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文強
(桂林旅游學院,廣西 桂林 541006)
民族特色村寨是我國優秀民族傳統文化遺產的重要組成部分,它與各民族村寨人民的生產生活和風俗習慣有密切的關系,承載著優秀的民族傳統體育文化。近些年來,我國為了傳承和發展少數民族特色村寨文化,國家文化部門和國家民委發布了中國少數民族特色村寨的名單,民族特色村寨名單的發布為傳承發展我國民族特色村寨文化有積極的意義。
廣西位于我國的西南地區,是我國少數民族人口最多的地區之一,在歷史的長河中,形成了眾多少數民族聚居區,形成了具有少數民族特色的村寨文化。本研究在廣西民族特色村寨的基礎上,結合體育非物質文化遺產,與少數民族特色村寨文化產業的開發相融合,為少數民族地區的鄉村振興和推動少數民族特色村寨的開發保護提供參考。
廣西作為我國少數民族人口最多的地區之一,經過多年的發展,在少數民族人口聚集的地區,形成了眾多具有民族特色的村寨,由于這些民族特色村寨主要聚集在偏遠山區,比較完整的保留了民族特色和文化,誕生時了眾多具有少數民族特色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隨著國家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和重視,具有少數民族村寨特色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也煥發出生機。

表1 廣西民族特色村寨名單
為了更好的建設新農村和保護少數民族文化遺產,國家民族事務委員會和財政部從2009 年起開始推動少數民族特色村寨的保護與發展工作,截止到2019 年12 月,國家民委在全國先后命名了三批少數民族特色村寨。其中廣西壯族自治區共有137 個少數民族特色村寨進入民族特色村寨名單,為廣西民族特色村寨的保護與發展提供了機遇。
少數民族特色村寨的形成和發展受地理環境的影響較大,廣西地區地處我國云貴高原的邊緣,屬于典型的喀斯特和丹霞地貌,地勢起伏較大,河流縱橫交錯,在這種自然環境下,少數民族居民聚集在一起,形成了具有地域特色的少數民族特色村寨。廣西少數民族特色村寨呈現出分布不均勻的態勢,多集中在桂林、柳州、南寧、百色、河池等少數民族聚居的地區,這些地區其經濟發展的較為緩慢,許多地區還保留著較為原始的生產生活方式,形成了具有民族特色的體育非物質文化遺產。
體育非物質文化遺產是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一部分,以民族特色村寨為基礎形成的體育非物質文化遺產,體現了少數民族特有的文化和發展歷史,更彰顯了少數民族的特色文化和民族記憶。廣西民族特色村寨及體育非物質文化遺產分布廣闊,種類繁多,涉及到了廣西的多個地區和民族,主要分布在河池、柳州和桂林等桂北地區,其中壯族的擁有的少數民族村寨體育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最多[2]。
廣西民族特色村寨體育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按照不同的標準,其類型也不盡相同,按照體育非遺項目性質和分類的不同,可以將廣西民族特色村寨體育非物質文化遺產分為競技類、娛樂類和民俗節慶類三大類。在競技類的民族特色村寨體育非物質文化遺產中,包含有氣功、棍術、滾鐵環、苗拳等技藝類的運動項目,三人板鞋、賽龍舟等競速類的運動項目,拔河、摔跤等力量競技類的運動項目,搶花炮、斗雞等決勝類型的運動項目以及射箭、射弩等射擊類的運動項目。在娛樂類的民族特色村寨體育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中,包含了跳棋、射棋等棋藝類的運動項目,跳香火、跳竹竿、跳神等跳躍類的運動項目,打陀螺、打鼓等擊打類的運動項目,以及扁擔舞、蘆笙舞、舞龍舞獅等舞戲類的運動項目。在民俗節慶類的運動項目中,依托于廣西少數民族特色節慶日,開展娛樂狂歡、農事活動和宗教祭祀等少數民族特色村寨體育活動。
民族特色村寨體育其地域性和民族特性,具有非常高的文化價值,開展的民族特色村寨體育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保護,可以很好的發揮其功能。首先是民族凝聚功能,在廣西地區開展民族村寨體育運動項目,需要各民族群眾共同參與,推動著各民族群眾之間的文化交流,增強了民族凝聚力。其次是傳承教育功能,民族特色村寨體育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凝聚著當地歷史文化和風俗習慣,開展民族村寨體育活動對傳承民族文化有重要意義。再次是休閑娛樂功能,民族特色村寨多處于偏遠山區,受到地理環境的影響,過去與外界的交流較少,當地少數民族居民通過體育活動來達到休閑娛樂的目的,例如侗族的蘆笙舞和瑤族的打銅鼓等活動,將體育活動和音樂結合起來,載歌載舞,讓人們參加活動的同時感受到娛樂的氣息。
隨著國家對傳統文化的高度重視,各地積極的申報非物質文化遺產,經過多方努力,廣西各地成功申報國家級體育非物質文化遺產3 項,自治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12 項。同時廣西各地依托傳統節日,開展具有民族特色的傳統體育活動,如侗族的花炮節等,在民族特色節日時舉辦舞獅、搶花炮、打扁擔、打球磨等具有民族特色的體育活動和賽事。同時廣西區各級政府通過民族傳統體育進校園和舉辦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的方式,推動了廣西少數民族特色體育活動的發展。
3.2.1 政府為民族特色村寨體育活動的開發和保護提供政策支持
為保護和開發民族特色村寨,各級政府相繼出臺了扶持政策,國家民委下發了少數民族特色村寨保護與發展工作的指導意見,把少數民族特色村寨保護和發展工作提升到了國家層面。同時國務院和國家體育總局出臺了發展體育旅游的若干意見,為打造和發展具有民族特色的體育旅游活動指引了方向。在國家政策的引導下,廣西政府出臺了發展少數民族旅游和促進體育產業消費的實施意見,為民族特色村寨體育非物質文化遺產開發和保護提供了政策保障,提出要積極發展具有民族特色的旅游產業,開展具有民族特色的體育賽事和節慶活動。但由于廣西地區的民族特色村寨和體育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眾多,除個別發展比較好民族特色村寨和體育項目外,部分民族特色村寨和體育項目的發展有限。
3.2.2 形成了具有民族特色的旅游產品
伴隨著廣西地區民族特色村寨旅游和體育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開發,部分地區的民族特色村寨體育非物質文化遺產活動逐漸成為村寨旅游產品中的一部分,帶動了民族特色村寨旅游產業的發展。例如三江侗族自治縣的富祿花炮節,融水縣各村屯開展蘆笙打同年等活動,吸引眾多周邊群眾和游客參加,推動了民族特色村寨的旅游開發。但由于廣西民族特色村寨和體育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眾多,大多數沒有形成具有民族特色的產業和旅游產品。
3.2.3 民族特色村寨體育非遺旅游開發的設施逐步完善
開展旅游產業需要有完善的交通和餐飲、游樂等配套設施,由于廣西民族特色村寨多處在較為偏僻的少數民族的聚居區,當地多大山和丘陵,交通不變,旅游接待和服務的能力有限,影響了村寨及體育非遺產業的開發。但隨著國家和地方政府對民族特色村寨保護工作的重視,地方政府對民族特色村寨的基礎設施建設力度不斷加大,完善當地特色村寨的道路、餐飲、停車場地及網絡等基礎設施建設,改善了民族特色村寨體育非遺產業開發的設施條件。例如桂林市全州縣東山瑤族鄉清水村委清水村、龍勝各族自治縣樂江鄉寶贈侗寨等地區在進行特色村寨建設時,在進行道路硬化、污水處理、村寨綠化等基礎建設的同時,新建了文化長廊、旅游步道等旅游設施,三江侗族自治縣林溪鄉冠洞村特色村寨依托程陽八寨旅游景區的優勢,建設民族文化廣場,完善游客餐飲和旅游設施等,為開展民族特色村寨旅游活動提供了基礎。
要想以民族特色村寨體育非物質文化遺產為基礎進行開發和保護,必須制定科學的規劃,確定產業開發的總體規劃,構建以政府為主導的民族特色村寨體育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將民族特色村寨、體育非物質文化遺產和旅游產業有機結合起來。
其次要多方籌措資金,完善民族特色村寨的基礎設施建設。雖然國家民委和地方政府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但民族特色村寨和體育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數量眾多,政府的資金投入不能滿足眾多民族特色村寨體育非物質文化遺產旅游開發的需要。對此要多方面籌措資金,完善民族特色村寨的基礎設施建設,一方面可以爭取國家和地方政府的財政支持,以解決旅游開發資金不足的問題,另一方面可以聯合資金實力雄厚的企業和投資商,吸收社會資金投入,加強民族特色村寨體育非文化遺產地區的基礎設施建設,讓游客比較便利的享受服務,促進民族特色村寨和體育非文化遺產活動的可持續發展。
旅游產品的體驗是影響人們參與旅游活動的重要因素,良好的旅游產品可以給人們帶來好的旅游體驗。但目前廣西民族特色村寨體育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旅游產品缺乏規劃,加上對外宣傳推廣的內容有限,致使部分民族特色村寨及體育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品牌影響力較弱,沒有形成知名度高的旅游產品。此外廣西民族特色村寨及體育非物質文化遺產旅游產品多是觀賞性的產品,難以滿足游客參與體育非物質文化遺產活動的需求。
對此地方政府和旅游企業應該深入發掘當地資源和文化,打造具有民族特色的旅游產品和旅游活動項目,注重活動項目的參與體驗性,吸引游客了解并體驗民族特色村寨體育非物質文化遺產活動,讓游客切身體會到體育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魅力。其次設計制作與民族特色村寨及體育非文化遺產相關的紀念品,當游客旅游結束后,購買當地藝術品和特產,給當地創收的同時還能提升知名度。再次要加大對外宣傳力度,可以利用多種手段進行宣傳,利用網絡媒體的力量,通過視頻、網站或推文等多種方式宣傳廣西民族特色村寨體育非物質文化遺產。
開發民族特色村寨和體育非物質文化遺產不僅需要完善的基礎設施,也需要優秀人才隊伍提供優質的服務。廣西民族特色村寨和體育非文化遺產地區多為偏僻的少數民族地區,難以吸引到優秀而專業的人才,在民族特色村寨及體育非遺產業開發和服務的人群中,多為當地的村寨居民,他們的文化基礎較弱,所能提供的服務有限,甚至部分居民的服務態度較為惡劣,影響了游客的旅游體驗。
對此應該加強民族特色村寨體育非物質文化遺產從業人員的技能培訓,選拔民族特色村寨的優秀人才到高校或相關企業進行學習培訓,通過學習管理經驗,規范服務流程,強化當地從業人員的服務意識,為游客提供優質的服務。其次加強與高校和優秀開發企業的合作,培養民族特色村寨和體育非物質文化遺產開發和保護所需的人才,為開發保護民族特色村寨體育非物質文化遺產提供強有力支持。
民族特色村寨承載著優秀的民族傳統文化,具有凝聚民族團結、傳承教育和休閑娛樂功能。廣西的少數民族地區經過多年發展和努力,形成了眾多民族特色村寨和體育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政府為民族特色村寨及體育非物質文化遺產活動的開發和保護提供了有力支持,使得民族特色村寨體育非遺旅游的設施逐步完善,形成了具有民族特色的旅游產品。隨著人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旅游活動需求的增加,為廣西民族特色村寨和體育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開發提供了機遇,當地政府要深入發掘民族特色村寨資源和文化,形成了具有民族特色的旅游產品,加大宣傳力度,提升民族特色村寨體育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知名度,引進和培養專業人才,提升服務質量,促進民族特色村寨體育非遺產業的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