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星寧
選題是開展圖書出版工作的源頭,編輯的核心工作就是持續開發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相統一的優質選題。選題的質量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圖書的質量,因此,編輯需要持續提升選題開發能力。那么如何才能開發出受到廣大讀者歡迎的好選題呢?本文結合具體實例來討論科技類圖書選題開發的途徑與策略。
科技類圖書的定位就是要服務于國家重大科技戰略,所以從國家重大需求出發就成為開發選題最為重要的一條途徑。科技類圖書編輯要關注研究國家重大科技政策和文件,要保持對于國家重大科技動向的敏感度,要善于從國家重大戰略規劃中發現選題機會。例如,黨的二十大報告就對要重點發展的科技方向有明確的要求,其中提出“推動戰略性新興產業融合集群發展,構建新一代信息技術、人工智能、生物技術、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裝備、綠色環保等一批新的增長引擎。”“積極穩妥推進碳達峰碳中和。推動能源清潔低碳高效利用,推進工業、建筑、交通等領域清潔低碳轉型。”國家重點發展的方向必然會催生出龐大的產業群,形成規模龐大的從業人員,也一定會產生大量的知識需求。
此外,對各大部委發布的各個產業和科技政策也要重點研究,如《“十四五”國家信息化規劃》中就提到“加強人工智能、量子信息、集成電路、空天信息、類腦計算、神經芯片、DNA存儲、腦機接口、數字孿生、新型非易失性存儲、硅基光電子、非硅基半導體等關鍵前沿領域的戰略研究布局和技術融通創新。”
通過對于國家重大科技和產業政策的研究,就能發現好的選題機會,如雙碳(碳達峰碳中和)領域,機械工業出版社積極跟進開拓,出版了《中國能源革命與先進技術叢書》,包含風電、光伏、儲能、電動汽車等大量與雙碳有關的主題圖書,其中《儲能技術》《電力儲能技術及應用》等圖書實現多次重印。該套叢書還入選了國家新聞出版署“十四五”時期國家重點出版物出版專項規劃項目。
科技類圖書編輯要時刻關注行業動向,很多重大行業事件的發生會產生新的知識需求,如美國打壓和制裁華為事件,導致華為公司很難從美國公司獲得芯片、軟件和其他技術。這一事件的發生,迫使很多中國公司轉而開始自研芯片,國產化替代開始加速。同時芯片領域的投融資開始活躍,大量資金注入,從業人員規模不斷上升,2022年從業人員規模已達60萬人以上,新進入人員和原有技術人員產生了大量的知識需求。科技類圖書編輯要善于分析事件背后的邏輯以及深度思考事件帶來的選題機會,要深入行業和企業,了解一線需求,努力開發滿足行業需求的好選題。
圍繞華為事件,深入研究芯片產業鏈,機械工業出版社積極組織編輯力量,開發了《半導體與集成電路關鍵技術叢書》,該套叢書覆蓋芯片材料、設計、制造、封裝、測試等全產業鏈中的一系列關鍵技術,為中國芯助力。該套叢書入選了國家新聞出版署“十四五”時期國家重點出版物出版專項規劃項目,叢書中幾乎所有圖書都實現了重印,取得了非常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科技類圖書編輯要深入了解策劃方向上的頭部企業的情況,要善于利用各種機會與頭部企業進行聯系,了解企業有無培訓需求,有無利用圖書擴大行業影響力的需求等。與頭部企業展開合作,建立長期穩定的合作關系,使圖書銷量和品牌有保障,是開發好選題的有效途徑。在自動化領域,西門子公司、羅克韋爾公司、三菱公司等都是頭部企業,有較大的市場份額和品牌影響力,機械工業出版社與這幾家公司都建立了長期的合作關系,出版了《西門子工業自動化技術叢書》《羅克韋爾自動化技術叢書》《三菱電機自動化技術叢書》等多套叢書,尤其《西門子工業自動化技術叢書》更是成為行業經典叢書,目前已出版17種,多部圖書銷量超過1萬冊,獲得了非常不錯的經濟效益和行業影響力。
從實際操作情況來看,不僅是企業存在很多定制開發選題的機會,市場上還有非常多的知名培訓機構,擁有大量的忠實學員,他們很多都有自己的培訓教材,不過沒有成為正式的出版物,其中也蘊含著很多的選題開發機會。
科技類圖書編輯需要了解所處領域有哪些學會,學會里面有大量的企業專家、高校和科研院所專家等作者資源,可以通過學會的力量來組建專家團隊進行選題開發。這樣自上而下的開發方式不僅能夠保證選題開發的質量,而且能夠實現可持續的選題開發,更容易形成規模效應和品牌效應。機械工業出版社長期以來和各大學會建立了良好的合作關系,如中國電工技術學會、中國自動化學會、中國電源學會等,通過與學會的合作打造了多套有影響力的叢書,例如,與電力電子學會合作出版的《電力電子新技術系列圖書》已然成為經典品牌。
國內當前科技發展迅速,日新月異,不過在很多領域與國外先進水平還有差距,國內科研人員需要了解最新科技前沿知識,從國外出版社引進經典著作就非常有必要,能夠滿足國內科研人員對于前沿知識的渴求。對于科技類圖書編輯來說,引進國外經典著作也是非常有效的開發選題的途徑。
既然要引進國外出版社出版的圖書,首先就必須要了解國外科技出版的情況,國外比較知名的科技出版社有Wiley、Springer、CRC、Elsevier、McGraw-Hill、MIT、Manning、Packt等。機械工業出版社有專門的版權部門,與國外各大科技出版社建立了長期穩定的合作關系,每年都會引進大量的國外經典著作。科技類圖書編輯可以通過瀏覽國外出版社官網、Amazon網站,參加國外出版社舉辦的新書發布會,與國外出版社聯系獲取新書出版計劃等方式來獲悉國外圖書出版情況。
在了解了能從哪些途徑來開發圖書選題之后,更重要的是還需要深入思考如何更好地打造選題,使得開發出來的選題能有更好的市場表現。
圖書選題開發過程中首先要做的一件事情就是要思考定位問題,說得通俗點,就是要考慮開發的這個選題是給誰看的?這個問題極其重要,一旦定位出現偏差,開發的選題與讀者需求不匹配,必然導致選題開發失敗。舉個例子,如果想要開發一本高校教材,那毋庸置疑,這本書的讀者定位一定是高校學生,但是一般來說采購教材的人員是高校老師,學生是使用教材的人員,所以編輯在做教材開發的時候一定要同時考慮兩者的需求。首先從作者的選擇來說,既然要開發教材,那么就只能從高校來選擇作者,而不能選擇企業的工程師來編寫;從內容的選擇來說,一定要按照教學大綱的要求來編寫,還要考慮學時等問題,并且各章節應給出學習目標、小結、思考題等;另外,就教材來說,為了便于老師教學,還應該提供教學電子課件、教學大綱、演示視頻、考試卷等輔助教學資源。
而如果要開發一本給工程師看的圖書就是完全不一樣的開發過程了,首先要選擇的作者就不一樣,最好選擇有豐富實踐經驗的工程技術人員,他們非常了解一線人員的知識需求;在內容選擇上,一定要突出實用性,就是能夠解決一線人員遇到的問題;而在資源配套上,對于技能型圖書來說,最好能夠提供一些實操視頻,方便一線人員跟著學、跟著練。
由此可以看出,定位不同,開發所需要考慮的問題是完全不同的。此外,在思考定位問題時,不僅要考慮不同讀者的需求,還要考慮同類型讀者會有不同的需求。例如,雖然都是工程師,但是剛入職的工程師和工作多年的工程師對于知識的需求顯然是完全不同的;同樣,本科生和研究生的知識需求也有很大差異。這些在開發選題時都要進行深度思考,以防止產生方向性的錯誤。
在做選題開發時一個非常重要的開發策略就是尋找藍海。為什么呢?與藍海對應的是紅海,紅海是充分競爭的代名詞,一旦進入充分競爭市場開發的難度可想而知,作者、內容、配套、版式、營銷等每個方面都要做到極致,即使這樣,失敗的概率依然很大。而藍海則不同,競爭相對較小,在某一個環節上有些特色就有可能獲得成功。編輯應該花大量的時間來研究市場,盡量找到屬于自己的藍海。例如,在當前很熱門的芯片領域,基于對圖書市場進行充分調研可以發現,芯片制造方向絕對是藍海。為什么這樣說?市場對芯片制造知識需求非常旺盛,而整個圖書市場卻只有兩本圖書在銷售,并且出版時間已較長。針對這一情況,機械工業出版社果斷推出了芯片制造類圖書,都大獲成功,如《集成電路制造工藝與工程應用》當前銷量已達2.5 萬冊,《芯片制造——半導體工藝與設備》上市一年半銷量達8000冊。繼續開展深入調研,也可以發現芯片制造的細分方向同樣有藍海,如光刻、刻蝕、測試等方向也存在著大量的機會。
科技類圖書編輯要努力尋找藍海,要善于發現空白市場機會或者空白點機會,找到后要立即行動,快速開發選題,迅速占領市場。
當今圖書市場的競爭越發激烈,圖書產品越來越多,除了要尋找藍海中的機會之外,還有一個很重要的選題開發策略是構建體系化,也就是避免單打獨斗,盡量組建套系,利用體系進行競爭。體系競爭最大的好處就是能夠實現整體競爭優勢,提供完整的知識服務體系,從而實現重復購買,完整占領整個細分市場,構筑堅實的護城河。
總之,套系化有著非常多的優點,編輯在進行選題開發時要做好套系規劃,其中的關鍵是要構建領頭羊+層次化的體系格局。例如,機械工業出版社開發的《半導體與集成電路關鍵技術叢書》從橫向和縱向兩個維度來打造,橫向覆蓋材料、設計、制造、封裝、測試等全產業鏈,縱向是沿著具體環節如設計、制造等按照入門—提高—精通—前沿等層次進行打造。該套叢書當前規模已超過30種,新的品種也在不斷開發之中,叢書影響力在不斷擴大。
本外版協同開發也是非常重要的科技類圖書選題開發策略之一。本外版協同開發不僅能夠快速完成叢書知識體系的搭建,而且能夠較好地覆蓋各個知識點,從當前一段時間來看,歐、美、日等發達國家在一些關鍵技術領域還是有著較為明顯的技術優勢,通過引進經典和前沿技術圖書,能夠滿足國內科研人員的知識需求。例如,芯片領域就是如此,高端制造設備和工藝被國外壟斷,國內科研人員急需相關技術資料,故而機械工業出版社在打造《半導體與集成電路關鍵技術叢書》時就采用本版書和外版書相結合的模式進行開發,尤其是針對當前國內較為薄弱的技術方向更是加大了引進的力度。例如,針對芯片制造中的刻蝕工藝引進了《半導體干法刻蝕技術》,作者是全球刻蝕機龍頭企業Lam Research刻蝕產品副總裁;針對芯片設計中的時序問題引進了《IC 芯片設計中的靜態時序分析實踐》,作者是eSilicon公司設計技術總監。
隨著新興媒體傳播技術的發展,單一紙質圖書已然較難滿足讀者日趨多樣化的閱讀需求。在做圖書選題開發時也要重點考慮電子書版權獲取以及數字資源配套問題。在與作者溝通選題時,不僅要溝通紙質選題的開發,還要與作者溝通獲取紙質書的電子版權。數字資源配套也成為圖書選題開發時一個需要重點關注的問題,在與作者溝通選題時要重點詢問作者能夠提供什么樣的電子資源。例如,對于技能型圖書,最好要有實操視頻,能夠看視頻學操作,比看純文字要容易得多;對于教材,PPT電子課件、音視頻、教學大綱、試卷、習題答案等數字資源配套也需要重點考慮;對于科普類圖書,可以考慮配套音頻講解類數字資源,以便讓讀者更容易理解書中內容;對于手冊類圖書,可以考慮對于條目、圖片、表格和公式等進行數字化,提升閱讀體驗。
總之,在與作者溝通選題時,不僅要注意紙質圖書選題的開發,也要多注意提醒作者增加數字資源的配套,這會大大提升圖書的競爭力。
在進行圖書選題策劃時,需要重點考慮圖書經營問題,圖書選題開發的結果是要獲取社會效益或者經濟效益。因此,在開發選題時要重點評估選題帶來的收益,是否有社會效益,能否服務于國家重大科技戰略,出版后有無獲獎可能,能否實現版權輸出等;是否有經濟效益,需要重點評估選題銷量,銷量高自然就有經濟效益,如果評估后發現銷量不好,可以與作者協商看能否回購一部分圖書或者提供出版費用,以降低經營成本,或者還可以綜合考慮看有無衍生品收益的可能。
在做科技類圖書選題策劃時,要時刻保持敏感性,關注國家和行業動向,與企業、機構、學會、國外出版社等保持密切聯系,多渠道開發選題。在選題開發過程中,還要注意掌握實用的選題開發策略,確保開發的選題能夠受到市場的歡迎,最大化實現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