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云琴
許多年輕的女性都有過痛經體驗,那種難以言表、經久不衰的痛讓很多女性在每個月難捱的那幾天里花容失色,甚至影響到正常的工作和生活。痛經的原因有很多,其中有部分的痛經與子宮內膜異位癥有關。
子宮內膜異位癥是痛經的元兇之一,它是一個慢性疾病,甚至可能影響到女性未來的受孕,需要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治療的目的是減輕和消除疼痛、促進和保護生育、降低和減少復發、警惕和早期發現惡變,提高女性的生命健康質量。下面我們就來談一談“子宮內膜異位癥”,希望能給飽受痛經困擾的女性朋友們一些幫助。
子宮內膜異位癥,簡稱內異癥。顧名思義,指有活性的子宮內膜長到了子宮腔以外的身體其他部位,這些異位生長的子宮內膜會隨月經周期而變化,卻不能像正常的子宮內膜能夠脫落排出體外,久而久之,出現一系列相關癥狀例如最常見的痛經。異位內膜可以侵犯女性全身任何部位,以卵巢、宮骶韌帶最常見,其次為子宮及其他臟腹膜、陰道直腸隔等部位,稱為盆腔子宮內膜異位癥。此外,有一種特殊類型,異位內膜長在子宮肌層內,導致子宮增大、肌層肥厚,形成子宮腺肌病。
近年來,該病的發病率呈上升趨勢,主要發生于生育期婦女,好發年齡為25~45歲,25%~35%的不孕病人在腹腔鏡檢查時發現有內異病灶。
子宮內膜跑到身體其他部位,常常引起一些癥狀,對女性造成困擾。不同病變部位具有不同的癥狀,20%~25%的病人無任何臨床癥狀。
1.痛經。痛經是子宮內膜異位癥最典型的癥狀,呈繼發性伴進行性加重,常于月經來潮前1~2天開始,經期第1天最劇,以后逐漸減輕,至月經干凈時消失。
2.月經異常。月經異常發生率為15%~30%,主要表現為月經量增多、經期延長或經前點滴出血,子宮內膜異位癥患者可以發生卵巢功能失調,如排卵異常等。
3.不孕。子宮內膜異位癥患者常伴有不孕,不孕在子宮內膜異位癥的病人中發病率高達40%~50%。主要是因為子宮內膜異位癥常可引起輸卵管周圍粘連影響卵母細胞撿拾,或因卵巢病變影響排卵。
4.性交疼痛。子宮直腸陷凹、陰道直腸隔的子宮內膜異位癥可以引起性交痛(深部觸痛),經期排便次數增加、疼痛(里急后重)。在經前期最為明顯。
5.其他。不同部位的內異癥還可能出現一定程度的伴隨癥狀。例如,病變在腸道,患者經期就會伴隨出現消化道癥狀,比如便頻、便血、排便痛;病變在泌尿道,則會伴隨血尿、尿頻、尿痛等,嚴重時出現腎積水、腎萎縮等。腹壁瘢痕及臍部的子宮內膜異位癥則出現周期性局部腫塊及疼痛。
如有以上癥狀,一定要及時到醫院就診,早發現早治療。
影像學檢查:超聲檢查尤其是深部內異癥超聲,是診斷卵巢異位囊腫和膀胱、直腸內異癥的重要方法,可確定異位囊腫位置、大小和形狀,其診斷敏感性和特異性均在96%以上。
血清CA125和人附睪蛋白(HE4)測定:血清CA125水平可能升高,重癥更為明顯,但特異性和敏感性較低。HE4在內異癥多在正常水平,可用于卵巢癌的鑒別。
腹腔鏡檢查:是目前國際公認的內異癥診斷的最佳方法,除了陰道及其他可直視部位的病變外,腹腔鏡檢查是確診盆腔內異癥的標準方法
對于子宮內膜異位癥的治療,應結合患者年齡、癥狀、病變部位范圍以及是否有生育要求,加以全面考慮。
1.藥物治療。主要為激素療法,采用藥物來對抗或抑制卵巢的周期性內分泌刺激。適用于年輕、有生育要求及病變輕者。
2.手術治療。腹腔鏡手術是首選的手術方法,目的是切除病灶、恢復解剖。適用于藥物治療后癥狀不緩解、局部病變加劇或合并不孕患者、較大的卵巢子宮內膜異位囊腫患者。
3.高強度聚焦超聲消融治療(HIFU)。作為一種新型的無創療法,具有不開刀不流血無疤痕的優勢,適用于部分有癥狀的單層子宮壁厚度≥30mm的子宮腺肌病,以及腹壁疤痕子宮內膜異位癥患者,進行該治療前需經過定位、磁共振等評估。
子宮內膜異位癥的確切病因目前尚不明確。目前認為,經血逆流可能是導致內膜種植的主要原因,要關注例假是否正常,月經期間避免劇烈運動、重體力勞動及性生活,防止經血逆流。適齡婚育,尤其是伴有痛經者晚婚女性,應盡早生育。做好避孕,盡量避免人工流產。避開經期做婦科手術,子宮內膜種植于盆腔甚至腹壁,導致盆腔或腹壁出現周期性疼痛。
對于女性來說,健康的生活方式很重要,定期婦科檢查也很重要,當發現月經異常或上述其他癥狀時,一定要積極就醫,及早治療。
(作者單位:方山縣人民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