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彩萍,冉華中
(周口市中心醫院心血管內二科,河南 周口 466000)
臨床上往往將室性心律失常作為一種心源性猝死的獨立危險因素,而頑固性室性心律失常是發生率較高的心率失常類型之一,指在行2 ~3 種藥物聯合治療后患者心律失常癥狀改善不顯著甚至惡化[1]。有研究[2]顯示,合并器質性心臟病史的患者更容易發生頑固性室性心率失常,同時也是存在較高猝死風險的人群。現階段臨床針對頑固性室性心律失常多以口服抗心率失常藥物為主要治療方式,其中胺碘酮是常用藥物之一,但是在藥物治療期間副作用較大。有研究[3]顯示,比索洛爾聯合胺碘酮治療頑固性室性心律失常患者能夠緩解藥物毒副作用,改善臨床治療效果。鑒于此,本研究探討比索洛爾聯合胺碘酮對頑固性室性心律失?;颊甙Y狀改善及不良反應的影響。
1.1 臨床資料 納入2019年1月至2022年12月我院確診并接受治療的頑固性室性心律失?;颊?00 例,隨機將其分為兩組。觀察組 (n =50) 男性29 例,女性21 例;年齡28 ~71 歲,平均 (49.51 ± 6.46) 歲。對照組 (n =50) 男性28 例,女性22 例;年齡29 ~70 歲,平均 (50.17 ± 6.51) 歲。兩組的基線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P>0.05),有可比性。
1.2 入選標準 納入標準: ①癥狀體征與頑固性室性心律失常相符,經心電圖和動態心電圖檢查明確臨床診斷; ②有多種抗心律失常藥物治療史,均未取得理想治療效果; ③未合并惡性腫瘤病史或重要臟器功能障礙病史; ④依從性高,認知無異常,自愿參與并簽署同意書。排除標準: ①存在電解質嚴重紊亂情況; ②存在Q-T 間期延長綜合征; ③存在精神疾病史或家族精神疾病史; ④神經系統異常; ⑤存在本研究藥物禁忌證; ⑥依從性差,無法配合完成研究。
1.3 治療方法 所有患者入院后首先對其合并癥進行常規規范化治療。在此基礎上對照組給予胺碘酮片 (國藥準字號:H11020014; 廠家: 華潤紫竹藥業有限公司; 規格: 0.2 g) 治療,口服給藥,3 次/日,每次0.2 g,連續用藥7 天,其后每日給藥2 次,每次0.2 g,再連續用藥7 天,改為每日1 次,每次0.2 g。觀察組給予胺碘酮聯合比索洛爾治療,胺碘酮用藥方式與對照組相同,比索洛爾 (國藥準字號: H10970082; 廠家:北京華素制藥股份有限公司; 規格: 5 mg) 口服給藥,每日1次,每次5 mg,可根據患者實際情況及病情酌情增加藥量,但每次最大藥量不超過10 mg。兩組患者均持續用藥30 天。
1.4 觀察指標 ①治療效果[4]。顯效: 藥物治療后患者心慌、乏力等臨床癥狀顯著改善,室性期前收縮數減少在90%及以上;有效: 經藥物治療后患者心慌、 乏力等臨床癥狀有所改善,室性期前收縮數減少在50% ~89%之間; 無效: 經藥物治療后患者臨床癥狀表現無改善甚至加重,室性期前收縮數減少在50%以下??傆行? (有效例數+ 顯效例數) /總例數× 100%。②統計治療前后的心電圖檢查結果,包括室性前期收縮數、 短陣室速數。③藥物治療期間不良反應 (心動過緩、 頭暈、 惡心嘔吐、 嗜睡、 食欲不振、 血壓下降等) 發生率。
1.5 統計學方法 使用SPSS 21.0 統計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以±s 表示,采用t 檢驗; 計數資料以n (%) 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的治療效果比較 觀察組的治療總有效率為98.0%,高于對照組的86.0% (P<0.05)。見表1。

表1 兩組的治療效果比較 [n (%)]
2.2 兩組治療前后的心電圖指標比較 治療后,觀察組的室性前期收縮數、 短陣室速數均少于對照組 (P<0.05)。見表2。
表2 兩組治療前后的心電圖指標比較 (±s)

表2 兩組治療前后的心電圖指標比較 (±s)
組別n室性前期收縮數 (個/24h)短陣室速數 (次/24h)治療前治療后治療前治療后觀察組 50 6819.33±150.46 3717.19±55.68 7.19±3.75 1.29±0.76對照組 50 6820.45±150.49 3915.68±75.84 7.25±3.81 4.38±1.35 t 值0.03714.9180.07914.104 P 值0.9700.0000.9370.000
2.3 兩組的藥物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 觀察組的藥物不良反應發生率為8.0%,低于對照組的24.0% (P<0.05)。見表3。
臨床上頑固性室性心律失常屬于常見疾病,該病癥是導致患者猝死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在確診后應及時采取有效治療措施,以改善患者的臨床癥狀[5]。目前臨床對于頑固性室性心律失?;颊叨嗖捎蒙漕l消融、 心臟復律除顫等非藥物治療手段,同時配合抗心律失常藥物。但非藥物治療耗時長、 費用高,且適應證范圍小,因此,在該病癥的臨床治療中提高用藥方案的合理性與安全性是關鍵。有研究[6]表明,頑固性室性心律失常多合并血流動力學障礙,降低患者生活質量,增加心力衰竭發生風險,甚至對患者生命安全造成嚴重威脅,因此,應及時予以維持竇性心律、 轉復心律藥物治療。胺碘酮是常用于頑固性室性心律失常治療的藥物,其效果與甲狀腺素相似,可通過阻滯鉀元素運輸通道方式,對心肌復極過程起到抑制作用,能夠有效延長動作電位時程[7]。同時,胺碘酮還具有增加鈣、 鈉通道阻滯能力的作用,實現非競爭性阻斷β 受體和α 受體等的結合,進而能夠對竇房結和浦肯野纖維的自律性起到降低作用,減慢傳導速度,提升各種折返現象終止作用。但胺碘酮單一用藥總體治療效果不甚理想。比索洛爾是β 受體阻滯劑,能夠選擇性作用于心臟β1 受體,起到減弱心肌收縮能力、減慢心率等作用,與胺碘酮聯合應用能夠協同增強抗心律失常、 保護心臟的作用。
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的治療總有效率和治療后的心電圖指標均優于對照組 (P<0.05),提示與胺碘酮單一治療相比,比索洛爾聯合胺碘酮有助于提高臨床療效,改善患者心功能,這可能是由于二者聯合用藥可以發揮協同作用。另外,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的不良反應發生率低于對照組 (P<0.05),提示比索洛爾聯合胺碘酮用藥具有較高的安全性。胺碘酮進入機體后被吸收的速度較慢,且半衰期長,因此在用藥后患者發生肺組織纖維化、 房室傳導阻滯等不良反應風險較大。比索洛爾在β1 腎上腺素阻滯方面具有明確效果,其進入機體后作用時間大于2 h,且毒性低,具有較高的安全性。
綜上,比索洛爾聯合胺碘酮治療頑固性室性心律失常能夠顯著改善患者的心功能,提高治療效果,減少藥物不良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