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東山第一中學 陳桂欽
在新的教學環境下(新高考、新教材、新課標),教育制度的不斷改革與優化對高中學生的歷史素養培養問題越來越受到重視。讓學生了解歷史,學習歷史,正視歷史,能夠更好地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提升學生的歷史綜合素養,為我國的現代化建設培養更多的綜合型人才。基于此,本文對三新背景下培養高中學生歷史素養策略進行探究。
在三新背景下,高中歷史教學高度重視學生學習的興趣、主動性、探究性問題,其主要的目的是在這一基礎上提升學生的歷史綜合素養,進而為我國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培養出更多的綜合型人才。
高中歷史素養的培養從學生的時空觀念、史料審證、歷史理解、歷史價值觀等多方面進行落實,多種因素共同組成了高中歷史核心素養的內容。由此可見,在高中階段,教師必須投入更多的時間和精力,為學生提供更加廣闊的學習平臺和學習機會,從歷史學習和歷史研究方面培養其綜合素養。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中積極地引導學生辯證地看待歷史,切不可居高臨下地去看待歷史事件,也不可用現代人的視角和思維去看待歷史事件。這種方法能夠幫助學生打開思維,打磨學生俯覽歷史的“優越感”,讓學生正確地看待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并且以史為鑒,認識到歷史的不足和自身的不足,進而引導學生腳踏實地地學習,走好人生的每一步。
歷史基礎知識是學好歷史的一個基本前提,同時也是培養學生歷史核心素養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在高中階段,學生通過學習和掌握歷史基礎知識,并在此基礎之上進一步地理解歷史事件,把握歷史事件中的內容,分析歷史事件發生的原因以及最終的結果,進而不斷地去擴充自己的歷史認知。這為培養學生的歷史素養創造良好的條件。
具體而言,教師可以從以下幾大方面進行著手:第一,重視學科的重要性。教師要高度重視講解歷史基礎知識,充分認識到歷史基礎知識是培養歷史素養的基本前提,要注重知識的扎實性和系統性,為學生學好歷史知識創造良好的條件。第二,重視歷史知識的滲透性。三新背景下,高中歷史知識是融會貫通的,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必須通過多種方式貫穿和梳理知識點與知識點之間的內在關聯,讓學生能夠在學習特定歷史知識的過程當中自然而然地理解其他相關知識點和歷史事件的由來。這種方法能夠讓學生將歷史知識都串聯起來,在頭腦中形成一個系統化的知識架構。這也是培養高中學生歷史素養的一個重要內容。
從整體的角度來分析,歷史思維能力是學生歷史核心素養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同時也是學生學習歷史知識、運用歷史知識、掌握歷史思維方式、從歷史事件中獲取價值的一種主要能力。在實踐教學活動中,教師必須通過多種方式培養學生的歷史思維能力。具體而言,教師可以在教學中通過引導、討論、分析、課外實踐等活動方式進行滲透,通過多元化的方式培養學生的歷史思維、批判性思維和創新能力。在具體的落實過程當中,教師可以按照以下具體策略開展教學。
三新背景下的歷史教學切不可采用傳統的教學方式和教學理念,要在教學活動中引領學生調動思維,帶領學生去思考、去反思、去分析、去對比、去推理,為學生創設科學合理的教學情境,進而使學生學會學習,并且積極地參與到課堂學習中,打造一個良好的互動性課堂這樣既可以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和教學效率,也能夠培養學生的歷史綜合素養。
在三新背景下開展高中歷史教學,培養學生的歷史素養,教師要豐富教學內容和教學方式,通過演講、座談會、視覺聽覺展示、分組討論等多種方式培養學生的多元化思維能力,提高學生思維的靈敏度,讓學生能夠更好地去感知歷史、認識歷史、借鑒歷史,增強學生的歷史綜合素養。
在新的教學背景下,高中歷史學科所涉及的內容更加豐富化,多樣化,且厚重化,所以學好歷史就需要學生具備較強的歷史文獻閱讀能力。教師要通過多種方式引導學生從文本中獲取歷史信息,并讓學生結合個人的觀點比較和評析不同歷史信息。這種方式既可以培養學生的歷史閱讀能力,還可以通過閱讀來理解歷史文獻的含義,從歷史事件和歷史文獻中提取更多有價值的信息。
在三新背景下開展高中歷史教學,如果教師仍然采用傳統的灌輸式教學方法,就會導致教學活動大打折扣。教師可以適當地帶領學生去走出校園,參加一些歷史實踐體驗活動。這些活動是學生掌握歷史知識、挖掘歷史信息、總結歷史價值、培養歷史情感的一個重要方式,也是幫助學生更深層次地認知和感受歷史事件,是增強歷史體驗的一個重要途徑。增強歷史實踐體驗能夠提高學生的歷史文化素養,幫助學生更好地了解歷史展望未來。下面是關于增強學生歷史實踐體驗的一些具體策略。
眾所周知,博物館和歷史紀念館是豐富學生歷史知識,讓學生更好地了解歷史文化的一個最好的去處。學生能夠在博物館和歷史紀念館中身臨其境地感受到不同歷史時期所發生的歷史事件,能借助場館的文化氛圍渲染接受歷史的熏陶。教師還可以結合不同的歷史知識為學生設計不同主題的參觀活動內容,拉近學生和歷史事件以及歷史人物的距離,讓學生的歷史文化素養能夠更加深刻地印在心中。
在三新教學背景下,教師可以積極地組織歷史文化類活動,如傳統祭祀慶典以及文化展覽等活動。這種方式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體驗歷史文化,提升學生的歷史文化認知水平,提高學生的歷史素養。
總而言之,在三新背景之下,高中學生的歷史素養培養問題是歷史教學中的一個重要目標,教師在實踐教學過程中必須緊跟時代發展步伐,轉變傳統教學理念,在教學方式方法上進行不斷創新,優化教學策略,充分發揮課堂教學以及自主學習和實踐體驗等多種教學手段的教育作用和教學優勢,讓學生能夠在學習歷史時從情感認同、實踐體驗、創新思維等多個方面更好地感知歷史、理解歷史、運用歷史、反思歷史。
三新教學背景下,教師要充分挖掘歷史文化資源,善用這些資源,在教學活動中使用準確的歷史語言進行嚴謹的表達。同時,教師還應該結合學生的年齡特點、心理特點、語言風格等,幫助學生更加正確地、深刻地理解歷史、銘記歷史。
首先,正確使用歷史語言。在高中歷史教學中,有很多的歷史語言看似相同,實際卻存在包含的關系,如封建君主專制制度和封建專制制度。由此可見,在教學活動中,教師在講解相關知識點時必須高度重視歷史語言的準確性,避免學生在學習過程當中出現思維混亂的現象。
其次,用嚴謹的方式表達歷史語言。教師在課堂上針對相關知識點進行講解的過程中,必須注重語言的嚴謹性,特別是在歷史事件的發生原因以及歷史事件的內容和意義方面,必須有條不紊。嚴謹高效的語言表達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記憶和理解知識點。
最后,豐富語言表達方式。在新的教學環境下,傳統的教學方式和教學理念已然無法適應新時代學生的學習需求,教師應通過多種方式幫助學生學習歷史知識。加之信息技術的發展為教育帶來了巨大變革,因此,教師必須對原有的教學方式進行創新與優化,課堂講解要富有獨特的語言風格,采用新穎而豐富的語言講解歷史知識。這對培養學生的歷史素養起到更好的作用。
例如,在《不平等條約》教學時,教師可以適當地采用凝重性和強調性的表達風格,并且在這一過程當中充分體現出關稅、土地和外交等語言內容的重要性。這種教學方式既可以加深學生對歷史知識的認知和理解,也能夠幫助學生在學習歷史知識的過程中思路變得更加清晰。
值得注意的是,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必須充分體現出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教師必須充分激發學生學習歷史知識的興趣,借助現代化的多媒體技術和相關的教學設施,通過音頻、視頻、文字、圖案等多種形式展現歷史資料,同時間接地啟發學生對歷史史料的思考和辯證思維。在實際教學中,教師還應該為學生預留思考的時間,讓學生辯證地看待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教師可以為學生播放一些關于歷史事件的紀錄片,如《地道戰》《建國大業》等影視作品。
教師還可以通過探究式學習、合作式學習等方法挖掘學生的潛力,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并借助師生互動延伸教學內容,為學生提供思考探究和消化歷史知識的時間。在教學活動中最大化地突出學生的主體性,能夠讓學生從被動的學習方式轉變為主動、積極的學習方式,讓學生學會學習歷史,對歷史知識感興趣,想要涉獵更多的歷史書籍。這是培養學生歷史綜合素養的重要一環。
歷史事件是在特定時間和特定空間下所發生的一系列的事件。培養時空觀念,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認知歷史,把握歷史脈絡。在高中歷史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時空觀念,教師要從辨別時空,理解時空、運用時空等角度進行教學。如果學生能夠輕松地串聯歷史事件的脈絡,全面地解讀歷史人物,就能夠從根源上提高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學生的人文素養也會在學習的過程中不斷提升,能夠更加清晰地認知歷史。
例如,教師可以運用多媒體把古希臘地圖和現代希臘地圖進行同屏展示對比,讓學生以更加立體化、直觀化的形式認識歷史。由此可見,建立時空觀念是培養學生歷史核心素養的基礎條件。因此,教師需要在培養學生時空觀念方面投入更多的時間和精力。
高中歷史知識所涉及的史實資料較多,教師要始終圍繞史料實證素養的培養進行深入研究,保障學生能夠從歷史資料中抽絲剝繭,發現歷史要素,積累歷史知識,并在此基礎上養成系統的歷史認知能力。
例如,在講解“分封制”內容時,教師可以為學生展示一些歷史資料,讓學生能夠通過這些史料去深刻認識到分封制的時代影響,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知識內含,深刻認識到分封制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所產生的作用。這種教學方式可以為學生史料審證素養的形成提供有利條件。值得注意的是,教師在教學中要注重史料的收集和展示問題,盡可能多地為學生提供豐富的歷史資料,引導學生從這些海量的歷史資料中去抽絲剝繭,深度剖析歷史。
無論對于任何學科而言,開展愛國主義教育都有助于培養學生的綜合素養,讓學生在后期的學習和工作中積極地參與到國家的建設中。高中歷史中蘊藏著許多家國情懷的教育資源,教師可以利用這些資源開展教學拓展,讓學生在學習中沉浸在濃厚的家國情懷里,自覺樹立為國家民族發展做貢獻的理想。這既能夠幫助學生更加積極主動地學習歷史知識,也能夠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對培養學生的歷史素養起到重要的作用。由此可見,在三新教學背景下,教師要積極地轉變傳統的教學模式,彌補其中不足,保障學生能夠在學習中去思考、去解讀歷史,形成完善的系統化的歷史核心素養。
通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在教學改革持續深入的大環境下,三新教學要求高中歷史教學和素養培養要從時空觀念、史料實證、歷史解釋、家國情懷等多個方面培養學生的歷史核心素養。只有這樣才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學習和認識歷史,促進學生的成長和進步,鼓勵學生積極地表達自己對歷史事件、歷史人物的看法,豐富學生的歷史認知,以多元化的方式提高其歷史素養。
綜上所述,筆者對三新背景下高中歷史的核心素養問題進行了深入探究,在結合相關工作經驗的基礎之上提出了從家國情懷方面培養學生的歷史素養、帶領學生走出校園參觀博物館紀念館、培養學生的時空觀念、加強歷史實踐體驗、合理創設問題情境等多種措施,希望能夠為相關工作者提供一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