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奕,鐘玉宜,丁雪瑤
(廣東科貿職業學院,廣東清遠 511500)
2016年12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中強調“要堅持把立德樹人作為中心環節,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指出要用好課堂教學這個主渠道,使各類課程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同向同行,形成協同效應。由此,拉開了課程思政改革的序幕。作為一種新的教育理念,課程思政是以專業課程為載體,將愛國主義、理想信念、法治意識等價值的培育貫穿知識傳授和能力培養,助力于學生的全面發展,真正實現育人育才相統一。
“畜牧獸醫法規”課程是高職畜牧獸醫專業的一門專業必修課,如何按照“課程思政”的要求,將思政元素以“潤物無聲”的方式融入教學中,學生掌握知識與技能的同時,能夠樹立正確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該課程建設所必須完成的新課題。
畜牧業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抓手。近年來,我國畜牧業快速發展,生產、經營的問題也隨之暴露出來,如瘦肉精事件、假獸藥事件、養殖污染事件以及獸藥殘留超標事件和食源性疾病感染事件等。這些事件的發生主要是由于從業人員法治觀念淡薄,畜牧獸醫法律法規與新時代下保障公共衛生安全、動物產品質量安全的要求不相適應。因此,在教學中一方面要加強學生對相關法律法規知識的學習,學生掌握職業崗位所需的理論知識與技能點,為將來依法從事畜牧獸醫相關工作奠定基礎;另一方面要強化思想政治教育,筑牢思想防線,實現“法治揚帆立潮頭,引領保障促振興”的目標。
愛國主義教育作為人生的一堂必修課,是學校德育的永恒主題。強化愛國主義教育,要求專業課教師不僅要擁有扎實學識能夠做到“傳道、授業、解惑”,還要有理想信念,能夠傳播愛國主義精神,培養學生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和歸屬感。
在講到“動物疫病預防”教學任務時,可以舉例我國在動物疫病防控方面取得的成績。例如,在黨和政府的領導下,經過畜牧獸醫工作者堅持不懈地努力,我國已成功消滅了牛瘟、牛傳染性胸膜肺炎等一類動物疫病,促進畜牧業的健康發展。尤其是學生所熟知的非洲豬瘟防控,通過多措并舉穩定了生豬生產,有效保障人民的“菜籃子工程”。重大動物疫病的控制和消滅有利于發揮畜牧業優勢助力鄉村振興,體現我們黨和政府對“三農”問題的高度重視。講到疫病,能夠很自然地使學生聯系到新冠疫情的防控。面對這場突如其來的疫情,中國始終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念,創造了全球抗疫的奇跡,彰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優勢,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通過動物疫病或新冠疫情防控取得的成效,培養學生的家國情懷,引導學生把愛國主義內化于心外化于行。
誠信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也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之一,對大學生加強誠信教育,事關社會的發展和進步。畜牧業作為人們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基礎產業之一,是誠信體系建設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教學過程中,將誠信教育融合進來,通過強化畜牧獸醫法律法規和職業道德標準學習,形成“守信受益,失信受制”的文化氛圍,助力大學生成為社會發展的合格人才。
在畜禽養殖過程中,獸藥和飼料的投入不僅關乎畜牧業的健康發展,還關乎人民的身體健康。不正確使用或者弄虛作假,會對個人、企業、行業甚至國家產生深遠影響。例如,在講到“獸藥管理”教學項目時,采用案例導入法,引入由于獸藥殘留超標問題,導致畜禽產品出口貿易受阻事件,造成重大經濟損失。同時,進一步介紹獸藥殘留可能給人體帶來的危害性,如導致過敏反應的發生等,教育學生要夯實專業知識,科學使用獸藥。在講到“飼料和飼料添加劑管理”的教學項目時,可以播放央視315晚會曝光某些企業往飼料中非法添加“瘦肉精”等違禁藥物的影像學材料,這些企業或養殖者為了牟取個人私利,罔顧國家法律法規,導致有毒有害物質在畜產品中積累,引發食品安全問題。通過這些內容,培養學生的職業責任心,學生意識到將來作為一名畜牧業工作者,要堅守職業道德,遵紀守法、誠實守信[1-3]。
畜禽養殖不僅與人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而且與人們的公共衛生安全緊密相連。隨著畜禽養殖規?;l展推進,獸醫的重要性日益凸顯。由于工作對象和環境的特殊性,獸醫經常會接觸一些染疫動物,而目前在已知的傳染病中60%屬于人畜共患疾病,因此獸醫工作者面臨很大的感染風險。在講到“實驗動物與實驗室生物安全”的教學項目時,可以舉例某農業大學28名師生感染布魯氏菌事件。臨床上人可以通過多種方式感染布魯氏菌,例如通過接觸病畜及其分泌物、皮、毛等經眼結膜或破損皮膚而感染,也可以通過吸入含病菌的氣溶膠經呼吸道感染,或者通過食物、飲水經口腔黏膜感染。我國每年有幾萬人感染布氏桿菌,防控工作不容松懈。以此,提醒學生在工作中要遵守標準的操作規程,做好個人防護,保護自身和公眾健康。
在講到“動物檢疫管理”的教學任務時,強調官方獸醫工作的嚴謹性。在我國,官方獸醫負責實施動物、動物產品的檢疫,因此其工作直接關系動物性食品安全。生活中可以經由動物性食品導致的疾病種類很多,如炭疽病、結核病、布魯氏菌病、鏈球菌病、沙門氏菌病、旋毛蟲病等。食源性感染事件也是屢見不鮮,如2005年,因“私屠濫宰”導致四川省人感染豬Ⅱ型鏈球菌;2000年到2015年,云南省有21起人體旋毛蟲病暴發疫情;2020年10月,珠海48人沙門氏菌食物中毒。通過舉例這些公共衛生事件,學生意識到食源性疾病并不遙遠,引導學生重視公共衛生健康。同時告訴學生如果今后成為一名官方獸醫,一定要嚴謹細致,切實做好各個環節的防疫監督工作,保障老百姓“餐桌上的安全”。
畜禽遺傳資源是國家重大戰略性生物物種資源,其保護和利用事關畜牧業可持續發展。畜牧業作為發展農村經濟的支柱產業,在解決“三農”問題、推動鄉村振興中起到極其重要的作用。
在講到“畜禽遺傳資源保護”教學任務時,可以舉例我國取得的成果,如建設199個畜禽遺傳資源保種場、基因庫,有效保護多個瀕臨滅絕的地方品種,同時加大了對其優良特性的開發利用,培育的黃羽肉雞占據國內肉雞市場的半壁江山,選育的山羊絨品質居世界領先水平,基本解決畜禽良種“有沒有”“夠不夠”問題。通過將成功的案例結合到教學中,學生認識到我國畜禽養殖的廣闊前景,增強其對畜牧產業的信心。另外,舉例學生再熟悉不過的北京烤鴨激發他們學習的興趣,北京烤鴨的原料是英國以“北京鴨”為親本進行改良培育而成的新品種“櫻桃谷鴨”,其進入我國市場后占據超八成的份額,2017年中國公司以15億人民幣價格收購后,才正式取得“櫻桃谷鴨”的育種技術。以此,學生認識到我國畜禽遺傳資源開發利用面臨的問題,鼓勵學生利用自己的專業知識,系統地挖掘地方品種的優良特性,滿足人們對其種類及品質的更高要求,提高畜產品的市場競爭力,助力畜牧生產發展。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到“人與自然是生命共同體”“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自然和生態環境”。畜禽養殖與環境保護有著緊密的聯系,作為我國的傳統產業,養殖業在帶動農村經濟發展的同時,也給農村環境保護帶來巨大壓力。在養殖過程中不可避免地會產生糞便、污水、尸體等廢棄物,對其處置不當,不僅會滋生病原體,形成惡臭氣體,惡化生產環境,直接影響畜禽健康養殖,還會污染養殖場周邊水體、空氣、農田土壤甚至引起疾病傳播,危害人體健康。因此,在講到“畜禽養殖管理”的教學項目時,可以通過播放部分地區開展畜禽養殖污染防治工作舉措和養殖廢棄物綜合利用模式的影像資料,向學生普及國家政府對畜禽養殖污染防治的重視程度,學生認識到環境保護的重要性。同時,嵌入《“十四五”全國農業綠色發展規劃》和《2022年國家強農惠農富農政策措施選編》提到的關于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綠色種養循環政策,鼓勵學生積極創新,提高對畜禽養殖廢棄物綜合利用水平,實現“綠色養殖零污染、生態經濟雙受益”的目標。
全面依法治國作為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基本方略的重要組成部分,對法治人才培養提出更高要求和期望。大學生作為復興中華民族的生力軍,其法治信仰、法治觀念的正確樹立,能夠促進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的建立。高校作為法治教育的重要基地,應當充分挖掘各學科專業課程中的法治教育元素,弘揚社會主義法治精神,引導學生成為社會主義法治的忠實崇尚者、自覺遵守者、堅定捍衛者。
“畜牧獸醫法規”這門課程的教學圍繞畜牧獸醫行政執法和畜牧獸醫行政管理,涉及畜禽養殖、防疫、獸藥、飼料與飼料添加劑、漁業、草原等多方面的法律法規和管理規范,能夠很好地開展法治教育。例如,在進行“獸藥管理”的學習時,可以結合《獸藥管理條例》規定,引入監督執法中發現的假劣獸藥案件,講解假劣獸藥的判定原則,違法行為人需要承擔的法律責任。以此引導學生認識到從獸藥生產到使用的各個環節都受到法律監管。同時,學生積極思考假劣獸藥帶來的危害性,如導致動物疫病治療失敗或免疫無效、影響動物生產性能、危害人體健康、污染環境等。通過案例分析,強化學生法治觀念教育,提高學生的法律認可度,樹立法律權威[4-5]。
在畜牧獸醫人才培養過程中,動物實驗教學是不可缺少的環節,通過動物實驗教學,學生可以掌握動物飼育、疫病診治等基本崗位技能,因此實驗動物應該被善待。但學生由于并未系統地學習實驗動物倫理學知識,個別學生在進行實驗操作時手法粗暴,甚至出現傷害動物的行為。所以在講到“實驗動物與實驗室生物安全”的教學項目時,教師可以通過播放視頻資料,向學生滲透動物福利的概念,引導學生善待實驗動物。同時結合中國傳統文化,如《論語·述而》中的“鉤而不綱,弋不射宿”,《孟子·公孫丑上》的“君子之于禽獸也,見其生,不忍見其死;聞其聲不忍食其肉”,培養學生的憐憫心、同理心,學生能夠將尊重生命內化為自己的意識。
由于畜牧獸醫專業為非法律專業,而“畜牧獸醫法規”課程主要是圍繞法律法規知識展開,因此傳統的課堂教學方式會讓學生感到枯燥乏味,同時容易脫離實際,出現“紙上談兵”,導致學生知法、懂法,卻不會正確用法。鑒于此,專業教師需要創新教學方法和手段,通過如案例教學法、問題導向教學法、項目教學法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另外緊跟時事,引入畜牧獸醫行業的熱點話題、突出問題,通過真實事件加強學生對畜牧獸醫法律法規的理解和運用,引導學生將來依法從業。此外,在知識傳授過程中,為了避免課程思政的“表面化”“硬融入”,導致專業教育與思政教育“兩張皮”問題,亟待教師提高課程思政建設能力,實現潤物無聲的價值引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