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甜甜
【摘要】在當前教育事業發展中,較為關注“核心素養”的落實、培育,教師要改變固有的教育模式,注重促使學生的全面、個性發展。在高中物理課堂中,要想培育學生核心素養,教師要重視開展大單元教學活動,讓學生通過歸納、整合物理單元知識,實現知識的遷移,提升高中物理課堂教育質量。
【關鍵詞】大單元教學? 高中? 物理? 課堂? 策略
【中圖分類號】G633.7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23)11-0196-03
在高中物理課堂中開展大單元教學活動,要想展示出大單元教學的優勢和功能,教師要善于創設真實情景,為開展單元教學提供全新的視角,體現出單元教學的組織框架、價值追求,以此來培育學生物理學科核心素養。同時,在高中物理大單元教學中,教師要科學策劃、設定單元教育目標,結合學生的物理知識水平和學習進度,靈活設定大單元教學活動和方案,讓學生深度理解物理單元知識,提高物理課堂學習效率,取得最佳的物理單元教學成果。
一、基于“真實問題解決”開展物理大單元教學活動
在高中物理大單元教學中,教師要基于“真實問題解決”開展物理大單元教學活動,并且要展示出“真實問題解決”的交互性特征、動態性特征、復雜性特征、情境性特征,為開展大單元教學活動提供更多新的視角,展示出單元教學活動中的組織框架、教學載體、價值追求,讓學生扎實化掌握單元知識的同時,培育學生良好的物理學科核心素養。
(一)關聯生活世界來創設問題情境
在高中大單元教學起始課的時候,教師要關聯生活世界來創設問題情境,借助于真實性、社會性問題,讓學生對將要學習的物理單元知識有初步、大概的認知,展示出單元問題的驅動作用、統領作用。教師在提出問題之后,需要引導學生分析、識別問題,感知到物理知識和現實生活間的關聯性,喚醒學生參與大單元教學活動的自主性、興趣,從中來學習單元知識,積累更多的生活經驗。如投籃球、擲鉛球等拋體運動屬于學生日常生活中最為常見的運動項目,教師可以為學生播放一段體育課練習籃球的動畫、視頻,并且提出如下課堂問題:“怎樣才能夠讓籃球投得更遠、更準?”此問題和學生的實際生活有著較大關聯性,學生能夠聯想到體育鍛煉場景,結合自己的運動經驗來探索問題,識別、觀察籃球運動中的規律,最終發現籃球運動軌跡是一條曲線,以此來引入“曲線運動”相關物理知識,激發學生探索新物理知識的自主性和積極性,讓學生成為物理大單元教學中的主體,取得最佳的學習成效[1]。
(二)基于“真實問題解決”來設計方案、分解任務
在高中物理大單元教學中,教師要通過互動的方式,讓學生了解本單元需要完成的總任務、核心內容,引領學生通過合作設計、自主學習的方式,扎實化掌握物理單元知識,實現單元目標、單元活動、單元評價的相互統一。如在“拋體運動”大單元教學中,教師要設定如下單元任務:“能夠分析拋體運動,掌握把復雜運動分解成簡單運動的方法、思想”,之后細化問題、分解任務。教師可以設定如下分解任務:“通過分析籃球運動中的軌跡,掌握曲線運動。結合磁鐵吸引鋼球的物理實驗,認真觀察軌跡,掌握物體做曲線運動需要的條件”“抓住籃球重力這個主要因素,忽略空氣阻力這個次要因素,構建拋體運動中的物理模型,深入探索拋體運動。圍繞慣性知識引出分運動、合運動概念,借助于紅蠟塊物理實驗明確運動分解和合成需要滿足的平行四邊形法則,歸納分運動和合運動的等時性特征、獨立性特征、等效性特征”“結合學到的運動分解和合成物理知識,探索小船渡河的問題,展開深度的交流與探究”“借助于傳統實驗來分析平拋運動中的規律,之后利用Magic板全面化分析平拋運動”。通過設定以上單元總任務和分解任務,讓學生的學習過程、學習活動更加有針對性,提高物理大單元教學效率、質量[2]。
(三)重視單元教學和課時教學的相互統一
在高中物理大單元教學中,教師要重視單元教學和課時教學的相互統一,綜合規劃課時教學,明確每一個教學任務所學的課時,結合學生的真實學習情況動態化調整課時教學、單元教學進度,防止課時教學間的割裂性與零散性,引發學生的主動探究,保證課時教學的統一性與連貫性,促使課時教學和單元教學的融合。如在“拋體運動”單元教學中,教師可以設定七個課時,保證課時教學間的環環相扣,逐漸訓練學生的物理學科思維。在“拋體運動”單元教學中,一共包含了曲線運動、曲線運動處理方法、小船渡河問題探究、探索平拋運動規律、分析平拋問題、分析斜拋運動、復習單元知識等七個課時內容。在第一課時中讓學生通過物理實驗,掌握曲線運動速度方向、曲線運動條件;在第二課時中引領學生把復雜運動轉化成簡單運動;在第三課時中主要是靈活引用運動合成和分解;在第四課時中需要講解運動合成和分解的等時性特征、獨立性特征,多途徑設計實驗方案,深入探究二維運動規律,全面化開展定量分析;在第五課中通過物理實驗掌握平拋運動特征;在第六課時中遷移運用平拋運動的處理方法,掌握斜拋運動規律;在第七課時中整合物理單元知識,從中來提煉大概念,靈活應用概念知識[3]。
(四)重視觀念和行動的相互統一
在高中物理大單元教學活動結束之后,教師要重視觀念和行動的相互統一,引領學生升華、總結單元學習成果,提升學生的知識遷移能力。通過學習本單元知識,能夠讓學生掌握復雜運動轉化成簡單直線運動的方法,教師要讓學生深入探究“力和運動間的關系”,并且要遷移解決問題。教師可以出示如下任務:“在練習投籃視頻中,小剛同學投籃出手點距離地面高度是h1,其距離籃筐水平距離是s,其中籃筐距離地面高度是h2(h2>h1),那么籃球出手速度大小和水平面夾角滿足何種關系,能夠空心入網?”通過提出這個問題,能夠把物理單元知識和實際場景進行整合,引領學生畫出草圖、構建模型,檢驗學生是否扎實、全面掌握單元核心知識。同時,“如何實現空心入網”問題能夠喚醒學生學習的自主性,通過自己的努力去解析和解決問題,培育學生良好的物理學科核心素養[4]。
二、基于物理學科核心素養開展大單元教學活動
在當前高中物理課程改革中,較為關注如何培育學生物理學科核心素養,因此,教師要基于物理學科核心素養開展大單元教學活動,引領學生歸納、總結學習技巧和解題技巧,提高物理大單元教學活動質量。
(一)全面化滲透理實結合教育理念
高中物理知識具備較強的發散性、邏輯性、抽象性特征,教師要堅持“以生為本”理念,積極踐行理實結合,讓學生在實踐、探索、體驗中靈活應用物理知識,提高物理課堂教學效率、質量。在正式開展物理大單元教學之前,教師要全面化分析教材內容,對教材內容進行梳理、歸納,明確教學任務、教學目標、教學方案。同時,教師要引領學生探索物理教育案例,能夠把所學物理單元知識應用到原理驗證、實踐探索之中。如在講解“牛頓運動定律”物理知識期間,教師要圍繞“牛頓運動定律”特征,借助于信息化教學的形式還原驗證案例,把物理知識、生活常識相互融合,讓學生深入探究牛頓定律知識。另外,教師要了解學生個性化學習特征,通過設定層級化學習問題,讓學生靈活應用牛頓定律來解決問題,訓練學生物理學科思維能力、知識遷移能力,培育學生物理學科核心素養。又比如在講解“運動的描述”單元知識期間,教師可以讓學生利用思維導圖的方式來歸納、整合單元知識,從中來掌握運動描述中的基本內容,引領學生結合案例來分析“速度”和“加速度”間的區別,以及處于同一運動期間,加速度和速度的極值點、變化趨勢間的關聯性[5]。
(二)幫助學生理清學習思路
在高中物理大單元教學中,要想培育學生物理學科核心素養,教師要幫助學生理清學習思路,自主構建單元知識框架,展示出大單元教學的價值和優勢,提高大單元教學活動質量。在高中大單元教學中,單元知識間的關聯性比較強,教師要拆分單元教學任務、教學內容,明確重點、難點單元知識,讓學生有導向去探索、應用單元知識,訓練學生知識整合能力、學科思維能力。對于難點物理教學內容,教師要注重直觀化、形象化講解,緩解學生的焦慮、自卑學習心理,而是能夠以最大的努力去攻克難點知識。如,在學習“牛頓定律”物理單元知識期間,教師需要為學生講解一些和單元知識相關的實際案例,引發學生的主動探索與思考,體現學生主體地位,培育學生物理學科核心素養。另外,教師要重視培育學生良好的審題能力,關聯生活案例來設計單元物理習題,讓學生融合生活元素來分析物理知識原理、規律,教師要結合學生的進度、需求,靈活調整單元教學進度,讓每一個學生都跟上單元教學進度,提升學生的物理學科綜合素質。
三、基于“雙減”背景設計高中物理大單元作業
大單元作業是評估學生單元學習成果、教師單元教學質量的重要工具,在高中大單元教學活動中,教師要基于“雙減”背景設計高中物理大單元作業,把學習進階、單元目標作為設計物理大單元作業的著力點,幫助學生鞏固、復習物理單元知識,構建完整、系統的單元知識結構,提升學生的物理學習水平,取得理想化的教育成果。
(一)設定單元作業目標
基于“雙減”背景設計高中物理大單元作業,教師要設定單元作業目標,以此來整合大單元教學內容,幫助學生構建物理知識結構,發展學生的物理學科思維能力,讓學生在作業目標的引領下,有技巧、高效率地完成大單元作業,減輕學生的物理課業壓力和學習壓力。如,在“交變電流”單元教學中,單元教學目標是“怎樣輸送電能”,教師要把“如何把電能搬運回家”作為教學主線,設定核心層級問題:“從哪里搬運電能”“如何搬運電能”“搬運電能的意義”,結合物理實驗、生活現象,讓學生了解交變電流中的規律、輸送方案。同時,教師要結合物理單元教學目標來規劃單元作業目標,教師要把以下內容作為大單元作業目標:交變電流產生的原理、條件;交變電流方向、大小的判斷;分析磁通量、磁通量變化量、磁通量變化率的概念;用圖像來描述交變電流中的變化規律、用公式來描述交變電流中的變化規律、整理交變電流中“四值”關系;分析輸電線路能量損失的成因;減少輸電線上能量損失的方法;升高輸電線中電壓的方法。通過設定以上大單元作業目標,為布置物理大單元作業提供方向和導向,提高物理大單元作業的質量。另外,在設定單元作業目標期間,教師要全方位考察學生的知識水平、學習進度,靈活調整單元作業目標的難度,讓學生在完成作業期間,循序漸進攻克難點物理知識,提高學生學習的自信心。
(二)設定層級化的物理大單元作業
在高中物理大單元教學中,教師要設定層級化的物理大單元作業,讓學生循序漸進鞏固、學習單元知識,緩解學生的學習壓力,從中來掌握更多的學習技巧和解題技巧,提高物理大單元教學效率、質量。教師可以結合學生的原有知識認知來設計物理單元前測作業;圍繞思維提升、科學探究設計探究性物理單元作業;基于問題解決、分析探究來設計啟發型物理單元作業;以合作創新、素養形成設計合作型物理單元作業;基于分析應用、實踐拓展設計拓展型物理單元作業。如,在“交變電流”單元教學中,教師可以設定單元前測作業:結合生活經驗來熟悉物理概念;設定鞏固型單元作業:結合實驗認知、生活現象認識交變電流;設計探究型單元作業:探究交電電流的變化規律,定性描述處于不同位置電壓、電流、電動勢隨時間變化規律,定量推導處于不同位置電壓、電流、電動勢隨時間變化規律;設計啟發型單元作業:分析降損途徑,設計交變電流電能的輸送方案,高壓輸電成因分析;設計合作型單元作業:交變電流輸電模型和能量守恒;設計實踐拓展型單元作業:制作小型發電機,并且要對電氣進行輸電。
四、結語
在高中物理大單元教學中,教師要讓學生的學習狀態由“獲得”過渡到“參與”,讓學生通過自己的探索、努力,構建完整的物理單元知識結構,強化對物理單元理論知識的記憶,積累更多的學科技能,培育學生邏輯性、發散性物理學科思維,提升學生物理學科綜合素質。同時,在開展大單元教學活動期間,教師要保證學生的“深度參與”,通過小組合作、競賽活動、課堂提問的方式,讓學生扎實化掌握物理課程知識,培育學生良好的物理學科核心素養。
參考文獻:
[1]張海龍,馬亞鵬.2020年度中學物理教育教學研究綜述——基于《中學物理教與學》論文轉載情況分析[J].物理教師,2021,42(2):2-7.
[2]章強,戴加成,卞望來.基于教育大數據的高中物理學歷案的設計——以“牛頓運動定律”單元復習課為例[J].物理教師,2020,41(5):19-21.
[3]戴小民.指向核心素養的物理單元教學設計研究與實踐——以高中物理“磁場”單元教學為例[J].物理教學,2019,41(9):20-24+12.
[4]卞望來.科學探究視角下的中美高中主流物理教材比較研究——以“萬有引力與航天”單元教學為例[J].物理教師,2019,40(7):66-68.
[5]黎東波.重整單元教學目標 落實物理核心素養——以“機械運動與物理模型”為例[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19(3):4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