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婧
綜合能力素養下健美操教學優化策略分析*
劉 婧
(長治學院,山西 長治 046000)
文章運用文獻檢索、專家訪談和問卷調查等方法,從當前高校健美操教學過程中在教學內容設計、教學原則與教學目標構建以及教學實施策略與教學評價中現存的主要問題著手,基于綜合能力素養教育理念要求,分別從上述4個層面進行教學優化策略分析。為構建高校學生的健美操關鍵學習能力和運動能力,推進我國高校健美操課程的時代發展和提升學生健美操教學成效提供參考意見。
綜合能力素養;健美操教學;優化策略
綜合能力素養是指人的適應能力、生存能力、社交能力以及在體育、文藝、美術、音樂、舞蹈、語言等多個方面的成長結果。從該教育理念的構成要素看,綜合能力素養包含一個人的知識認知水平、道德修養、藝術修養等多個層面的能力教育結果和素養成長水平。因此,從理念構成和教育要求看,綜合能力素養教育理念是與我國素質教育和核心素養教育理念是高度契合的。我國一直致力于“體育強國”戰略和體育核心素養教育的推進工作。早在2010年國家體育總局發布的《全國體育人才發展規劃(2010-2020年)》文件中就已明確指出,體育人才的培養目標是提高專業水平和創新能力,以高層次人才和緊缺人才為培養重點,“打造一支適應和促進群眾體育、競技體育、體育產業及其他各項體育事業科學發展、事業心強、治學嚴謹、具有國際視野、具有良好職業道德和較高業務能力的各學科和領域的優秀體育專業技術人才隊伍。”
在綜合能力素養教育理念下,高校健美操教育的核心是提高專業水平和創新能力,而注重學生創編能力的培養則是提升學生健美操創新能力的根本。健美操作為當前最受歡迎的高校選修體育課程,其開設水平和教育成效不僅對課程的發展具有重要影響,對學生健美操關鍵能力和技術的發展也具有重要的意義。根據健美操項目特點和構成要素不難看出,健美操不僅要求技戰術等關鍵技術發展,對學生個體的音樂、舞美、團隊配合、創編等關鍵能力也具有一定的要求[1]。因此,要基于當前的高校健美操教學現存的主要問題,進行綜合能力素養教育理念下的教學內容設計、教學原則和教學目標構建以及教學實施策略與教學評價分析,構建高校健美操課程的教學優化策略,分析有效的教學模式與教學方法,促進高校體育健美操教學探索與發展。
根據健美操的運動項目要素構成和學生關鍵能力成長規律,健美操是一項對學生的身體形態、音樂、舞美感知力和藝術欣賞與表現力等綜合能力要求較高的運動項目,是在充分發展學生的身體狀態下,幫助學生把握當前健美操流行趨勢,按照健美操的特點及其規律,按照一定的表現目的、舞蹈構建原則并且在自身知識與理解的前提下,對已掌握的動作進行重新加工、移植、比較和創新性處理,創造出動作新穎獨特,富有情感表現和感染力的單個動作、動作組合和動作套路,實現健美操創編能力的發展[2]。由此可見,健美操教學和學生關鍵能力的核心是創編能力。根據文獻檢索結果,當前我國大部分高校的健美操教學還是停留在基本動作和簡單動作組合的教授上,極少主動引導學生進行創編實踐探索,導致高校學生普遍缺乏主動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無法實現創新型體育人才培養目標。綜合能力素養教育的教學實施,將有利于培養良好的學習態度,構建長效學習機制,最終影響學生的綜合素質發展成效。在綜合能力素養教育理念下,今后的健美操教學首先以學生創編能力培養為首要教學目標,以自身實踐能力、創新能力和審美能力的提升為主要施教內容,以學生的綜合健美操能力完善與成長為人才培養目標,從而更容易激發學生對健美操運動長期學習的興趣,構建牢固的終身體育思維。
隨著十九大報告對我國體育教育提出的“體育核心素養”教育理念的落實和創新型體育人才培養目標的提出,高校健美操教學面臨著重要的課改任務。一方面,必須要在教學理論和教學內容安排上,將學生體育創編能力和創新能力教育提上日程,為學生今后在健美操教學活動和課后學習中發展關鍵體育能力打好基礎。另一方面,要注重教師業務能力的提升,擴展教師教學視野。形成科研能力強,治學嚴謹且掌握教學前沿理念的優秀體育專業技術人才。在教學實踐過程中,師生在綜合能力素養教育理念下,能夠相互促進健美操教學關于教學目標、教學內容實施和教學策略探討,在教學過程中主動進行教學實踐探索,從而使教師的教學能力和編排水平獲得主動成長的空間,使學生的創編能力等關鍵健美操能力獲得激發,最終促進教育理念的綜合發展[3]。
在綜合能力素養教育理念下構建高校健美操教學目標和人才培養目標優化策略,筆者認為可從以下4個方面進行教學目標優化策略構建:第一,堅持在綜合能力素養教育理念下構建融合健美操理論認知、音樂與舞美藝術感知力、表現力等關鍵能力,促進學生在健美操學習過程中習得音樂感知力、舞美表現力和藝術感染力等綜合性能力,以提升健美操技戰術教學成效。第二,加強在健美操教材設計和教學目標設計中關注學生的綜合性思維和辯證、客觀、全面的多維學習理念的啟迪與教育,為學生的創編能力和藝術能力的長效成長奠定基礎。第三,注重在教學策略和教學實施過程中構建發展性原則,使學生在系統的健美操學習過程中養成綜合性思維,最終實現健美操運動技術和藝術創編的協調發展。
根據健美操運動的特點,健美操是一項集體操、舞蹈、音樂和舞美于一體的綜合性運動項目,具有一定的健身和健美、藝術性和觀賞性特色。因此在綜合能力素養教育理念下,探索健美操教學目標優化策略,必須要在教學方法上重視健美操教學目標的設計。當前健美操教學的首要困境是持續吸引力下降,教學方法因重技能教學而出現輕教學理論和創編能力構建和社會適應力等關鍵能力的成長等僵化現象,無法滿足學生的學習需要和個人素養發展需要。因此,在教學目標設計上應規避當前僵化、單一化的教學目標設計和教學方法,構建多元的、教學內容豐富多樣和教學方法多變的不斷優化并適應學生能力成長發展的教學策略,以提升健美操課堂的新穎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4]。
教學內容的構建和科學的教學設計是教學實施與實現教學目標的重要執行根據。高校傳統健美操教學之所以出現重運動技能完成度和單一考核機制,主要原因就在于在教學內容設計上圍繞運動技能為主,缺乏學生舞美、音樂、舞蹈和隊形設計等能力的認知與相應的教學內容設計,因此影響了教學實施成效。在綜合能力素養教育理念下,筆者認為,高校健美操教學內容應注重學生關鍵能力發展和綜合素養教育結果,并基于此進行優化策略探索。可從以下兩方面進行內容的優化構建。
首先,構建注重學生能力發展的橫縱一體化的多維教學內容單元,實現多領域知識的融合教學。健美操教學成效主要體現在健美操創編能力上。學生的學習興趣與創編動機,創編素材和資源的積累,音樂的感知覺能力,對創編方法和流行趨勢的掌握程度及場地空間和隊形的利用都與健美操運動技能具有同等重要價值。因此,教師在今后的教學過程中教學內容的多學科融合設計尤為重要,應主動進行音樂、舞蹈、舞臺表演等多個學科的融合教學內容創設,提升健美操教學內容的時代發展能力。
其次,在執教過程中應注意健美操技戰術教學與理論知識的橫縱向聯系,加強培養學生的綜合思維能力。提升學生健美操知識的系統化、全面化認知和學習成效,必須要打破過去過于注重技戰術動作學習的一維化、碎片化教學思維,讓學生對健美操所蘊含的知識結構更加系統化、具象化,在知識學習過程中主動融會貫通,最終促進學生養成綜合性思維。第一階段,應著重健美操教學特點和健美操教學能力的構建,讓學生擁有一定的健美操技能基礎,著重培養學生的音樂節奏感和動作質感[5]。第二階段,應注重讓學生在課堂實踐中掌握基本的健美操理論知識和關鍵技能,為關鍵能力的發展奠定基礎。第三階段,注重提升學生的課程參與度,鍛煉學生的活動組織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第四階段,加強健美操運動方針、政策的了解,明確健美操發展的基本趨勢和前沿動態,具備一定的理論認知和科研能力,培養學生的主動性和學習自信心,為學生獨立創編能力的最終形成奠定基礎。
注重課內外一體化的體系化教學實踐活動創設工作,結合校園文化、藝術節等校園活動,構建健美操實踐活動機制和創設學生展示平臺,為學生的健美操學習綜合素質成長與實踐能力的發展提供展示平臺。可通過構建課堂教學、課外鍛煉、競賽表演與執裁、業余訓練與健身指導等活動的創設,鍛煉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提升學生從事體育教育的職業使命感與責任感,以及實施大眾健康教育的情感與態度維度的教育。
根據國家體育總局發布的《全國體育人才發展規劃(2010-2020年)》對體育專業和社會大眾體育人才的培養要求,高校健美操人才教育要注重健美操知識結構和專業能力的協調發展,實現在學科知識、技術理論知識、創編理論知識、競賽規則與裁判方法以及體育教學理論和健美操項目特有知識的融會貫通,才能提升人才培養成效。而當前社會對健美操從業者的知識結構和素養要求不斷提升,這就需要他們在不斷豐富專業理論和技術技能的同時,快速提升創編等關鍵能力。因此,基于社會發展需求,我們必須要打破學校單一制的封閉式培養模式,加快在教學實施策略上探索體育組織、體育培訓機構、健美操產業和社區體育等多主體參與的一體化教學實施策略,為高校學生的健美操教學實踐和能力拓展提供多元化的實施平臺。
隨著通訊科技和互聯網教育技術的不斷發展,構建線上、線下一體化的教學實施策略成為有效拓展健美操課堂影響,提升健美操教學影響力的重要載體,也為學生的創編能力、組織能力和合作能力等關鍵能力的發展提供了更為靈活化、多元化的自身風采和創編能力發展的重要平臺,因此,應主動探索多元化的、綜合化的教學實施策略。筆者認為可從以下兩方面進行加強:首先,構建以健美操項目特征為集群的健美操歷史文化模塊、競賽賞析模塊、線上心得交流探討模塊和線下活動組織等模塊,夯實學生健美操各構成要素能力的構建和知識與技能的習得成效;其次,構建層級化教學模式,提出適合學生個性與共性的健美操教學策略。注重學生個體與集體的健美操認知程度、技能層次和發展能力分析與建檔,以便于加強教師對學生的了解和對教學實踐的發展需求,充分有效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教學策略的合理性[6]。
在綜合能力素養教育理念下,健美操教學考評機制要主動適應學生能力和關鍵素養教育發展需要,注重教學內容提質、教學環境創設和學生能力發展激勵策略的落實。因此在該理念下探索考評機制必須從教師、學生和學校管理三個層面進行綜合式構建探索。首先,整頓教師人才考核制度,以專業授課能力、教學內容創新和教學成效和人才培養成效構建綜合化教師評價機制,通過評價機制創新提升教師群體業務能力和科研能力。第二,構建注重學生成長化、過程化和發展結果的教學評價機制,充分激發學生在健美操學習過程中參與積極性和創造創新意識的成長,充分尊重學生的個性發展和多維度成長能力的挖掘,從而促進學生個體獲得長足的進步和持續的學習熱情。第三,構建教學管理評價機制,促進教學管理和師資管理的長足進步,為高校健美操教學的可持續化發展提供成長動力。
根據文獻檢索結果,當前健美操考評標準仍以動作規范化、完成度作為分數量化標準和主要技能考核內容,考試形式多以小組測試為主。該考評方式忽略了學生主觀能動性的發揮和學生個體差異,忽視了學生創編、組織以及合作能力的發展。從整體上看,影響學生的健美操創編等重要能力發展的要素大致可分為教師與學生兩大主體,因此應構建包含教師和學生的兩大主體并行的教學評價策略,以達到優化目的。在教學評價優化策略探索上可從以下三方面進行推進。第一,注重健美操創編認識、興趣培養和音樂、動作等關鍵素材積累,落實教育的過程化;第二,加強教學內容與學生能力成長之間的整體構思和層進式成長機制探索,關注學生動態化的成長結果;第三,加強多元化健美操創編策略的構建,注重學生過程性成長教育結果,可融合整體法、分解法、疊加法、遞進法、移植法等具體創編策略,促進學生成長過程的優化和多層面能力成長的兼顧。
隨著大眾健美操規模的不斷壯大和對健身人才需求的不斷提升,高校健美操教學成效和人才培養成效不僅對高校健美操教學具有影響,也對我國大眾健身事業的發展具有重要社會意義。因此,要基于時代發展需求和人才成長需要,探索適合時代發展需要的人才培養機制和教學機制,為我國健美操教學推向可持續化發展貢獻積極的科研力量。本文從綜合能力素養教育理念構成要素出發,對高校健美操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實施和教學評價等重要的教學環節進行了優化策略探討,并在各自模塊下提出了教學實施建議,以期在教學實施和教學理論構建等方面對我國高校健美操教學提供有價值的參考。
[1]琚曼曼.貴陽市高校健美操專選學生創編能力培養研究[D].貴陽:貴州師范大學,2022.
[2]王鐵偉,徐濤.沈陽市普通高校健美操教學情況及優化策略[J].赤峰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1(1):140-141.
[3]常亞婷.黑龍江省普通高校健美操課的教學優化研究[D].哈爾濱:哈爾濱工業大學,2019.
[4]李貴慶,胡雪晴,楊繼美.國內外高校健美操研究的知識圖譜分析[J].武漢體育學院學報,2015,49(2):84-89.
[5]陳琛.公共體育課健美操教學優化研究[J].體育科技文獻通報,2017(5):70-71.
[6]曹青.基于全民健身背景下的高校健美操教學優化策略分析[J].運動,2018(3):99-100.
Analysis of Calisthenics Teaching Optimization Strategy under Comprehensive Ability Literacy
LIU Jing
(Changzhi University, Changzhi 046000, Shanxi, China)
長治學院2022年校級教學改革創新項目:結果導向理論下的高校健美操能力素養體系與教育模式構建(項目編號JC202212)。
劉婧(1993—),講師,碩士,研究方向:體育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