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約啟動“住房機會之城”區劃法規調整
近年來,紐約市不斷創造就業崗位并吸引新移民,但其新住宅的建設速度卻越來越慢。近日,紐約市政府提出“住房機會之城”區劃改革方案,通過在“每個社區多建一點住房”來解決長期存在的嚴重住房短缺問題和可負擔住房危機。該方案預計在未來15年內為25萬多名紐約市民提供10萬套住房,這將是歷史上紐約區劃法規調整中最有利于住房建設的改革。區劃調整的主要內容包括:
(1)取消新建住宅的停車位配建規定。過去的法規要求在建造新住宅的同時必須提供一定數量的停車位,這導致住宅的建設成本上升,阻礙了許多項目的實施。區劃調整后,新開發項目將取消必須配建停車位的規定,以便開發商做出符合市場和潛在居民需求的決定。
(2)普遍可負擔住房優惠。先前施行的“老年人可負擔獨立住房(AIRS)計劃”允許可負擔老年住房的面積可以比其他類型的住房大20%,區劃調整將把這一優惠政策擴展到所有類型的保障性住房。
(3)共享生活。區劃調整將允許建造更多面積較小的公寓,以滿足單身人士的住房需求,并在保持嚴格的建筑規范和宜居標準的同時,重新合法化共用廚房或浴室設施的住宅。
(4)城鎮中心“主要街道”分區。區劃調整將允許主要街道在底層商業空間上開發2—4層的住宅,以鼓勵混合用途社區。
此外,區劃調整還包括TOD開發、附屬住宅單元居住合法化、空置辦公樓轉換為住宅用途等措施,以改善紐約市的分區規劃并使之更現代化。該區劃調整的文本修正案預計于2024年春季正式啟動公眾審查程序。
| 來源:紐約市政府網站 2023年9月21日
倫敦中心發布《適合倫敦人的住宅:當今倫敦的住宅》報告
2023年8月,倫敦中心發布《適合倫敦人的住宅:當今倫敦的住宅》報告。這份報告是系列報告中的第一份,主要分析了住房和房地產市場的現狀并回顧了相關政策對倫敦住房的影響,旨在提出改善方案。在過去10年中,倫敦的人口快速增長,帶來的住房需求遠遠高于現有供應量。這導致許多倫敦人因為沒有可負擔居住的選擇而陷入貧困或需要離開倫敦。應對住房危機是一項長期且艱巨的任務,也是當務之急,對于城市未來的繁榮至關重要,倫敦的領導人、企業和房屋建筑商必須共同應對挑戰。
報告分兩章,第一章主要介紹了倫敦現狀住房發展情況,包括以下4個重要發現:一是倫敦住房費用與生活貧困關系緊密,25%的倫敦人在支付住房費用后仍生活在貧困之中;二是住房具有不公平性,倫敦市民的住房條件與他們的種族、位置和經濟背景有關;三是在過去一年中,臨時住宅的需求激增,這說明無家可歸的人口增加,也為地方政府帶來壓力;四是倫敦的住房租金居高不下,平均住房租金相當于家庭平均收入的40%,而英格蘭的這一比例為26%。第二章從長期合作伙伴關系和宏觀思維出發,為創建公平和可持續的住房體系,從住房目標設定、規劃體系、土地供應、社會住房和經濟適用住房融資、私人住宅建設融資、開發者貢獻、租賃行業監管、家庭個人理財、首次購房者的經濟激勵等方面提出政策建議。
| 來源:倫敦中心 2023年8月17日
巴黎大區新版總體規劃文本通過大區議會審議
2021年11月,巴黎大區啟動了面向2040年的新一輪環境導向的總體規劃(SDRIF-E)修編。按照《環境法典》和《城市規劃法典》的要求,2022年3月—2023年5月,巴黎大區共開展了3個階段的公眾咨詢。2023年7月12日,經過一年時間與巴黎大區各界居民的協商,巴黎大區議會正式批準了規劃文本的最終版本,并即將開展文本的公示和公眾意見征詢,計劃于2024年夏天審議修改后文本并正式上報國家。
巴黎大區總體規劃作為法定文件,其目標是控制城市增長、優化空間利用和保護農村與自然區域,確定大型交通基礎設施選址,并提升巴黎大區的國際聲譽。為了應對氣候變化、去工業化、社會與國土治理斷裂等新挑戰,本輪規劃文本聚焦以下4大方面提出規劃策略:第一,實現區域多中心格局的新平衡,圍繞139個市鎮極點構建“零凈人工化土地”和“零凈碳排放”國土,并將循環性作為巴黎大區經濟模式的核心。第二,建設綠色的大區,抵制城市擴張并保護自然、農業和森林空間,使巴黎大區具有韌性并能抵抗氣候變化的影響。第三,建立緊密相連的大區,發展更加高效的公共交通,并促進日常的柔性出行方式。第四,保護本地的農業、工業、能源等生產資本,保護巴黎大區所有農業產業鏈,提高工業產品的供應韌性,促進綠色能源生產。
| 來源:巴黎大區政府網站 2023年9月28日
首爾發布《減少一次性塑料綜合應對措施》
為構建“減少塑料良性循環體系”,首爾于9月發布《減少一次性塑料綜合應對措施》,包括打造沒有一次性塑料的健康日常生活、擴建可回收利用物品分類基礎設施、構建塑料資源化及良性循環體系3大推進戰略和22項具體課題。首爾以“將所有廢棄物資源化”為目標,涉及范圍涵蓋廢塑料袋、紡織廢料和廢舊橫幅等多種廢棄物,積極轉型為資源循環經濟型城市。同時,首爾計劃從2025年開始實行“一次性杯子押金制”,向使用一次性杯子者收取300韓元押金;在漢江公園和市廳一帶設置“零塑料區”,規定禁止攜帶一次性送餐容器進入漢江公園,并陸續推廣至其他地區。首爾還制定了《建筑物資源循環設計指南》,其中規定截至2026年,將首爾市內的垃圾分類點增至2萬處,方便獨立住宅居住者對可回收利用物品進行分類,并在新建建筑或實施小規模住宅改造等項目時,單獨設置可回收利用物品分類空間。由于市民參與是打造資源循環的關鍵,首爾也將集中力量促進市民形成共識,引導市民積極參與。首爾計劃到2026年,通過以上舉措將因新冠疫情而暴增的廢塑料產生量減少10%,日塑料產生量從當前的2 753 t減少至2 478 t,將塑料再利用率由69%提升至79%;同時減少約14萬t溫室氣體,創造2 200個就業崗位。
| 來源:首爾政府官網 2023年9月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