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亞玲,敢志惠,武小艷
(漯河市婦幼保健院/漯河市第三人民醫院內科,河南 漯河 462000)
糖尿病是一種臨床發病率較高的慢性終身性疾病,其致病因素與機體代謝紊亂有直接關系,該病具有致殘率高、 并發癥風險大等特征[1]。糖尿病患者機體血糖水平長期處于較高狀態,易增加神經系統、 泌尿系統及心血管系統損傷風險,導致患者出現嚴重并發癥,甚至對其生命安全造成嚴重威脅[2]。全程健康教育是一種具有連續性、 動態性及系統性的護理過程,能夠提升患者健康意識、 增強自我行為管理能力,從而提高并發癥預防效果和血糖控制效果[3]。此外,營養支持能夠為患者提供科學飲食指導,確保患者在血糖水平不受影響的情況下,能夠充足、 均衡攝入營養,以滿足機體日常需求。鑒于此,本研究旨在探討全程健康教育與營養支持在老年糖尿病患者中的應用效果及對其自我護理能力的影響,現報道如下。
1.1 臨床資料 從我院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治療的老年糖尿病患者中選取130 例,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兩組,各65例。觀察組男35 例,女30 例;年齡61 ~82 歲,平均 (71.52± 3.46) 歲; 病程3 ~16年,平均 (9.51 ± 1.12)年; 受教育程度: 16 例文盲,19 例小學,25 例中學,5 例大專及以上。對照組男34 例,女31 例;年齡61 ~83 歲,平均 (72.17 ±3.68) 歲; 病程3 ~15年,平均 (9.27 ± 1.08)年; 受教育程度: 17 例文盲,17 例小學,26 例中學,5 例大專及以上。兩組的基線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P>0.05),有可比性。
1.2 護理方法 對照組予以口頭宣教、 叮囑合理膳食、 用藥指導等常規護理。基于此,觀察組予以全程健康教育與營養支持,內容如下: (A) 全程健康教育: ①入院評估與教育: 入院時加強護患溝通,查詢患者病歷資料,掌握其基本情況,明確護理需求、 心理狀態等,進而針對患者實際情況采用適當語言和方式進行健康教育指導,提升患者認知,提高其護理及治療依從性。②用藥健康教育: 為患者詳細介紹藥物名稱、 用藥方法、 用藥時間及用藥量,告知藥物可能出現的不良反應及處理對策。③運動健康教育: 護理人員根據患者機體狀態和病情進行運動指導,告知患者合理運動對其病情恢復的影響和作用,叮囑患者運動要持之以恒、 量力而行,運動時間在餐后30 min為宜。(B) 營養支持: 在主治醫生指導下了解患者具體病情,制定營養支持方案,如患者存在飲食禁忌或其他特殊情況,可邀請營養師結合營養需求調整、 完善飲食方案。嚴格控制患者治療期間熱量攝入量,每日膽固醇攝入量約300 mg,蛋白質攝入量約13%,脂肪攝入量約24%,碳水化合物攝入量約59%。
1.3 觀察項目 ①血糖水平。檢測患者治療前后的空腹血糖、餐后2 h 血糖及糖化血糖蛋白水平。②自我護理能力。采用自護行為量表[4]對患者護理前后的自我護理能力進行評估,該量表滿分0 ~172 分,評分越高則自我護理能力越強。③比較兩組的并發癥 (眼部病變、 酮癥酸中毒、 心血管病變、 低血糖、 足部病變、 糖尿病腎病等) 發生情況。
1.4 統計學方法 使用SPSS 21.0 統計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以±s 表示,采用t 檢驗; 計數資料以n (%) 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血糖水平 護理后,觀察組患者的空腹血糖、 餐后2 h 血糖及糖化血紅蛋白水平均低于對照組 (P<0.05)。見表1。
表1 兩組護理前后的血糖水平比較 (±s)

表1 兩組護理前后的血糖水平比較 (±s)
注: 與本組護理前比較,*P <0.05。
糖化血紅蛋白(%)護理前 觀察組 658.01±1.1213.35±1.547.90±1.59對照組 657.99±1.1013.27±1.527.91±1.60 t 值0.1030.2980.036 P 值0.9180.7660.972護理后 觀察組 656.11±0.78*7.44±0.88*5.88±0.57*對照組 657.31±0.85*10.46±1.21*6.46±0.61*t 值8.38616.2745.601 P 值0.0000.0000.000時間組別n空腹血糖(mmol/L)餐后2h 血糖(mmol/L)
2.2 自我護理能力 護理后,觀察組患者的自我護理能力評分高于對照組 (P<0.05)。見表2。
表2 兩組護理前后的自我護理能力評分比較 (±s,分)

表2 兩組護理前后的自我護理能力評分比較 (±s,分)
組別n護理前護理后P觀察組6588.42±6.45159.04±10.36<0.05對照組6588.58±6.51128.04±8.46<0.05 t 值0.14118.686 P 值0.8880.000
2.3 并發癥 護理后,觀察組患者的并發癥發生率為9.2%,低于對照組的23.1% (P<0.05)。見表3。

表3 兩組的并發癥發生情況比較 [n (%)]
近年來,我國糖尿病的臨床發病率有不斷升高趨勢,盡管現在人們對糖尿病的認識不斷提高,但患者仍缺乏自我管理意識和能力[5]。出現這一現象的原因與患者自身認識不足和醫務人員健康教育管理不到位等因素均有較大關聯。健康教育干預缺乏系統性和整體性是導致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能力低下的重要原因,尤其是老年糖尿病患者,自身認知能力差加之病程長等因素影響下,其治療依從性較差,進而降低治療效果[6]。現階段,糖尿病患者的臨床治療和護理過程中,健康教育和營養支持成為必不可少的內容。全程健康教育模式可通過系統、 全面的健康教育和健康指導,增強糖尿病患者對自身疾病的認識程度,進而提高治療依從性。另外,全程健康教育模式的實施主要是基于患者實際情況和認知需求,開展糖尿病相關知識講解,便于患者能夠更準確、 清晰地掌握相關知識,進而提高自我護理能力。營養支持從患者的飲食喜好和習慣出發,針對其實際情況合理制定飲食方案,不僅提高了患者自身依從性與配合度,還能確保患者在不影響血糖水平情況下,日常飲食的營養攝入充足、 均衡,充分滿足了患者日常機體活動所需,有利于提高患者自身免疫力和抵抗力,減少糖尿病相關并發癥發生風險[7]。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護理后的血糖水平顯著低于對照組 (P<0.05),提示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上,聯合全程健康教育和營養支持可提高血糖控制效果。另外,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護理后的自我護理能力評分高于對照組,并發癥發生率低于對照組 (P<0.05),表明全程健康教育與營養支持對提高糖尿病患者自我護理能力、 降低并發癥風險具有積極的作用,與吳春紅[8]的研究結果一致。
綜上所述,全程健康教育與營養支持應用于老年糖尿病患者護理中,有助于降低患者血糖水平,提高其自我護理能力,降低并發癥發生率,值得臨床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