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書涵

幼兒的好奇心強,但自我保護能力弱,容易發生各種意外。教師要重視開展生命教育,讓幼兒感受生命成長過程,樹立安全意識,提高自我保護能力。繪本作為重要的教學載體,以圖畫、文字和符號等多種形式呈現教學內容,能夠達到寓教于樂的育人效果。本文介紹了繪本教學在幼兒生命教育實踐中的意義,并提出了基于繪本教學的幼兒生命教育實踐策略,以供參考。
一、繪本教學在幼兒生命教育實踐中的意義
(一)幫助幼兒更好感受生命
繪本是兒童文學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符號、文字和圖畫等形式呈現內容,展現人和自然、人和社會的美好,能夠讓幼兒感受美好的世界和世間的愛意,促進幼兒人格健全發展。繪本中包括對真善美的歌頌,對自我認知的深度剖析,及親情、友情方面的內容。教師引導幼兒閱讀繪本,可以讓幼兒感受生命的意義,使幼兒心靈得到凈化。例如,繪本《花婆婆》講述了在花婆婆小時候,她的爺爺告訴她“要做一件讓世界變得更美麗的事”,花婆婆長大以后,一直在尋找如何讓世界變得更加美好。她在走過的地方都撒下了種子,第二年春天,開滿了魯冰花,她終于完成了爺爺說的第三件事,世界變美了。該繪本可以凈化幼兒的內心世界,讓他們發現生命的真諦,感受世界的美好。在閱讀繪本時,幼兒能夠置身繪本所描繪的世界,感悟創作者對生命所持的態度。
(二)端正幼兒對生命的態度
隨著幼兒年齡的增加,他們對于生命的理解和認知更為深刻。繪本作為橋梁,可以向幼兒展示生命的美好,還可以塑造出各種不同的人物,引入幼兒生活中容易出現的矛盾和問題,從幼兒的角度進行分析,為他們提供合適的解決方案。例如,繪本《你很快就會長高》中的主人公阿力因為自己非常矮,感到沮喪,他每天都想長高,連做夢都夢到自己長高了。阿力嘗試了許多長高的方式,但都沒有用,他一點兒也沒長高。最后,長腿叔叔告訴他,長高也有很多壞處,如塞不進車子里、進門要低頭、買不到合身的衣服,并告訴他“不要只想讓個子長高,要內心長大才對”,只有當自己的內心足夠強大和穩定,才能更好地應對問題。在閱讀該繪本時,幼兒能夠認識并接受自己的不足,從而形成自信、樂觀和積極的生命態度。
二、基于繪本教學的幼兒生命教育實踐策略
(一)將生命教育和生活有效
結合
生命教育可與健康、科學、社會、語言等領域的課程內容相結合。例如,在閱讀繪本《動物朋友》時,幼兒可以了解動物的生活習性,從中懂得關愛動物、保護動物的道理。在日常教學中,教師可以結合繪本內容,選取幼兒接觸較多的植物為教學內容,引導幼兒認識植物的生長過程,悉心照顧植物,強化他們對生命的獨特認知。
幼兒對繪本內容的理解和認知,大多是來自對圖畫的觀察和想象。由于幼兒年齡較小,難以長久保持注意力集中,教師在利用繪本開展生命教育時,應將其和一日生活緊密結合,調動幼兒的參與積極性。繪本教學中的生命教育分為生命與自然、生命與社會、生命與自我等。教師可以從這些板塊出發,尋找合適的切入點,讓幼兒更好地理解自然和生命的關系。以繪本《我不知道我是誰》為例,兔子達利B有許多的煩惱,他不知道自己是誰,不知道自己應該住在哪里,不知道自己該吃些什么。在與黃鼠狼杰西D的交流過程中,他知道了自己是只兔子,并且得知黃鼠狼吃兔子,出于兔子本能把黃鼠狼踢走了。幼兒在閱讀這一趣味故事的過程中可以嘗試了解自己、認識自己、肯定自己。
(二)家校有機結合,豐富育人途徑
在以繪本為載體開展生命教育工作的過程中,教師需要尋求家庭、社區的幫助,創設一體化的教育環境。家庭是重要的教育場所,家長應營造良好的家庭氛圍,正確引導幼兒的行為。家長要通過與幼兒同讀繪本,鼓勵幼兒對生命進行思考。教師則應提供家園合作的機會,組織親子繪本閱讀活動。例如,繪本《奶奶的花布頭》講述了祖孫兩代人之間的溫情故事,奶奶有數不清的花布頭,她能用這些花布頭做出各種漂亮的玩意兒,如大象、飛碟、小丑,讓米麗的童年充滿了想象。奶奶告訴米麗:“許多東西都會消失,有一天,奶奶也會消失。”有一天,奶奶也消失了,奶奶留給米麗的只有自己做的花枕頭。該故事將現實和幻想有機結合,亦真亦幻,溫暖人心,可以讓幼兒感受親情的溫暖,產生對生命的真實感受。
結合這一繪本,父母作為幼兒成長道路上的見證者,在開展生命教育的時候,可以通過記錄生命的形式,使幼兒更好地感受生命,并與幼兒園教師建立良好的合作、溝通關系。例如,父母可以讓幼兒翻看自己出生以來的照片,翻看祖輩逐漸老去的照片,幫助他們了解生和死的概念,使其樹立正確的生命觀念。
(三)融入趣味游戲,增強教學效果
為讓幼兒懂得生命教育的內核,提高自我保護能力,教師可以選擇繪本《不要隨便摸我》,將繪本內容與游戲教學結合起來,通過寓教于樂的形式,提高幼兒的情感認知能力。例如,教師可以組織“碰一碰”游戲,引導幼兒跟隨音樂節奏碰頭、碰腳。在游戲過程中,教師可以先詢問幼兒:“你們和好朋友都觸碰了哪里?假設有陌生人參與其中,你們還愿意玩這個游戲嗎?”接著,教師可以拿出兩個沒有穿衣服的娃娃,詢問幼兒哪些地方不能觸碰,告訴幼兒現實生活中會遇到的危險。然后,教師可以帶領幼兒開展角色扮演活動,采用現場模擬的方式,觀察幼兒本身的反應。如在情境一中,“壞人”拿著棒棒糖誘惑幼兒。對此,教師可以把握教育契機,結合繪本《不要隨便摸我》的內容提醒幼兒“不能隨意和陌生人接近,不管發生什么事,一定要告訴大人。如果遇到了觸摸問題,那絕對不是小孩子的錯”。在情境二中,幼兒要思考外出和爸爸媽媽走散時應該怎么辦。教師可以結合繪本內容,采用情境體驗的方式,鍛煉幼兒的自我保護能力。
(四)開展主題式繪本教學,培養自我保護意識
生活是幼兒發展的根基,幼兒成長的各個瞬間不能缺少生活元素。教師可以利用繪本開展主題式的安全教育活動。例如,繪本《一個人在家我不怕》詳細講述了幼兒對于陌生人應該有一定的防范心理,日常生活中不能隨意接觸陌生人。結合繪本內容,教師應開展以“安全”為主題的生命教育活動,讓幼兒懂得如何自我保護,如無論在何時都應該牢記自己的家庭住址和父母的電話號碼。
基于繪本內容,教師可以在日常生活中進行安全提醒,加強安全教育工作,防范風險。如提醒幼兒在上下樓梯的時候不能隨意奔跑,要跟隨標記走,避免摔倒。幼兒園還可以播放廣播或視頻,時刻提醒幼兒注意危險,將安全意識滲透幼兒的內心深處。另外,教師可以結合班級實際情況開展安全教育活動,觀察幼兒日常學習和生活中的行為,開展有針對性的教育活動,讓他們懂得珍愛生命、保護自我。
(五)開展體驗式繪本教學,深化幼兒認知
體驗式繪本教學能夠刺激幼兒的手、腦、耳、口、眼,引導幼兒感悟生命內涵。教師可以利用繪本引導幼兒進行討論、交流,確保幼兒有強烈的體驗感,潛移默化地提高幼兒的共情能力,促進幼兒健康成長。
例如,繪本《獾的禮物》講述了一個關于友情的故事。幼兒在閱讀的時候,能夠感受到獾與其他小動物之間深厚的感情。該繪本用委婉柔美的方式直面“死亡”的話題,可以讓幼兒在閱讀中了解分離和死亡,學會應對處理分離和死亡帶來的心理情緒,啟發他們思考生命的意義。基于繪本內容,教師可以組織體驗性質的活動“小蝴蝶的葬禮”。針對幼兒園種植區域中死掉的蝴蝶,教師可以帶領幼兒回顧以往蝴蝶帶給他們的快樂,然后讓幼兒述說自己對蝴蝶的不舍,最后共同為蝴蝶選擇“墓地”并埋葬蝴蝶。經過短暫的相處時光,蝴蝶成為幼兒的朋友,帶給他們許多歡樂。在蝴蝶離開的時候,幼兒會感到難過,這是正常的心理情緒,教師需要適當引導。對于幼兒來說,也許他們尚未經歷過分離和死亡,但是總有一天他們會面臨,也許是養的小動物離開了他們,也許是他們深愛的親人。通過繪本教學,可以讓幼兒初步認識“死亡”,理解生命輪回,感悟生命真諦。
(六)開展教研活動,提高育人水平
生命教育是一項系統的育人工作。在學前教育階段,教師扮演著引導者和支持者的角色,教師的生命觀念直接影響著幼兒對于生命的真實看法。因此,教師要樹立正確的生命觀念,強化珍惜生命的意識。教師要重視自身素質的提高,圍繞生命教育和繪本教學開展聯合教研(見表1),反思、總結自己的教學過程,從中發現問題,尋找有效的調整措施。

結語
幼兒園生命教育是長期且系統的過程,教師利用繪本開展生命教育活動能給予幼兒更多的啟發。幼兒園應融合教師、家長和社區等多項資源,根據幼兒的認知特點,組織有針對性的生命教育活動,體現繪本優勢,達到讓幼兒“認識生命、欣賞生命、尊重生命、愛惜生命”的教學目的。
(作者單位:江蘇省南京市棲霞區邁皋橋幼兒園)