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新宇
摘 ?要:孤獨癥,也稱孤獨癥譜系障礙(Autism Spectrum Disorder,ASD),是一種神經發育性疾病,主要影響兒童的社交互動、溝通能力和行為模式。孤獨癥兒童存在語言、社交和智力發展的障礙,為了幫助其更好地融入集體,在其融入過程中,可以積極發揮結構化的學習生活常規、個別化教育計劃的學習支持、支持性環境的創設等策略,實現他們的社會化發展。
關鍵詞:孤獨癥兒童;融入集體;行為模式
孤獨癥是一種發生在兒童早期的發育障礙,通常在三歲以前就能觀察到相關癥狀。孤獨癥兒童的表現具有多樣性。在社交互動方面,他們可能缺乏交流,對同伴的興趣和感受不夠敏感;在溝通能力方面,他們可能有延遲語言發展、語言表達能力不足或固執地使用特定話語的狀態;在行為模式方面,他們常常表現出刻板重復的行為習慣,如重復搖晃或重復擺弄物品,并對環境中的變化過于敏感。研究發現,孤獨癥與遺傳因素密切相關,但具體的基因機制仍在研究中。
一、孤獨癥兒童融入集體的必要性
(一)促進孤獨癥兒童發展語言能力
孤獨癥兒童的語言能力常常出現障礙,這是由于他們的大腦在語言發展方面的特殊差異所致。具體來說,孤獨癥兒童在語言表達、理解和交流方面可能存在困難。然而,融入集體有助于促進孤獨癥兒童的語言能力發展,參與集體活動和與同伴互動可以提供與他人交流的機會,從而激發他們的語言表達欲望和能力。
例如,與其他孤獨癥兒童一起玩耍、合作解決問題、進行角色扮演等活動,可以培養孤獨癥兒童的社交技能和語言交流能力。通過融入集體,孤獨癥兒童還能夠接觸各種不同的語言環境和言語模式,從而提高他們的語言適應能力。
(二)減輕孤獨癥兒童的社交障礙
孤獨癥兒童常常面臨社交障礙,這是由于他們的社交和互動能力存在特殊差異所致。導致社交障礙的原因包括感知和理解他人情緒的困難、缺乏非語言交流技巧、難以適應社交規則和期望,以及固執己見和重復行為等。
通過融入集體,孤獨癥兒童能夠接觸豐富的社交情境和擁有更多的交流機會,從而提高他們的社交適應能力。與同伴一起交流互動,可以讓他們接觸正常社交互動的模式和技巧,并逐漸學會理解他人的情緒和意圖。通過與同伴的互動與交流,孤獨癥兒童能夠逐漸培養社交技能和能力,學會理解他人的情緒和意圖。
(三)實現孤獨癥兒童的智力發展
孤獨癥兒童在智力發展方面常常面臨一些障礙,這也是由于他們大腦的特殊差異所致。這些差異可能表現為注意力不集中、學習困難、理解能力有限以及創造性思維和問題解決能力的不足。與同伴一起參與集體活動和學習,可以激發孤獨癥兒童的學習興趣和動力。
通過融入集體,孤獨癥兒童還能夠接觸多樣化的學習經驗和思維模式。與不同背景、不同能力的同伴一起學習,可以讓孤獨癥兒童接觸不同的思維方式和解決問題的方法,促進他們的思維多樣性和創新能力發展。這將有助于推動孤獨癥兒童的智力發展,提高他們的學習和適應能力。
二、孤獨癥兒童融入集體的實施過程
孤獨癥兒童融入集體的實施過程可以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孤獨癥兒童可以在區特教資源中心和學校資源教室接受個別化的支持和指導。第二階段,孤獨癥兒童可逐漸過渡到學校資源教室,并與普通班級的同學一起上課和參加活動。第三階段,孤獨癥兒童完全融入普通班級,享受與同伴一起學習和生活的機會。
(一)第一階段:區特教資源中心+學校資源教室
孤獨癥兒童融入集體的過程可以將“區特教資源中心+學校資源教室”作為第一階段。在這個階段,孤獨癥兒童可以接受個別化的支持和指導,同時與其他有相似需求的孤獨癥兒童一起學習和互動。首先,在區特教資源中心,孤獨癥兒童可以接受專業的評估和診斷,以確定最合適的教育和支持方案。其次,學校資源教室為孤獨癥兒童提供了過渡到普通班級的機會。在資源教室中,他們可以參加小組活動,學習社交技能和合作能力。這個過程還包括與普通班級的互動,培養了孤獨癥兒童的社交技能和合作能力,為他們融入普通班級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二)第二階段:學校資源教室+普通班級
在孤獨癥兒童融入集體的過程中,學校資源教室和普通班級的結合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這個階段是孤獨癥兒童逐步融入普通班級的關鍵階段,有助于他們與其他同學一起學習和共同成長。
第一,學校資源教室提供了一個溫暖和支持性的環境,為孤獨癥兒童提供個別化的教育和支持。在這個環境中,專業的教師和輔導員可以根據孤獨癥兒童的需求制訂個性化的教學計劃,并使用適合他們的教學方法和策略。
第二,學校資源教室是一個過渡平臺,讓孤獨癥兒童逐步接觸普通班級的學習和活動。同時,資源教室中的教師和專業人員可以提供個別化的支持和指導,幫助孤獨癥兒童解決學習和社交問題。
學校資源教室和普通班級的結合是孤獨癥兒童融入集體的重要階段。同時,學校的專業培訓和教育也為教師和學生提供了理解和支持孤獨癥兒童的知識和平臺。
(三)第三階段:普通班級完全融合
孤獨癥兒童融入集體的最終目標是完全融入普通班級,與其他同學一起學習和生活。這個過程需要學校、教師和學生的共同努力。
第一,在普通班級中,學校和教師可以繼續提供個別化的支持和指導,根據孤獨癥兒童的需求制訂個性化的學習計劃。
第二,學生的理解和支持對孤獨癥兒童的融入至關重要。學校可以組織專門的社交活動和教育培訓,讓學生了解孤獨癥的特點和需求。
第三,教師可以持續評估和跟蹤孤獨癥兒童的進展,并與家長交流合作,共同制訂個性化的學習計劃和支持策略。
孤獨癥兒童融入集體的過程需要學校、教師和學生的共同努力。這個過程不僅為他們提供了平等的學習機會,還培養了他們的社交技能和自信心,幫助他們在學習和生活中取得成功。
三、孤獨癥兒童融入集體的實施策略
(一)結構化的學習生活常規策略
孤獨癥兒童融入集體的學習生活常規策略應該以結構化和個性化的方式來實施。制訂明確的日程活動表是幫助孤獨癥兒童融入集體的重要策略之一。下面將進行詳細闡述。
在制訂日程活動表前,教師和家長應該了解孤獨癥兒童的個體差異和需求,包括他們的學習能力、注意力水平、感覺需求等。根據孤獨癥兒童的特點和需求,確定每天的學習活動、休息時間和集體活動。
隨著孤獨癥兒童逐步適應日程活動表,教師和家長可以根據孤獨癥兒童的進展進行調整和優化。教師和家長要與孤獨癥兒童密切合作,提供必要的支持和指導,確保孤獨癥兒童理解和遵守活動表,同時也給予他們一定的自主權,讓他們逐漸建立起獨立完成任務和自主學習的能力。
(二)個別化教育計劃的學習支持策略
制訂個別化教育計劃是幫助孤獨癥兒童融入集體的重要策略之一。在制訂個別化教育計劃前,教師和家長應對孤獨癥兒童的個體差異和需求有深入了解。
第一,通過觀察、評估和與家長進行溝通,收集關于孤獨癥兒童的學習能力、注意力水平、社交技能等方面的信息。
第二,根據孤獨癥兒童的特點和需求,制訂個別化的學習目標和計劃。這些目標應該明確、具體,并可量化和評估。將目標分解為小步驟,以幫助孤獨癥兒童逐步達到目標。
第三,確定適合孤獨癥兒童的教學方法和策略。個體化的教學方法可以根據孤獨癥兒童的學習風格和需求進行調整。例如,使用視覺輔助工具、分組學習、個體指導等方法,以幫助他們更好地理解和參與學習。
第四,持續觀察和評估孤獨癥兒童的學習和行為,對個別化教育計劃進行調整和優化。根據孤獨癥兒童的進展和反饋,及時調整計劃,以滿足他們的需求和促進他們的發展。
(三)支持性環境的創設策略
為了幫助孤獨癥兒童融入集體,創設支持性環境需要考慮他們對聲音的敏感性和對環境的一致性的要求。
第一,提供安靜的學習空間。應減少噪聲和外部干擾,例如使用隔音材料、提供個人靜音區域等來實現。
第二,創建一致性的環境。孤獨癥兒童通常對環境的一致性有更高的需求。應保持學習空間的布置和物品的擺放始終如一,避免頻繁的變動和改變。
第三,提供個別化感覺輸入。孤獨癥兒童對感覺輸入的處理方式可能與一般兒童不同。了解孤獨癥兒童對視覺、聽覺、觸覺等感覺刺激的敏感程度和喜好,根據他們的個體需求提供個別化的感覺輸入。具體包括提供安撫玩具、重力毯、咀嚼物品等,以滿足他們特殊的感覺需求。
第四,整合感覺整合活動。為孤獨癥兒童提供感覺整合活動,以幫助他們調節感覺輸入和提高自我調節能力。這可以包括使用平衡板、按摩球、感覺墻等感覺整合工具,讓他們參與有利于感覺整合的活動。
(四)設置社交階梯,提高社交技能策略
為了幫助孤獨癥兒童融入集體,設置社交階梯并提高他們的社交技能是一種有效的策略。這包括教授他們如何與他人建立眼神接觸、表達問候、進行簡單對話、分享感受等基本社交技能。這些技能可以通過角色扮演、社交故事、模仿和實際實踐等方式進行教學。
同時,使用社交腳本和提示卡,以幫助他們在社交情境中表現得更好。社交腳本是指提供孤獨癥兒童在不同情境下應該說和做的指引,而提示卡可以提醒他們注意和使用特定的社交技能。
與家長密切合作,共同幫助孤獨癥兒童提高社交技能。教師可以與家長分享學校中的社交活動和目標,家長可以在家庭中提供額外的支持和練習機會。
通過設置社交階梯并提高社交技能,可以使孤獨癥兒童更好地融入集體,并建立良好的社交關系。
(五)資源教室的針對性康復策略
孤獨癥兒童融入集體,資源教室可以采用針對性的康復策略。設定針對性評估和目標,即資源教室應對每個孤獨癥兒童進行針對性的評估,了解他們的特殊需求和發展水平。基于評估結果,制訂針對性的康復目標,以便有針對性地進行康復訓練。
通過針對性的康復策略,資源教室可以幫助孤獨癥兒童更好地融入集體,并提供適當的學習和發展機會。重要的是,教師、家長和學生都要共同努力,理解并尊重孤獨癥兒童的特殊需求,給予他們支持和鼓勵。
(六)精準施策緩解情緒問題策略
孤獨癥兒童在融入集體過程中可能會面臨情緒問題。通過以下策略可幫助他們精準施策緩解情緒問題。
第一,情緒識別和表達訓練。為孤獨癥兒童提供情緒識別和表達的訓練,幫助他們理解和表達自己的情緒。這可以通過使用圖片、表情符號和社會故事等輔助工具來教授孤獨癥兒童如何識別和描述不同的情緒。
第二,情緒調節技巧教學。教授孤獨癥兒童有效的情緒調節技巧,幫助他們在面對挫折和激動情緒時更好地調節自己的情緒。這可以包括深呼吸、放松訓練、分散注意力、使用情緒日志等方法。通過反復練習和模仿,幫助孤獨癥兒童建立自我管理情緒的能力。
第三,提供情緒管理工具。這可以包括情緒溫度計、情緒旗幟、情緒箱等工具。孤獨癥兒童可以使用這些工具來表達自己的情緒狀態,并尋求幫助和支持。
四、結語
以上策略共同致力于提供個別化的學習和發展支持,幫助孤獨癥兒童建立社交能力、情緒調節能力和自理能力。通過家校合作,我們可以為他們創造一個安全、包容和支持的環境,讓他們感到被接納和理解。通過這些努力,相信孤獨癥兒童可以獲得一定的康復和學習支持,提高他們的自信心和自主能力。他們將逐步融入集體,與同伴們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實現社交融合和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趙星星. 自閉癥兒童在隨班就讀中存在的問題及改進策略[J]. 學園,2013(26):37-38.
[2]朱凱軒,王宇翔,王獻娜,等. 學齡前孤獨癥譜系障礙兒童的睡眠障礙及其與社交行為的相關性[J]. 中國康復理論與實踐,2023, 29(05):608-614.
[3]張譯方,梁超. 孤獨癥兒童與智障兒童內化問題和外化問題的比較研究[J]. 心理月刊,2023,18(11):49-51+55.
[4]成渭. 小籃球教學方案對學齡前孤獨癥兒童執行功能及腦皮層厚度的影響[D]. 揚州:揚州大學,2023.
(責任編輯:孫曉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