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墻




[摘 要]微課題教學是課堂教學的組成部分,是促進學生深度學習的重要方法。文章以教科版高中物理教材中的問題、習題、教學知識點、發展空間等為背景,通過具體的案例說明微課題教學的重要意義,旨在幫助教師解決課堂教學中的重難點問題,培養學生解決物理問題的能力,提升學生的物理學科核心素養。
[關鍵詞]微課題教學;深度學習;案例研究
[中圖分類號]? ? G633.7? ? ? ? [文獻標識碼]? ? A? ? ? ? [文章編號]? ? 1674-6058(2023)23-0040-04
在高中物理教學中經常會出現這種情況,教師已經講過幾遍的問題,學生還是會做錯,所以教師和學生都會覺得很無奈。究其原因是學生對物理難點問題的理解不到位,缺乏對問題的深度探討,這遇到拓展題、變形題與生產生活相結合的情景題時就不能快速解決。因此在平時的物理教學中,教師可以針對有難度的問題、試題、知識點進行微課題教學,讓學生進行深度學習和探究,從而達到讓學生真正掌握相關知識的目的。本文以教科版高中物理選擇性必修第一冊第一章“動量與動量守恒定律”第五節“碰撞”為例進行分析,研究本節中的新課、習題講評課中的微課題教學案例,希望能夠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
一、微課題教學的內涵闡釋
這里所提出的微課題教學,是由教師在學科教學中,選取一個問題并把它轉化為課題,制訂課題探究方案,組織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通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解決所提出的問題的過程。
微課題內容本身是學科課堂教學的一部分,是學科課堂教學的一個環。微課題探究所用時間一般在10分鐘左右,最好不超過15分鐘,既能促使學生深度學習,又便于學生加深對難點知識的理解,還有助于教師完成一節課的教學。微課題可以是課本正文中的內容,也可以是從練習、思考題、發展空間、活動設計中選取出來的內容,甚至可以在課本外取材,但必須與本節課的教學內容緊密結合。微課題教學過程必須置于課堂教學的某個環節中。
二、微課題教學的注意事項
在課堂教學中,要想讓微課題教學發揮重要作用,必須要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一)內容的選取
微課題所選取的問題應針對這節課的重難點、關鍵點,不能把時間耗在一般問題上。選取了關鍵的內容就賦予了微課題教學的重大意義,從而實現微課題教學的價值。
(二)問題的選取
應注意把握好微課題所選取問題的大小和難易程度:若問題太大、太難就無法在10分鐘左右的時間內完成探究;若問題太小、太簡單則沒有探究價值,也不能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微課題的內容必須與本節課的教學內容緊密結合,這樣才有可能突破本節課的難點,實現本節課的教學目標,進而培養學生的物理學科核心素養。
(三)問題的分解
對提出的問題要進行恰當分解,分解出幾個小問題,這些小問題既要把握主問題的要點,也要便于學生在探究中把握主題。在此基礎上,教師可引導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分工合作,自主探究,逐個突破,從而解決整個問題。
(四)學習小組
根據微課題學習內容,學生小組的組成可控制為4~8人。如果班上統一分配了合作學習小組,任課教師可直接使用,也可根據教學需要適當調整。小組的成員最好是異質群體(男生、女生,成績差異),組內可設組長、記錄員。合作探究過程中,最好設一個主發言人(或主操作人),其他小組成員對主發言人的發言進行評價補充。當然,也可不設主發言人,由小組組長安排,人人圍繞討論的問題依次發言。小組長、記錄員、主發言人可以由教師指定,也可由小組成員推舉。如果一個課題有幾個討論環節,在后面的環節中小組長、記錄員、主發言人可以輪換。
三、微課題教學的實施
(一)主要流程
提出主問題→轉化為主課題→分解出幾個小問題→小組分工→設計探究過程→小組匯報
(二)設計探究過程
探究過程的設計是非常重要的,是微課題學習方案制訂的重點和難點。探究過程如下:先圍繞提出的幾個小問題進行,可以一個環節討論1~2個小問題,得出結論后再討論后面的小問題。一般討論小問題的過程可分出2~3個環節,當然,也可一次把幾個小問題討論完。但是教師要把握好分寸,如果一次討論的問題過多,學生就容易亂,難以形成共同意見,也難以得出結論。在討論環節中,不管是主發言人發言后其他成員評論,還是成員人人依次發言,最后都應在小組長的主持下得出小組對所討論的每個小問題的共同意見并記錄下來,不能各人發言后就算完結。一個環節完成后,就轉入下一個環節,討論另外的小問題,過程與前述相同。所有小問題討論完并得出討論意見后,小組要共同總結幾個小問題所得出的結論,并得出一個總的結論,來回答主問題。
(三)小組匯報
微課題教學的最后一個環節是小組匯報。匯報的方式如下:教師可抽1~2個組的代表匯報本組對各小問題的結論和最后總的結論,代表匯報后小組其他成員可以補充。其他小組可針對匯報小組的發言提問,再由匯報小組回答。教師也可用投影方式展示各小組的討論結論,然后請學生小組代表對自己小組的結論進行解釋,并對別的小組的意見發表評論。
如果采用小組代表發言的方式,由于時間限制,不一定每個小組都有機會派代表發言。未得到發言機會的小組,可以在評議發言小組意見的過程中闡述自己小組不同的觀點(相同的就不重復了)。這個環節要注意的是,教師要規定小組代表的發言一定要闡述小組最后形成的統一意見,而不是闡述自己的個人觀點。
進入活動流程后,教師應在各小組中進行巡視,維護紀律,督促各小組按微課題方案進行討論,為其提示思路,解答疑惑。
四、微課題教學的案例展示
案例一:“碰撞”新課教學中的微課題案例(如表1)
案例二:“碰撞”發展空間的微課題案例(如表2)
案例三:“碰撞”講評教學中的微課題案例(如表3)
五、微課題教學的總結反思
通過教科版高中物理選擇性必修第一冊第一章第五節“碰撞”教學中的微課題案例的展示,我們可以發現實施微課題教學是促進深度學習的重要途徑,但是在內容的選取、問題的選取、問題的分解等方面需要重點關注。物理教師可以在平時的新課教學、復習課教學、講評課教學中多多實施微課題教學,設計一些有助于突破難點、突出關鍵點內容的微課題,同時不斷優化微課題教學的各個環節,這樣通過問題引導學生層層剖析,可以讓學生對知識的理解由淺層學習轉化為深度學習,從而促進學生的物理思維發展,培養學生的物理學科核心素養。
[? ?參? ?考? ?文? ?獻? ?]
[1]? 劉銀奎.基于深度學習的微專題復習策略:以微專題“振動與波的圖象問題”教學為例[J].物理教學,2021(3):11-15.
[2]? 王金聚.從高考試題談動量定理和動量守恒定律的復習[J].中學教學參考,2021(32):35-37.
(責任編輯 易志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