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藝
(廣東生態工程職業學院,廣東廣州 510520)
音樂教育是高校美育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蘊含了民族音樂、民族樂器、民歌、少數民族歌曲等元素,不僅可以提升學生文化素養、藝術素養,還可以陶冶學生道德情操,升華高校美育教育質量。高校美育教師肩負美育教育使命,把美育教育融入音樂教學實踐中,搜集學生喜愛的影視歌曲、網絡歌曲,豐富音樂審美和聲樂教學內容,進一步提升“00后”大學生審美能力。
目前很多高校美育教育主要以理論為主,通過藝術類課程開展審美教育、藝術創作教育,單一的教育模式很難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影響學生藝術素養和人文素養提升。高校美育教師要積極突破當前純理論教學模式,把理論和實踐活動融為一體,通過多元化歌唱實踐活動滲透美育教育,學生通過演唱不同風格歌曲感受藝術價值、感悟美的能力,豐富美育教育形式,循序漸進提升學生審美能力,促進他們全面發展。
隨著“互聯網+”時代的全面到來,手機APP、抖音和微博等成為大學生聽音樂、了解藝術的主要渠道,美育教師要積極應對這一新挑戰,運用互聯網開展美育教育,激發學生音樂學習興趣。首先,教師可以搜集抖音、網易云音樂APP等熱門流行歌曲,并把這些歌曲融入音樂教學中,帶領學生學唱這些歌曲,從而提升他們的演唱水平和審美能力。其次,教師可以利用音樂APP錄制學生熱門歌曲演唱視頻,學生體驗創作的快樂,加深他們對歌曲編曲、歌詞的理解,從而提升學生音樂鑒賞能力。
近幾年來中國風音樂迅速走紅,戲腔歌曲、古風歌曲和少數民族歌曲受到大眾喜愛,這些優秀歌曲為高校美育教育提供優質素材。美育教師可以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作為課堂教學亮點,搜集熱門戲腔歌曲、古風流行歌曲,展現傳統音樂和現代流行音樂的完美融合,展現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生生不息的生命力,增強大學生文化自信,落實“以美育人”教育理念。同時,美育教師還可以介紹非遺文化,例如京劇、侗族大歌、昆曲等非遺藝術,激發他們對傳統文化的熱愛,提升美育教育水平。
高校美育教師要堅持“以美育人”教育理念,一方面利用多元化音樂素材豐富教學內容,組織歌唱實踐活動,不斷提升學生藝術審美能力。另一方面教師還要積極滲透德育教育,發揮音樂獨特育人價值,利用紅色歌曲、非遺藝術浸潤學生心田,增強他們的文化自信和愛國熱情,弘揚中華民族傳統美德,提升學生道德素養。高校美育教育契合課程思政理念和立德樹人教育理念,運用音樂教育傳遞美的聲音,提升學生發現美、創造美和欣賞美的能力。
很多學生進入大學后產生懈怠情緒,局限于專業課學習,對美育教育不太重視,參與學校藝術活動的積極性并不高,這給高校美育教育造成一些困擾。音樂教育為高校美育教育提供新思路,督促美育教師挖掘互聯網優質音樂教育素材,開闊學生音樂審美視野,滿足不同學生音樂學習需求,從而激發學生參與美育活動的興趣。此外,美育教育還推動校園文化建設,督促美育教師組織多元化實踐活動,例如紅歌合唱教學、古詩詞歌曲演唱教學等活動,進一步提升學生音樂審美和創造能力,提升美育教育育人價值。
美育教育倡導“以美育人”,一方面提升學生人文素養和藝術素養,另一方面還要求培養學生美好品德,貫徹立德樹人教育理念。為了實現這一目標,高校美育教師要豐富實踐教學活動,從豐富歌唱教學實踐活動入手,例如組織紅歌演唱比賽、古詩詞改編教學和熱門流行歌曲演唱比賽等活動,學生體驗不同風格音樂,從而提升他們的藝術審美能力和文化理解能力。同時,歌唱實踐活動還可以加深學生對傳統音樂的熱愛,有利于增強他們的文化自信,從而提升高校音樂實踐教學質量。
音樂教育為高校美育教育提供更多素材和新思路,學校、學生更加重視美育教育,從而把音樂教育融入校園文化建設中,發揮音樂獨有的育人價值,從而提升美育教育質量。首先,美育教師可以組織紅歌合唱比賽、校園歌手大賽和舞蹈大賽,鼓勵學生展現個人才藝,營造良好的校園藝術氛圍,構建富有藝術氣息的人文校園。其次,教師可以利用校園廣播、微博賬號和微信公眾號推動美育教育相關視頻和文章,鼓勵學生積極參與校園藝術活動,進一步提升高校校園音樂文化建設質量[1-3]。
第一,高校美育教師可以利用音樂實踐活動激活課堂,利用熱門影視歌曲、流行歌曲等吸引學生,激發學生唱歌積極性,提升他們的演唱水平,進一步增進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從而提升美育教育質量。第二,美育教師可以開展課外拓展活動,例如成立合唱團、音樂劇社團或舞蹈社團,指導學生課外音樂學習,進一步提升學生音樂素養。美育教育促進課內外音樂教育資源的融合,促進審美教育、人文教育、音樂教育和德育教育的融合,有利于提升學生核心素養和高校音樂教學水平。
高校美育教師要對教材進行全面研讀,挖掘其中蘊含的美育教育元素,利用音樂學習推動美育教育發展,提升美育教育質量。首先,教師可以挖掘教材歌曲蘊含的美育元素,例如貝多芬交響樂編曲特點,以及蘊含的積極情感,挖掘中國地方民歌蘊含的地域文化和獨特唱腔,引導學生品味這些獨有的美學價值,從而提升他們的審美素養。有的學生認為陜西民歌帶有濃郁的陜北方言,聲音高亢、清亮,最具特色的就是花兒、華陰老腔。有的學生認為貝多芬交響樂《命運交響曲》系列,整體風格歡快、激昂,展現了鋼琴寬廣的音域,讓人感受到琴聲中蘊含的與命運抗爭的倔強和堅韌。其次,教師可以通過音樂文化滲透美育教育,以京劇、昆曲等非遺藝術為主,帶領學生學唱經典唱段,加深他們對梨園藝術的喜愛。例如教師可以先用微課播放京劇大師梅蘭芳先生《貴妃醉酒》演出視頻,學生了解旦角唱腔特點,并向他們介紹京劇中的唱、念、做、打表演方式,為下一步京劇演唱教學奠定良好基礎。學生通過京劇可以了解深厚的文化底蘊,感受京劇扮相、服飾、舞蹈動作和音樂特點,加深對戲曲藝術的了解,從而提升自身藝術審美能力,主動學習和弘揚傳統音樂文化。
在“互聯網+”時代下,很多音樂類電視節目迅速走紅,贏得很多大學生的喜愛。高校美育教師要積極了解學生音樂喜好,搜集他們喜歡的音樂節目視頻,進一步豐富美育課教學內容,滿足不同學生音樂審美需求,從而提升美育教學質量。例如教師可以搜集熱門音樂類節目《經典詠流傳》視頻,展現古詩詞和流行音樂的融合,引導學生把古詩詞唱出來,讓他們體驗“和詩以歌”的獨特藝術魅力。第一,美育教師可以選取節目中傳唱度比較高的歌曲,如張杰演唱的《大美中華》,阿云嘎等人演唱的《憶江南》,展現詩詞歌賦獨特演唱方式,利用古詩詞和流行音樂的碰撞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豐富他們的音樂知識儲備。教師可以結合節目視頻講解這兩首歌曲編曲、旋律、節奏,帶領學生哼唱這兩首歌曲,讓他們體會古詩詞獨特意境美、韻律美,以飽滿的熱情演唱古詩詞改編歌曲,激發他們對傳統文化的熱愛,提升他們的音樂審美能力。第二,教師可以鼓勵學生自主學習其他古詩詞改編歌曲,自主探索古詩詞和流行音樂的融合,組織古詩詞歌曲演唱活動,促進學生藝術交流,讓他們掌握更多古詩詞改編歌曲演唱技巧,在古詩詞歌曲演唱中領悟傳統文化,實現高校美育教育和音樂教育的雙贏。
高校美育工作肩負著培育時代新人的使命,積極滲透愛國主義教育,積極開展紅色革命教育,鼓勵“00后”大學生唱紅歌、悟黨恩,促進美育教育和音樂教育的融合。首先,美育教師可以搜集《我和我的祖國》《我的祖國》《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和《紅梅贊》等紅色歌曲演唱視頻,并準備紅色歌曲簡譜,開展紅色歌曲專題教學,帶領學生學唱紅色,賡續紅色基因,增強學生愛國熱情。教師可以先播放紅色歌曲演唱視頻,學生快速了解歌曲旋律、情感,跟隨視頻哼唱歌曲,激發學唱紅歌的興趣。其次,教師可以結合簡譜開展紅色演唱教學,為學生分析整首歌曲調、旋律和節拍等要素,帶領學生哼唱簡譜,培養學生良好的節奏感,加深他們對旋律的記憶,進一步提升他們的演唱水平。教師可以設計紅歌獨唱和合唱環節,鼓勵學生自主選擇練唱方式,讓紅色歌曲唱響校園。有的學生采用二聲部合唱的方式演繹《我的祖國》,唱出了中華兒女對祖國的眷戀,矢志不渝的愛國熱情,用歌聲抒發自己的愛國熱情。紅色革命歌曲是銜接高校美育工作和音樂教育的橋梁,美育教師積極搜集熱門紅色歌曲,豐富聲樂教學素材,滲透愛國主義教育,進一步提升音樂課育人水平。
追劇是“00后”大學生最主要的娛樂方式之一,因此,很多影視劇歌曲得到他們的喜愛,這也為高校美育教育提供新思路。高校美育教師積極搜集熱門影視劇歌曲,利用這些熱門歌曲開展教學,進一步激發學生唱歌興趣,從而提升他們的審美能力。第一,美育教師可以組織班級投票,學生投票選出近期自己最喜歡的五首影視劇歌曲,票數最高的三首歌曲可以作為教學曲目,帶領全班學生一起學唱影視劇歌曲,滲透美育教育。例如教師可以帶領學生演唱大熱電視劇《蒼蘭訣》主題曲《尋一個你》,并為學生播放歌曲MTV,激發學生唱歌積極性,激勵他們分享自己對這首歌曲的鑒賞意見,以及在演唱過程中的感受。有的學生認為這首歌曲曲調輕柔,整體比較平緩,歌詞樸實而溫暖,歌頌忠貞不渝的愛情。第二,教師可以開展熱門影視劇串燒教學,把票選出來的影視歌曲串聯在一起,學生在最短時間內演唱多首歌曲,滿足更多學生音樂學習需求。例如教師可以把《尋一個你》《如愿》《人世間》和《這世界那么多人》四首歌曲串燒在一起,同時把不同風格歌曲融合在一起,讓他們唱出每首歌曲的情感,培養學生良好音準和節奏感,進而提升他們的演唱水平和審美能力。
高校美育教師要鼓勵學生自主創編,帶領學生體驗歌曲改編、古詩詞改編和歌曲串燒技能,進一步豐富音樂知識儲備,提升發現美、鑒賞美和創造美的能力。首先,美育教師可以為學生講解歌曲改編技巧,例如為學生播放歌曲改編類音樂節目《我們的歌》視頻,為學生分析同一首歌不同演唱方式,鼓勵學生對自己喜歡的歌曲進行改編,讓音樂改編實踐活動提升學生審美能力。有的學生嘗試把戲腔融入《煙花易冷》這首歌曲中,運用婉轉、清亮的戲腔唱出歌曲中物是人非的悲涼,展現戲曲藝術和流行音樂的融合。其次,教師可以組織班級歌手大賽,鼓勵學生踴躍參與,讓他們展現自己動人歌喉,營造良好的音樂氛圍,讓學生變得更加自信、陽光、敢于挑戰,利用歌聲激勵學生追求夢想。美育工作和高校音樂教育的融合搭建了新的藝術平臺,有利于挖掘學生藝術天賦,激發他們唱歌興趣,進一步提升學生音樂審美能力[4-5]。
高校美育工作和音樂教育是相輔相成、密不可分的關系,音樂教育拓寬了美育教育渠道,激發學生美育學習興趣,有利于提升學生藝術素養、人文素養和道德素養。美育教師可以帶領學生演唱不同主題的歌曲,例如影視歌曲、古詩詞改編歌曲和紅色歌曲,滲透傳統文化教育、愛國主義教育陶冶學生道德情操,組織形式多樣的歌唱實踐活動,拓寬美育教育渠道,提升高校美育教育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