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振鋒
摘 要:紀錄片作為一種記錄客觀生活實際的影片形式,越來越受到廣大社會公眾的認可,并且在社會范圍內也擁有較大的影響力。而在進行紀錄片的創作中,則要求紀錄片內容真實、可靠,從而將現實生活當中的人物、事件等還原到觀眾面前,以此來提升紀錄片的創作效果。所以筆者圍繞紀錄片攝影與現實生活的連接進行了深入分析,探索了紀錄片的真實之美,并且提出了促進紀錄片攝影與現實生活連接的建議,用以共同探討交流。
關鍵詞:紀錄片攝影;現實生活;連接
中圖分類號:J905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6-0905(2023)33-00-03
紀錄片是以真實生活為影視創作的素材,以真人真事為表現對象,且對其進行藝術加工、展現,從而來表現出事物的真實一面,用真實的影視素材去引發社會公眾思考。從本質上來看,紀錄片的基礎便是真實性,可以對現實世界中的事件、人物以及文化等進行如實記錄,從而更好地去展現社會公眾的真實生活,從而讓廣大受眾群體更加深入地了解客觀世界和人類社會。與此同時,紀錄片攝影的真實之美也體現在其具有批判性思維,對于紀錄片的拍攝是站在激發社會公眾思考的視角去更好地傳遞信息以及價值觀,所以紀錄片攝影與現實生活之間的緊密連接也成為保障紀錄片攝影質量的核心要素。
一、紀錄片攝影與現實生活之間的聯系分析
藝術來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最終回歸于生活。生活是藝術創作的源頭和靈感,生活當中的點滴小事都可以通過藝術的形式進行展現,因此生活也成為藝術素材的重要來源,通過藝術性的手段加工,以及經典的語言描述能夠對生活中的故事進行更加精彩的展現與渲染,從而使生活中的小事變得更加耐人尋味、發人深省。紀錄片攝影與現實生活之間具有千絲萬縷的聯系,尤其是紀錄片的攝影過程具有真實性的特征,各種類型的紀錄片在拍攝當中都需要基于真實生活進行取材,從而通過紀錄片攝影的過程去更好地展現現實生活,為廣大受眾群體展現出紀錄片最為真實的一面,而這也是紀錄片真實美感的具體體現。從本質上來看,紀錄片是對現實生活的創造性處理,其核心在于展現出現實生活當中的真實人物與事件,因此“非虛構”成為紀錄片的本質屬性。所以,紀錄片攝影與現實生活之間的聯系也更加密切,即表現為紀錄片攝影素材來源于現實生活,而現實生活在紀錄片當中又得到了更加真實的展現,因此在進行紀錄片攝影的過程中如何對現實生活進行創造性的展現也成了首要的問題,是提升紀錄片攝影水平以及質量的核心與關鍵。
二、紀錄片攝影的真實之美
紀錄片的創作素材來源于真實生活,從而通過對生活中真人真事的展現去讓受眾群體更好地感受客觀世界,紀錄片的攝影過程需要對現實生活中的真實題材進行提取,從而創造性地展現現實生活的真實一面,而這也是紀錄片攝影真實之美的重要體現。總體來講,紀錄片攝影的真實之美體現在如下方面。
(一)紀錄片的主觀性與虛構性統一之美
針對紀錄片本身來說,其本身的內容來自現實生活,旨在反映客觀事物,在生活中的事物中進行摘取,世界中的人物、事物、事件等都可以成為紀錄片表現的對象,而對于紀錄片內容的展現又要圍繞其主題,從而形成紀錄片內容與受眾群體之間的共鳴。但是紀錄片的文本內容也存在著主觀性與虛構性,也就是說紀錄片的敘述會采取一定的修辭,而這些修辭方式的使用也使紀錄片的敘述展現出一定虛構性的特征。此外,紀錄片的敘述過程是通過拍攝者以及配音員的客觀解說對片中的內容進行展現的,在這一情況下也使紀錄片的內容無法脫離拍攝者與配音員的主觀性的影響,因此也使紀錄片形成了主觀性與虛構性之間的相互統一,展示出了紀錄片的獨特藝術美感。
(二)紀錄片的客觀性與真實性相諧之美
現實生活中的人物、事件構成了紀錄片的主要素材,紀錄片攝影的過程是對這些素材進行拍攝以及提煉的過程,這一特性也決定了紀錄片具有客觀性與真實性的特征,二者之間相互協調、相互均衡,因此也構成了紀錄片客觀性與真實性的相諧之美。從本質上來看,紀錄片是客觀真實事件的見證過程,紀錄片的文本也在一定程度上超過了用純粹文字方式對真實事件進行描述的正義性這一行為,因此紀錄片也能夠充分展現出客觀真實事實的可靠性。從紀錄片的本質來看,其是用紀實手法對客觀事實進行完整的記錄,觀眾在進行觀看的過程當中也能夠形成情感的不斷積累,從而在不知不覺的進程中逐步凝聚,受到紀錄片當中的情感感染[1]。總而言之,紀錄片對于客觀生活的展現,是以突出其真實性、生活性為基礎的,因此紀錄片的展現過程也表現出了客觀性,形成了客觀性與真實性相諧的獨特美感。
(三)紀錄片的思想性與啟發性互融之美
紀錄片的記錄內容是真人、真事、真情、真情,紀錄片的內容又可以給人帶來強烈的感同身受,保持紀錄片的真實性也是進行影片創作的最基本原則,而紀錄片故事的展現過程又會體現出一定的思想性,即表現為紀錄片的創作過程必然是圍繞其主題思想去進行影片展現的,紀錄片拍攝的過程同樣也要根據展現的要求去拍攝相應的影視片段[2]。近幾年來,我國紀錄片市場中涌現出一部又一部的優秀影片,如《鄉村里的中國》《出山記》《川流不息》等方面優秀影片也標志著我國在紀錄片創作領域技術的不斷成熟。而這些作品在進行創作階段無疑是圍繞著對于人物特性、事件背景、認知評價以及情感態度等多個方面進行闡述與表達,而這也充分體現出了紀錄片具有思想性,創作者往往是通過紀錄片中的片段或者是某一句解說文案對紀錄片的主題思想進行說明的,而說明主題思想的過程同樣也是客觀表達的過程,旨在還原生活的原汁原味,激發受眾群體的情感共鳴,觀眾能夠在紀錄片中受到啟發、有所收獲。所以說,紀錄片也展現出了思想性與啟發性的相互交融之美。
三、紀錄片攝影與現實生活的連接的建議
近幾年來,紀錄片這一種藝術形式越來越受到廣大社會公眾的歡迎與認可,并且紀錄片也在社會發展與建設過程中展現出越來越強大的影響力與表現力,通過紀錄片可以對客觀生活進行展現,從而使受眾群體在觀看紀錄片當中去體會其中所傳遞的思想與價值內涵。而紀錄片的攝影過程則要充分注重其真實性,在現實生活中進行取材時既要兼顧紀錄片攝影的藝術性又要去還原真實生活,從而在此基礎上做好紀錄片攝影與現實生活之間的連接,以更好地去展現紀錄片的真實之美,提高紀錄片的攝影質量。總而言之,紀錄片攝影與現實生活之間的連接應當從創作理念、拍攝手法、后期處理等方面去進行完善,從而在此基礎上更好地去展現紀錄片的真實一面,提高紀錄片的拍攝水平,加強紀錄片與現實生活的連接。
(一)堅持真實的創作理念
在進行紀錄片攝影的過程中,加強與現實生活之間的連接是提升紀錄片攝影質量的核心一環,同時也是保障紀錄片真實性的重中之重,因此在進行紀錄片拍攝階段要深入考慮,切實基于現實生活進行取材,以此來保障紀錄片攝影的真實性,更好地還原紀錄片的真實之美。除此之外,紀錄片也應當立足于真實故事的呈現,切實根據現實生活當中的真實人物以及事件進行還原,在進行拍攝期間不能在其中摻入虛構的想象或者是夸張的表現效果[3]。在實際中,應當充分秉承實事求是的精神,站在客觀的視角去真實記錄以及展現現實生活當中的紀錄片素材,同時在進行紀錄片攝影期間也不能刻意地植入自身的主觀意見抑或者進行劇情渲染,在此基礎上才能更好地保持紀錄片的原汁原味,更加充分地展現出現實生活的真實性。也就是說,只有保持真實的創作理念才能夠更加全面地去還原現實世界當中的人以及故事,使受眾群體通過觀看紀錄片感受到其中的真實感,彰顯出紀錄片的真實之美,而這也有效實現了紀錄片攝影與現實生活之間的連接。除此之外,紀錄片攝影與現實生活的連接也要做到打開思路,圍繞著真實的創作理念去進行創作,同時又要靈活地運用各種紀錄片攝影元素,從而展現出更多不同風格的紀錄片,尤其需要在攝影畫面、開場以及節奏感等方面進行充分的把控,以此保障紀錄片的攝影過程更具思想性、感染力,使受眾群體在觀看紀錄片之后能夠受到啟發、有所裨益。
(二)選擇合適的拍攝手法
對于紀錄片真實之美的展現也需要善于選擇合適的拍攝手法,在此基礎上能夠更好地做好紀錄片攝影與現實生活的連接,從而通過紀錄片去更加充分地展現現實生活,突出現實生活美感的同時給廣大受眾群體帶來優秀的影片以供欣賞。在實際進行紀錄片攝影階段,需要結合紀錄片的題材而選擇合適的拍攝手法,以還原真實故事、真實人物為核心導向去進行紀錄片拍攝。在實際當中,要注重對鏡頭、光影以及手法的綜合運用,在此基礎上去更加充分地突出紀錄片的還原效果,展現出紀錄片的真實性與客觀性,實現紀錄片攝影與現實生活的充分連接[4]。首先,紀錄片的攝影過程要做到鏡頭語言簡潔清晰,尤其是在進行現實生活當中某一瞬間場景的記錄時,需要對不同的鏡頭語言進行合理運用,從而對真實的瞬間進行捕捉,在影片中進行展現。例如,可以綜合運用手持攝像機的方式,對影片當中的主要人物真實情感的表達進行捕捉,以此來突出紀錄片的真實性。其次,紀錄片攝影的過程也要注重對光影的控制,光影控制也是調動受眾群體情緒、突出紀錄片感染力的核心一環,在此階段要注重不同的光影效果所傳遞出的情感元素,并且將光影元素與實際生活之間做好銜接,從而更好地通過紀錄片去展現客觀現實[5]。最后,紀錄片也要注重對紀實手法進行綜合運用,從而通過紀實手法對客觀真實場景進行記錄,同時通過這種記錄方式也有助于消除修飾的拍攝痕跡,使整個拍攝的內容更顯真實。并且,紀實手法在紀錄片攝影當中的綜合運用也能夠實現對客觀真實環境、真實人物以及真實事件的全面捕捉,從而給受眾群體帶來身臨其境般的故事感受,這樣既突出了紀錄片的真實性,同時也能夠更好地展現出紀錄片與現實生活的連接,突出紀錄片的真實之美。
(三)精心開展后期處理工作
后期處理是紀錄片的重要一環,對于展現出紀錄片的真實之美具有至關重要的意義,而為了切實做好紀錄片攝影與現實生活之間的連接,需要在進行紀錄片制作階段精心開展后期處理工作,在此基礎上才能更好地去還原現實生活當中故事的真實性,突出紀錄片的客觀性,提升紀錄片的制作效果以及質量。首先,要充分注重紀錄片的音頻處理,在此階段需要保障環境音以及人聲的清晰性,通過這種處理方式可以使受眾群體擁有更好的代入感,進而更加充分地融入紀錄片的故事當中。其次,紀錄片的剪輯過程也是講述現實生活當中真實故事的核心,因此紀錄片的后期處理要保障剪輯過程的精確性,從而通過科學的剪輯手法去清晰展現故事的主線,進而促使社會受眾群體能夠通過紀錄片去更好地了解其中所傳遞的故事內容。并且,剪輯的過程也要注重圍繞故事的主線去進行各個剪輯素材的統一,以保障故事的連貫性、銜接性,從而更加完整地向受眾群體展現故事的內容,這樣既有助于突出紀錄片的真實性,同時也是做好紀錄片攝影與現實生活之間連接的重要一環,有助于提升紀錄片的質量以及效果。最后,紀錄片的后期處理過程也要注重對音效的綜合運用,合適的音效有助于增強觀眾的沉浸感,從而使紀錄片的故事更顯真實性[6]。在此階段尤其需要對背景音樂進行精心選擇,通過背景音樂去提升紀錄片的整體質感。同時,又要善于利用背景音樂去完整地鋪墊紀錄片中的事件,從而讓觀眾更加真切地去感受故事當中人物的精彩對話,以此促進紀錄片后期處理效果以及水平的提升。
(四)充分尊重被拍對象與觀眾
紀錄片與真實生活之間的連接要充分突出對被拍攝者以及觀眾的尊重,在此基礎上既有助于展現出紀錄片的真實性,又能夠更好地完成紀錄片的拍攝。在進行紀錄片攝影期間,制作團隊應當充分突出對被拍攝對象的尊重,同時又要兼顧受眾群體的欣賞需求,從而在進行紀錄片攝影階段以真實、客觀的態度去對待每一次的紀錄片內容拍攝,不能對客觀事物進行過多的干預,這樣才能保障紀錄片內容的原汁原味,更好地去展現紀錄片的真實之美[7]。與此同時,紀錄片攝影的過程也應當充分尊重觀眾群體的接受能力以及審美需求,在此前提下去更好地展現紀錄片的真實性,圍繞著現實生活當中的人物、事件等進行拍攝與記錄,通過對生活當中真實事件的還原來激發受眾群體的情感共鳴,獲得受眾群體的認可以及青睞,從而展現出更多精彩的紀錄片故事。
四、結束語
紀錄片攝影與現實生活之間的連接是突出紀錄片真實之美的重要一環,因此在進行紀錄片創作階段既需要充分堅持真實的創作理念,選擇合適的拍攝手法進行紀錄片創作,又要精心開展紀錄片的后期處理工作,尊重被拍攝者以及觀眾,以此制作出更加真實、生動的紀錄片作品,將客觀的真實故事通過鏡頭的形式傳遞給受眾群體,以此來引發受眾群體的思考以及情感共鳴,切實創作出源源不斷的優秀紀錄片故事。
參考文獻:
[1]王昱斌.淺談紀錄片影像的真實性[J].中國電視:紀錄,2012(07):77-80.
[2]夏添.跨越歷史紀錄片求真的“三重門”——論歷史題材紀錄片后期創作與歷史真實的關系[J].今古文創,2020(40):36-37.
[3]景德軍.從真實性角度淺談紀錄片創作中的攝影[J].電視指南,2017(16):167.
[4]于淑然.洞察生活的真實之美——解析紀錄片創作的一條根本法則[J].當代電視,2005(12):65.
[5]李亭.從真實性角度淺談紀錄片創作中的攝影[J].新聞傳播,2015(03):36-37.
[6]閻安.當代紀錄片與生活的關系之變[J].聲屏世界,2011(10):41-42.
[7]杜海濱.紀錄片中的“戲劇性”與“生活流”[J].藝術教育,2014(07):154-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