門山羊品種較早熟,其性成熟期在出生后3~5 月齡。較多母羊在6~7 月齡已經完成初次交配,公羊的交配時間較母羊有所滯后,通常在8~10 月齡完成初次交配。海門山羊中的母羊能夠常年發情,配種時間集中在春、秋季節。平均發情時間可達到17 d,持續2~3 d;母羊初次妊娠時間可達到145~148 d,二胎以后的妊娠時間會縮短。羔羊斷奶時間在45~60 d。母羊每兩年能夠繁殖三胎,并且較常見,部分母羊甚至能夠一年產二胎。頭胎通常產羊羔1~2 只,二胎以上每次可產羊羔2~3只,個別母羊可能出現每次產羊4~5 只的情況。
海門山羊在飼養方面主要以各種雜草為飼料,因為雜草供應受到季節的影響,加之養殖戶的增多,能夠用于海門山羊喂養的雜草種類日益減少,影響到海門山羊的實際營養供應,此外,單純通過雜草飼養后可引起海門山羊的營養不良、造成生長發育遲緩。隨著海門山羊養殖規模的日益擴大,對于海門山羊的喂養飼料也發生了明顯變化,不再單純依賴傳統的雜草,而是將農業生產與畜牧業發展相結合,不同農戶在發展青蠶豆、青毛豆、青豌豆、青玉米過程中,充分利用農作物的副產品作為秸稈飼料,更新了海門山羊的飼料種類。后續通過將不同農作物秸稈粉碎處理,并通過農副產品以及相關飼料配合喂養,可保證海門山羊的營養供應。隨著對海門山羊飼養經驗的積累,較多農戶發現通過秸稈全價飼料、秸稈顆粒飼料等飼料的加工與使用,海門山羊飼養后的規模日益擴大,同時經濟效益也顯著提升。
不同養殖規模在飼養管理方面存在不同,小規模的農戶在海門山羊飼養過程中主要是通過放牧方式讓海門山羊食用雜草,海門山羊主要依賴雜草補充自身營養,很少補充其他飼料,山羊營養不良問題較普遍,同時海門山羊的整體生長速率較慢。此外,海門山羊養殖過程中的飼養環境條件一般,忽視羊舍的衛生管理,增加了海門山羊在養殖過程中的患病風險,增加羊羔死亡率。較大規模的海門山羊養殖場在飼養管理方面相對科學,并有技術指導,山羊的飼料、飼養管理整體較好。
海門山羊在品種特性與生產性能方面有一定的優勢,可作為畜牧業養殖的重要發展方向,能夠為不同養殖戶帶來較好的經濟效益。當然在實際海門山羊品種養殖過程中,還需要不斷加大技術指導,強調規模化、產業化發展,逐步淘汰小規模個體養殖情況,積極推廣大規模的專業養殖[3]。通過技術支持、政策引導,充分依靠海門山羊品種特性與生產性能,提升海門山羊的養殖效益。后續在海門山羊養殖過程中需要重視飼養管理,注重對不同飼料的研發,考慮飼料的營養、健康與衛生,并積極加強相關疾病的預防研究,尤其是在常見營養代謝病方面,比如酮尿癥、白肌病、佝僂病等,掌握海門山羊相關疾病的發病規律、病因、有無傳染性以及疾病特點等,進而及時從多方面采取預防措施,降低海門山羊的患病率與羊羔的死亡率,確保海門山羊的規模化養殖效果,減少疾病因素對山羊生長發育的影響,促進海門山羊的長足發展[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