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靜,王璐
(南陽醫學高等專科學校第一附屬醫院兒科,河南 南陽 473000)
咳嗽變異性哮喘 (CVA) 是以慢性咳嗽 (>8 周) 為主要表現的呼吸疾病,其不伴喘息、 胸悶等哮喘典型癥狀[1]。兒童時期由于肺部尚未發育完善,且自身免疫力較低,為CVA 的高發人群,CVA 患兒若未接受規范化治療,30% ~40%可進展為典型哮喘,對其生長發育產生嚴重的干擾[2]。CVA 患兒治療時,由于年齡較小,加上住院期間對于陌生環境的恐懼,易出現哭鬧、 不配合等現象,影響治療進程。在治療的同時配合有效的護理措施對提升患兒依從性,提高治療效果具有積極作用。隨著傳統中醫學的發展,中醫理論在哮喘的治療及護理中取得較好的效果[3]。中醫辨證施護是在中醫辨證理論指導下針對疾病的證型實施護理干預的方式,具有針對性強、 干預措施全面的優勢。基于此,本研究將基于辨證施護理論的護理干預用于CVA 患兒,觀察其應用效果。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21年3月至2023年2月我院收治的90例CVA 患兒為對象。納入標準: ①符合CVA 診斷標準; ②年齡2 ~7 歲; ③患兒家屬知情同意。排除標準: ①合并支氣管哮喘、 肺炎、 氣管異物者; ②患有嚴重臟器功能障礙者; ③近期服用止咳平喘類藥物者; ④合并先天性疾病者。按照抽簽法隨機分為兩組各45 例。觀察組年齡2 ~7 (4.61 ± 1.08) 歲,男25 例、 女20 例,病程 (2.15 ± 0.64) 個月。對照組年齡2 ~7 (4.55 ± 1.02) 歲,男23 例、 女22 例,病程 (2.24 ± 0.70)個月。兩組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P>0.05)。
1.2 干預方法 入組患兒均接受對癥治療,如祛痰、 解痙、 抗感染及吸氧等,囑咐家屬在日常生活中避免患兒接觸過敏原。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如監測患兒體征,出現不良反應及時報告醫師; 采用童趣化語言與患兒溝通,鼓勵患兒配合治療,并安撫家屬; 向家屬講解疾病的發病機制及治療方式,獲得家屬的理解及支持。觀察組采用基于辨證施護理論的護理干預: ①情志護理。患兒由于年齡較小,住院治療期間易出現哭鬧、 煩躁、 恐懼等情緒,護士應密切關注患兒情緒變化,護理期間采用親切、 溫和的語言和動作,防止引起患兒情緒的波動; 可通過做游戲等方式轉移患兒注意力,減輕患兒不良情緒; 護理工作中增加情志相勝法,針對性地增強患兒的意志力,為患兒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念,進而更好地調節患兒的情緒; 通過正念引導及積極暗示等方式減輕患兒及家屬的心理負擔。②飲食干預。飲食與CVA 發作關系密切,指導患兒多食用清肺化痰類果蔬,如蘿卜、 雪梨等; 食用增強支氣管抗過敏能力的食物,如豆腐、 牛奶、 棒子骨等富含鈣物質的食物; 中醫證型為脾腎陰虛者應多食用補益肺腎類食物,如栗子、 雪梨、 冰糖等; 脾腎陽虛者應多食用益氣健脾類食物,如小米、 山藥、 薏米等; 對于熱性哮喘者禁食辛辣食物。③中醫推拿及穴位貼敷。推拿時依次推胸腹部、 腰背部、 脊柱及兩側,后推肺俞、 膈俞; 穴位貼敷藥方為白芥子、 延胡索、 麻黃、 甘遂、 細辛,研成粉末,加入凡士林調成糊狀,貼敷在雙側肺俞、 腎俞、 大椎穴,每次貼1 ~2 h,每隔1 d 貼1 次。
1.3 觀察指標 統計癥狀改善情況 (陣發嗆咳、 痰黏難咳、 手足心熱、 夜臥不安、 大便秘結)。采集清晨空腹靜脈血,以酶聯免疫法檢測白介素-6 (IL-6)、 C 反應蛋白 (CRP)、 腫瘤壞死因子-α (TNF-α) 水平。采用兒童肺功能儀檢測用力肺活量(FVC)、 第一秒用力呼氣容積 (FEV1)、 最大呼氣流量 (PEF)。
1.4 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 23.0 處理數據。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 檢驗; 計數資料以n (%) 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的臨床癥狀比較 干預后,觀察組的各項臨床癥狀比例均低于對照組 (P<0.05)。見表1。

表1 兩組的臨床癥狀比較 [n (%)]
2.2 兩組的炎性因子水平比較 干預后,觀察組的IL-6、 CRP、TNF-α 水平均低于對照組 (P<0.05)。見表2。
表2 兩組的炎性因子水平比較 (±s)

表2 兩組的炎性因子水平比較 (±s)
時間組別nIL-6 (pg/L) CRP (mg/L) TNF-α (pg/L)干預前 觀察組 45 82.53±18.45 27.72±24.0875.16±13.27對照組 45 81.52±18.62 28.45±25.0376.72±14.02 t 0.2590.1410.542 P 0.7970.8880.589干預后 觀察組 4529.35±4.296.72±1.0224.26±8.01對照組 4545.30±8.0212.49±2.5150.17±10.42 t 11.76414.28613.225 P<0.001<0.001<0.001
2.3 兩組的肺功能指標比較 干預后,觀察組的FVC、 FEV1、PEF 水平均高于對照組 (P<0.05)。見表3。
表3 兩組的肺功能指標比較 (±s)

表3 兩組的肺功能指標比較 (±s)
組別 nFVC (L)干預前 干預后 干預前 干預后 干預前 干預后觀察組 45 2.56±0.51 3.88±0.78 1.29±0.35 2.15±0.37 2.19±0.85 2.99±0.51對照組 45 2.60±0.46 3.10±0.82 1.30±0.41 1.67±0.53 2.23±0.93 2.61±0.47 t0.3914.6230.1244.9820.2133.676 P0.697<0.0010.901<0.0010.832<0.001 FVE1 (L)PEF (L/min)
哮喘作為常見的呼吸系統疾病,隨著環境污染加重,發病人數不斷增多。研究[4]表明,哮喘存在典型的家族聚集現象,多發于幼年時期,若病情控制不佳,可致哮喘急性發作、 呼吸道阻塞等,甚至可危及患兒生命。CVA 為哮喘的特殊類型,其發病機制主要為嗜酸性粒細胞、 肥大細胞、 中性粒細胞等參與的氣道慢性炎性反應; 此外,IL-6、 CRP 等炎性因子同樣參與氣道炎性反應過程。中醫認為CVA 的病機為陰虛內熱,主要表現為咽癢、 陣發性咳嗽、 舌苔白等[5]。此前西醫主要采用糖皮質激素及β 受體激動劑等藥物治療CVA,短期療效較好,但患者的氣道炎性細胞持續存在,對于氣道高反應性緩解效果較差。CVA 患兒在治療期間由于病情控制不佳,可產生對治療的抵觸,不利于患兒病情的控制。
本研究將基于中醫辨證施護的護理干預用于CVA 患兒,結果顯示,觀察組干預后的各項臨床癥狀比例均低于對照組,提示基于中醫辨證施護的護理干預可更好地控制患兒的癥狀。分析原因為,基于中醫辨證施護的護理中采用情志護理可減輕患兒的負性情緒; 利用健康教育提高家屬對疾病的認知,在日常生活中減少過敏物質的接觸,同時監督患兒接受規范治療,更好地控制患兒癥狀; 此外,根據患兒證型給予飲食指導,同樣有利于患兒疾病的轉歸[6]。CVA 患兒體內存在氣道重構及高反應性,可引起患兒通氣功能障礙,檢測患兒炎性因子及肺功能有助于評估患兒的呼吸系統生理功能及氣道炎性反應程度。本研究結果顯示,干預后,觀察組的炎性因子水平均低于對照組,肺功能指標水平均高于對照組,提示基于辨證施護的護理干預可抑制炎性因子的釋放,改善患兒的肺功能。辨證施護可針對患兒的證型及癥狀進行針對性的干預,減輕臨床癥狀; 情志護理可消除患兒的緊張、 恐懼等情緒,使其積極配合治療;中醫推拿及穴位貼敷等干預手段可調節肺腎臟腑機能,發揮標本兼治的效果,減輕機體的炎性反應,改善肺功能。
綜上所述,基于辨證施護理論的護理干預可改善CVA 患兒的臨床癥狀,抑制炎性因子的表達,改善患兒的肺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