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建超
前不久,第三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成功召開。習近平總書記發表主旨演講,宣布了中方支持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的八項行動,為共建“一帶一路”指明新方向、開辟新愿景、注入新動力,引領開啟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新征程。各國代表共話未來發展,達成了數百項重要成果,彰顯了各方友誼團結和堅定信心,拓展了共建“一帶一路”光明前景。
東南亞、南亞地區是共建“一帶一路”的先行示范區域。10 年來,中國共產黨同東南亞、南亞國家政黨充分展現政治智慧和使命擔當,建立了多層次、寬領域共商機制,傳遞出支持“一帶一路”倡議的時代強音,凝聚起共建“一帶一路”的磅礴力量。我們對各國政黨所作重要貢獻表示由衷贊賞,期待通過中國共產黨同東南亞、南亞國家政黨對話會深入交流,共商推動共建“一帶一路”的新思路、新舉措。
撫今追昔,鑒往知來。共建“一帶一路”邁入高質量發展新階段,體現出三大基本特征。
最突出的價值追求是堅持團結合作、開放共贏。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人類是相互依存的命運共同體,只有合作共贏才能辦成事、辦好事、辦大事,和平合作、開放包容、互學互鑒、互利共贏的絲路精神是共建“一帶一路”最重要力量源泉。這些寶貴經驗彰顯了共建“一帶一路”順潮流、得民心、惠民生、利天下的本質屬性,也是亞洲振興和世界繁榮的成功之道。
最宏偉的愿景是攜手實現現代化。習近平總書記多次指出,在追求發展繁榮的道路上,一個國家都不能少。任何國家都不應成為被遺忘的角落,任何國家都不應被剝奪發展權利,任何國家都不應在現代化進程中掉隊。中國共產黨秉持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追求的不是獨善其身的現代化,而是希望借助“一帶一路”攜手實現世界各國的現代化。
最鮮明的導向是引領創新、務實高效。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順時應勢,以深化立體聯通為基礎,以綠色發展為鮮明旗幟,以數字、科技賦能為驅動,致力于更高水平開放、更深層次融合、更高質量發展。中方宣布了八項行動,同“一帶一路”國家簽署了系列文件,規劃了路線圖,拓展了機制平臺,制定了立體聯通、綠色發展、科技創新、市場準入、投融資等重大舉措,給地區和世界發展帶來新的機遇。
今年是習近平總書記提出親誠惠容周邊外交理念10周年。無論過去、現在還是將來,周邊地區始終在中國外交全局中居于首要位置,也是“一帶一路”先行先試的典范。共建“一帶一路”進入高質量發展新階段,必將為東南亞、南亞地區發展振興注入更強勁動力。中國共產黨愿同地區各國政黨重整行裝再出發、同心協力辦大事,共同譜寫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新篇章。
我們要加強戰略引領,凝聚絲路共建新共識。我們愿同本地區各國政黨錨定攜手實現現代化宏偉目標,立足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新任務新要求,切實肩負起深化溝通、引領方向、凝聚共識的政治責任,加強雙邊多邊政黨溝通交往,活躍舉辦政黨共商活動,確保政策連續性穩定性,深入對接彼此發展戰略,為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凝聚更廣泛共識。

2023年10月18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北京人民大會堂出席第三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開幕式并發表主旨演講。(新華社圖片)
我們要推動務實合作,打造發展振興新高地。我們愿同各國政黨圍繞八項行動,積極建言獻策、協同賦能,通過立法宣傳、交流互鑒、“政黨+”等合作,支持建設高質量、可持續、有韌性的基礎設施,不斷提升軟聯通水平,促進綠色絲路、數字絲路、廉潔絲路建設,培育新的增長動能。未來5 年,我們計劃為東南亞、南亞國家政黨提供3000 人次來華考察名額,積極支持各黨派青年來華考察、交流、留學,愿派更多中方專家赴各國交流研討。
我們要堅持人民至上,構筑民心相通新格局。我們愿同各國政黨聚焦民眾冷暖安危,擴大農業、脫貧、生態、就業、健康等民生合作,建設更多“小而美”民生項目,促進人文、旅游、智庫、媒體、青年、民間組織等領域交往,深化文明交流互鑒,做好“心聯通”大文章。我們計劃推出“絲路工坊”合作清單,支持職業教育、扶貧助農、民生公益等項目,借助“絲路一家親”“絲路之友”俱樂部加強民間交往。
我們要排除內外干擾,營造團結合作新態勢。在變亂交織的世界,我們更要珍惜來之不易的團結合作局面,弘揚好以和平、合作、包容、融合為核心的亞洲價值觀,攜手構建和平安寧、繁榮美麗、友好共生的亞洲家園。我們愿同各國政黨聚焦穩定和發展大局,要合作不要對抗,要團結不要分裂,要融合不要“脫鉤”,要包容不要排他,踐行真正的多邊主義和開放的區域主義,堅決抵制冷戰思維和陣營對抗,抵制外部干預和挑撥離間,為地區注入更多穩定性和正能量。
“謀度于義者必得,事因于民者必成。”共建“一帶一路”站在歷史正確的一邊,符合時代進步的邏輯,是福澤各國、惠及世界的偉大工程。我們應以中國共產黨同東南亞、南亞國家政黨對話會為契機,共商合作發展大計,為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構建亞洲和人類命運共同體注入強大的政黨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