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寶月,李晨,魏衡
(南陽市第二人民醫院 1 臨床藥學科,2 心血管內科,3 超聲科,河南 南陽 473000)
急性心肌梗死 (AMI) 是臨床上常見的心血管疾病,由冠狀動脈出現供血減少或者中斷引起心肌嚴重、 持續缺血所致,具有起病急、 發病率高、 預后差及死亡率高的特點。AMI 患者發病初期表現為劇烈而持久的胸骨后或心前區壓榨性疼痛,常伴煩躁不安、 出汗、 恐懼或瀕死感等癥狀,若未能及時進行有效的治療,會累及患者呼吸、 消化及心血管系統,危及患者生命[1-2]。現階段,臨床對于AMI 患者的治療方法包括手術治療和藥物治療。手術治療以經皮冠狀動脈介入術 (PCI) 為主,該手術能夠在短時間內有效控制病情,但大約有17.5%的AMI患者PCI 術后發展為心力衰竭,將增加1.5 倍死亡風險[3-4]。故臨床上常給予術后AMI 患者他汀類藥物治療,能減少血管粥樣硬化,但高劑量使用他汀類藥物效果不理想,仍需強化治療提高療效。沙庫巴曲纈沙坦鈉是近年用于改善患者心功能和舒張血管的一種新型藥物。鑒于此,本研究旨在探討沙庫巴曲纈沙坦鈉聯合阿托伐他汀對AMI 患者術后心功能和血液流變指標的影響,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按隨機數字表法將我院2021年3月至2023年2月收治的96 例AMI 患者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48 例。對照組28 例男性,20 例女性;年齡40 ~69 歲,平均 (54.15 ±7.02) 歲; 紐約心臟病協會心功能分級: Ⅱ級25 例,Ⅲ級12例,Ⅳ級11 例。觀察組25 例男性,23 例女性;年齡40 ~71歲,平均 (55.25 ± 7.63) 歲; 紐約心臟病協會心功能分級: Ⅱ級23 例,Ⅲ級13 例,Ⅳ級12 例。本研究獲我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兩組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入選標準 納入標準: ①符合 《急性冠脈綜合征急診快速診療指南》[5]中相關診斷標準; ②發病至入院時間在12 小時內; ③患者及家屬簽署同意書。排除標準: ①對本研究藥物過敏者; ②伴有其他臟器功能受損者; ③伴有癥狀性低血壓者;④妊娠、 哺乳期女性; ⑤伴有認知障礙等精神疾病,無法配合完成本研究者。
1.3 治療方法 兩組均給予常規治療,包括急診PCI 術后服用阿司匹林、 氯吡格雷抗血小板和低分子肝素抗凝,保持臥床靜養。對照組給予阿托伐他汀鈣片 [齊魯制藥有限公司,規格10 mg (按C33H35FN2O5計),國藥準字H20193143] 治療,1 片/次,1 次/d。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加用沙庫巴曲纈沙坦鈉(諾華新加坡制藥有限公司,規格0.1 g,國藥準字J20171054)治療,初始劑量為0.1 g/次,2 次/d。兩組均持續治療3 個月。
1.4 觀察指標 ①心功能指標。采用SIEMENS Healthineers ACUSON Sequoia 彩色多普勒超聲波診斷儀檢測患者治療前和治療3 個月后靜息狀態下的心功能指標,包括心排血量 (CO)、左心室射血分數 (LVEF)、 左心室舒張末期內徑 (LVEDD)。②血液流變指標。檢測全血低切黏度 (WLV)、 全血高切黏度(WHV)、 纖維蛋白原 (FIB) 和D 二聚體 (D-D)。
1.5 統計學分析 應用SPSS 22.0 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以±s 表示,采用t 檢驗; 計數資料以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心功能指標 與對照組相比,觀察組治療后的CO、 LVEF水平均較高,LVEDD 較低 (P<0.05)。見表1。
表1 兩組的心功能指標比較 (±s)

表1 兩組的心功能指標比較 (±s)
時間組別nCO (L/min) LVEF (%) LVEDD (mm)治療前 觀察組483.40±0.4738.39±2.2555.10±3.15對照組483.41±0.4538.57±2.3554.77±3.25 t 0.1070.2050.505 P 0.9150.8380.615治療后 觀察組483.93±0.5346.25±4.2140.85±3.45對照組483.70±0.6043.50±4.2842.95±3.51 t 1.9913.1742.956 P 0.0490.0020.004
2.2 血液流變指標 與對照組相比,觀察組治療后的WLV、WHV、 FIB、 D-D 水平均較低 (P<0.05)。見表2。
表2 兩組的血液流變指標比較 (±s)

表2 兩組的血液流變指標比較 (±s)
D-D(mg/L)治療前 觀察組 48 14.28±1.51 6.50±1.05 6.22±1.62 1.35±0.40對照組 48 14.05±1.66 6.35±0.97 6.25±1.54 1.32±0.31 t 0.7100.7270.0930.411 P 0.4790.4690.9260.682治療后 觀察組 48 9.70±1.25 5.11±0.78 3.05±0.82 0.39±0.15對照組 48 10.55±1.05 5.72±0.63 3.81±0.98 0.53±0.20 t 3.6074.2154.1213.880 P 0.0010.0000.0000.000時間組別nWLV(mPa/s)WHV(mPa/s)FIB(g/L)
AMI 作為常見的心血管疾病,其病因在于冠狀動脈出現持續性或急性缺血缺氧而致心肌壞死。目前,PCI 是治療AMI 的有效手段,該方法通過疏通梗死的冠狀動脈,恢復冠狀動脈供血及供氧,以達到減少梗死面積、 恢復局部血液供給及控制病情的目的[6-7]。但仍有部分AMI 患者術后無法再灌注,出現無復流現象。阿托伐他汀鈣為AMI 患者的常用藥物,通過選擇性抑制羥甲基戊二酰輔酶A 還原酶的作用以穩定斑塊、 降低血脂、 改善血管內皮功能,具有較強的抗血小板聚集等作用[8]。但對于AMI 患者,阿托伐他汀鈣需長時間服藥,且較高劑量的阿托伐他汀鈣會與血漿蛋白結合,導致機體清除該藥物的難度較高,影響治療的進一步進行[9]。故臨床選擇一種安全性高、療效確切的治療方法對改善患者病情等尤為重要。
本研究結果顯示,與對照組相比,觀察組治療后的CO、LVEF 水平均較高,LVEDD、 WLV、 WHV、 FIB、 D-D 水平均較低 (P<0.05),表明沙庫巴曲纈沙坦鈉聯合阿托伐他汀治療AMI 有助于患者的心功能恢復,利于改善血液流變指標。究其原因,沙庫巴曲纈沙坦鈉含有腦啡肽酶抑制劑和血管緊張素受體拮抗劑,參與多條與心室、 心肌重構相關通路的調節。該藥作用于機體可以抑制炎癥分泌、 左心室擴張,防止心室重構,改善心功能。此外,沙庫巴曲纈沙坦鈉還可抑制腎素-血管緊張素-醛固酮系統,減少去甲腎上腺素的釋放、 水鈉潴留及醛固酮分泌,有效發揮延緩心衰進展的作用[10],從而提升治療效果,加快術后恢復。
綜上所述,沙庫巴曲纈沙坦鈉聯合阿托伐他汀治療AMI 患者有利于促進術后心肌細胞的修復,提高心功能,改善血液流變指標,值得臨床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