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北村類稿》為中心"/>
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近代嶺南詩人崔師貫的港澳交游與心態書寫
——以《北村類稿》為中心

2023-12-28 03:22:58孫瑩瑩

孫瑩瑩

(哈爾濱工業大學(深圳),廣東 深圳 518055)

關于清末民初的嶺南文壇,學界多重視遺老諸人的交游及創作,對其他古典詩人則關注不多。南海人崔師貫(1871-1941)清末時就學于廣州廣雅書院,民國時期往來港澳之間,擅詩、詞、書畫,與居港澳的廣東文人何藻翔、鄧爾雅、汪兆鏞等有著密切交往。陳衍《石遺室詩話續編》稱崔師貫古體詩有澹遠風味,是“近宋人之學選體者”[1]642。已有研究主要從書法藝術、文化立場等角度論述崔師貫的成就,對于其生平經歷和詩詞成就的考察較少[2][3]。崔氏積極參與民初港澳的文學唱和與交游活動,作品發表于《華字日報》《國聞周報》《藝觀》《鼎臠》《南社湘集》等報刊,在民國舊體文壇有一定的影響。本文以崔師貫晚年所刊詩詞集《北村類稿》(1933)為中心,初步考察崔師貫生平及交游事跡,分析其文學書寫與流寓心態的關系,以此評價崔氏對于廣東故土的眷戀與其傳統文化認同的密切關聯。

一、崔師貫生平考述

崔師貫原名景元,又名其蔭,字百越、伯越,號今嬰,用印“高齋”“百越詞翰”,廣東南海人。祖居南海桑園圍,與嶺南著名的理學名山西樵山相接。①崔師貫《西樵山展墓自睡牛岡轉陟白山口,至大科峰而還》“藏山別有邨”句下自注“余家在桑園圍內,直接西樵山”,《硯田集》,第14 頁下。崔師貫父親為崔舜球(1850-1886)②據《鼎臠》1927 年除夕特刊《高齋行缽圖題詠》陸丹林識語。,字德雄,號夔典,光緒三年(1877)進士,曾任國史館協修等職,有《崔翰林遺集》。崔師貫以庠生身份就讀廣雅書院,受業于順德馬貞榆。③崔師貫《酹江月》詞序有“憶弱歲過會城,潘諾季丈齋頭有一古株侍,馬季立師日寄吟賞”,《白月詞》,第13 頁下。為行文簡省,后文除特別注明者,所引用崔師貫詩詞皆出自《北村類稿》,不另注釋。馬氏為陳澧弟子,字季立,光緒十六年(1890)任廣州廣雅書院理學分校,負責講授《尚書》和《春秋》。與崔師貫同在廣雅書院求學者,有番禺陳之鼎以及后來成為北京大學曲學教授的許之衡。陳之鼎家在廣州西關,有藏書樓,齋名“柳潨閣”,眾人常聚其家中飲宴。許之衡《寄懷崔伯樾》七古詩追憶當時情景為“憶昔陳侯柳潨閣,君傲我狂相攻研。悍然執筆點君集,丹黃滿紙心脾鐫”,“陳樓當時聚豪宴,每爭君句聲虺喧”[4]。詩中的“陳侯”即陳之鼎,由詩意可見崔師貫在廣雅書院時期詩才已經頗受矚目。光緒三十年(1900),崔師貫與陳之鼎同往河南參加鄉試,陳之鼎中舉,崔師貫則落第。

此后,崔師貫前往海南擔任瓊崖中學堂監督,期間欲與康有為弟子何易一、潘之博,以及瓊崖中學堂創辦者、同盟會員吳少農發動革命。①崔師貫《金縷曲·己巳七夕感舊》題下注“三十年前與何易一、潘若海、吳少農欲營瓊州,以七夕自墺出發,時方臥病,惟侍兒張星亟贊余行。使當日事成,為鄭氏之臺灣未可知也。”己巳即1929 年。宣統年間,崔師貫擔任汕頭商業學校校長,辛亥時與許繩之同舉革命主張。1917 年崔師貫因校事牽連入獄。在許繩之舅父、潮州籍富商高隱岑(字蘊琴)周旋下,崔師貫得以離開汕頭返回澳門。恰好高隱岑前往澳門就醫,二人開始頻繁交往[5][6]221。1918 年舊歷十月,崔師貫與高隱岑同往北京漫游。途經上海時,經名醫沈仲芳介紹,崔師貫向商務印書館提供高隱岑所藏四種蘭亭集序底本,以供其刊印。11 月10 日,張元濟在番菜館一枝香宴請崔師貫、高蘊岑,同席者有陳席儒、陳衍等[7]。崔師貫早在武昌探訪梁鼎芬時已經見過陳衍,與陳衍的數次見面成為日后崔師貫請陳衍為《北村類稿》撰寫詩話的契機。

至北京后,崔師貫介紹高隱岑與其妻兄梁鼎芬相識,高氏所租寓所亦在梁鼎芬住所附近。高隱岑在北京居住半年后返港處理家族事務,崔師貫則在高氏北京住所短暫居住后,返回香港擔任高隱岑兩個兒子秉湜、秉湛的老師。②《鼎臠》1927 年除夕特刊《高齋行缽圖題詠》陸丹林識語指崔師貫為梁鼎芬妹婿。1921 年-1924年,崔師貫與中山人楊鐵夫合資承辦子褒學校。子褒學校前身為康有為弟子陳榮袞(字子褒,1862-1922)創立的灌根學塾,1898 年在澳門創辦。1918年遷至香港,校址在堅道31 號,后設女校于般含道25 號。學校原有英文、數學、理化、國語等學科[8]。崔、楊二人承辦后,子褒學校增設詩詞課程。后因該女校規模不足,收支難以平衡,1924 年冬,崔師貫與張若梅、區月恒、女弟子鄧小蘇等在港島堅道創辦養中女子中學,崔師貫任校董和教員[9]。

從事文教活動之余,崔師貫多參加港澳舊體詩社及嶺南文獻的整理活動。1924 至1925 年間,崔師貫在香港利園參與整理高隱岑所購陳澧六百余冊未刊稿,整理工作由蔡守統籌,何藻翔負責經部,鄧爾雅負責史部,崔師貫則負責校對子部書稿。眾人以蔡守為首,聯系南社在港社友組織北山詩社,舉行多次雅集和征詩活動[10]。此后崔師貫擔任香港大學文科講師,著有《漢魏六朝學案》、《周秦諸子學案》等,延續了賴際熙在香港大學中文學院開創的經史治學風氣。《養中中學十五周年紀念特刊》(1939 年)收錄崔師貫三篇史學論文,分別為《孔子師友考》《孔子弟子表考》《史記貨殖家考》,反映出崔氏的治學興趣及取向。1926 年前后,崔師貫在澳門萬松山置有新居,環境幽寂③參見崔師貫《濠墺苦熱,坐月示兒女》詩中自注:“寓居直松山新辟町畦,上下極幽勝。”,并與另一位居澳遺老汪兆鏞頻繁交往,因而詩詞中頗多吟詠澳門風光的作品。

崔師貫書齋名是詩簃,崔氏有《赤柱是詩簃風雨中追懷翙高員外》,點出是詩簃在香港赤柱。汪兆鏞有《題崔伯越〈是詩簃圖〉》三首(1922),其三描寫崔師貫書齋的景象:“小樓窅窱海山隈”,最后感慨“幾人呼酒酹黔枚”[11]32。黔枚即澳門文學史上重要的葡萄牙詩人賈梅士(Luis de Camoes,1524-1580),汪兆鏞以“黔枚”比擬崔師貫,一方面推重崔師貫的詩才;另一方面,也點出其身在澳門的客居身份。1925 年,北山詩社社友鄒浚明為崔師貫題《是詩簃第二圖》,作七絕二首,其一云“逍遙濠鏡想濠梁”[12]。抗戰期間葉恭綽流亡至香港,也曾為崔師貫《是詩簃圖》題辭,開頭即云“斯簃無定在,情景合逐名。”[13]可見崔師貫居于港澳之間,因而將兩處居所皆命名為“是詩簃”。1930年,崔師貫遷居般含道圣士提反里,因號樾齋,應是為了就近在香港大學授課的緣故。

崔師貫詩詞結集出版者有《北村類稿》(1933,大良自刊本)和《丹霞游草》(1934)。《北村類稿》包括詩集《硯田集》和詞集《白月詞》兩種,《硯田集》詩作標明自1924 年(甲子)始,共收錄70 題96 首詩;《白月詞》最早可考的詞作時間為1923年,收錄38 首詞。此外,《養中中學十五周年紀念特刊》(1939)收錄《北村類稿詩續》《北村詞續》兩種,分別收錄詩歌42 題63 首、詞4 題9 首,多為晚年老病時懷人、寫景之作。崔師貫另有詩詞和古文散見于內地和香港的期刊雜志,以唱酬作品為主。

二、崔師貫的港澳交游

就政治立場及地域身份而言,除從游弟子外,崔師貫在港澳交游的文人主要有遺老和南社社員。崔師貫與第一類人物多有親戚或師友關系,如溫肅、梁慶桂、何藻翔、汪兆鏞、張學華、陳之鼎和梁鼎芬等。遺老朱汝珍為《北村類稿》署題,可看出雙方的交誼。何藻翔(1865-1930)曾任學海堂八學長之一,崔師貫贈其詩題為《香港山中新僦書堂成,書呈翙高堂長》。二人既是表兄弟,又以文學相交,有同寓數年的交情。①崔師貫《哭何三員外兄(藻翔)三首》第三首“文交關素契,布粟見真情”句下自注“同寓數年”。崔師貫與康有為弟子也有較為密切的關系。1927 年康有為七十壽辰時,康門弟子大加慶賀,崔師貫也寫有五古長詩《壽康弼德丈七十》為其稱賀。其中“法為眾生說”句下自注:“去年建天游學院,講于滬上”。天游學院1926 年3 月成立,可知此詩寫于1927 年。詩歌開頭稱“公歲昔六十,余時在縲紲。轉以事慁公,未遂躋堂謁”,追憶在康有為六十歲即1917 年時,崔師貫因故入獄。此后雖然崔師貫與康有為有所交往,但未及見面。康有為晚年最得力的弟子徐勤之子徐良(字善伯),還曾約請崔師貫為林紓所繪《掃葉樓聯句圖》題辭(崔師貫《臺城路·徐善伯屬題〈掃葉樓聯句圖〉》);萬木草堂弟子王亦鶴亦請崔師貫編錄其兄王鶴年的詩集(崔師貫《編錄王鶴年遺詩書其后(其弟亦鶴所屬)》),可見崔師貫與康門師生的密切關系。陳漢才將崔氏列入康有為弟子名錄[14],但據崔氏現存詩歌來看,崔師貫與康有為應非師生關系。

諸多寓居港澳的清遺民之中,與崔師貫交往最密切的是汪兆鏞。1925 年除夕日,崔師貫與汪兆鏞在澳門媽閣廟聚宴,作有詩云:“況有同心侶,晨夕臂把行”(《除日同汪憬吾媽閣僧房宴坐》),稱汪兆鏞為把臂同游的“同心侶”。兩人在澳門交往密切,曾多次同游松山和普濟禪院。1926 年農歷三月,崔師貫與汪兆鏞同游澳門半島東部的萬松山時,在松石之間發現三株奇花。這三株奇花的形狀類似躑躅(即杜鵑花),但花色與形態皆非常特別。其花“紫葩怒放,光艷欲流,韻態殊絕”,“皆三出,須上綴白點,如蟲伏”,枝干短長有致,“葉密而小,作新柳黃色”。崔師貫將其命名為海紫杜鵑[15]11,在當年展上巳(四月初三日)時,與長女崔勝依(瓦注)、其孫崔焴曾,以及汪兆鏞、女弟子鄧靈修、鄧肇真、羅莊俞人,再次在此花前雅集。雅集結束后,崔師貫又邀請蔡守之妾、與蔡守同為南社社友的談月色以羅莊俞所繪海紫杜鵑花為基礎繪制《花嶼禊游圖》。圖成之后,汪兆鏞撰寫圖序,崔師貫、蔡守廣邀南社友朋用南宋王沂孫《三姝媚》韻賦詞唱和,以茲紀念[15]11、13。1927 年暮春,汪兆鏞在廣州,崔師貫寄詩汪氏,表達對其思念之情:“海花依舊好,可惜不逢君。”(《春晚澳居簡憬吾一首》)崔師貫與汪兆鏞的友誼一直維系到抗戰時期,二人互相為對方的畫作題辭,如崔師貫《北村類稿》中記錄的《為憬吾題汪壽娥畫百花卷子》《壺中天慢·李留庵為汪憬吾作〈雨屋深燈填詞圖〉屬題》。汪兆鏞為崔師貫題辭的圖畫有《是詩簃圖》和《高齋行鉢圖》。二人在澳門同游時還有次韻唱酬,如汪兆鏞的詩題《清明日過盧氏池亭次伯越韻》[11]37。1937 年七月,汪兆鏞避居澳門南灣,請姚禮修繪《湖船簃圖》,自題絕句八首,還寄贈崔師貫,有邀請唱和之意[11]38。此外,汪兆鏞還為崔師貫的《白月詞》《丹霞游草》作序跋[16],稱其“嶔奇磊落人,善詩詞”(《白月詞跋》),對崔師貫人品、詩詞成就都頗為推崇。

除了與汪兆鏞的唱和交往之外,崔師貫也參與清遺民為感念舊朝而舉行的文化活動。辛亥革命之后,居港澳的遺老如陳伯陶、梁慶桂等,皆在正月十三日溥儀生日的“萬壽節”聚會慶祝。1926正月十三日(2 月25 日)澳門娛園舉行萬壽節聚會,參與者為崔師貫與汪兆鏞、梁慶桂等8 人。與會眾人皆有詩作,崔師貫詩云:“海澨遺民歲月深,共存孤抱托苔岑。星辰北極寧無系?寇盜西山枉見侵。去國衣冠今日事,紀年行在后時心。萬家春雨同吟望,不似承平雅頌音。”(《萬壽節日,梁小山侍讀、年丈(慶桂)招同舉禮于蠔鏡墺盧氏園,會者八人,禮成恭紀》)其中,“寇盜西山”句借用杜甫《登樓》詩典故,暗指此前馮玉祥驅逐溥儀出紫禁城之事。從其詩歌來看,崔師貫顯然對前清抱有強烈的眷戀之意。在其晚年所寫的《女三瓦墓石表辭》《仆仇楠傳》中,崔師貫也以“國變”指代民國肇立,因此崔師貫應屬于民初的文化遺民。

崔師貫交游的另一類人物為南社社員,其中主要為粵籍社友。南社成立于1909 年,以提倡民族氣節、宣傳反滿革命為號召。然而在民初數年間,因其在政壇和報界的重要影響,南社社員人數急劇增加,特別是1917 年前后由廣東分社社長蔡守(字哲夫)介紹入社的粵籍人士,他們大多在國學層面認同南社,因此在1923 年南社宣告解散之后,仍保持了較緊密的聯系和南社認同[17]。與崔師貫交往較多的南社社員為蔡守、鄧爾雅、楊鐵夫、莫漢和黃賓虹。

1920 年,崔師貫與蔡守、何藻翔、潘蘭泉(字伯寅)、莫漢(字鶴鳴)等人在香港成立赤雅社,從事金石書畫經營。1924 年-1925 年整理陳澧遺稿期間,崔師貫也參與蔡守組織的北山堂雅集,作品刊發于《南社湘集》。鄧爾雅1922 年定居香港大埔之后,崔師貫為其詩作題辭[18]17,此后多次前往尋訪,寫有《喜遷鶯·尋鄧爾雅新居,觀鄺海雪舊藏綠綺臺琴,為賦此》、《尋友人大埔小筑》等作品。據鄧爾雅詩歌,1930 年夏天,崔師貫曾與何藻翔聯袂來訪其大埔居所(鄧爾雅《何鄒厓師與崔今嬰見訪山居》)[18]48。此外,崔師貫還與黃賓虹保持交誼。黃賓虹為崔師貫繪有《高齋行缽圖》,以紀念為高隱岑擔任西席的歲月。崔師貫特別寫有贈答詩《賓虹為余寫高齋行缽圖,賦此報之》。1927 年,《鼎臠》雜志除夕特刊發表崔師貫《高齋行缽圖》的6 則題詠詩詞,除崔師貫自作詩外,題辭作者分別為何藻翔、汪兆鏞、潘斯鎧、張仲球、楊玉銜(即楊鐵夫),最后有陸丹林題識語。諸人之中,何、汪二人為遺老,潘斯鎧為廣東都督龍濟光部下將領,張仲球曾任澳門鏡湖醫院總經理,楊鐵夫、陸丹林為南社社員。一幅圖畫的數則題辭,呈現出崔師貫在民初港澳政商、學界交游的基本情形。

三、港澳生活與閑適心態

崔師貫雖為南海人,但很早就移居澳門。他的兒子元易生于澳門,七歲喪母之后,崔師貫帶他到汕頭客居[19]。可見,至少在1902-1903 年間崔師貫住在澳門。崔師貫詩題中屢見在清明返回澳門的記述,結合清明掃墓的習俗,可能其父輩已葬于澳門。二三十年代間,崔師貫赴港擔任塾師、創辦中學并在香港大學任教,往返于港澳之間,兩地皆有住所,且子女多有成就,生活較為安定。關于在香港的塾師生涯,崔師貫認為自己雖然需仰仗座主供給,但是“幸免沿門辱”(《韻伯族子過訪澳門新居,瀕去求詩》)、“舌耕聊自力”(《島中曉霽寫望》),對其居港生活較為滿意。因此,崔師貫港澳詩歌中較多表現日常生活的趣味,如《赴講歸示女瓦》第一首,描寫春日清晨出門講課的身心體驗:

幾杵疏鐘破曉眠,輕車和夢輾春煙。出門陡覺春風峭,怪底衣囊已挾綿。

清晨的寧靜令詩人有世外之感,此時,猶有料峭寒意的春風讓人陡然轉回現實,而詩人也只是輕輕點出困惑,并無聯系世情之意。尋訪友人鄧爾雅在新界大埔的新居時,崔師貫詩多描摹其村居野趣,如“亂卉異開落,寒泉自激吟。寥寥塵外意,誰復識嘵音。”(《尋友人大埔小筑》)特意用其居所的寧靜荒僻凸顯鄧爾雅的高雅情趣。

崔師貫在香港的生活以教學為主,澳門被其視作休憩的場所,因此詩詞多以“暇居”“避居”“閑堂”言之。1924 年后,崔師貫在澳門營建新居,返澳以游賞風景、詩畫交往為主,心境相當閑適。這從他的詩文頻頻使用“還澳”即可看出,如《三姝媚》詞序中的“春仲客歸”(1926)、《清明前一日還澳山居,宿雨乍歇,晴煙四流。夜起開戶視燈光出林外,一白彌漫無際,絕類北方雪景,擬寫成圖,先紀以詩》(1926)、《清明日還墺,攜兒女、洎孫陪汪序翁過盧氏池亭奉簡一首》、《高隱岑哀辭》:“事解還居蠔鏡,隱岑來就醫。”(1927)崔師貫詩詞多吟詠優美寧靜的澳門風景,如其作品標題中的《清明前一日,還澳山居,宿雨乍歇,晴煙四流。夜起開戶,視燈光出林外,一白彌漫無際,絕類北方雪景。擬寫成圖,先紀以詩》《紅情·濠鏡海岸對晚霞》等。

崔師貫澳門居所在松山,附近樹林茂密,但崔師貫認為風景絕佳,因此多次書寫春日松山的美景,尤其在雨后,令人有清新出塵之感。《春晚澳居簡憬吾一首》開頭描寫澳門春雨后的寧靜:“鵑啼深崦雨,蛤吠隔溪云。”此外,崔師貫詩多吟詠松山月色,如《缺月吟(閏二月濠鏡山居作)》之中的:

……我宅傍山園,樹多不妨月。夕霞散林綺,碧玉鉤高揭。煙眉初畫成,淡黃額一抹。華年十三四,亭亭靚妝出。新下玉鏡臺,含羞漸藏閉。樓靜時來窺,金盤瀉余屑。……

詩中的“夕霞散林綺,碧玉鉤高揭”,接續六朝山水詩傳統,以擬人手法寫彎月之美。而《攜兒愷、女瓦松山踏月放歌》稱月色能解除燥熱和煩惱,令人有翩然游仙之感:

……電光不涼水不澈,月朗照人惟內熱。盡除煩惱變光明,卻恨東西未同接。海山一角天不慳,今夕何夕同此閑。父兮呼應各指似,煙磯風蹬窮躋攀。松濤謖謖起天半,聲聞四徹波光亂。金支翠蕤紛上下,彩云散繞維摩伴(夜分月華尤奇麗)。牙琴湘瑟更迎御,羽衣舞節馮夷鼓。……

這些美景并非崔師貫獨自欣賞,而是多與子女、師友同游所見。崔師貫詩詞多次提及與子女同游、唱和之樂,其《港居夏日擬竹枝》提到“小女躍呼晴,牽爺踏月去。教兒誦詩歌,手比玉盤說”,表現出家居閑適的情調。除了早逝的兒子元易外,崔師貫詩詞中提及的兒孫輩人物包括兒子舉、愷,崔勝依(瓦注)、載,孫洎、焴,以及族子韻伯等。1926 年,正月初三日,因汪兆鏞攜酒過訪,崔師貫即率兒女、孫輩同游普濟禪院(《開歲三日憬吾攜酒見過,因率兒女、稚孫偕游普濟禪院(院為大汕開山)》)。其他詩詞題如《澳居伏夜觀星書事示兒女》《攜兒愷、女瓦松山踏月放歌》《濠墺苦熱坐示兒女》《瓦注生日,寓齋置酒,兒舉期未至》《滿庭芳·夏日夕佳樓即事,用清真無想山均和兒女作》《釣船笛·和女瓦注生朝,用李分虎均,賦呈之作》等,皆描繪出崔師貫其樂融融家庭生活的景象。崔師貫長女瓦注,聰敏好學,其生日在正月十一日,恰與清初詩人李分虎生日相同。崔師貫詩詞多次言及長女生日,除了對其喜愛之外,還因為長女勝依能詩并從事古典詩學研究。從對其女詩詞才華的推許,能看出崔師貫對于古典文化傳承的重視。

除自然美景外,崔師貫詩詞多書寫在港澳發現的奇花異卉。崔師貫偏愛以王沂孫《花外集》詞韻作為自己的填詞典范,顯示出明確的遺民情懷。除了1926 年崔師貫與汪兆鏞等人吟詠澳門松山的海紫杜鵑使用的王沂孫《三姝媚》詞韻,崔師貫在香港公園發現罕見的藍色杜鵑花時,也特意選擇王沂孫的《露華·碧桃》作為次韻對象。崔師貫詞云:

粉云霽坼。問幾費花工,換就顏色。妙相曼殊(《玄應音義》“曼殊顏華”,此譯云“藍華”),卻向雕闌披拂。望連翠羽金支,尚見海西風格。唬妝改,紅顰紫嬌,總遜凡骨。

春心別寄凄惻。怨似水華年,空殢芳魄。散作淚痕,沈碧忍供輕摘。素衣漸化流塵,但付草窗拈出。(周草窗有《謝金蓀壁惠白躑躅詩》。)歸語切,棠魂欲招未得(《稼軒詞》:空山招得海棠魂)。(《露華·藍躑躅用〈花外集〉碧桃均(僅見于香港公園,近亦萎盡矣)》)

與海紫杜鵑相似,香港公園的這株藍色杜鵑也來自海外。由于花時將近,崔師貫詞中充滿傷春之感。與南宋詠物詞相似的是,該詞上片寫物,下片寫情,充滿身世之感的寄托之意。當詞人寫至“素衣漸化流塵,但付草窗拈出”時,也希望讀者能如南宋詞人周密一樣,考掘并理解隱藏于詞中的故國之思。

四、亂離感慨與懷鄉之情

崔師貫將書齋命名為“高齋”,實則效法杜甫晚年流落夔州時的書齋名①見《水龍吟·高齋雨夜與隱岑追話西山之勝,和若海潭柘雨宿均》自注,《白月詞》第5 頁下。,以此感慨自己自清末以來流轉港澳之間的經歷。崔師貫詩詞中也常見“流寓”字樣,如“易世慣流寓”(《尋友人大埔小筑》)、“誰料而今遭際,流落瘴煙蠻雨”(《釣船笛·和女瓦注生朝用李分虎均,賦呈之作》)等,以此呈現居住港澳時的心跡,自覺傳承了歷代羈留蠻荒的流寓文人的情感傳統。

由于民初廣東戰事頻繁,崔師貫不得經常返鄉,因此他的詩歌表現出對革命的厭惡:“犢褌寧笑阮,馬糞共稱王”(《韻伯族子過訪澳門新居,瀕去求詩》),將民初軍閥混戰的情形比喻為不識仁義的牛馬。這種厭惡未直接表露出對于民主、共和觀念的否定,而是多著重于戰爭等暴力行為帶來的后果。崔詩多次使用“紅羊”典故,如《紅羊謠》寫廣州戰事:“磨牙競吮玄黃血,革命未成殺未絕。芻狗萬物寧不仁,四十以往皆無聞。……須臾烈焰開化城,金銀樓閣光逾盈。”既書寫戰爭對于城市文明的破壞,也表達了對儒道傳統缺失的憤懣之情。

由于思鄉而不得返,崔師貫的港澳詩詞常見追憶故鄉之語,如崔師貫《氐州第一·高齋歇夏,積雨停寒,寄懷隱岑客湄河》詞末注釋有“余家西江下游桑田,亦正類此。每夏潦至盡成澤國,先期必夜寒。”以熟悉的故鄉體驗比擬客居感受,是適應新環境的常見心理反應,又反映了對于故鄉的眷戀情懷。在澳門時,崔師貫的酬贈詩頻頻提到故鄉風物。與汪兆鏞飲宴時,崔師貫不忘提及“故園喬木今余幾,喜見靈光尚巋然。”(《初春汪辛老招飲賦贈次答》)贈給族子崔韻伯詩中的“娛游非向日,轉徙盡他鄉。永憶門庭遐,渾忘歲月長”(《韻伯族子過訪澳門新居,瀕去求詩》),將故鄉作為閑居的理想處所。崔師貫1926 年所寫《島中曉霽寫望》,描繪澳門春日海景之美:

海霧曉無際,罨作卵青色。大舟鯢臥波,小舟鳧矯翼。云罅射若華,遙峰絢丹碧。遘茲眼忽明,西樵發遐憶。郁郁苦留滯,去此復奚茲。即歸魚鳥訝,齒發已屢易。流寓漸同盡,豪富寡新識。本乏種豆田,舌耕聊自力。鐘動百鳥散,愁霖久春(輕)盡,名香意自熏。海花依舊好,可惜不逢君(香為羅貞符制贈)。

在寧靜悠閑的海島風景中,詩人仍對故鄉念茲在茲。詩中的“西樵”指崔師貫故鄉南海的西樵山,這既是其家族墳墓所在處,也是明清時期嶺南的理學名山。崔師貫對故鄉的眷戀情感,實際上也融匯了對于儒學傳統的認同和堅守。

崔師貫晚年曾短暫回鄉居住,詩中充滿對嶺南風物的尋訪和記述,如《西樵山展墓自睡牛岡轉陟白山口、至大科峰而還》《慶芙蓉·游西樵山白云洞(明何白云隱處)》等詩詞描寫的西樵山、順德等地景象。崔師貫在村間游覽時所寫的詩詞充滿寧靜祥和的田園情調:

版筑與比磷,旦夕豩不止。大車載瓦石,檻檻尤聒耳。移疾還故林,開蛙意先喜。輕舟繞微行,見燕識衡宇。耳目盡改營,心忡亦良已。犯露夙行吟,避炎晝伏幾。竟日無往來,脫落到巾履。物外興盡閑,詎但聽田水。(港中無蛙與燕)。(《夏日還村莊養疴》其一)

這首詩被陳衍稱贊“有陶公味,不在面目”,且近于“宋人之學選體者”。[1]642“蛙”與“燕”是田園生活常見的事物,而崔師貫以在香港生活未見這兩種事物,表達對故鄉的眷戀情懷。只是許久未歸,發現故鄉事物都因戰亂改變,詩人因此流露出憂慮之意。在詩歌中,崔師貫多次以陶淵明自比。《夏日還村莊養疴作》(其他二)詩的開頭稱:“孟夏陶公詠,短夜屈子思”,將世事滄桑變化的感慨融入對田園景物的吟詠中。歸里數日又不得不離開時,崔師貫詞表現出倦游和不舍之情,《芳草渡》詞序稱“歸里數日,匆匆便去,回舟望西樵山,黯然于懷,用清真自制曲均寫之”,詞中稱“認取當年還往路,最難忘,軒眉氣爽,丹青掛窗戶”,可見崔師貫對于故鄉的眷戀包含著懷舊、固守傳統及國學認同的多重情感。值得一提的是,崔師貫的詩風與當時流行的同光體以及嶺南詩壇代表性的雄直詩風不同,其學陶傾向接近于湖湘詩派推崇的漢魏六朝風格,體現出民國嶺南詩壇的另一面向。

結語

汪兆鏞為崔師貫《是詩簃圖》的題辭云:“亂離身世詩人淚,今古傷心一浩歌。”[11]32可見,盡管崔師貫擁有較穩定的港澳生活,實則在其詩詞閑適書寫的背后隱藏著亂世流離之痛,也因此與遺民汪兆鏞發生強烈的共鳴。

從其交游對象、政治立場和詩文情感來看,崔師貫的政治觀念與民初遺老相近,文化上致力于傳統學問和文藝品位的傳承。崔師貫的交游者以粵籍人士為主,因其師承、鄉誼、治學興趣的關系,主要包括康門弟子、富商、遺老和南社社員。受民初廣東政局更迭和戰事影響,崔師貫不得不離開熟悉的文化環境,避居港澳。盡管港澳生活相對閑適寧靜,與文化品味相近的汪兆鏞、何藻翔、鄧爾雅等交往密切,但崔師貫內心始終希望居于故鄉。以此情緒描繪港澳自然風物時,詩人常有特異和似曾相識之感,反映出崔師貫的港澳體驗仍基于國學認同和對故鄉的空間認同,以觀看“蠻荒”之域的角度書寫自身的流離體驗和回歸想象。同時,崔師貫的詩詞書寫也為解讀近代嶺南文士的港澳體驗提供了重要視角。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久久精品丝袜| 亚洲成人一区在线| 狠狠亚洲婷婷综合色香| 国产麻豆精品久久一二三| 亚洲综合香蕉| 中文字幕av一区二区三区欲色| 91青青草视频| 午夜毛片免费看| 亚洲三级成人| 亚洲精品国产综合99| 成人免费网站久久久| 亚洲手机在线| 亚洲欧美日韩久久精品| 91国内外精品自在线播放| 日韩中文欧美| 久久亚洲综合伊人| 欧美成人午夜影院| 国产粉嫩粉嫩的18在线播放91| 天天综合色天天综合网| 久热精品免费| 免费精品一区二区h| 伊人久久精品亚洲午夜| 久草视频精品| 久久香蕉国产线看精品| 最新国产麻豆aⅴ精品无| 亚洲天堂高清| 久久精品视频一| 国产成人无码Av在线播放无广告 | 亚洲国产高清精品线久久| 波多野结衣久久精品| 女人18毛片一级毛片在线| 国产乱人免费视频| AV无码无在线观看免费| 91美女视频在线| 72种姿势欧美久久久大黄蕉| 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电影| 人妻免费无码不卡视频| 婷婷午夜天| 国产H片无码不卡在线视频| 国产色爱av资源综合区| 99尹人香蕉国产免费天天拍| 亚洲—日韩aV在线| 亚洲欧美在线综合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精品女人天堂aaa| 免费在线播放毛片| 欧美区国产区| 蜜臀AV在线播放| 欧美一级99在线观看国产| 91偷拍一区| 国内精品久久人妻无码大片高| 午夜国产理论| 国产福利2021最新在线观看| 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品视频| 伊人激情综合| 手机在线看片不卡中文字幕| 久久毛片网| 国内精品91| 亚洲一欧洲中文字幕在线| 成人午夜视频免费看欧美| 午夜欧美理论2019理论| 亚洲天堂伊人| 国产精品思思热在线| 无码内射在线| 国产精品午夜福利麻豆| 午夜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精品手机在线| 国产无码精品在线播放 | 人妻无码一区二区视频| 亚洲九九视频| 久久久久中文字幕精品视频| 国产麻豆aⅴ精品无码| 国产小视频在线高清播放| 精品国产Av电影无码久久久| 伊人丁香五月天久久综合| 午夜丁香婷婷| 高清免费毛片| 草逼视频国产| 国产成人AV大片大片在线播放 | 爱色欧美亚洲综合图区| 亚洲成人免费在线| 亚洲有无码中文网| 国产一区二区影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