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全球化趨勢對我國的影響

2023-12-29 08:20:47王宛
開放導報 2023年6期
關鍵詞:全球化

[摘要] 全球化正在進入動態調整階段,體現在世界經濟增長疲弱、國際力量對比發生顯著變化、圍繞技術制高點的競爭日趨激烈、全球安全格局演變、全球經濟治理亟須變革等多個方面。未來一段時期,我國發展的外部環境將更加復雜,構建新發展格局既存在區域經濟合作加深等一些有利條件,又面臨美西方對我聯合打壓的力度加大等挑戰。我國需要抓住重點方向,加快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建設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處理好與重點國家和地區的關系,積極參與全球治理,提升國際話語權,為自身發展營造更加有利的條件。

[關鍵詞] 國際環境? ? 全球化? ? 全球治理

[中圖分類號] F125? ? [文獻標識碼] A? ? [文章編號] 1004-6623(2023)06-0091-07

[作者簡介] 王宛,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博士后、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研究方向:國際關系、國際經濟等。

一、全球化進入動態調整階段

國際環境是國際體系與國家之間相互作用、相互影響的一種動態過程。而二戰以來的國際體系是以全球化作為核心特征的,全球化的演進對各民族國家的發展狀況產生影響,同時各民族國家的政策選擇也影響著全球化的進程。從百年變局的內涵來看,無論是國際力量對比前所未有的變化、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帶來前所未有的激烈競爭,還是人類前途命運前所未有的休戚與共,都與全球化密不可分。從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來看,無論是推動生產力發展的經濟全球化,還是反映生產關系的國際制度和規范,也都與全球化息息相關。

2002年,Walden Bello提出了“去全球化”概念,他從學理的角度闡述了必須通過去全球化,改變當代由新自由主義為主導的全球化發展方向。那么當前全球化遭遇的困境是否視為去全球化的開始?全球化是否會走向終結?大多數專家學者認為,國際金融危機以來去全球化的行為明顯增多,但去全球化與逆全球化概念并不同,從某種意義上來講,逆全球化只是全球化遭遇逆潮。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以來,全球化呈現出的內顧和區域化,是一種結構性趨勢,近期的危機只是使這種結構性趨勢更加明顯,但并不意味著全球化發生了實質性變化,世界經濟一體化和國際合作已經達到很高水平,扭轉全球化趨勢的代價太大。全球化并未終結,只是進入了新階段,呈現出新的特征。從速度來看,當前貨物、資本和人員的流動變緩,全球化發展的速度比上世紀90年代要慢。從結構來看,全球化和去全球化體現在不同的領域,去全球化現象體現在有形的領域,而無形的領域全球化仍在加速。

關于逆全球化行為頻現和全球化遭遇逆潮的原因分析,學術界提出了不同的分析框架。從國際政治經濟秩序角度來看,它主要由經濟一體化、全球治理和福利社會為三個支點構成,三者之間互相牽扯,速度快者拉動速度滯后者提升深化水平,循環往復便形成不斷交替上升的“向心運動”。在三者運動的過程中,速度如果不能同步,則會導致國際政治經濟秩序失衡。國際金融危機之后,經濟一體化出現回落,同時全球治理的基本模式——區域主義的極大發展束縛了民族國家提供社會保障的能力,因而福利社會采取保護主義和民粹主義的方式對經濟一體化進行反制,由此出現世界各國在經濟乃至政治議題上摩擦沖突不斷。從馬克思歷史唯物主義觀點角度來看,當前出現的反全球化回潮是一些經濟社會問題在政治維度上的表達,本質上是百年變局引發的聯動反應。過去兩三百年間引導推動人類社會實現飛躍式發展的資本主義工業文明正在由盛轉衰,這一歷史性巨變使得以資本利益為導向的西式全球化弊端不斷暴露,產業空心化、收入差距拉大、經濟失衡等問題累積,阻礙全球化的深入發展,因而美西方國家采取逆全球化行為,試圖建立對西方有利的“有選擇的全球化”。從國際領導類型角度來看,過去在自由主義思潮推動下,自由主義的領導人極力推動全球化,而當前的全球化受到民粹主義思潮興起的影響,民粹主義的領導人泛化和政治化安全的概念,打著維護經濟安全的旗號采取去全球化政策,加劇大國之間的戰略對抗。

綜上來看,當前的全球化在生產關系和生產力層面存在不匹配問題,由美西方國家主導的、內含資本逐利本性的國際規則、世界秩序和國內社會結構無法適應經濟要素跨境流動的水平和要求,生產關系反作用于生產力,經濟全球化便受到阻礙。全球化的進一步深化需要生產力的發展,提高全球治理水平以調整現有的全球治理規則。基于全球化的發展歷程和面臨的困境,未來全球化的發展應當更加關注貧富差距、衛生健康、氣候變化等人民福祉方面,只有以人為本的全球化新模式才能使全球化走出當前的困境。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為破解全球化困境提供了可行的選擇和方案,以合作共贏、交流互鑒、公平正義等為核心的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有助于推動全球治理朝著更加公平合理的方向發展,實現人類社會的共同發展。未來一段時期,全球化的趨勢如何,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面臨的國際環境如何,需要具體分析共同發揮作用的各種因素,包括世界經濟、科技和治理格局的變化以及世界政治和安全等格局的調整等。

二、大變局下全球化變化趨勢研判

百年變局既是世界正在呈現的態勢,也是當前我國面臨的國際環境。當前,推動國際環境變化的經濟、科技、治理、政治和安全等因素互相交織,共同發揮作用。近來的新冠疫情、氣候變化、烏克蘭危機等因素疊加,推動百年變局加速演進。

1. 全球經濟內生動力仍然虛弱,世界經濟較長時期將呈現增長疲弱態勢

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以來,發達經濟體內生動力下降,疊加貿易保護主義、全球新冠疫情以及烏克蘭危機等因素影響,世界經濟持續疲弱。2008—2021年,全球實際GDP年均增速為3.4%,低于2003—2007年5.1%的年均增速。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報告顯示,2022年全球經濟增長3.5%。今年以來,雖然新冠疫情、烏克蘭危機對世界經濟的邊際影響逐漸收窄,但是受高通脹、高利率、高債務的持續拖累,主要經濟體復蘇勢頭整體乏力,世界經濟下行壓力有所加大。短期看,世界經濟仍然疲弱,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最新預測,2023年世界經濟增速降至3%,2024年進一步下滑至2.9%。中長期看,世界經濟仍處于新舊動能轉換期,在人口老齡化等多重供給約束影響下,尤其是經濟增長還尚未突破技術邊界的約束,擺脫長期低增長態勢任重道遠。高盛預測,2024—2029年全球經濟年均增長率為2.8%,且此后仍將逐漸下降。

2. 國際力量對比整體變化態勢不大,新興市場國家和發展中國家持續崛起

當前世界版圖最重要的變化就是,以金磚國家為代表的新興市場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群體性崛起,占全球經濟總量的比重不斷提高,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不斷加大,國際影響力不斷增強。根據英國一家機構的報告,按購買力平價計算,擴容前的金磚國家占全球經濟總量的比重達到31.5%,超過七國集團的30.7%。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數據顯示,2022年新興市場和發展中經濟體經濟增長4%,高于發達經濟體的2.7%,預計2023年和2024年的經濟增速將分別達到4%和4.1%,均遠遠高于發達經濟體的1.5%和1.4%。從區域來看,發展中國家居多的亞洲是全球的經濟重心所在,要素資源豐富,市場規模巨大,是全球經濟最具活力的增長地帶。2022年1月落地生效的《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通過關稅減讓、通關便利、跨境物流便捷等效應,推動亞太區域產業鏈供應鏈深度融合,成為亞洲經濟合作的新制度框架,為亞洲經貿合作注入新動力。從國家來看,中國經濟持續增長,全國統一大市場加快建設,內需潛力不斷釋放,中國在東亞生產網絡中的地位,正在從過去的加工制造基地轉變為兼備高端供給方和重要需求方的角色。高盛2022年12月研究報告顯示,未來30年全球GDP的權重更多地向亞洲轉移,到2050年全球最大的5個經濟體預計將是中國、美國、印度、印度尼西亞和德國。

3. 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加速演變,圍繞技術制高點的競爭更趨激烈

從歷史經驗來看,重大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是推動國際格局大調整的根本動力之一。當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深入發展,新一代信息技術、新能源、新材料和生物技術等領域的創新成果不斷涌現,不同技術之間的邊界日益模糊、深度日益融合,將給人類社會帶來前所未有的深刻變革,產生難以估量的影響。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催生新技術、新產品、新服務、新業態,將為各國經濟發展帶來新機遇,包括傳統產業轉型升級以及新興產業發展等,合作將可以共同推動世界經濟提速發展。但同時也要看到,各國都在努力搶占新一輪科技革命的戰略制高點,因為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催生的前沿技術和顛覆性技術可能改變不同國家之間的競爭優勢,因此,世界主要經濟體紛紛加大對人工智能、量子計算、現代生物技術、航天科技等新興技術的戰略投入。如美國政府發布多份文件,旨在通過產業政策指導、科研資金投入、人才培養引進等措施強化美國在未來產業的全球領導地位;美國加入七國集團的“人工智能全球合作伙伴關系”,美國聯合盟友組建“芯片聯盟”“礦產安全伙伴關系”等。圍繞新興技術的競爭將會加速白熱化,體現在技術本身,也涉及人才、標準和規則等方面。這種競爭和對制高點的爭奪也會導致技術壁壘,阻礙國際科技合作,拉大科技強國與弱國之間的鴻溝。

4. 大國戰略博弈加劇,傳統安全和非傳統安全交織疊加

國際政治秩序失衡是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重要表現,不確定、不穩定因素越來越多,國家之間發生沖突的風險也在增加。從歷史來看,引發國際政治格局快速演變的也往往是大國之間的博弈和較量。在世界經濟疲弱、一些國家社會失衡以及國家實力對比變化等多種因素的影響下,各國會改變原有的認知、調整原有的政策,導致國內不穩定因素從經濟、社會向政治領域傳導,從國內向國際層面延伸,加劇國家之間尤其是大國之間的戰略博弈。美國國內制造業空心化、社會矛盾撕裂問題不斷凸顯,再加上新興市場國家和發展中國家崛起尤其是中國的快速發展,引發了美國對于維護霸權的焦慮。從特朗普政府開始,美國明顯加大了對華競爭和戰略博弈。美國采取保護主義和單邊主義,進行地緣政治布局,試圖在貿易、科技、規則等多個方面遏制中國。除中美博弈外,2022年初的烏克蘭危機升級就反映了美俄之間的激烈博弈,這是冷戰以來最重大的地緣政治事件,加速了國際政治格局的深度演變。地區沖突此起彼伏,烏克蘭危機尚未解決,巴以又爆發新一輪武裝沖突,對全球和平和穩定都造成了威脅。這些屬于傳統安全范疇的事件同時又引發能源安全、糧食安全、難民等多種非傳統安全問題,使得傳統安全問題與非傳統安全問題之間的關聯性更加明顯,造成的影響也更加復雜。

5. 全球經濟治理體系繼續深刻變革,區域層面的治理機制將發揮更重要作用

全球經濟治理是二戰以來特別是冷戰結束后伴隨著經濟全球化的全面興起應運而生的,從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世界銀行和關貿總協定等三大國際組織的創立之初到現在,全球經濟治理的內涵和外延不斷拓展,治理主體、客體和治理模式呈現多元化,已經形成了由國際組織、區域合作組織和伙伴關系構成的全球經濟治理體系框架。但當前的全球經濟治理體系效能不足、公正和包容性不足、與時俱進不足。效能不足突出表現在不能有效解決發展失衡加劇、金融風險上升等問題;公正和包容性不足突出表現在未能客觀體現新興經濟體和發展中國家實力不斷增強的現實,新興經濟體和發展中國家的合理訴求得不到體現,反而被要求承擔過高的責任;與時俱進不足突出表現在不能覆蓋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帶來的新業態和新模式,以及隨之而來的就業和收入分配等問題。在問題倒逼的情況下,全球經濟治理體系將繼續深刻變革,但在各方競合博弈下這一過程仍會曲折。長期來看,世界貿易組織、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世界銀行仍是國際貿易和國際金融體系的核心,如果在機構和議題設置、議事和決策程序等方面進行改革和創新,對于提升全球經濟治理體系的效能具有重要意義。但未來幾年,上述傳統多邊機制的改革必然是困難重重,舉步維艱。相比較而言,區域層面的治理機制更具時效性,將在全球經濟治理中發揮重要作用。一是以二十國集團、金磚國家、七國集團為代表的新興多邊機制,共同應對全球性問題;二是以《全面與進步跨太平洋伙伴關系協定》《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為代表的高標準自由貿易協定,完善全球經濟治理的規則體系;三是以共建“一帶一路”倡議、“金磚+”為代表的新型合作機制,為加強跨區域的產業鏈和供應鏈合作創造更加良好的條件。

總的來看,未來一段時期,阻礙全球化深化發展的因素仍在,全球化或將繼續處于失衡和調整狀態,使得我國發展的外部環境更趨復雜。

三、全球化變化趨勢對我國的影響

1. 經濟全球化仍是大趨勢,合作主旋律有利于以國際大循環提升國內大循環的效率和水平

經過數十年的全球貿易整合,世界上沒有任何經濟體或區域可以做到完全的自給自足,產業鏈和供應鏈的完全去全球化難度很大。只有各種資源在全球范圍內的高效配置,國家間的貿易、投資、生產才能不斷增長,全球經濟才能蓬勃發展。盡管當前保護主義、單邊主義抬頭,經濟全球化遭遇逆流,各國政策差異和國家間沖突等因素會阻礙要素在世界范圍內的流動,世界貿易組織的爭端解決委員會陷入癱瘓,但生產力發展和科技進步必然推動經濟全球化的演進,經濟全球化仍將是大勢所趨。統計數據表明,2022年的全球貨物和服務貿易總額在世界生產總值中所占的比重較疫情之前并未出現顯著下降,這說明作為全球化核心表現形式之一的國際貿易在多種因素沖擊下仍保持了總體平穩。企業永遠是推動經濟全球化的微觀主體和核心驅動力的源泉,當企業具備較大規模并希望進一步發展時,本土市場容量往往是不夠的,必須尋求國際市場。上述事實和分析表明,經濟全球化趨勢的現實基礎沒有發生結構性的破壞。中國的經濟發展與經濟全球化密不可分,中國高質量構建新發展格局,繼續擴大對外開放,需要經濟全球化的深化發展,促進商品、服務、資本、人員等要素在國際與國內之間自由流動。

2. 亞太地區經濟活力增強,區域經濟合作加深有助于提升我國產業鏈供應鏈現代化水平

亞太地區人口占世界的三分之一,要素資源豐富,市場規模巨大,經濟在全球占比超過60%,是全球的經濟重心,也是全球經濟最具活力的增長地帶,在世界格局中的地位日益重要。盡管世界經濟復蘇乏力,但今年以來亞太地區經濟展現出的韌性,是一個相對亮點。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預測數據,今年亞太地區經濟增速將升至4.6%,對全球經濟增長的貢獻約為三分之二,引領全球經濟增長;2024年亞太地區經濟增速預計為4.2%,仍然高于全球經濟增速2.9%的預期。亞太地區的經濟增長得益于不斷緊密的區域產業鏈供應鏈合作,通過一項到2035年的預測評估研究發現,《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能夠明顯地促進成員國家的貿易增長和收入增加。亞太國家產業鏈供應鏈合作優勢明顯,如中國、韓國以及東盟國家產業門類齊全,高、中、低產業搭配合理,且相互之間依賴性不斷增強,逐步形成了由制造業、電子、汽車、紡織等眾多產業構成的復雜完整的產業鏈供應鏈,與歐美規模大體相當。從供應鏈分工來看,亞太地區有分別處于供應鏈不同位置的國家,包括印度、越南等低等技術產品制造國家,中國、印度尼西亞等中等技術產品制造國家,以及日本、韓國等高等技術產品制造國家,上、中、下游企業合作緊密。亞太地區還有《全面與進步跨太平洋伙伴關系協定》《數字經濟伙伴關系協定》等更高標準的貿易協定,這些合作機制能夠加快推進亞太地區經濟一體化,我國若成功加入,對于進一步深化產業鏈供應鏈國際合作,進而提升我國產業鏈供應鏈現代化水平有著積極作用。

3. 我國具備抓住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機遇的優勢,為形成新質生產力提供關鍵動力

影響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重要變量就是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它與過去的歷次科技革命都不同,更多體現在不同學科相互交叉、不同技術相互支持和不同產業間整體推進?,F階段前沿技術不斷涌現,但由此推動的未來產業仍在孕育孵化階段。在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所需要的人才、市場、產業鏈、數據和場景等方面,我國具備諸多優勢,能夠加速顛覆性技術產生和產業化過程。一是我國的人才紅利優勢明顯,人才資源總量達到2.2億,科技人力資源總量超過1.12億,2022年授權發明專利79.8萬件,均居世界第一,從事技術研發和應用的人才儲備不斷積累;二是我國有完備的產業體系,產業鏈結構完整,供應鏈韌性強,全球競爭優勢強,有利于新技術的應用和產業化;三是我國在人工智能、量子計算等領域持續產出重大科技成果,在一些科技領域已經躋身世界前列;四是基于我國超大規模市場形成獨特優勢,14億人口能夠產生海量的數據資源,提供豐富的應用場景,推動數字經濟快速發展,同時全球規模最大的中等收入群體又提供了龐大的消費市場,帶動供給結構優化升級。抓住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機遇,有利于我國在新材料、電子信息、生物技術等新興領域取得技術創新突破,帶動新興產業發展,引領經濟轉型升級,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構筑國家競爭新優勢。

4. 來自美西方國家的競爭加劇,我國面臨的聯合圍堵壓力加大

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在參與全球分工、制度型開放、科技進步等方面對我國聯合打壓的力度將加大。一是擠壓我國參與全球產業鏈分工、供應鏈協作的空間。美國通過“印太經濟框架”、美英澳“三邊安全伙伴關系”等一系列機制安排,與盟友及部分東南亞國家試圖形成針對我國的新的供應鏈合作。二是加劇與我國在規則方面的博弈程度。國家之間的競爭博弈涉及很多形態,其中最重要、最高級之一就是對于規則的制定和主導權。二戰以來美國所擁有的霸權地位,除了有經濟、軍事、科技等硬實力的支撐,還依賴于其對國際規則的主導能力,通過建立以其為中心的國際制度與機制來支撐和維系其在全球的領導地位。美國聯合盟友加強規則制定合作,在世界貿易組織等多邊貿易體制作用受限的情況下,通過《全面與進步跨太平洋伙伴關系協定》《美墨加協定》等,在政府采購、知識產權、數字貿易等領域制定新規則,加大我國參與國際規則制定的難度。三是加大對我國技術進步的打壓。近年來,美國聚焦科技領域,通過將我國高科技企業列入實體清單等方式,限制先進技術、產品、設備等對我國出口,也通過投資審查等方式限制科技企業投資我國或我國企業在海外并購,從而維護其在全球科技領域和產業鏈上游的優勢地位。我國關鍵技術、核心零部件和高端設備被“卡脖子”的風險只會越來越大,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和產業鏈供應鏈安全面臨更多壓力。

5. 遭遇美西方國家輿論脅迫的概率更高,我國被迫承擔的國際責任更多

一方面,美西方國家可能更多要求我國承擔超出能力范圍的國際責任和義務。與我國關系友好以及共建“一帶一路”國家以發展中國家居多,但受多種因素沖擊影響,部分發展中國家或陷入數年之久的經濟停滯。與此同時,為抵御全球新冠疫情、氣候變化等一系列危機,各國增加支出,近來全球公共債務劇增,其中發展中國家的公共債務增長更快,新興經濟體和低收入國家的利息支付預計持續高于新冠疫情前水平。聯合國發布的《世界債務報告》顯示,2022年發展中國家的債務水平比2010年增加了近3倍。發展中國家同時面臨著償債成本高、融資渠道不暢、貨幣貶值和增長緩慢等多重困境。過去一段時間,我國已經對多個發展中國家進行減緩債務,未來美西方國家不免惡意裹挾我國繼續加大對發展中國家的債務減緩甚至是免債,對我國形成更多壓力。另一方面,美西方國家可能對我國發展中國家地位施加更大的壓力。自特朗普政府以來,美西方國家頻繁挑戰我國的發展中國家地位,質疑國際組織發展中國家的分類標準,美國甚至在國會眾議院通過了一項旨在剝奪中國發展中國家地位的立法草案。未來一段時期,美國或將繼續鼓動取消我國的發展中國家地位,我國面臨可能難以享受國際組織給予發展中國家的特殊和差別待遇,擴大在國際社會承擔的責任和義務以及對接國際經貿規則難度增加的困境,直接影響我國的經濟發展進程。

四、應對全球化趨勢的主要策略

面對更加復雜的國際形勢變化,應厘清思路、聚焦重點,內外雙向發力,為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營造更有利的條件。

(一)加強自主創新,更快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

科學技術不僅是人類社會進步最主要的推動力量,也是國家間力量對比最重要的決定因素。從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的歷史看,只有自己真正掌握關鍵核心技術,才能擁有國家發展的主動權,關鍵核心技術是買不到、要不來的。我國在科技領域取得一些重大突破進展,但在基礎研究、原始創新方面與世界先進水平仍有差距。要抓住核心和根基所在,瞄準人工智能、量子信息等前沿領域,優化資源配置和學科布局,推進重大科學問題研究,加快突破關鍵核心技術??萍紕撔碌膶崿F還需要完善的制度保障,能夠充分發揮政府的引導力、市場的活力、人才的支撐力等。持續深化科技體制改革,優化和落實科技創新政策,強化國家實驗室、科研機構、高校、企業之間的產學研融合,激發創新主體的活力,構建良好科技創新生態,提升國家創新體系整體效能。

(二)堅持實施更大范圍、更寬領域、更深層次對外開放,建設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

對外開放是中國發展的關鍵一招,我們過去四十多年的發展成果與對外開放密不可分,拓展國際市場、擴大國際科技教育交往等,能夠不斷激發我國的發展活力。步入新發展階段后,為更好利用國外資源,與各國形成更密切的經濟聯系,與各文明建立更交融互信的情感聯系,塑造更有利的外部環境,我國不僅要堅持對外開放,還要推進更高水平的對外開放,這就要求在要素流動、經貿規則等方面采取更大力度、更寬領域的開放舉措。著力破解深層次體制機制障礙,對接國際高水平經貿規則,推動貿易投資、政府采購、知識產權等領域的進一步開放,持續放寬外商投資市場準入,擴大鼓勵外商投資范圍,打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一流營商環境。大力發揮開放平臺作用,在自由貿易試驗區、自由貿易港推出更多制度型開放新舉措。著力發揮外資企業在我國對外開放中的作用,持續推動與外資企業的溝通交流,拓展外資企業與地方開展投資的合作渠道。

(三)處理重點關系,營造更利于我國發展的外部環境

一是與美國的關系。雖然近年來中美關系不斷面臨挑戰,但中美關系是當今世界最重要的雙邊關系,因此要以穩定中美關系為抓手,加強與西方發達經濟體之間的經貿聯系,謹防在全球范圍內形成“中國正在與整個西方世界對抗”的錯誤認知。二是與歐洲國家的關系。伴隨著我國經濟實力的提升以及產業轉型升級的加快,原本我國與歐洲之間的經貿合作尤其是互補性貿易結構必然會受到一定的影響,互相之間的競爭廣度與烈度都會增加。但同時要看到,歐洲國家與旨在維護霸權地位的美國不同,而且在數字化和綠色發展方面,我國與歐洲合作的潛力很大。三是與周邊國家的關系。堅持平等互利、合作共贏原則,加強與周邊國家之間的政策協調,推進經貿、社會、科技等領域的合作,共同推進現代化進程。

(四)參與全球治理,推動多邊治理機制的改革和創新

堅持真正的多邊主義,推進落實全球發展倡議、全球安全倡議和全球文明倡議,不斷提供更加優質的國際公共產品,為推動全球發展合作貢獻中國力量。推動世界貿易組織、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世界銀行的改革,增強新興市場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的話語權,引導國際經貿規則更加適宜全球經濟和科技創新的發展變化,推動解決世界貿易組織上訴機構人選等緊迫問題。積極參與二十國集團的各項議程與活動,推動各個成員加強戰略對接,形成更多的利益匯合點,豐富和提升二十國集團等新型治理機制功能。

(五)講好中國故事,全面提升我國國際話語權

一方面,提高我國對外傳播的能力。加強中國特色發展理念和道路等的理論研究,完善對外傳播過程中對概念和理論的闡釋,充分展示中國話語體系的內涵,擴大中國話語體系的影響力,夯實提升我國國際話語權的基礎,讓中國智慧、中國方案在世界范圍內得到更廣泛的認同。另一方面,鍛煉應對“互聯網+”新形勢下負面國際輿論的本領。新媒體的發展加快了國際輿論的傳播速度,增加了辨別輿論信息真假的復雜性,但同時也使得某些國家進行輿論操控變得更加容易,因此需把握新時期對外傳播的新特點,利用好新媒體手段,主動應對國際輿論抹黑我國的聲音,助力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

[參考文獻]

[1] 陳偉光.后疫情時代的全球化與全球治理:發展趨勢與中國策略[J].社會科學,2022(1):14-23.

[2] 陳宗勝,李瑞.百年未有之大變局與全球化之變動趨勢[J].全球化,2023(3):5-19+133.

[3] 馬建堂.深刻認識和準確把握“十四五”時期我國發展面臨的外部環境[J].黨建,2020(12):20-22.

[4] 蒙克.向心運動:國際政治經濟秩序的失衡與再均衡[J].文化縱橫,2019(4):39-50+142.

[5] 盛朝迅.把握好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機遇[J].經濟,2023(Z1):22-25.

[6] 閻學通.世界已經掉頭[J].國際政治科學,2023,8(2):4-7.

[7] 葉輔靖.我國高水平開放若干重要問題辨析[J].開放導報,2022(2):7-12.

[8] Dani Rodrik. What’s next for Globalization? Website of Project Syndicate, March 9, 2023.

[9] (De)Globalization ahead? Goldman Sachs Global Macro Research, Issue 108, April 28, 2022.

[10] Roberto Roccu, Leila Simona Talani. The Globalisation Debate-From De-Globalisation to the Dark Side of Globalisation, The Dark Side of Globalisation, 29 March, 2019.

[11] Herman Tiu Laurel. New world built on BRICS. Website of Chinadaily, August 25, 2023.

[12] Goldman Sachs. The Path to 2075—Slower Global Growth, But Convergence Remains Intact, 6 December 2022.

[13] Carmen Estrades, Maryla Maliszewska, Israel Osorio-Rodarte, Maria Seara e Pereira. Estimating the economic impacts of the regional comprehensive economic partnership. Asia and the Global Economy, Volume 3, Issue 2, July 2023.

The Influence of Globalization Trend on China

Wang Wan

(China Center for International Economic Exchanges; China Academy of Macroeconomic Research, Beijing 100038)

Abstract: Globalization is entering a stage of dynamic adjustment, which is reflected in many aspects, such as weak world economic growth, significant changes in the international balance of power, increasingly fierce competition over the commanding heights of technology, the evolution of the global security landscape, and urgent changes in global economic governance. In the coming period, the external environment for China's development will be more complex, and there are favorable conditions such as deepening regional economic cooperation in building a new development pattern, but we also face challenges such as the increased pressure of the United States and the West on China. China needs to focus on key directions, accelerate the achievement of high-leve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elf-reliance, build a new system of open economy at a higher level, properly handle relations with key countries and regions, actively participate in global governance, enhance the voice of international discourse, and create more favorable conditions for its own development.

Key words: International Environment; Globalize; Global Governance

(收稿日期:2023-11-09? ?責任編輯:賴芳穎)

猜你喜歡
全球化
新冠疫情的暴發遠不是讓各國變得更加孤立,而是讓全球化出現改觀
英語文摘(2020年5期)2020-09-21 09:26:30
關于全球化與博物館再定義的幾點認識
中國博物館(2019年2期)2019-12-07 05:40:30
新舊全球化
英語文摘(2019年6期)2019-09-18 01:49:16
全球化減速:全球化已失去動力 精讀
英語文摘(2019年5期)2019-07-13 05:50:24
好奇心與全球化是如何推動旅游新主張的
英語文摘(2019年11期)2019-05-21 03:03:28
凈能源危機:特朗普的貿易戰與全球化的終結
能源(2018年6期)2018-08-01 03:42:04
全球化陷阱
商周刊(2017年8期)2017-08-22 12:10:06
經濟全球化面臨4個重大挑戰
中國自行車(2017年5期)2017-06-24 10:45:32
“雙反”反出一個中國光伏加工全球化
能源(2016年10期)2016-02-28 11:33:26
全球化戰略必須因地制宜
IT時代周刊(2015年8期)2015-11-11 05:50:18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久久成人国产精品免费软件| 日韩天堂在线观看| 免费精品一区二区h| 亚洲天堂777| 国产一二三区视频| 亚洲啪啪网| 久久精品中文字幕少妇| 国产精品19p| 成人亚洲视频| 亚洲一级毛片免费观看| 色久综合在线| 国产三级毛片| 中文字幕第4页| 最新国产精品第1页| 青青草原国产| 亚洲中文字幕久久无码精品A| 国产成人精品高清在线| 国产肉感大码AV无码| 亚洲人成网线在线播放va| 国产美女一级毛片| 国产精品黄色片| 日韩欧美国产精品| 在线观看精品国产入口| av一区二区人妻无码| 国产精品自拍露脸视频| 浮力影院国产第一页| aⅴ免费在线观看| 四虎综合网| 国产无遮挡猛进猛出免费软件| 精品成人一区二区三区电影 | 四虎国产精品永久一区| 丁香五月婷婷激情基地| 中国国产一级毛片| 欧美性爱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 欧美午夜小视频| 国产精品第5页| 欧美成人综合视频| 国产青青草视频| 国产噜噜在线视频观看| 欧美另类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男女男精品视频| 国产高颜值露脸在线观看| 不卡无码网| 久久中文电影| 国产在线自乱拍播放| 国产美女一级毛片| 精品视频免费在线| 免费亚洲成人| 91亚洲精选| 久久婷婷六月| 91九色视频网| 国产麻豆永久视频| 一级毛片无毒不卡直接观看| 丁香综合在线| 国产激情在线视频|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不卡的视频| 精品久久香蕉国产线看观看gif| 亚洲第七页| 亚洲Av激情网五月天| 国产乱子伦一区二区=| 亚洲日本韩在线观看| 国产欧美视频在线观看| 色哟哟国产精品| 国产成人综合日韩精品无码不卡| 亚洲一区波多野结衣二区三区| 91伊人国产| 国产成人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日本a∨在线观看| 国产高清在线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 凹凸精品免费精品视频| 18禁色诱爆乳网站| 国内精品手机在线观看视频| 日韩不卡高清视频| 十八禁美女裸体网站| 久久99热这里只有精品免费看| 亚洲大尺码专区影院| 欧美一区中文字幕| 找国产毛片看| AV不卡国产在线观看| 欧美色图久久| 九色视频线上播放| 精品国产免费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