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倩
(四川工商學院)
新媒體時代是指在信息技術快速發展的背景下,以互聯網、移動互聯網和社交媒體為典型代表的媒體形態和傳播方式的時代。它與傳統媒體時代相比,具有更快的信息傳播速度、更廣泛的傳播范圍、更低的傳播成本和更高的互動性。
新媒體時代對社會和傳媒行業產生了深遠的影響。首先,它改變了人們獲取和傳播信息的方式。傳統媒體受限于時間和空間的限制,而新媒體的出現使得信息的傳播范圍大大擴展,人們可以隨時隨地獲取和發布信息。這也為民眾提供了更多參與社會公共事務和表達個人聲音的機會。其次,新媒體時代加速了信息的傳播速度。互聯網和社交媒體的快速發展使得新聞和事件可以在短時間內傳播到全球,使人們對于社會熱點和時事的了解更加迅速和及時。此外,新媒體時代還推動了傳媒行業的轉型和創新。傳統媒體面臨著來自新媒體的競爭壓力,需要積極適應新媒體時代的需求和變革。傳媒機構和從業者需要借助新媒體技術和平臺,創新內容形式和傳播方式,以留住觀眾、讀者和用戶的關注。最后,新媒體時代還催生了新興產業和就業機會。互聯網和社交媒體的興起為數字媒體、網絡營銷、社交媒體管理等行業帶來了新的機遇和發展空間。同時,新媒體時代對傳媒從業人員的技能需求也發生了變化,需要具備跨媒介技能、數字技術和創新思維等能力。
總之,新媒體時代的到來改變了人們獲取和傳播信息的方式,影響了社會的運行和傳媒行業的發展。它提供了更多的參與機會,加速了信息傳播的速度,推動了傳媒行業的轉型和創新,同時也創造了新的就業機會和需求。
挑戰:a.多媒體形式:新媒體時代要求視覺傳達設計專業不僅能夠應對傳統平面媒體的設計需求,還需要掌握多媒體設計技術,如網頁設計、移動應用界面設計等。b.快速變化的技術和平臺:新媒體技術和平臺不斷更新,傳統視覺傳達設計專業需要跟上技術的發展并靈活應用在設計中。c.互動性和個性化要求:新媒體時代用戶參與度高,對個性化和定制化設計的需求增加,傳統視覺傳達設計專業需要更多關注用戶體驗和個性化設計思維。
機遇:a.跨媒介設計:傳統視覺傳達設計專業可以通過整合多種媒體形式,提供更全面的視覺體驗,使設計作品更具創意和吸引力。b.社交媒體和網絡營銷:新媒體時代的社交媒體平臺和網絡營銷渠道為傳統視覺傳達設計專業提供了更廣闊的展示和推廣平臺,有助于擴大影響力和獲取更多的工作機會。c.用戶參與和互動設計:新媒體時代注重用戶體驗和參與,傳統視覺傳達設計專業可以通過互動設計、用戶界面設計等方式,與用戶建立更緊密的聯系,實現更好的傳播效果。
傳統視覺傳達設計專業在新媒體時代面臨挑戰的同時,也獲得了更多的機遇。通過適應新媒體時代的需求,傳統視覺傳達設計專業可以拓展設計領域,提升設計作品的影響力和吸引力,同時也可以利用新媒體平臺和技術為個人或機構增加曝光度和商業價值。
新媒體時代對視覺傳達設計提出了許多新的要求:
多媒體設計能力:視覺傳達設計需要具備多媒體設計的能力,包括網頁設計、移動應用界面設計、動態設計、視頻制作等,能夠適應新媒體平臺和技術的要求。
用戶體驗設計:新媒體時代用戶參與度高,視覺傳達設計需要注重用戶體驗,用戶的視覺感知,通過用戶研究和用戶調研、測試,了解用戶需求,提供更好的用戶體驗和互動性設計。
響應性設計:新媒體時代的設計需要能夠自適應不同的屏幕尺寸和設備,如移動設備、平板電腦等,保證設計在不同設備上的適配和可視性。例如PC端的網頁設計、移動端的界面響應設計等等。
個性化設計:新媒體時代用戶對個性化和定制化的需求增加,視覺傳達設計需要具備靈活的設計能力,針對不同類型、不同群體提供個性化的設計體驗和定制化的設計方案,滿足不同人群的專屬設計風格與特點。
敏捷和實時性:新媒體時代的信息傳播速度快,視覺傳達設計需要具備敏捷的反應和快速的設計能力,能夠在短時間內完成設計作品,及時應對信息傳播的需求。當然隨著AI設計、AI繪畫等內容的出現,可以借助AI進行輔助性設計創作,提升設計效率,保證視覺傳播的敏捷性和實時性。
數據驅動的設計:新媒體時代產生了大量的數據,視覺傳達設計需要借助數據分析和挖掘,了解用戶喜好和行為模式,以數據驅動的方式進行設計創作,提升設計的效果和影響力,滿足用戶的設計需求。
創新和獨特性:新媒體時代競爭激烈,視覺傳達設計需要具備創新思維和獨特的設計風格,能夠吸引用戶的注意力,脫穎而出。
總之,新媒體時代對視覺傳達設計提出了多媒體設計能力、用戶體驗設計、響應性設計、個性化設計、敏捷和實時性、數據驅動的設計以及創新和獨特性等要求。視覺傳達設計師需要不斷學習和更新自己的設計技能,與時俱進,以適應新媒體時代的需求。
建立視覺傳達設計的跨學科合作機制可以促進不同領域專業的交流與合作,提升設計的創新力和綜合實力。以下是建立跨學科合作機制的一些方法路徑:
學科間合作課程:建立相互配合的學科間合作課程,邀請其他相關專業的教師共同開設課程,通過跨學科的教學方法,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和創新思維。例如與計算機專業進行合作教學,打通PC前端設計與后臺編程、用戶數據等方面的課程交叉,豐富視覺傳達設計的課程結構與知識體系。
跨學科項目團隊:設立跨學科的項目團隊,由視覺傳達設計專業學生和其他相關專業的學生組成,共同參與項目的策劃、設計和實施。通過團隊合作,學生可以學習和借鑒其他領域的專業知識和技能,形成多樣化的解決問題的方式。
學術研討會和交流活動:組織學術研討會和交流活動,邀請相關領域的專家、學者和從業人員參與,分享研究成果和經驗。通過學術交流,推動不同學科之間的合作和創新。
實踐項目合作:與其他領域的機構和企業建立合作關系,開展實踐項目合作。通過與其他領域專業人士的合作,設計師可以了解不同領域的需求和標準,提升設計作品的實用性和可操作性。例如四川工商學院在成都校區與郫縣豆瓣食品廠的設計合作項目,是促進視覺傳達設計專業在食品包裝、品牌策劃、營銷方案等方面的內容合作。
跨學科的研究中心或實驗室:建立跨學科的研究中心或實驗室,為不同學科專業人員提供共享的研究設備、資源和平臺。例如四川工商學院藝術學院建立絲網印刷實訓室、3D打印實訓室、陶藝實訓室等,從多個專業方向與視覺傳達設計相結合,形成專業方向共建、共享、互通的硬件設施,通過共同研究和創新,促進學科間的交流和合作。
建立視覺傳達設計的跨學科合作機制,可以促進不同學科之間的交流和合作,提升設計專業的綜合能力和創新水平。通過跨學科的合作,設計師可以從不同角度思考和解決問題,為設計作品注入更多的創意和價值。
引入跨學科知識和人才可以豐富視覺傳達設計專業的教學內容和培養的人才能力,以下是建立跨學科合作機制的一些方法路徑:
跨學科背景的師資隊伍:招聘具有跨學科背景和專業經驗的教師,使其能夠將其他領域的知識和技能融入到視覺傳達設計教學中。可以是計算機科學、心理學、市場營銷等領域的專業人士。例如四川工商學院藝術學院視覺傳達設計畢業設計邀請到行業內專家,知名高校經驗豐富的教授共同參與學生指導。同時與相關學科達成共識,相互指導,保證了學生畢業設計完成度與完成質量的推進。通過導師對學生的一對一指導,幫助學生拓寬視野、深入理解其他領域的知識和技能。
打通學科邊界的課程:開設涉及其他學科知識和技能的課程,如編程、用戶體驗設計、市場營銷、心理學等。這些課程可以作為選修課或者跨學科合作的項目課程,為學生提供學習其他領域知識和技能的機會。
跨學科項目合作:與其他學科相關的專業或者研究機構合作,開展跨學科的項目合作。通過與其他領域專業人士的合作,學生可以學習和借鑒其他領域的知識和技能,形成多樣化的解決問題的方式。
跨學科交流和合作平臺:創建跨學科交流和合作的平臺,如學術研討會、研究院所、實驗室、實訓室等,以促進不同學科之間的交流和合作。這些平臺可以為學生提供與其他領域專業人士的交流機會,促進知識和經驗的共享。
通過引入跨學科知識和人才,視覺傳達設計專業可以打破學科邊界,豐富教學內容和培養的人才能力,培養具備綜合能力和創新思維的設計人才,使他們能夠應對復雜多變的實際問題和挑戰。
要培養視覺傳達設計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意設計能力,可以采取以下方法:
提供創意啟發和激勵:引導學生接觸各種形式的藝術和設計作品,如參觀藝術展覽、研究設計案例、閱讀設計雜志等,開展校外考察,校企合作等授課形式,以激發他們的創意靈感和創造力。四川工商學院視覺傳達設計在啟發學生創意方面,除校內課程的創意手法教學,同時開展了多項專業考察,針對不同課程內容,會對品牌知名度較高的企業進行考察,對設計較豐富的場館進行考察等等,不僅豐富了人才培養的課程內容,更是對學生視覺傳達設計創意的實踐提升。
開展創意思維訓練:開設創意思維訓練的課程或工作坊,教導學生不同的創意思維方法和技巧,如頭腦風暴、聯想、逆向思維等,培養他們解決問題和提出創意的能力。例如界面設計課程中,為了創意設計思維的思路開闊,設計前期主要采用頭腦風暴的方式對設計定位、設計理念、用戶分析、設計流程、界面構成等方面,進行完整的設計策略前期頭腦風暴發散。
實踐與反思:通過實踐項目和案例分析,讓學生將創意轉化為實際的設計作品。視覺傳達設計專業需要對項目進行復盤總結,找出問題,提出優化方案,四川工商學院主要采用的是項目化教學方式,大部分課程案例主要來源于教師的真實案例,同時可以通過教師的社會實踐項目反哺教學內容,提升教學質量,打造特色。鼓勵學生對設計成果進行反思和評估,可以不斷提升創意設計能力。
激發團隊合作:鼓勵學生在團隊中合作,并在團隊中分享和交流創意。通過團隊合作,能夠提供多樣化的觀點和反饋,從而促進創意的發展和進步。在四川工商學院課程教學中部分課程主要采用公司職業崗位的劃分完成設計內容,例如會在一個實訓項目中,分配設計崗位或角色,尤如設計總監、設計師、文案、方案、匯報、客服等;或者在課程中采用不同項目類型的分組合作,尤如主創、插畫師、排版師、后期處理等等角色,完成團隊的項目合作。這種教學模式不僅能夠完善了課程的教學內容,更是讓同學了解設計公司的運行模式,掌握各個工作崗位的工作內容與要求,在畢業前充分了解行業需求與發展,保證就業,提升團隊合作的能力。
培養美學素養:加強學生對美學的理解和感知,通過學習藝術、設計史和視覺語言等課程,培養學生對美的敏感性和判別能力,從而更好地表達創意和進行創意設計。
通過以上方法,可以培養視覺傳達設計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意設計能力,使他們能夠獨立思考、勇于創新,并在實際設計中展現出獨特的創意和思想。
總結起來,視覺傳達設計專業在新媒體時代面臨著多樣化和快速變化的需求。為了適應這些需求,視覺傳達設計專業需要跨學科合作機制,并引入跨學科知識和人才。這可以通過招聘跨學科背景的教師、開設跨學科課程、建立跨學科項目團隊、組織跨學科交流和合作活動等方式來實現。
跨學科合作機制的建立可以提升設計的創新力和綜合實力。這將使設計從單一的視覺層面上升到多媒體、用戶體驗、響應性設計等更廣泛的領域。同時,跨學科合作還可以促進設計師從不同領域的專業人士中汲取靈感,拓展設計思維和解決問題的方式。
對于學生的培養來說,需要注重培養創新意識和創意設計能力。這可以通過提供創意啟發和激勵、開展創意思維訓練、跨學科合作項目、鼓勵風險和嘗試、實踐與反思等方式來實現。此外,培養學生的美學素養和團隊合作能力也是重要的方面。
隨著科技和社會的不斷發展,視覺傳達設計領域的需求和挑戰也將不斷變化。跨學科合作將成為一個越來越重要的方向,設計師需要與科技、人文、社會科學等領域的專業人士合作,共同應對未來的設計挑戰。同時,持續關注學生的創新能力培養,鼓勵他們不斷探索、創新和適應變化,以應對未來的設計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