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書杰,暢寧,鄧俊森
[河南省洛陽正骨醫院/河南省骨科醫院骨盆髖臼科(創傷外科),河南 鄭州 450016]
腕部尺神經損傷是骨科常見的損傷性疾病,常表現為小指感覺消失、 手部精細活動受限、 手內肌萎縮,嚴重影響患者的日常生活[1]。目前臨床上常用手術治療該病,神經外膜吻合術、 神經束膜吻合術是主要術式[2]。其中神經外膜吻合術雖然能保障神經干內部結構完整,但是無法進行神經功能束對位縫合,影響術后恢復; 神經束膜吻合術彌補了神經外膜吻合術的缺陷,患者術后往往恢復較快,但是存在對操作者技術要求較高、 需要精良手術設備等缺點[3]。鑒于此,本研究觀察神經束膜吻合術治療腕部尺神經損傷的效果,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20年3月至2022年3月我院收治的104 例腕部尺神經損傷患者。納入標準: ①腕部受傷,且經肌電圖檢測確診尺神經損傷者; ②受損神經支配區域的感覺均消失或減弱者; ③符合行神經外膜吻合術、 神經束膜吻合術指征者; ④知曉同意本研究者。排除標準: ①醫護人員難以與其溝通者; ②尺神經缺損者; ③哺乳期或妊娠期女性; ④凝血障礙者。將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 (52 例) 和觀察組 (52 例)。對照組男25 例,女27 例;年齡22 ~49 (36.03 ± 6.74) 歲,病程1 ~5 (3.02 ± 0.75) h; 左側14 例,右側38 例; 受傷原因:切割傷31 例,壓砸傷15 例,機器絞傷6 例。觀察組男26 例,女26 例;年齡22 ~50 (36.11 ± 6.78) 歲,病程1 ~5 (3.04 ±0.75) h; 左側15 例,右側37 例; 受傷原因: 切割傷30 例,壓砸傷15 例,機器絞傷7 例。兩組的一般資料均衡可比 (P>0.05)。本研究獲得我院倫理委員會批準。
1.2 治療方法 兩組均取仰臥位進行臂叢阻滯麻醉后,患肢外展于手術桌上。觀察組應用神經束膜吻合術治療: 先在受損尺神經近心端進行止血,在顯微鏡4 倍視野下進行修剪、 分離神經斷端外膜; 待正常神經乳頭出現后,環形切除斷端神經外膜,然后區分尺神經、 近端神經束、 遠端神經束; 待神經束無張力后,用無創縫合線分別對神經束進行吻合,并確保神經束精確對位; 若患者存在肌腱組織或動脈損傷則予以對應修復處理。對照組應用神經外膜吻合術治療: 修剪、 分離神經斷端外膜后,依據尺神經周圍血管分布,待神經束無張力后采用無創縫合線對神經外膜進行環形吻合。兩組術后均用石膏固定上肢6 周。
1.3 觀察指標 ①治療效果: 治療后依據 《中華醫學會手外科學會上肢部分功能評定試用標準》[4]進行評定,肌力恢復共6 級,M0 ~M5; 感覺恢復共5 級,S0 ~S5。其中肌力恢復為M4、 M5,感覺恢復為S4 判定為優; 肌力恢復為M3,感覺恢復為S3 判定為良; 肌力恢復為M2,感覺恢復為S2 判定為可;肌力恢復為M1、 M0,感覺恢復為S1、 S0 判定為差。②尺神經傳導速度和復合肌肉動作電位波幅: 采用歐姆龍NC-STAT DPNCHECK 型神經傳導速度測量儀測試兩組術前及術后3、 6、12 個月的尺神經傳導速度,采用丹麥維迪公司生產的KeypointⅣ肌電圖儀測試兩組術前及術后3、 6、 12 個月的復合肌肉動作電位波幅。
1.4 統計學分析 運用SPSS 22.0 統計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s) 采用t 檢驗,計數資料 [n (%)] 采用χ2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的治療效果比較 觀察組的優良率為96.15%,顯著高于對照組的76.92% (P<0.05)。見表1。

表1 兩組的治療效果比較 [n (%)]
2.2 尺神經傳導速度和復合肌肉動作電位波幅比較 兩組術前的尺神經傳導速度和復合肌肉動作電位波幅相近 (P>0.05);術后3、 6、 12 個月,兩組的尺神經傳導速度和復合肌肉動作電位波幅均顯著高于術前,且觀察組均顯著高于對照組 (P<0.05)。見表2、 表3。
表2 兩組的尺神經傳導速度比較 (±s,m/s)

表2 兩組的尺神經傳導速度比較 (±s,m/s)
注: 與同組術前相比,*P <0.05。
組別n術前術后3 個月 術后6 個月 術后12 個月觀察組對照組t 值P 值0.8430.0000.0000.000 524.31±1.02 15.37±4.11* 25.09±5.83* 50.61±8.03*524.35±1.04 11.27±3.58* 17.02±4.96* 39.58±6.19*0.1985.4247.6037.845
表3 兩組的復合肌肉動作電位波幅比較 (±s,mV)

表3 兩組的復合肌肉動作電位波幅比較 (±s,mV)
注: 與同組術前相比,*P <0.05。
組別n術前術后3 個月 術后6 個月 術后12 個月觀察組對照組t 值P 值0.4990.0000.0000.000 52 0.29±0.07 0.94±0.21*1.80±0.51*2.38±0.64*52 0.30±0.08 0.63±0.18*1.17±0.39*1.83±0.55*0.6783.6507.0764.700
腕部尺神經損傷多是由切割傷造成的,若得不到有效治療,極易發生手部肌肉萎縮,導致手部畸形,影響手部精細動作[5]。目前臨床上常應用神經外膜吻合術治療該病,雖然具有手術操作簡便、 縫合異物刺激小、 神經束間瘢痕較少、 保護神經血管網的優點,但是術后再生神經會因神經干內的結締組織/功能束對接錯位造成恢復較差的情況,并且腕部尺神經損傷后恢復緩慢[6-7],故術后臨床預后效果較差。
神經束膜吻合術是利用顯微外科技術進行神經干內解剖,并通過分別縫合各神經束的束膜達到束與束間精細對接的手術方法[8]。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的優良率為96.15%,顯著高于對照組的76.92%。分析原因為,神經束膜吻合術能夠利用顯微鏡技術區分不同功能神經束,并精確對位不同束組進行組合搭配,有效促進肌力、 感覺神經束的修復和再生,從而提高臨床療效。這與鮑根強等[9]的研究結果一致。另外,本研究結果顯示,術后3、 6、 12 個月,兩組的尺神經傳導速度和復合肌肉動作電位波幅均較術前顯著提高,且觀察組均顯著高于對照組。分析原因為,神經束膜吻合術在顯微鏡下顯露神經損傷部位和神經束或束組,并有效保護神經束間交通支,同時神經對位準確,有效促進神經連接、 修復及再生,疏通神經傳導通路,提高復合肌肉動作電位波幅和尺神經傳導速度。
綜上所述,神經束膜吻合術治療腕部尺神經損傷的效果顯著,可有效提高患者術后尺神經傳導速度和復合肌肉動作電位波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