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寧



《黃帝內經》中有句名言—“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換成當代老百姓容易理解的說法就是,咱們要從根源上“治療”疾病,日常做好保健,防病于未患。癌癥這種慢性疾病也是如此,它是日積月累而形成的,常發生于無聲之間—但一朝確診,化療、放療以及手術治療等就會給患者及其家庭造成巨大的經濟和精神負擔。
因此,通過科學健康的預防方式,防癌未患或早診早治才是針對癌癥最具成本效益的措施—而且,數據顯示,這樣可以降低多種常見癌癥的發生風險。所以,盡管防治癌癥是老生常談的話題,但我們還是有必要再談一談。
一、定期篩查
定期篩查可能會在早期發現乳腺癌、宮頸癌和結腸直腸癌等癌癥,有益于獲得最好的治療效果—因此,建議高風險人群定期篩查。目前,很多公立醫院都推出了高風險人群乳腺癌、結直腸癌、胃癌等癌癥的免費篩查項目,大家要積極關注,關心自己及家人,主動進行篩查。下面,我們對幾種常見癌癥的高風險人群作簡單介紹。
1.肺癌
肺癌是中國發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惡性腫瘤。《中國肺癌篩查與早診早治指南(2021,北京)》推薦對肺癌高風險人群進行低劑量螺旋CT(LDCT)篩查。肺癌高風險人群指年齡在50~74歲,且符合以下條件之一者:
(1)吸煙包年數[吸煙包年數=每天吸煙的包數(每包20支)×吸煙年數]≥30包年,包括曾經吸煙包年數≥30包年,但戒煙不足15年;
(2)被動吸煙,與吸煙者共同生活或同室工作≥20年;
(3)患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4)有職業暴露史(如接觸石棉、氡、鈹、鉻、鎘、鎳、硅、煤煙和煤煙塵)至少1年;
(5)有一級親屬(父母、子女及兄弟姐妹)確診肺癌。
2.胃癌
《中國胃癌篩查與早診早治指南(2022,北京)》推薦在胃癌高發地區(遼東半島、山東半島、長江三角洲和太行山脈等地)人群進行幽門螺桿菌(Hp)感染檢測篩查,首選尿素呼氣試驗(UBT)進行Hp檢測以及采用胃鏡作進一步篩查。胃癌高風險人群指年齡在45歲及以上,且符合以下條件之一者:
(1)胃癌高發地區人群;
(2)Hp感染;
(3)既往患有慢性萎縮性胃炎、胃潰瘍、胃息肉、手術后殘胃、肥厚性胃炎、惡性貧血等胃的癌前疾病;
(4)有一級親屬確診胃癌;
(5)存在胃癌其他風險因素(如攝入高鹽、腌制飲食、吸煙、重度飲酒等)。
3.結直腸癌
《中國結直腸癌篩查與早診早治指南(2020,北京)》推薦在50~75歲中低風險人群、40~75歲高風險人群中開展篩查,篩查采用結腸鏡(5~10年)與免疫化學法糞便隱血試驗(每年)相結合進行。該指南定義一般風險人群為不具備以下風險因素者:
(1)一級親屬具有結直腸癌病史(包括非遺傳性和遺傳性結直腸癌家族史);
(2)本人有結直腸癌病史;
(3)本人有腸道腺瘤病史;
(4)本人患有8~10年長期不愈的炎癥性腸病;
(5)本人糞便隱血試驗陽性。
4.食管癌
《中國食管癌篩查與早診早治指南(2022,北京)》將高風險人群定義為年齡≥45歲且符合以下任意一項者:
(1)長期居住于食管癌高發地區(太行山系、秦嶺山系及淮河水系的廣大地區,其次還有廣東、福建沿海地區);
(2)一級親屬中有食管癌疾病史;
(3)患有食管癌前疾病或癌前病變;
(4)有吸煙、飲酒、熱湯飲食等生活和飲食習慣。
該指南推薦對食管癌高風險人群每5年進行1次內鏡篩查, 推薦對低級別上皮內瘤變者每1~3年進行1次內鏡檢查。
5.乳腺癌
《中國女性乳腺癌篩查指南(2022年版)》推薦對所有女性進行定期的乳腺手診自查,以及定期到醫院查體,由臨床醫師對女性進行乳腺和腋窩的視診及觸診。該指南建議:一般風險人群乳腺癌影像篩查(乳腺超聲或乳腺X線檢查)的起始年齡為40歲;對于高風險女性,根據患癌風險的不同,需要提前進行影像篩查。乳腺癌高風險人群指攜帶乳腺癌易感基因的人群或符合以下條件之一者:
(1)有直系親屬(父母、子女及兄弟、姐妹)乳腺癌家族史;
(2)有乳腺癌病史的女性;
(3)有胸部放療史(30歲之前累積放療劑量≥10 Gy);
(4)40歲以前被診斷為乳腺導管上皮不典型增生、小葉不典型增生或小葉原位癌。
二、免疫預防
接種疫苗有助于降低相關癌癥的發生風險—目前有人乳頭瘤病毒(HPV)疫苗和乙肝疫苗可供選擇。臨床數據顯示:HPV疫苗有助于預防大多數宮頸癌和其他幾種癌癥;乙肝疫苗可以幫助降低肝癌風險。
三、健康生活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是預防癌癥、降低患癌風險的“良藥”,如保持健康的體重、避免吸煙、限制飲酒、保護皮膚等。這些聽起來可能比較簡單,但長期來看,往往很難堅持—針對于此,我們可以與身邊的朋友和家人互相監督,攜手前行。
1.減重多動
肥胖是多種癌癥的高風險因素。毫不夸張地說,久坐玩游戲、追劇、刷短視頻其實是一種“慢性自殺”的生活習慣;而多動有利于維持健康體重,降低結腸癌、乳腺癌、子宮內膜癌、膀胱癌、食管癌、胃癌和腎癌的發生風險。WHO推薦,健康成年人每周至少進行150 min中等強度的有氧運動或者至少75 min的劇烈有氧運動。
2.限制吸煙
吸煙幾乎與身體任何地方的癌癥都有關聯。如果說直接戒煙太難,那就循序漸進,從少抽煙開始吧。
3.健康飲食
全谷物飲食可以降低結直腸癌的發生風險。此外,我們還需要限制高糖、高脂、高淀粉加工食物的攝入,包括快餐、微波食品、零食、烘焙食物、甜品和糖果、含糖飲料等。
這里,需要提請“無肉不歡”的朋友注意:研究顯示,食用過多的紅肉(如豬、牛、羊肉)會增加結直腸癌的發生風險—每日增加100 g紅肉攝入,患癌風險就會上升12%;相比無攝入人群,每日攝入50 g加工肉制品(如熱狗、火腿、香腸、牛肉干等)的人,結直腸癌的發生風險上升16%。
另外,高鹽(鈉)飲食可增加胃癌的發生風險。同時,多項指南明確指出,每日攝入足夠的新鮮水果蔬菜是胃癌、肺癌等癌癥的保護因素。所以,我們應遠離腌制食品,多吃新鮮蔬菜。
4.限制飲酒
早在1988年,酒精就被國際癌癥研究機構(IARC)定為Ⅰ類致癌物質。酒精會升高口咽癌、喉癌、食管(鱗)癌、胃癌、肝癌、結直腸癌、乳腺癌等的發生風險。因此,最好戒酒,戒不掉也要注意限制飲酒—不論紅酒、白酒還是啤酒。同時,提倡健康酒文化,切忌勸酒。
5.母乳喂養
建議新手媽媽選擇母乳喂養。有充分的證據證明:哺乳有助于降低母親乳腺癌的發生風險。
四、藥物預防
最后還有癌癥的藥物預防。美國FDA批準的化學預防藥物,如降低乳腺癌發病率的他莫昔芬和降低結直腸癌發病率及轉移的阿司匹林。多項研究提示,他汀類藥物具有抗炎、抗纖維化、降低肝癌發生風險的作用。
對于高風險人群,在專業醫生的指導下,可以采用藥物預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