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璐,張倩
(駐馬店市中心醫院婦女兒童醫院腫瘤婦科,河南 駐馬店 463000)
子宮肌瘤為女性常見的良性腫瘤,陰道流血、 下腹疼痛等為該病的主要表現[1]。目前子宮肌瘤的發病率逐年升高,對女性的身體健康造成較大的影響。手術為治療該病的有效手段,然而術后可因患者自我護理能力較差出現多種并發癥,不利于術后恢復。因此,需采取有效的護理干預。支持性護理是在患者治療期間為其提供照顧及訓練,然而單純支持性護理易使患者處于被動接受的狀態,不利于發揮患者的主動性[2]。奧瑞姆(Orem) 自護模式是一種針對患者自護能力的護理模式,要求患者參與診治全過程,激發患者護理期間的主動性,通過護士的指導,提高患者的自護能力[3]。本研究將Orem 自護模式聯合支持性護理用于子宮肌瘤術后患者,觀察其應用效果。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21年5月至2023年4月我院收治的82例子宮肌瘤患者為對象。納入標準: ①經病理檢查確診; ②接受手術治療; ③具備正常的理解及溝通能力。排除標準: ①自理能力差; ②存在凝血功能障礙; ③合并惡性腫瘤; ④既往患有精神系統或心理障礙疾病。按照抽簽法隨機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各41 例。觀察組年齡30 ~54 (39.76 ± 4.89) 歲,體質量指數 (22.76 ± 2.46) kg/m2,受教育年限 (12.76 ± 1.84)年。對照組年齡32 ~55 (41.02 ± 5.24) 歲,體質量指數 (22.43 ±2.60) kg/m2,受教育年限 (12.54 ± 1.91)年。兩組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P>0.05)。
1.2 術后護理方法
1.2.1 對照組 對照組采用支持性護理: ①生理方面,指導患者進行深呼吸,保持大腦氧充足,減慢心率,保持情緒穩定。②心理方面,護士通過與患者進行交流,了解患者的性格、 家庭背景、 教育背景等,耐心傾聽患者訴說,與其建立信任關系,充分尊重患者,了解其需求并盡量滿足。③飲食方面,多數患者由于疾病影響可發生食欲下降,易出現營養狀況不佳,醫護人員應根據患者的病情及恢復情況指導患者合理飲食,攝入營養成分高、 易消化的食物。④藥物方面,遵醫囑用藥,向患者講解藥物不良反應,用藥后監測患者生命體征,發現異常及時報告醫師。⑤運動方面,待病情穩定后,鼓勵患者早期下床活動,循序漸進,進行散步、 慢跑等運動,運動量根據病情制定。⑥家庭方面,向家屬介紹患者病情,引導家屬參與護理活動,營造良好的家庭氛圍,避免家庭成員爭吵影響患者的情緒。
1.2.2 觀察組 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聯合Orem 自護模式護理干預: ①評估,對患者的自護知識及技能進行評估,了解患者的心態、 病情、 自理能力等。②根據評估結果及患者的需求,采用Orem 自護模式的三種護理系統 (全補償、 部分補償、 支持教育) 實施自護護理干預。a.全補償護理系統。針對人群為對疾病知識缺乏的患者、 家屬,護士對其進行全面的疾病知識講解及健康宣教,以圖畫、 文字、 視頻等方式幫助患者了解疾病及治療知識,同時予以家屬相關的護理宣教,盡量滿足患者的自護需求,告知患者用藥方式及相關的不良反應,指導患者家屬合理搭配飲食,保證患者及家屬掌握自護技能,護士通過提問等方式了解患者及家屬的技能掌握情況。b.部分補償系統。針對人群為對疾病知識存在一定了解者,護士通過多種形式進行疾病講解,教會患者自主鍛煉,通過鍛煉調節心態,減少負性情緒的出現。c.支持教育系統。患者經學習后掌握部分自理活動,自護能力提高,此時指導家屬多陪伴患者,盡量滿足患者的合理需求,鼓勵患者進行自主學習、 運動,積極參與社交活動。③出院后進行隨訪,及時解答患者的疑問。
1.3 觀察指標 采用自我護理能力量表 (ESCA)[4]評估患者的自護能力,包括4 個維度,分值越高則自護能力越強。采用焦慮自評量表 (SAS)[5]、 抑郁自評量表 (SDS)[6]評估患者的負性情緒,分值越高則焦慮、 抑郁情緒越嚴重。
1.4 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 23.0 統計軟件處理數據。計數資料以n (%) 表示,采用χ2檢驗; 計量資料以±s 表示,采用t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的自護能力比較 干預后,觀察組的ESCA 各維度評分均高于對照組 (P<0.05)。見表1。
表1 兩組的ESCA 評分比較 (±s,分)

表1 兩組的ESCA 評分比較 (±s,分)
2.2 兩組的負性情緒比較 干預后,觀察組的SAS、 SDS 評分均低于對照組 (P<0.05)。見表2。
表2 兩組的負性情緒評分比較 (±s,分)

表2 兩組的負性情緒評分比較 (±s,分)
子宮肌瘤是女性常見的良性腫瘤,發病年齡趨于年輕化,對患者的身心健康產生嚴重危害[7]。手術為目前治療子宮肌瘤的主要手段,通過去除病灶可有效改善患者癥狀,改善其預后轉歸。然而手術治療可對患者的生理及心理產生較大的影響,加之因術后不適而繼發多種負性情緒,導致患者護理依從性降低,影響術后恢復。研究[8]表明,為患者提供有效的護理干預,提高患者的自護能力可增強其配合度,利于疾病康復。
支持性護理是通過對患者的生理、 心理、 飲食、 運動等進行全面的干預,護士與患者進行溝通時,充分尊重患者,與其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通過評估患者的心態、 病情制定對應的護理方案,減輕患者的負性情緒,促進患者恢復。然而支持性護理在干預期間患者為被動接受方,其自主參與感較低,不利于發揮患者的主觀能動性。Orem 自護模式為結合實踐經驗及多學科理論的觀點融合而來的護理理論,護士根據患者自身的不足進行補償,以滿足患者的自護需求,該理論主要詮釋人、環境、 健康之間的關系。Orem 自護理論認為人具有學習能力,患者可通過自主的學習滿足自護需求,可充分調動患者的主觀能動性。Orem 自護模式通過完全補償、 部分補償及支持教育系統滿足患者的治療需求,護士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選取合適的系統,為患者提供護理[9]。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干預后的ESCA 各維度評分均高于對照組,提示Orem 自護模式聯合支持性護理可提高患者的自護能力。分析原因為,Orem 自護模式強調患者的自我護理能力,通過學習自我照顧,可增強患者的自護能力,而單純的支持性護理對自我護理的關注度較低,因而對照組患者的自護能力低于觀察組。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干預后的SAS、 SDS 評分均低于對照組,提示觀察組的護理模式可緩解患者的負性情緒。分析原因為,Orem 自護模式聯合支持性護理注重與患者面對面的交流,增強患者對醫護人員的信任,幫助患者疏導負性情緒,維持良好的心態。
綜上所述,Orem 自護模式聯合支持性護理可提高子宮肌瘤術后患者的自護能力,緩解其負性情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