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璐,王瑩,劉琳琳
(河南省鄭州市第七人民醫院綜合ICU,河南 鄭州 450016)
氣管切開是一種常見的醫療技術,廣泛應用于需要機械通氣或氣道管理的患者中。氣管切開可以提供穩定的通氣支持,并確保氣道的通暢,但同時也伴隨著一系列的并發癥風險,包括氣道感染、 管道脫位、 呼吸道分泌物潴留等[1-2]。因此,對氣管切開患者進行有效的管道護理至關重要。傳統的管道護理往往是基于經驗和觀察的,缺乏系統性的評估和量化的指導。隨著醫學技術的進步和護理研究的發展,越來越多的研究[3-4]表明,基于量化評估策略的管道護理可以提供更準確、 個體化的護理方案,有效降低并發癥風險,提高患者的護理質量和安全性。在氣管切開患者中,管道護理的目標是維持氣道通暢、減少感染風險、 促進呼吸道分泌物的排出、 保持良好的氧合和通氣狀態[5-6]。通過基于量化評估策略的管道護理,護士可以及時發現和處理患者呼吸道問題,減少并發癥的發生,改善患者的呼吸功能和生活質量。基于此,本研究探討基于量化評估策略的管道護理在氣管切開患者中的應用效果,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鄭州市第七人民醫院2022年1月至2023年4月收治的104 例氣管切開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將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對照組給予常規管道護理干預,觀察組給予基于量化評估策略的管道護理干預。觀察組52 例,男性25 例、 女性27 例,平均年齡 (51.42 ±3.72) 歲; 對照組52 例,男性26 例、 女性26 例,平均年齡(51.381 ± 3.42) 歲。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由我院倫理委員會審核批準。
1.2 入選標準 納入標準:年齡在18 歲及以上的氣管切開患者; 完成氣管切開手術并接受機械通氣的患者; 能夠配合研究過程并簽署知情同意書的患者。排除標準: 合并嚴重心腦血管疾病,合并嚴重的肺部感染,有嚴重的出血傾向或凝血功能異常,有嚴重的認知功能障礙或精神疾病。
1.3 護理方法 對照組給予常規管道護理干預,主要為觀察病情、 監測生命體征、 保證呼吸道通暢、 加強呼吸道護理等,嚴格落實無菌操作。觀察組給予基于量化評估策略的管道護理干預,具體方法: ①定期評估: 使用標準化的評估工具對患者進行定期評估,包括氣道通暢度、 呼吸頻率、 呼吸深度、 呼吸音、 氣道分泌物等方面。②氣道管理: 定期清潔氣道,包括吸痰和氣管內吸引,并及時處理氣道分泌物。③管道護理: 定期更換氣管切開管,確保管道通暢,減少感染風險。④皮膚護理: 保持氣管切開部位的清潔和干燥,避免皮膚損傷和感染。⑤護理教育: 向患者和家屬提供有關氣管切開護理的教育,包括正確的氣道清潔技巧和預防感染的知識。
1.4 觀察指標 ①機械通氣時間、 ICU 住院時間、 總住院時間。②血氣指標: 護理前后的PaO2(動脈血氧分壓) 和PaCO2(二氧化碳分壓)。③并發癥,包括氣管狹窄、 誤吸、 呼吸道感染、肺炎等。
1.5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4.0 統計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以±s 表示,采用t 檢驗; 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機械通氣時間、 ICU 住院時間和總住院時間 觀察組的機械通氣時間、 ICU 住院時間、 總住院時間均明顯短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P<0.05)。見表1。
表1 兩組的機械通氣時間、 ICU 住院時間和總住院時間比較(±s,d)

表1 兩組的機械通氣時間、 ICU 住院時間和總住院時間比較(±s,d)
組別n機械通氣時間 ICU 住院時間總住院時間觀察組5210.21±3.2113.52±3.5218.23±4.35對照組5212.24±3.5215.23±4.1221.24±4.56 t 3.3012.4443.700 P 0.0010.016<0.01
2.2 PaO2和PaCO2護理前,兩組患者的PaO2和PaCO2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P>0.05); 護理后,觀察組的PaO2明顯高于對照組,PaCO2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P<0.05)。見表2。
表2 兩組護理前后的PaO2 和PaCO2 比較 (±s,mmHg)

表2 兩組護理前后的PaO2 和PaCO2 比較 (±s,mmHg)
2.3 并發癥 觀察組的并發癥發生率為3.85%,明顯低于對照組的15.38%,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P<0.05)。見表3。

表3 兩組的并發癥比較 [n (%)]
氣管切開是一種常見的臨床操作,用于確保氣道通暢,維持患者的呼吸功能。然而,氣管切開患者在手術后需要接受長期的機械通氣支持,面臨著許多并發癥和護理挑戰。針對氣管切開患者的管道護理顯得尤為重要,氣管切開后的氣道是一個直接通往肺部的通道,需要進行有效的護理來防止感染和并發癥的發生[7-8]。管道護理包括管道的清潔和更換、 定期吸痰、合理的氣道濕化和氣道管理等,這些護理措施有助于保持氣道通暢、 預防呼吸道感染、 促進氧合和二氧化碳排出,從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和康復效果。
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的機械通氣時間、 ICU 住院時間、總住院時間均明顯短于對照組 (P<0.05),護理后的PaO2明顯高于對照組、 PaCO2明顯低于對照組 (P<0.05),表明基于量化評估策略的管道護理能夠有效改善氣管切開患者的氧合和二氧化碳排出功能,提高患者的呼吸狀況。此外,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的氣管狹窄、 誤吸、 呼吸道感染、 肺炎等并發癥發生率僅為3.85%,明顯低于對照組的15.38% (P<0.05),表明基于量化評估策略的管道護理能夠有效降低氣管切開患者的并發癥風險,減少患者并發癥的發生,提高治療的安全性。
綜上所述,基于量化評估策略的管道護理在氣管切開患者中具有顯著的應用效果,可縮短機械通氣時間、 ICU 住院時間和總住院時間,改善患者的血氣指標,降低并發癥發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